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過渡內閣(中)

食言了,天太熱,一下午對着電腦敲不出東西來...欠兩章了 шшш¤ тTk án¤ C〇

徐世昌等抵達北京之前,趁着這段權力的中空期,李漢能做的事情很多。

比如重新勘定並通過袁時期曾經通過的《反國家分裂法》,袁世凱時期李漢向他提交的《反國家分裂法》最終雖然通過,但是因爲袁世凱擔心惡了日俄兩國,在外蒙跟臺灣問題上選擇了刻意模糊,在最終法案通過的時候,甚至外蒙、臺灣已經被沙俄割佔的領土都不在法案內。那些被沙俄割佔的領土因爲太過敏感,這一次李漢也沒有寫在法案上。不過外蒙跟臺灣盡數上了法案,雖然遭到日俄兩國公使的強烈抗議加不滿,但是外蒙問題上俄國不佔理...唯獨臺灣問題雖說有‘馬關條約’的明文規定,但是,李漢卻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明白的告訴日本人,日本在遼東持續擴兵已經觸及到了民國政府的底線,若是還不撤兵,兩國除了開戰之外別無他法了!

新的《反國家分裂法》上強化了對以‘獨立’爲大旗公然分裂祖國的叛國罪處罰,除了逮捕審判既處死外,更增加了對逃往海外者的處罰。包括將向海外派發軍事人員或刺客進行斬首、限制其海外五百年內不得踏入國境線,否則同樣以威脅國家安全罪名予以拘留及審判。第一批登上叛國者名單的共有十七人,其中爲首兩人分別爲‘達、賴喇嘛’跟正在關外鬧事的旗人首領之一善耆。

重新制定選舉法,也是李漢趁着這段權力中空做出的另外一個選擇。袁世凱時期的選舉法對於立憲派太過有利,導致這個階層在國會內的影響力很大,坦白說當初的國民黨入選進入國會的議員,大半都是改頭換面的立憲派。當初是袁世凱太過擔心了一些,倘若他認真去看,然後通過拉攏分化國民黨在國會內的勢力,未嘗不能多花一點時間解決國民黨帶來的麻煩。有鑑於立憲派的潛勢力太大,正巧國民普遍不滿去年的袁氏選舉法,於是李漢趁機在去年的袁氏選舉法的基礎上做了一番改動。首先是將門檻調低,除了對選舉人的財產由四百降低到一百以外,還擴大了地方上實業界人士的推薦數額,以擠壓立憲派地方鄉紳的數量。不過考慮到現階段國內的實業派實力較弱,而且多數實業派都是立憲名流,因此他也沒太指望實業界能力迅速的替代立憲派,緩緩圖之便是。

選舉法除了對選舉人的資格最好降低以外,還增加了幾點備註。比如必須過去三年內未因各種原因犯罪入獄經歷...又再比如一旦各地選舉中出現徇私舞弊,或收買選民、非法拉攏選票的行爲,一經發現立刻取消參選資格。僅靠這兩條,李漢相信就有將近半數的國民黨跟立憲派要被刷下去。

知道現在國內多數目光都集中在新政府的身上,而久亂得治的河南將是國內檢驗自己治國之能的一道習題,這一天的會議中,李漢上來便將河南的問題擺在最前面,先把該交代的全部交代了一遍。

說到這裡,李漢突然想起一事,於是吩咐副官拿來幾份文件,交給湯化龍、蔣方震幾人。

“這是前幾天日本駐華公使送來的抗議,日本公使對咱們派兵去東北很不滿。想逼咱們把兵撤回山海關,不然的話,他們威脅要採取行動。”

蔣方震看了幾眼文件,冷哼一聲,說道:“現在這種時候,日本人敢亂動?英國人和俄國人會不答應的,至於美國人和德國人,恐怕會直接採取對抗措施。德美兩國內不是傳來了我們的鐵路公債方案進行的十分順利的消息嗎?中國現在的大總統是你,德美兩國在咱們身上有太多的利益了。昨天穆默公使不是還以大總統的名義宴請了美國公使嗎,德國人一直都在謀求中美德三國同盟,現在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可比前清的時候要好談得多了!”

