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雍闓的質疑,楚河微微一笑:“正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我們天水郡耕地不多,治民大多從事開礦鍊鐵之業,農夫極少,米糧產量不足,如今時勢,自是需要儲備足夠的米糧。”
事實上天水郡是不缺糧的,各處山地正好適合種植紅薯,紅薯儲量極多。
當然,楚河不可能當着衆人的面說出來,隨後又道:“雍將軍注意了,楚某說的是可拿出兩萬鋼甲,並不是兩萬鋼兵。”
“相信諸位都清楚,我常定軍精銳,皆修煉了金鐘罩,身體強橫,有沒有鋼甲護體,對戰力影響不甚大,這兩萬套鋼甲,可直接從軍中調出,讓與諸位。”
楚河也算是想明白了,鋼甲雖然犀利,但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起到作用的,這一次和蜀軍大戰,水戰是很難避免,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穿戴鋼甲比穿戴鋼甲更加適合。
話音落下,衆人不禁露出羨慕之意,常定軍真正可怕的,當屬金鐘罩。
各軍部隊,真正的中堅力量還是普通的強壯兵士,百萬大軍之中,起碼佔了八十萬是沒有修煉過任何武技的兵士。
這些普通兵士,就算給他們鋼甲鋼兵也無濟於事,他們甚至無法負擔總重量達兩三百斤的鋼鐵裝備。
常定軍則不一樣,全軍修煉金鐘罩,效果還相當驚人,大半普通兵士都練成了一重金鐘罩,不管防禦力和速度還有力量都大幅度的提升,使得全軍的實力變得異常的可怕。
再得鋼兵鋼甲相助,幾乎人人都是二品武者的戰力。
高地目光閃爍了一下,忽然問道:“多少米糧可以換取一套鋼兵?”
楚河馬上就說道:“三千石米糧一套!”
這個數字算是相當公道了,哪怕如今米糧已經漲到五六兩銀子一石,但鋼甲的價格並沒有因爲楚河的大規模製造而降低,反而越發昂貴。
先前還在叫喊着米糧不足物資緊缺的傢伙都沉默下來,不多久就紛紛爭奪起這兩萬套鋼甲的名額來,就連張角都咬着牙報出了兩千的數字。
結果這兩萬套鋼甲足足給楚河帶來了六千萬石的米糧,包括大量的雜糧。
六千萬石的數字聽起來很龐大,但如今楚河治下超過六百萬人口,若不從事任何糧食耕作,單憑六千萬石米糧,只夠天水郡消耗兩年。
一手交貨一手交糧,爲此楚河還專門派遣兵馬到了葫蘆谷外的峽谷,將兵甲脫下藏在峽谷兩側洞穴的兵甲挖了出來,又從軍中拿出了不少普通鋼甲,總算湊夠了兩萬之數。
結束會議之後,楚河是沒有一刻時間的空閒,每天都要接見諸多的軍將謀士,處理大量的軍報文件,下發各種命令。
以蜀軍的情況來看,最多十天時間,大戰就要爆發了。
楚河需要準備的事情極多。
將巨量的米糧運回天水郡便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情,哪怕走的是水路,也需要從天水郡那邊調來數十艘鉅艦。
楚河說天水郡治民基本從事兵甲武器等生產,是沒有矇騙孟獲等人,畢竟紅薯粗生,用不了那麼多農夫照顧,如今最重要的還是兵甲武器的生產,還有各種軍械裝備的製造。
其中重中之重,是戰艦的製造。
平海衛那邊,得到楚河本部的支持,數百蠍尾翼虎空騎兵趕赴巨浪島戰場,已經徹底打服了海商海盜,將巨浪島納入了天水郡統治的範圍。
攻下巨浪島之後,平海衛手中瞬間多了上百艘大型海船,另外,巨浪島上的三個船廠,也被秦勝男整合在一起,只要略加改造,海船便可成爲戰艦,船廠也能直接製造戰船。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楚武和項熊那邊傳來的,青木衛和江烏衛竟然發現了一個規模極大的銅木林。
