第527章 和談(一)

帝國在歐洲的大敵德國趁機擴張在遠東的影響力無疑是英國外交官們最擔心也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於是英國公使巴爾特一邊繼續向北京政府施壓,逼迫北京儘快選出和談代表。另一邊朱爾典也在緊急同上海、北京進行一番協商之後,匆忙趕到武昌,與李漢展開再一次會談。

雖然距離護國戰爭的爆發纔不過大半個月的時間,但是兩人卻感覺天翻地覆了一樣。對於中國的鉅變,朱爾典這個外交老手也感到分外棘手,南京馮國璋等人的聯合聲明,與其說是政治上的高姿態還不如說是一種軍事上的明智選擇。在這個時候,中國已經沒有了能擋住護國軍兵鋒的武裝力量了,特別是在海軍也歸順的情況下,停火併接受和談是最爲明智的選擇。

“朱爾典先生,很高興能夠再次見到您,在這個時刻能夠與您展開會晤並傾聽您對中國問題的看法跟建議,我本人由衷的感到榮幸。”李漢的外交辭令經過幾年的磨練已經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

“巡閱使閣下客氣了,能夠與您這樣的英傑展開碰面何嘗不是我的榮幸。”對於這位幾乎將自己一手趕下臺的年輕政客,朱爾典每一次同他碰面心情都是十分複雜的。看着他一天天在成長,又一天天的威脅到帝國在華的利益。雖然種種跡象都顯示了他就是毒手殺害前總統袁世凱的兇手,雖然他一點點的走向德國人的懷抱,但是,身爲一個政客,他很清楚縱使帝國通過各種手段,曾經影響了這個國家半個世紀,但英國畢竟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這一天的到來,似乎在意料之外又在預料之中。

一時之間,他的心中複雜萬千。不過既然對方客氣在先,外交界的老狐狸朱爾典也不吝嗇一點客套,繼續說道:“我深信,這無論是對於中英兩國關係地未來走向還是中國本身局勢的發展,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言下似乎隱有所指!

“這是自然,貴國的強大和文明一直都是我國致力於效仿跟學習的對象,我國同英國之間的聯繫密切,每年商貿往來價值都在數百萬英鎊以上,英國乃是我國最主要的貿易對象之一...”臉上帶着微笑,李漢也跟着他打起了迷糊辭令來。因爲海關一直都掌握在英國人手中,每年同各國之間的具體交易數據他弄不到第一手。不過李漢卻有工商總局出臺的他控制區域內同英國之間的商貿往來。時代不同了,老邁的日不落巨獸之所以一直霸佔着在華的種種特權,還不是爲了從民國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嗎。親身經歷過被稱之爲二十世紀奇蹟的共和國改革開放,他有的是經濟手段對付一心逐利的洋人,前提是他只是爲了利益而不是特權加利益。

話裡李漢的暗示已經十分明顯了,他跟英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並不密切。去年軍政府對外進出口總額高達四千六百萬英鎊,約摺合五億銀元。其中進口總額高達四千萬英鎊,主要爲向列強進口機械、軍火、炮艦等,德奧美三國便佔去了這其中90%的份額,而僅德國去年便向其提供了價值近三千萬英鎊的各式機器、軍械。相比之英國對其提供的機械總價值不足百萬英鎊,多是從他控制下的地區收購一些礦產、原材料,兩者之間的經濟聯繫並不密切。

朱爾典微楞,頓時會過意明白了他話裡的暗指。只是這也是這個時期的英國國內資本的總趨勢,經歷了大工業革命之後上百年的擴張,英國資本已經從關注機器製造等行業看向了壟斷、高利貸輸出等,他沒辦法干涉跟決定。不過他總算還是聽進去了,暗暗將李漢的話記了下來。

與李漢閒聊兜了大半天圈子,朱爾典終於引入了正題,否則這一下午的時間都過去了,也沒有什麼成效,他的述職報告絕對通不過。

“請問閣下,對目前的政治格局有何打算?”朱爾典雖然是詢問的口氣,但緊跟着的一句就很不友好,“貴方雖然明說接受德國調停,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的停手打算,閣下的護國軍還在沿着京漢、京張鐵路進軍,目前先頭部隊距離北京只有不足兩百里了。閣下如此出爾反爾的舉動,這在國際上的影響很不好。”

虛僞!上一次武昌主動停止用兵的時候,怎麼不見你着急!

