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小諸葛

時間一久,孟昶初期勵精圖治的精神便不見的蹤影,便日益奢糜起來,反正他有的是錢。孟昶甚至用金銀珠寶來裝飾自己的尿盆。上行下效,王公大臣都向皇帝學習,百姓深受其害。皇帝一昏庸,小人就立刻跟進,孟昶身邊從此又多了一些溜鬚拍馬的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自比諸葛亮的王昭遠。

說王昭遠是小人有些刻薄,把王昭遠比做趙括更合適,他熟讀兵法,也頗爲自負。王昭遠幼時喪父母,做了僧人智諲的童子。後來被孟知祥看中,陪孟昶讀書,是孟昶的私人。孟昶繼位後,王昭遠自然也跟着昇天,先從捲簾大將做起,積數十年之功,終於混到了樞密使。

不僅是王昭遠自比諸葛亮,連孟昶也這樣認爲,深加器用。不過孟昶的老孃李太后一直沒瞧上王昭遠,曾經勸孟昶不要相信這個空心蘿蔔,早晚要誤大事,孟昶聽不進去。

孟昶有了這位冒牌諸葛亮,底氣大增,甚至想北伐中原。此時中原已經舊貌換新顏了,五代已經結束,代之而起的前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建立的宋朝。趙匡胤志在統一,在消滅了割據荊南的高氏政權以及湖南的周保權後,趙匡胤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孟昶。

蜀中雖大,終不是中原大國的對手,可王昭遠卻不這樣想,他經常找諸葛亮談心:“先生,雖然您北伐中原功敗垂成,不過不要緊,有學生我在,保證活捉趙匡胤,爲你報仇雪恨。”孔明先生在空中大怒,晃動鵝毛扇斥道:“呸,趙匡胤和我有什麼關係?我要的是曹叡。以後少打我的旗號,交商標使用費了嗎你?”

王昭遠雄才大略,身邊也都是些高人,山南節度判官張廷偉給王昭遠出了個好主意:“大人出身微寒,身至樞密,卻無大功於天下,人多不心服。爲大人計,不如通使河東,讓劉承鈞出兵攻汴梁,趙匡胤必舉國應之。關右空虛,大人率一枝軍出子午谷,趁勢把關西之地給端了。立此不世功,蜀中人士孰敢輕大人?”

王昭遠大喜,勸孟昶聯絡北漢,出兵規復關右。孟昶根本不瞭解趙匡胤,只是知道他欺負了人家的寡婦孤兒才當上的皇帝,覺得有利可圖,便派部將趙彥韜、孫遇、楊蠲去找北漢找劉承鈞。可趙彥韜等人覺得孟昶這顆樹太小,不夠他乘涼的,便改換了門庭,在汴梁向趙匡胤自首,交出了藏在蠟丸中的密信。並把蜀中地理形勢、軍隊分佈畫成圖,交給趙匡胤。趙匡胤正準備伐蜀,正愁對川中形勢不熟,突然間得到這幾個活寶,自然大喜。

宋乾德二年(後蜀廣政二十八年,即公元965年)十一月,以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爲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武信軍節度使崔彥進、樞密副使王仁贍爲副,出子午谷。同時以寧江軍節度使劉光義爲歸州路副都部署,樞密承旨曹彬爲都監,出三峽,大軍六萬合擊西川。

趙匡胤爲了讓將士們給他死心塌地的賣命,行前告訴王全斌:“此次伐蜀,朕只要土地與百姓。入蜀後,每得一城,留下兵甲糧草,錢帛盡分給有功將士。”衆人歡呼而去。這次西征,趙匡胤志在必得,提前爲孟昶建好了府第,就等孟昶來做客了。

王全斌和劉曹部鋒線直進,勢如壓卵。而孟昶知道趙匡胤發兵後,並不着急,派出“諸葛亮”王昭遠和韓保正等人去教訓宋軍。王昭遠知道宋人從來沒有見過諸葛亮,今天就讓他們嚐嚐諸葛亮的厲害。

王昭遠對前來送行的宰相李昊拍胸脯:“別說趙匡胤的這幾路菜鳥不在話下,就是他的中原,我看取之也似探囊取物一般。此次我領三萬雕面惡少,北行滅賊,先搞掉王全斌,再殺進汴梁城,活捉趙匡胤。宰相當爲我準備好慶功宴,等我勝利的消息!”李昊知道王昭遠是個牛皮大王,誰信他這個?暗中狂笑不止。

