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和談(三)

看了一個友的留言,是一個月前的了,不好意思,許久都沒上網了又是反應我進程太慢了,我知道了再加快一點進程

另外,明天同學聚會如果沒被灌醉就兩,不然只有一,提前通知一聲

海闊集魚躍,天高任鳥飛

如果需要形容一下李漢現在的心情,這句話比較合適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之後,他的心情一直比較壓抑,國勢的糜爛,百姓的麻木,列強的覬覦,投機的橫行,這一切都讓他感到壓抑所以,他需要戴上一張面具,過着不比穿越前輕鬆半點的生活,除了算計便是小心經營,小心的經營着他的一畝三分地,一次次的遊走在同列強合作跟軟對抗的鋼絲線上,用心力交瘁來形容他毫不爲過

不過現在,李漢已經沒有那種壓抑感了,他確實有資格真正的高興一下,而這個資格是他一手打出來的

在河南陝西擊敗了北軍主力,袁世凱又被炸死之下整個局面爲之一變,他跟護**真正引起了世人的注意,而以國防軍爲主力的護**武裝力量也以一種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人懷疑他李漢的崛起了,不論是自己人還是敵人

這樣的形勢下,李漢的心情當然非常的愜意,愜意中甚至還帶着一點得意當然,多的還是自信,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他完全堅信,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接管這個沒落國家的最高權力,而一旦掌握了這個權力,他就將以自己這種越時代的戰略眼光引領這個國家走向強

和談在即,帶着這種愜意的心情,李漢乘坐火車往河南而去一來武昌現在不需要他親自坐鎮;二來慰問那些奮勇作戰的將士;三來考察民國以來發生了數場大戰的河南被打爛成了什麼樣子,以便以後儘快回覆這千里中原沃土

最最主要的,他卻需要往河南親自部署最的總兵力調動一來防範段祺瑞等北洋集團被逼急了鋌而走險,二來根據他給軍政府和談代表團的談判底線,一旦掌握了最高政權,他將調集至少三個主力師進入京畿地區京畿素來都是北洋軍的傳統勢力範圍,這裡面牽扯到的利益跟矛盾實在太多了

其實此次的談判之中,李漢特別增加了一條有關國都的議題因爲在李漢的心中,北京並不適合當首都,這一點後世共和國從08年奧運之後國內已經有不少的軍事專家提議遷都了從國家安全上來說,北京距離俄國、日本兩大強國的軍事力量太近了日俄兩國在東北、遼東、朝鮮半島上部署重兵,列強的海軍隨時可以從遼東灣登陸面對日俄兩國跟列強在北京駐兵的威脅,僅在京畿附近,李漢至少需要常駐三到五個主力師,以便應付陸地上日俄的長驅直入

否則一旦開戰作爲一國首都,沒有一支強大的海陸空軍力量守衛,北京幾乎等同於無防無險這個時代,一國之都對民國來說不僅是政治中心還是軍事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鴉片戰爭跟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北京都曾遭遇敵人最瘋狂攻擊之地,一旦北京徹底癱瘓,對中國將是最爲悲壯的災難不提明朝時候的悲劇,僅僅現代的歷史,便足以令李漢警惕了

沒辦法,有國無防是這個時代羸弱的民國最真實的寫照

之所以認爲北京不適合作爲首都還有幾個主要原因北京作爲滿清兩朝皇城,尤其是幾年前纔剛退位的清朝在北京有着太濃厚的潛在影響力了,不僅不安全,而且前朝統治者的奢靡作風已經形成了一股不良風氣跟文化,腐蝕了這個城市這也是北洋入主北京之後快腐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北京作爲一座古老的城市,它的經濟完全是堆積在前朝跟民國龐大官僚體系及其家屬的奢侈生活所堆積出來的本身並不具備出色的工業基礎,就連教育基礎也十分薄弱作爲一國首都,一切都還需要從頭開始,並不能夠快的給李漢增加什麼東西

從環境上來講京畿地區水源缺乏,華北地區雨水量本來就少,主要水系以黃河爲主百姓用水絕大部分爲地下水資源,但是地下水源有限,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隨着華北西北的自然環境持續惡化,戈壁和沙漠面積逐步增大,草原退化嚴重,水資源嚴重匱乏政治中心的吸引力,帶來集聚效應,並愈演愈烈,並不會因爲環境的惡化而停步

而且北京偏處一隅,離國家地理中心太遠,特別是離西部民族地區太遠,不利於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容易引發民族、矛盾

這種種的觀點,都是李漢根據後世共和國的定都北京的突出問題做的總結,實際上還有很多的不利之處

總而言之,北京並不是李漢認可的最佳國都所在位置

和談已經被李漢委託給了下屬,自然也不會因爲他的北上而停止

在國人的殷切中,自辛亥年以來的第三次南北和談於4月15日這一天,在湖北漢口德租界德華洋行名下的一處產業內低調召開

國內南北雙方除了知道北方領隊的兩人爲徐世昌跟盛宣懷,盡是曾經的北洋重臣之外一無所知護**這邊也是一樣,李漢將剛回到武昌的湯化龍推了出去跟張謇配合,無論他是爲了拉攏海軍還是如何,湯化龍的復出並得寵負責談判,都暗示了他恐怕將重登權力高峰

除了這場戰爭的主角之外,趕到漢口各國租界領事均有前來,報館派來的記者,作爲此次和平談判“公正與公平”的象徵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主持會議的列強代表,由尋常慣例的英國變成了英德兩國漢口領事聯手這叫尋常外人旁議李漢之餘,也開始暗猜這種轉變是不是代表着英國在遠東話語權的旁落以及德國的崛起