李漢心裡冷笑,但依舊不動聲色地說:“有關和談的時候我方已經做足了誠意,只是一直都沒得到北京那邊的迴應,這讓我們十分懷疑北京城裡的那幾位是否認清楚了現在的局勢。對此,爲了儘快結束國內的混亂,我們只能痛下心來決定使用最直接的方法,那便是繼續打下去。我們已經通過弗朗茨領事委託德國公使穆默閣下代爲向北京政府轉達了和談的意思。而且我方和談人員都已經挑選完畢,只能北京做出了迴應,和談隨時都可以開始!“

朱爾典眉頭一皺,說了半天,李漢這是要繞開英國,在德國的主導下完成此次的和談,這可觸及到了英國人的心理底線了。自從德國在遠東增加了兩艘主力艦之後,英國在遠東事務中的話語權明顯遭到了削弱。倘若這一場將改變民國政局的和談再由德國人經手,恐怕日後李漢上位之後英國在這個國家便真的一點說話的權力都沒有了,這無疑是英國外交官們所不允許的。

當下,他不動聲色道:“閣下跟德國一方的交情令北京政府十分擔心,請恕我直言,就算是閣下跟德國再三保證和談的公平跟誠意,北京政府也不會相信。所以,北京政府已經委託我英國代爲從中周旋……”

“有關這一點請領事閣下去跟德國商議,借用閣下的一句原話。以貴國跟北京政府之間的交情,就算是閣下咱三保證和談的公平跟誠意,我方也很難相信貴國不會在談判中偏護北京政府。戰場上,我們可是勝利者。如果我需要,我的軍隊完全可以在十日...不,是五天內攻陷北京城。閣下,您認爲就靠北京城的那點兵力,難道還能抵擋我護國軍的飛機轟炸嗎?”

他冷笑着反駁,臉上表情已經生硬了許多。

“北京乃是貴國都城,先不提在城中所居住的多有貴國國內有大威望的知名人士。便是我國,也斷不會允許護國軍的飛機出現在北京城的上空,倘若一旦出現,我國將視之爲是對我國的軍事威脅!”朱爾典也跟着不客氣了起來,在華列強什麼時候吃過一點虧,那可都是骨氣丟盡了的豬尾巴辮子們給寵出來的。朱爾典身居高位多年,心裡自然有一股對中國人的傲氣。

“閣下...”李漢冷笑,“北京是我中國的都城,我護國軍的軍事行動還輪不到貴國來指責。以貴國的傲慢態度,我方有理由相信倘若涉及到談判,貴方必然會對北京政府進行種種庇護。這不是對北京政府的不信任,而是對貴國政府的不信任!方纔的話我可以將之理解爲貴國的軍事威脅嗎?哼,領事閣下難道還認爲我護國軍跟前朝的滿清韃子賤種一樣沒有半點骨氣。你要戰我便戰,我國有四億五千萬國民,隨時做好了犧牲三億國民以求一勝的決心。我們完全不介意同貴國再打一場布爾戰爭!”

歐戰烏雲已經越來越濃烈了,李漢從這一段時間德國幾次向其要求追加戰略礦產出口,以及不斷擡高籌碼要從他手上換到戰車等諸多手段可以看出,德國國內的狂熱好戰派們恐怕已經在領先英法等國至少一年的飛機上看到了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的可能性,尤其是一場場在遠東發生的空襲更是爲對飛機使用毫無瞭解的德國增加了不少經驗。這種情況下,面對德國巨人的威脅,英國怎麼可能抽調出兵力往遠東武力干涉中國。

李漢深知自己身上已經打上了德國烙印,既然短時間內無法洗掉,那麼他便要更加強化‘親德態度’跟‘敵視英國’的態度,從而逼迫在他身上連續吃了大虧的英國率先轉變態度,改打壓跟敵視他爲拉攏他。

一戰中的二五仔意大利已經給他起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了,他自認沒有意大利那種實力,就只能以更強硬的態度,在獲得德國庇護的同時,損害更多的英國利益以令其審視在華外交態度是不是該轉變了。

“我認爲我方與貴國之間沒有什麼可以談的必要了,閣下,我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倘若領事閣下沒有什麼事情,就請回吧,恕不遠送!”他生硬的冷臉下達了送客令,噎得朱爾典氣得面上僵硬。

只是李漢說得不無道理,從在北軍中的武官們發回來的情報,李漢的麾下的護國軍在裝備了飛機分鐵甲戰車之後,已經一躍成爲了制衡遠東的一股軍事力量。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股軍事力量絕對比南非給英國帶來重創的布爾人武裝更強大。而且,它還擁有自己的較爲完整工業基礎。就如同巴爾幹國家一樣,列強各國倘若直接入侵,沒有數十萬的大軍很難在短時間內擊潰國境線就只有那麼一點的巴爾幹各國。李漢的勢力擁有類似巴爾幹強國的工業基礎,倘若英國真要武力干涉,憑藉着上千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國境,完全可以拖住英國大半陸軍。現在已經不是庚子年了,朱爾典毫不懷疑一旦開戰,德國將堅定的站在李漢背後支援他,甚至巴不得在遠東拖垮英國的陸軍主力,然後趁機在歐洲挑起大戰呢。倘若真走到了那一步,那可真是外交之禍了!

對,一句話引發的災難!