王昭遠督軍應戰,手中拿着鐵如意指手劃腳:“打到汴梁城,活捉趙匡胤。”宋軍王全斌部入蜀路線和四十年郭崇韜差不多,而且宋軍多是在周世宗柴榮手下歷練過的好漢,怕你什麼蜀軍?宋軍在三泉(今陝西寧強西北)大敗蜀軍,生擒蜀山南西道節度使韓保正,一路南下。而出三峽一線的劉光義、曹彬部行進也比較順利,攻破後蜀東川重鎮夔州(今重慶奉節),寧江軍節度高彥儔自封殉蜀。

宋乾德二年(公元965年)十二月,宋軍行至利州(今四川廣元),終於見到了這位當世諸葛亮。宋軍先發動進攻,一鼓破金山寨,隨後宋軍嘉陵江邊再破蜀軍,王昭遠帶着敗軍哄逃至大漫天寨。到了第二天,宋軍崔彥進部、康萬澤部、張萬友部三路合擊大漫天寨,王昭遠盡出蜀軍精銳,兩軍展開死戰。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王昭遠酒囊飯袋,帶出來的兵都是如此,一敗而潰。王昭遠還不服,再和武定軍節度趙崇韜糾集殘兵連和宋軍大戰三場,結果全輸,王昭遠鼠竄至劍門(今四川劍閣北)。

孟昶派出皇太了孟玄喆去支援王昭遠,可孟玄喆更是個大飯桶,把行軍當成了遊山玩水。宋軍主將王全斌沒功夫搭理這個傻小了,要儘快殲滅王昭遠部。宋乾德三年(公元966年)春,宋軍史延德部過來蘇(今四川劍閣東南),直撲要塞青強嶺。正在劍門養精蓄銳的王昭遠聽說宋軍到了青強,不想送死,退至漢原坡。

王全斌不依不饒,率軍直進,一直追到漢原坡,宋軍主力對蜀軍發動強烈攻勢,蜀軍軍心渙散,被宋軍好一陣猛殺,死傷無數。趙崇韜被擒於陣上,王昭遠剛開始還有點興致,坐在胡牀上指揮戰鬥,看到宋軍徑直朝自己撲來,嚇的脫了盔甲騎馬就逃,一直跑到東川,好容易甩開宋軍。

王先生躲在一間民宅裡,號啕痛哭,眼睛都哭腫了,邊哭邊背起羅隱的詩:“拋擲南陽爲主憂,北征東討盡良籌。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唯餘巖下多情水,猶解年年傍驛流。”

剛背完最後一句,宋軍騎兵就追了過來,看到王先生如此悲傷,宋軍將士們也心情沉痛的把王先生給捆了起來,押回軍中。而蜀國太子孟玄喆跟蝸牛似的來到綿州(今四川綿陽)時,聽說宋軍已經破了劍門,王昭遠也被捉了,嚇的丟下軍隊,帶着幾個親信逃回成都。

正在成都等待勝利消息的大蜀皇帝孟昶一聽敗報,臉都嚇綠了。他經常嘲笑王衍無能亡國,難道自己真是王衍“轉世”?看來很有可能。孟昶問大臣誰還有什麼好辦法?

將軍石頵給孟昶出了個主意:“辦法倒有一個,就是陛下不要再和宋軍打了,堅壁清野,只守不戰。宋人遠來,加上蜀地艱險,糧草運輸必然不濟。等到他們糧草吃光的時候,陛下再進行反擊,仍然有可能擊退宋軍。”

孟昶覺得這個辦法不怎麼樣,長嘆一聲:“算了吧,這招太冒險了。我們孟氏坐守兩川四十年,對將士不可謂不厚,可他們根本不是宋朝的對手。就算堅守不戰,誰能保證他們不貪圖富貴而投降呢?”石頵勸孟昶的這個建議和三國時廣漢從事鄭度勸劉璋是一回事,可劉璋也沒有聽鄭度的,回答的話和孟昶幾乎一模一樣。

其實這個建議雖然能延緩一下蜀中政權存在的時間,但根本不可能改變蜀國滅亡的命運,趙匡胤和劉備不同。劉備北有曹操、東有孫權,一旦攻蜀不下,孫權就有可能下荊州。趙匡胤後顧無此憂,大不了多陪孟昶玩幾年,總歸是個亡字,但等到趙匡胤好脾氣被磨盡的時候,孟昶就算降,也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宋軍兩路直下,離成都越來越近,孟昶想來想去沒想出一個好辦法,“德高望重”的李昊同志勸孟昶投降,仍不失富貴。孟昶急迫無法,只好命李昊草降表,率文武出降宋軍。後蜀廣政二十九年(即宋乾德三年,公元966年)春,後蜀滅亡。