因爲此次和談將事關未來誰署國家政權,因此雙方之間你來我往的談判倒也精彩,只是軍事上北軍連連遭遇慘敗護**雖說後撤出了京畿,但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軍隊已經行至了距離北京只有四五百里處軍事上的失利再加上北洋主心骨袁世凱被炸死北軍嚴重底氣不足之下,不得不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讓步

“臨時約法乃是民國元年無數前輩努力的成果,雖說有些紕漏,法案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漏洞但作爲一部預備憲法,在國會制定並通過全的‘憲法’之前,它的存在不容置疑前總統罔顧民意,私下炮製的‘中華民國約法’置我國民、我前輩英烈於不顧,其中四章十九條都只顧自己權利乃是一部僞憲法,理當廢除袁氏憲法,重立‘臨時約法’”

“吾等認爲不然,袁總統制定的臨時約法本就是國會批准通過的法案雖說有些不美之處,但也是列位議員投票所選,本身便是符合國民之意志”

“去年諸位議員多數都在前總統的威脅之下不得不爲,甚至就連總統選舉,一羣流氓之徒也敢包圍國會干涉選舉有多少合法性尚屬未知,理應當迎回‘臨時約法’”

孫文等黨人制定的‘臨時約法’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漏洞,而李漢也的確中意於袁世凱版總統權力至高無上的‘中華民國約法’只是他當初宣佈護國,也曾經拿此當做藉口對袁世凱多番攻擊所以未免落下罵名,放棄袁世凱式至高無雙上的總統特權也是應該的

“鑑於北京政府內閣陸軍總長段祺瑞罔顧人命,倒行逆施的舉動我們建議由他自行宣佈辭去陸軍總長職務北京政府方面可以維持現有政局大體另選傑出人才入閣作爲看守內閣,等到國會重組建完成之後,隨後重進行正式大總統選舉到時內閣諸位閣員一樣重瓦選,以便再行組織政府我方認爲這個過渡期間,非要前南疆十省總督巡閱使方纔有此大威望及能力掌握國內糜爛之局勢因此這臨時代總統還應該由其來擔當”

雙方磨皮了兩天,基本上包括北軍將領的處置什麼,都已經在不斷的妥協之中達成了共識,和談第三天一直沉默了幾天任由復出的湯化龍同徐世昌兩人磨皮的張謇總算有了動作,一上來便發難的目標便是段祺瑞當然他這不過是藉口罷了,因爲和談中北方代表曾經要求過不得追究北軍各將領責任李漢也同意了除了處置幾位被俘的河南幾省招降匪軍將領,其餘北軍將領一概不予追究

徐世昌等顯然明白他一開口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和談的熱身項目已經完成,進入了雙方最在意也是‘寸土必爭’的未來所謂‘過渡政府’的高層爭奪之中

“非也,非也段芝泉雖說有些反應不及,但要說罔顧人命、倒行逆施卻還未至且其參軍多年熟知戰法,一生經歷大小戰役不下數百,乃是陸軍部的最佳領導者”

“當前國內局勢混亂,還需要有傑出人才爲國效力,方纔不叫有才之人寒心比如這陸軍總長段芝泉、海軍總長海軍總長劉子英、外交總長孫寶琦、內務總長朱啓鈐、財政總長周自齊、交通總長樑敦彥當然,北京政府也有一些能力稍微欠佳者,司法總長章仲和曾多次有隱退之提議,他認爲自己尚且年輕能力不足服衆,或許需要另換傑出之才另外財政周總長也表示,他本人兼職農商總長卻有些心力交瘁,如果可以季老其實才是最佳人選除此外教育總長汪大燮也因爲身體的關係希望能有年輕者替代與他”

這北洋集團終究還有些看不清楚,只願意讓出手裡拿捏的幾個內閣次要部門,將最主要的部門握在手裡,這如何能夠令軍事上獲得大勝的勝利者滿意

自然又是一番脣槍舌戰

第648章 反攻3第605章 日本妥協第635章 中俄之戰3第42章 武昌起義第一槍第398章 吞併甘肅(一)第276章 入甕與禮和洋行來人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736章 罵名我來當1第578章 青島之戰(2)第374章 內部會議(上)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667章 國務院改革草案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72章 後手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537章 宣言第587章 照會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739章 抉擇上第15章 刀疤第664章 面見第518章 刺袁(中)第677章 安靜的遠東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310章 鄂西之變第6章 方老第111章 杜家齷齪(2)第51章 惡戰督署(下)第26章 此公---熊秉坤第523章 走向和談(中)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176章 新軍服第374章 內部會議(上)第104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下)第64章 捧殺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344章 陰謀與導演第459章 西部股票交易所第159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5)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707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3第194章 劉家廟失陷(上)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243章 局變(3)第364章 清廷退位第725章 偷襲戰果(2)第388章 來與去第425章 政局亂象第681章 刀第551章 妥協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39章 控制工程八營(上)第173章 三人同行(上)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12章 離開第402章 吞併甘肅(五)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745章 血染海疆1第734章 嗜血狼羣第27章 聯絡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260章 拿下第740章 抉擇下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710章 不宣而戰2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650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1第746章 血染海疆2第2章 這裡是哪?第552章 海軍之春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704章 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278章 罪己第449章 大戰(六)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701章 皇姑屯事件(上)第659章 應付第338章 成都戰役(四)第22章 遭遇革命新軍(中)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368章 貨幣與軍校第749章 血染海疆5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07章 雷霆(3)第119章 神仙粉?海.洛.因!第36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3)第645章 南北第467章 大膽的計劃第601章 日本反應第685章 軍事會議(下)第346章 聯合鹽業成立與北使碰面第548章 夜談第213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