這外交到底還是需要有實力有底氣才能來談,只要你夠硬,別人除非想跟你硬碰硬,否則他就只能軟化態度來待你。朱爾典的表現很好證明了國家外交中的一句話,他臉上陰沉了一陣,很快便重新帶上了微笑,似乎完全不記得剛纔發生的一切,也沒聽到李漢的送客令一樣,道:“巡閱使的謹慎態度不無道理,我不否認我國同袁總統之間的來往更多一些。不過北京那邊的確有通過我們向貴方轉達一些擔心,包括段將軍在內的絕大多數北京政府高層,都擔心德國在和談中會在某些方面,對北京施加壓力。因此,才委託我國代爲居中調解。巡閱使若是有些擔心,不妨將你的意見說一說,”

他外表上帶着一貫所保持的風度,令李漢不得不佩服這位英國外交官的素質。

見好就收的道理李漢還是明白的,見朱爾典服了軟,他也樂得健忘,‘忘記’了自己之前曾經說過什麼。

只見他臉上態度也開始變得有些和緩起來,道:“北京政府的顧慮我也大致理解,貴國在我中國多年,一直以來大小事務均有經手。便是前兩次和談,也都多虧了貴國幫襯。不過,前番我護國軍諸位擔心久戰之下國勢糜爛。又見大總統遭歹人暗害,不忍百姓再受內戰之苦,方纔主動做了讓步,選擇了主動要求和談。沒想到北方諸位還當我護國軍怕了他們,妄自我一番苦心,反倒成了別人趁機要挾的理由了。現如今我大軍兵鋒直指北京,要打要和皆在我方控制之中。局勢利於我,北洋再求和談,不拿出一些誠意來,便是我同意了,我手下的三十萬將士也不答應!”

朱爾典只是微笑,“閣下的意思?”

“很簡單...”李漢伸出三根手指,“我護國軍可以同意貴國跟德國一起代爲調停進行和談,但是第一地點我選就在漢口德租界;第二,我方主動後撤兩百里,但有鑑於東北局勢糜爛,北軍第十五師、第十六師必須立刻調回原駐地,以防歹人作亂;第三,本次和談決定民國未來大總統、副總統,內閣總理及諸部閣員...閣下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是皆要在本次和談之中決出!”

厲害!這是朱爾典心頭涌上來的感覺。李漢要求的前兩條倒也罷了,第一條由他選擇最利於自己的和談地點,本就是勝利者的權力。第二條護國軍主動撤軍換取第十五師、第十六師調回東北令日本人不敢輕舉妄動,這也是英國人自己的想法,公使那邊適當威脅一下,北京政府便是不願意也不得不接受。但是第三條恐怕纔是面前這個年輕人最想要的。

權勢...赤果果的權勢!

一個狡猾而又聰明的年輕政客。

一瞬間朱爾典心裡冒出了這麼一個評價,你道爲什麼他這麼想。因爲李漢挑起這場護國戰爭,打得卻是袁世凱這位大總統破壞了臨時約法,並且解散了國會。可是現在臨時約法不在,國會也被袁世凱解散了,他卻要求在現在所有的掣肘因素都不在的時候要求在和談中決定未來政府的所有高層。這是完全撕毀了自己僞善面具赤果上陣,而且...他的話裡還含有一句對英國加入調停繼續延續在華影響力的隱藏交易,那便是無論他要在本次和談中獲得什麼未來政府的高層席位,英國都必須欲與承認。

只要英德兩國承認了,那便代表着獲得了所有列強國家的承認。縱使日後國會恢復召開,國內其他勢力反對,他都完全可以用列強的態度跟承認遮擋過去,保證自己到手的權力!

這個年輕人,未來絕對會比袁世凱走得更遠!

民國政壇喜歡用‘華盛頓’這位美國開創者來寄希望於未來領袖的作爲,但是從這個年輕人身上,他隱隱看到了歐洲法蘭西曆史上誕生的那個略顯瘦小的身影。恐怕在‘獨、裁’之路上,年輕而又富有勇氣的李漢,會比袁世凱走得更遠...對,絕對...

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第六百一十章第16章 意外收穫(上)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82章 步步爲營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735章 今日之局第342章 1911年的最後一天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597章 轟炸第647章 反攻2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492章 拉開陰謀的大幕第698章 矛盾激化5第545章 年輕的哈里曼(下)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13章 義莊(上)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671章 拖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7章 指點第五百六十一章第681章 刀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654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6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741章 有限支持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321章 動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432章 倒袁風起第218章 孝感集合(上)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360章 湖北變(下)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659章 應付第296章 何進續職第559章 本位與紙幣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599章 毒氣第256章 奪關(上)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700章 矛盾激化7第98章 鹽業(3)第744章 旅順陷落2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14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01章 張梅生第344章 交鋒(1)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25章 嚴中直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674章 剎不住的馬車第51章 惡戰督署(下)第473章 變局第315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下)第488章 整軍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98章 鹽業(3)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510章 雷霆(6)第647章 反攻2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206章 又一份不對等的提案第597章 轟炸第355章 大變局前第224章 抵達第141章 三個壞消息(上)第243章 局變(3)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321章 動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3第544章 年輕的哈里曼(上)第150章 惡戰一家嶺(2)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32章 買槍(上)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190章 一網打盡第201章 下雨了第593章 李大總統的算盤第385章 時而歡喜時而憂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534章 防第623章 三路開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