李昊很有意思,四十年前王衍出降後唐,降表就是李昊寫的,沒想到四十年後,李昊居然再次玩了這一手。四川人也特幽默,有人趁夜在李昊家的大門上寫了六個大字:世修降表李家!時人傳爲笑柄。

孟昶隨後舉族東遷,來到汴梁。趙匡胤封孟昶爲秦國公,並稱孟昶的母親李太后爲國母。孟昶看到趙匡胤還不錯,以爲總算能好日子過了,食邑萬戶夠他享受的了。可趙匡胤卻看上了他的寶貝花蕊夫人,但因孟昶在身邊礙眼,不太方便搞到花蕊夫人。想來想去,把孟昶給“想”死了:“乾德三年六月,中書令、秦國公孟昶薨。”趙匡胤素服哀悼五日,追封孟昶爲楚王。孟昶死時距他受封秦國公只有短短的七天,在這七天中發生了什麼,許多當事人都明白的很。

孟昶的老孃李氏當然知道兒子是因爲什麼死的,沒有哭,只是灑酒於孟昶的靈前:“爾不能以身殉國,貪生怕死,結果以致如此。”李氏此時已斷生念,絕食數日而死。

當年王建風光之時,沒有想到家族會被不相干的李存勖滅掉。孟知祥運氣稍好一些,雖然同樣被不相干的趙匡胤所滅,但孟氏家族都還安然無恙。孟昶長子孟玄喆很受宋朝重用,先後鎮過貝州、定州,後隨宋太宗趙光義北伐契丹,立過戰功,善終於滁州。孟玄喆幾個叔父兄弟也都是善終,終生富貴,只是苦了一個孟昶,因爲一個女人橫死。

孟家母子一死,趙匡胤便強行納花蕊夫人入宮,備加寵愛。花蕊夫人哀孟昶之死,心情鬱郁,但還是在趙匡胤面前強做歡顏。有一次,趙匡胤聽說花蕊夫人詩寫的極好,便讓她寫一首詩給他看看。

花蕊夫人想了想,寫下一首詩:“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趙匡胤大聲叫好!

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73章 聲東擊西第38章 帝王第52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二)第40章 大軍還朝第97章 大敗吳越第42章 楊延定的猜想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141章 兵臨城下第165章 天下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150章 破曉第158章 輕兵潛進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83章 花燈夜市第12章 大破宋軍第96章 敗逃第75章 三騎錐戰第159章 韜光養晦第35章 盡人事第8章 王審知第112章 死期將至第43章 澤州第18章 調兵遣將第93章 南唐鐵騎第104章 南楚第47章 蒼狼出動第124章 中計也!第25章 江南文會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79章 回師夷陵第26章 驚宋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83章 慘烈第116章 疑兵之計第168章 平復無期第93章 南唐鐵騎第47章 弱肉強食第86章 最後一搏第152章 收兵第76章 乞丐第54章 最後的鬥爭第52章 株連九族第39章 激將法第158章 南漢劉隱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42章 騎兵陷陣第13章 局勢第16章 江陵第2章 初秋 濃夜 錦榻第161章 夜襲第103章 驚疑不定第27章 漳泉史事(上)第84章 馬蹄鐵第30章 留從效第88章 刺殺賊首第63章 英雄墓冢第163章 唐末史第92章 月黑風高第15章 戰後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116章 水上行舟第67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六)第144章 伐蜀第87章 劍拔弩張第20章 滾滾煙塵第91章 金沙渡口第138章 錢弘左第77章 軍心大振第4章 玉娘酒肆第29章 漳泉往事(下)第48章 實戰演練第22章 風滿樓第43章 史上名戰第55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五)第160章 伐宋第7章 黃雀在後第84章 火燒袞州軍第12章 昏君第85章 範大同第87章 劍拔弩張第139章 逐鹿中原第108章 火藥槍的歷史(上)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94章 天下無敵否?第87章 五百鐵騎第56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六)第159章 追兵第15章 荊南節度使第28章 潤州第17章 巍巍宋魂第166章 黃巢起兵第56章 癡虎戰瘋牛第162章 敗亡第130章 螳螂捕蟬第132章 搖搖欲墜第14章 浩蕩宋遼第97章 大敗吳越第120章 二十萬大軍伐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