這些銅木本是普通柚樹,但生長在一片巨大的銅礦之上,長年累月的不斷吸收金屬銅,變異成爲銅木,異常堅硬和沉重。
附近的土著部落,便是以這些銅木作爲武器,製造的木盾木甲和木槍等,甚至能和鐵質武器相比,給了兩位兵士帶來不少的威脅。
楚武和項熊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馬上不惜代價的攻下了銅木林,然後驅使投誠的土著民壯等,把巨大的銅木砍倒,快速送到天水郡,再運送到船廠,以這些銅木來製造戰艦。
如今已經擁有三十萬員工的船廠,全力開動的效率是異常的驚人,一艘艘鉅艦不斷的落水試航。
由於銅木的超強材質,加上以前的經驗積累,如今船廠已經可以製造三萬料的超級戰船,甚至比蜀軍最大的龍吼鉅艦還要龐大三分之一。
在巨浪島那邊,如此三萬料的超級戰艦,足足有五艘之多,其他的萬料戰船更是超過一百之數,只不過知道這個消息的人少之又少,甚至連鳳凰羽、楚木、楚石、公輸車這些大將都不甚清楚。
爲了運送糧食,楚河這次足足從巨浪島和天水郡入海口船廠那邊調了三十艘萬料戰船和百多艘千料級別的海船過來。
如此龐大的船隊,一次便可運輸數百萬石的米糧,等其他反蜀軍隊陸續把米糧準備好,船隊也基本可以將米糧全部運回天水郡和巨浪島了。
爲了保證萬無失一,楚河還咬牙的派出了五百蠍尾翼虎空騎兵護航。
這批糧食是至關重要,一旦反蜀軍隊強行徵調青壯和收取米糧,定然有無數南疆百姓逃難各地,天水郡只有儲備了足夠的米糧,才能大量的接受難民,使得天水郡的人口在短時間內成爆炸性的增長。
拿兵甲換取米糧,是楚河大計中的一部分,是況濮這個前秦州州牧率先提出的。
百姓的忍耐力是異常的驚人,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背井離鄉,楚河如此做絕對是釜底抽薪、落井下石,造成的後果絕不會比諸葛亮發動洪水來得輕微,定然會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百姓死在況濮這狠辣的計謀之下。
這樣做,對天水郡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優勢有着無比重要的意義。
只要有足夠的米糧,楚河控制之地,容納一億百姓都沒有問題。
南疆各地的百姓活不下去,知道天水郡分發米糧收攬難民,絕對會有無數難民牽家帶口的趕赴天水郡。
同時,哪怕蜀軍全面渡過通天河,只要楚河繼續積蓄戰艦,擴大空軍的規模,便可在必要時候封鎖通天河,截斷蜀軍補給現。
等無數蜀軍進入了南疆之地,便會悲劇的發現,廣袤的南中已經是赤地萬里,完全得不到物資補充!
要想和勢力無比龐大的蜀軍對抗,堅壁清野,封鎖敵人補給,是唯一可行之計!
爲了讓無數南疆百姓遷徙天水郡,楚河還在沿路設立了數百上千個補給點,分派人手前往各地暗中宣揚這個消息,“到天水,有飯吃”這句話在短短半個月時間就傳遍了整個南疆。
同時,潛伏在各軍的力量,也暗中活動起來,一旦戰局失利,他們便會設法聯絡反蜀軍各部,說服他們投靠到楚河麾下。
就連孟獲張角等都對這次大戰沒有多少信心,更別說下面的普通將領和兵士,只要常定軍能頂住蜀軍的兵鋒,給了衆人抵抗的信心,再加上威逼利誘,楚河的計劃是有着相當大的成功機率。
各反蜀軍隊首腦已經沒有時間理會楚河的各種小動作了,因爲蜀軍的艦隊,已經到了南岸之外,隨時都可能發動最猛烈的攻勢。
葫蘆谷的馬忠部,十天前就被反蜀軍聯手擊潰。
儘管在最後關頭,馬忠果斷下令焚燬物資,奈何大水過後,土木潮溼,加上反蜀軍選擇在大雨之際發動進攻,哪怕馬忠以猛火油引燃米糧,也只燒掉了十分之一的物資軍械而已。