戰略上蔣方震的眼光已經逐漸的放到國際上,可惜政治上他還是欠缺一些。

李漢搖了搖頭,“美國國內奉行光榮孤立主義,不大可能與別國結盟。不過我們與德國之間的友誼還要進一步的加強。英國人最近在江海關的談判上口氣越來越軟,顯然英國政府最擔心的就是我們向德國靠攏。不過一位的強硬也不太好,至少英國那邊不能一位的表現太過強硬。我有意向英國採購40組機車,這筆九百多萬的單子應該能開一個好頭,畢竟之前我們的火車設備都是跟德國採購,連美國跟奧匈帝國也只吃到了不足兩成訂單。所以啊,咱們只要利用好了這一點,爭取將英國也拉攏到支持我們這邊來。日本國內政局正在漸趨和緩,我們必須在五月初,解決了東北的問題!我相信只要英國人不點頭,日本政府就不可能採取什麼軍事行動,最多就是搞搞小動作,支持一下地方上的反對派,比如說國民黨跟馮國璋那幫人。對此,我們也是有必要提高警惕的,不能叫他們鑽了空子,更不能叫日本政府坐收漁人之利。”

李漢小作了一番分析,話音剛落,副官來報,段祺瑞等人來了。

他們來見臨時大總統,目的就是磋商明天召開的那場過渡內閣第一次會議的一些細節問題。徐世昌等人已經乘坐火車過了鄭縣,根據行程來算,差不多明天下午就能抵達北京。本來這會議按李漢的意思不妨緩兩天,等待南北方北上官員休息之後再開。只可惜北洋那邊擔心日久生變,主要還是怕他李漢從中作梗,耍了什麼手段。因此段祺瑞幾人過來,再一次通知李漢,明天晚上徐世昌等人抵達之後,過渡內閣第一次會議將召開。話裡說得確實好聽,什麼國民焦急等待過渡內閣早日決出,一邊刷新吏治、安穩民心什麼的,其實還不是像儘快成立內閣,約束了李漢手上的權力。

臨時大總統李漢並沒有在他辦公的東暖閣接見幾人,蔣方震等他也沒有讓他們回去,只叫他們先等一等,待他會一會段祺瑞等之後,再來商議對策。

說來李漢抵京也已有段日子了,到目前爲止都是他在以臨時大總統的身份約束國內局勢,至今尚未公佈過渡內閣的完整閣員名單。這無疑給了外界很多的攻擊點以及遐想餘地。這裡面固然有李漢的原因,但也有北洋的問題,總之是由於諸多原因,才一直拖到現在。

此次會議,主要的議題有再個:其一,成立過渡內閣,確定過渡內閣各部長官,接管中華民國大權;其二,商討商議新一屆‘國會選舉’,明確國會選舉時間等等。

如果會議進行順利,那麼之後不僅李漢正式將獲得各方勢力承認,成爲真正的民國臨時大總統,南北之間尤其是李漢跟北洋集團之間的矛盾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和解。畢竟這一屆的過渡內閣,幾乎全部高層都是出自雙方,可謂是雙方聯合執政,只不過作爲護國戰爭的勝利者,李部未來的權力要大過北洋集團罷了。

過渡內閣各部長官其實名單現在都在李漢手上,畢竟明天的會議只是走個過場,其實真正的人選決出還是在漢口的德租界裡,南北雙方談判代表面紅耳赤的爭執了多日,已經在妥協中達成了一致了。既然已經達成了妥協,如果要用四個字來形容此次會議,那就是分贓盛宴!