當蜀軍知道他們被諸葛亮當成誘餌,所有的兵將都被大蜀拋棄,大部分蜀軍是絲毫沒有戰意,皆放下兵器投降,甚至連馬忠放火焚燒物資的命令都沒有執行,還幫忙撲滅已經點燃的各種軍械物資。
馬忠這個蜀軍大將,眼中出現了無比複雜之色,並沒有選擇投降,長嘆一聲之後,吩咐親兵將士放棄抵抗投降,隨後抽出利劍橫劍自刎。
二十多萬蜀軍,投降的有十八九萬之多。
楚河雖然不參與戰利品的瓜分,但這十幾萬蜀軍讓他眼熱無比。
常定軍之所以沒有參與攻擊馬忠部,也是爲了接收這些精銳蜀軍做準備。
從戰爭的角度來看,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哪怕常定軍加入進攻的部隊,蜀軍也會老老實實的歸降,但從情感角度來說,常定軍不親手屠戮蜀軍,要收服這支軍隊自然是容易許多。
南蠻軍等也沒有打算與楚河爭奪蜀國降軍。
一來,馬上就要與蜀軍大戰,把降軍收入軍中,也不知道能不能靠得住,一個不好,降軍再次叛變是很有可能的,就算真的接收降兵,也只能當作苦力來使用。
二來,人家常定軍都不要馬忠部的大量物資,馬忠部也是楚河困在葫蘆谷的,他們到底不好意思讓楚河一點收穫都沒有,等楚河提出以兵甲武器來交換戰俘,他們也就順水推舟的將近二十萬的降軍交給了楚河。
爲此,楚河又付出了五千套鋼甲,相當於四十降軍換一套鋼甲。
其他人不敢用這些降兵,楚河則不一樣,洗腦教育的威力不是誰都能抵抗的。
哪怕與大蜀的戰鬥中暫時用不上他們,也可以將他們打散的分派到西域的楚武、項熊部,還有巨浪島的平海衛那邊,等洗腦到了一定程度,再召回天水郡。
這十幾萬降兵可都是真正的精銳部隊。
爲了讓楚河更加相信蜀軍是準備從南華山攻擊楚河大本營,諸葛亮不惜派出了銜刀軍和無畏軍。
這兩支軍隊的素質不比楚河的老四衛差,人數是相當之多,只要實施了忠誠教育,再以鋼兵武裝起來,瞬間便可讓常定軍的戰力提升一倍!
等更多的難民進入天水郡,楚河有足夠的資本以這些老兵作爲骨架,急速擴軍,進行一段時間的軍紀教育,便可拉上戰場與蜀軍抗衡。
厚積薄發,楚河的積累,其實已經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除了常定軍真正的核心人物,其餘的人都不知道事實上常定軍這個時候已經恐怖了極點。
在外人看來,楚河這小小的天水郡地盤,治民不多,米糧產量可以忽略不算,哪怕從其他人手中換了大量的米糧,也只能勉強維持天水郡的需要。
另外,天水郡常定鄉軍兵工廠的產量,也是有一定的限制,出產的兵甲,基本上都拿出來武裝自身和與各軍交換了。
但他們不會知道,紅薯的產量是何等驚人,也不知道,鐵料煉製爲鋼料的轉化率是多少,更不會知道,地底深淵,還有兩個日夜不休的大鍊鋼場和武器場,巨浪島上,有三個大型的船廠和一座新建的兵工廠!
接近兩千億石的米糧紅薯儲備,數億兩白銀,數千萬兩黃金,還有煉製出來的大量秘銀精金裝備,無數的藥材和成丹,十多萬的鋼兵戰甲,上百鉅艦和無數艨艟海船等。
可以說,如今這無比廣袤的南疆之地,三分之一的各種物資和米糧,都藏到了天水郡一地。
一旦到了適當的時機,天水郡潛力和積累爆發出來,定然會讓天下人側目,哪怕是諸葛亮,也別想在這南疆之地與楚河抗衡!
這真正的硬仗,楚河沒有逃避的可能,不真正的豎起楚河這面旗幟,打響楚河的名號,就很難讓敗亡的反蜀軍來投。
因此,十幾萬常定軍,還有三千蠍尾翼虎空騎兵,全部集中在永州青雲道這邊,旌旗林立陣容鼎盛,十幾萬大軍分作三部,分別由楚河、黃忠和龍且爲主將,嚴陣以待。
不遠處,便是南蠻軍的龐大軍隊,孟獲這個南蠻王坐鎮永昌城,一旦蜀軍從永州登陸,便會遭到常定軍和南蠻軍的迎頭痛擊!
黃巾軍、三州聯軍,主力則是駐紮在牂州,四百萬大軍與南蠻軍、常定軍遙遙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