沒錯,分贓盛宴。

人人都知道過渡內閣並不是重頭戲,畢竟頂着過渡兩個字,他肯定是不可能存在多久的。事實上李漢在抵達北京的第一時間,便對外承諾了過渡內閣將在國會大選結束,正式內閣成立之後移交權力。甭管國內各勢力相不相信,反正北洋集團是不相信。就連李漢自己,他也不相信。所以,這一次的會議其實不過是打着過渡內閣成立的幌子,進行的一場國內兩大勢力集團之間,有關於未來國會跟未來內閣權力的爭奪跟協商碰面會。

目前國內的局勢是,李漢佔據了大半個中國,勢力橫跨十幾個省區。他的心腹饒漢祥還在到處揮舞着鈔票,高舉着‘共和黨’的大旗正在瘋狂的拉攏地方名流、鄉紳以及實業家。有臨時大總統李漢挾擊敗北洋集團的大勢席捲天下,地方上,那些比較開明的立憲派或者原本親近革命黨的實業家們也出現了分化,大部分人選擇了投靠共和黨,有道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卻是準備搭上他的線。目前國內大選雖然還沒開始,但是卻如同去年一樣,民間進入了活躍之中。徐世昌、段祺瑞、盛宣懷等人不可能沒看到現在共和黨一馬當先,衝在了所有人前面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同時也是出於對李漢的不信任,北洋系在同一個敵人的威脅下,漸漸又有了聯合之勢。他們準備拉攏梁啓超,採取統一行動,在大選中展開反擊作戰,維護本集團的利益。

在這種背景之下,北洋集團可能全力支持梁啓超的進步黨爭取國會大選,國內眼看將形成兩強格局,再加上之前實力也不差的國民黨,這種局面讓不少憲政人士歡欣鼓舞,因爲在他們看來,只要不是一黨專、政,那便是真正的民主,眼下國內這一幕,似乎也昭示了憲政已經不遠了。

但是李漢並不這麼看,他也不打算現在實行這種輪流、執政的制度,他認爲自己的首要任務是恢復這個國家的正常秩序,並利用熟悉歷史的優勢幫助這個國家擺脫危亡局面,所以,這加強中央權力並在短時間內實行專、制是當先必須要做的事。

對於北洋集團還想在隨後的國會大選之中有所作爲,李漢惱火之餘很快便沉下了氣來,爲了實現這個加強中央權力的目標,國會大選還是有必要的。不過北洋有野心並不是壞事,畢竟,這些反對派的存在是一顆很好的煙幕彈,能夠有效掩護他的真實目的,製造憲政氣氛。

第582章 國土雖衆,但無一寸多餘第91章 虎踞鄂中(1)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2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419章 三年計劃(上)第五百九十五章第519章 刺袁(下)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460章 桌下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125章 買命情報第456章 走向談判?第214章 軍務會議、居正逼宮(下)第602章 大選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77章 漢口小停第679章 九月革命第631章 日本在行動第131章 西進第109章 視察新兵(下)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285章 借刀殺人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580章 青島之戰(4)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337章 成都戰役(三)第六百三十二章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160章 馬榮成疾走拿荊門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四百六十六章第444章 大戰(一)第373章 陝西戰事第273章 喜訊!捷報(下)第473章 變局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572章 山東危機(4)第661章 拖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406章 溥偉之死(上)第195章 劉家廟失陷(下)第49章 中和門阻敵第94章 上海灘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六百三十二章第732章 新竹血戰1第365章 分權與集權第409章 訴狀與刺蝟第485章 一個計劃第47章 吳兆麟第345章 交鋒(2)第23章 遭遇革命新軍(下)第1章 貨幣金融情報科第644章 好壞消息第三百九十六章第513章 河南糜爛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327章 離開漢陽前的準備第589章 佈置與陰雲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231章 清軍來了第191章 湖北十府,五入我懷第207章 給我兩個月的時間第498章 不惜開戰(下)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334章 動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546章 孫黃抵京第407章 溥偉之死(下)第729章 遼東惡戰4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348章 談判(下)第714章 不宣而戰6第28章 密信第395章 真正的合作第555章 劫第35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2)第465章 蕪湖陷落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510章 雷霆(6)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658章 試探性接觸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37章 秘密採購與租船協議(4)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676章 昂首走進1917年第430章 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