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

當初在月華樓時,張壽就見過裕妃這位看似愁緒萬千的天子寵妃,那時候只覺得人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端的是我見猶憐的美人。當然,他印象更深刻的,卻是裕妃非常坦然地對他說出了他和朱瑩以及永平公主三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離奇身世。

然而,在月華樓見人,那是有楚寬陪客,葛雍也在旁邊,相比此時直接去裕妃的永和宮,那卻是意味絕不相同。要知道,別說他和裕妃完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就是裕妃的嫡親子侄,也不可能這麼大剌剌地在後宮走動吧?

可有興高采烈……又或者說得意忘形的朱瑩陪在一旁,追出來的另一個圓臉和氣女官也重申了太后口諭,張壽也只好信了——不然他能怎麼辦,再去求見皇帝請示一下嗎?

雖說他前世裡也參觀過東西六宮,可如今和那會兒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會兒熙熙攘攘的只有遊客,現在卻是正兒八經一大堆宮人。

而且除卻少數大於二十三歲的宮人會留宮之外,其餘的全都是到了年紀就會放出去,同時由六宮局負責婚嫁和嫁妝。這也就意味着,宮中幾乎看不到年長的老面孔,大多都是一張張年輕朝氣的臉。哪怕不見得人人都是美女,但養眼那是一定的。

可養眼的人太多了,這也就造成了一種負擔。因爲張壽從清寧宮出來進入東六宮之後,就只見每座宮門全都有三四個甚至五六個宮人,在那好奇地探頭打量他,而且還是大大方方的打量!而一旁的朱瑩非但不以爲意,反而還得意地說道:“阿壽,她們都在看我們呢!”

我知道她們在看我們……問題是一旁清寧宮送我們過來的那個年長圓臉女官,難道就不管一管?就任由這羣宮女明目張膽地圍觀?

張壽心中腹誹,隨即就聽到後頭一個笑聲:“這些丫頭難得看到張博士這樣的俊逸公子,又是和大小姐一起成雙入對,郎才女貌,所以有些放肆了。不過張博士想必是各宮娘娘都很好奇的人,她們自己不能出來看看,派了宮人探看,這也無可厚非。”

張壽差點回頭想去看看這位圓臉女官說這話的時候,到底是不是滿臉促狹,可只不過爲了這麼點小事,他卻也懶得太過追究。結果,下一刻,他就只聽對方又笑了起來。

“原本太后是打算命各宮妃嬪閉宮,省得造成眼下這宮人圍觀看張郎的局面,但轉念一想,卻又覺得讓人瞧瞧也無妨,正好順便讓人看個清楚,坊間熱議張博士和大小姐郎才女貌,天生一對,到底是不是言過其實。”

朱瑩頓時也咯咯直笑:“阿壽,你聽見了嗎?她們全都在誇我眼光好,說從來沒見過你這樣一表人才的美男子!”

張壽簡直哭笑不得,沒想到你是這樣在乎外人議論的大小姐!

眼看曾經在月華樓見過一次的永和宮管事牌子常寧一溜煙迎了過來,他就把那些嘰嘰喳喳給丟到了九霄雲外。

常寧先笑吟吟地對送張壽和朱瑩過來的那位年長圓臉女官打招呼,說了幾句客套話,見人含笑交待了太后的吩咐,隨即就徑直帶着那幾個一同送過來的宮女悄然離去,他這才舒了一口氣,擦了擦根本就沒有汗的額頭,趕緊回到了張壽和朱瑩面前。

“娘娘聽說您二位來了,那可真是高興得不得了,您二位快請。”

本能地覺着此時與其稱呼張博士和大小姐,還不如直接用您二位來指代,常寧就滿臉堆笑地給出了這樣的稱呼。見朱瑩果然笑靨如花,張壽似乎也不反感,他就立刻在前頭引路,等到進了永和宮大門,瞧見後一步進來的張壽掃了四周環境一眼,他就咳嗽了一聲。

“這永和宮裡真不像外人覺着的這麼大,就這前後不過十幾間屋子,其實逼仄得很,裕妃娘娘連舞劍都施展不開,前時皇上過來……”他的話戛然而止,隨即人就打了個哈哈,“咳,張博士你也不是第一次入宮,看到乾清宮的時候心裡就該有了數。”

張壽不置可否地微微一笑,心裡卻在想,他後世去參觀紫禁城的時候就覺得,這種方方正正的建築,固然在格局上符合威嚴肅穆宏偉壯觀等任何形容詞,但在宜居方面,那就真的是呵呵了。

這些宮室也就罷了,那座小小的御花園,簡直是袖珍到難以相信這是皇帝老兒閒來散心之處。不說別的,要是真的有一羣嬪妃宮人打算在此玩偶遇,那簡直能讓這小小的地方被堆滿!至於西苑,那座傳說中的園林後世雖說沒了,可他知道那不是妃嬪宮人們隨便就能去的。

所以,妃嬪們看似尊貴,實則和那些豪門大院中的婦人沒什麼兩樣。相比這逼仄的皇宮,反而是那些民間園林,走在其中確實能讓人神清氣朗,心胸一闊。

所以,面對裕妃這座小小的永和宮,張壽只能不予置評。就連一貫直來直去的朱瑩,也只是嘆了一口氣,竟然也少見地沒有評頭論足。

就他們說話的這麼一會兒,永平公主已經是匆匆出來。她一身艾綠色的衣裙,瞧着素雅得體,異常相襯她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容貌風儀,但此時她那臉上表情卻一點都不見往日的淡然。

“朱瑩,你把張壽帶來永和宮幹什麼!”她一句話脫口而出之後,見沒有清寧宮的人護送過來,她更是眉頭緊蹙道,“就算是太后開口,你也可以和張壽一塊婉拒的,你這不是送給人說三道四的機會嗎?”

“怕什麼說三道四。太后娘娘親自說的話,管她們幹什麼?”朱瑩眉頭一挑,隨即就上前不由分說地一把拽住了永平公主,“你就是心思太重,成天畏首畏尾!我有件事要告訴你……嗯,常寧你帶阿壽去見裕妃娘娘,我和永平去商量一點事!”

見朱瑩一邊說,一邊已經是強硬地把永平公主拖走了,早知道朱瑩這脾氣的常寧只能乾笑道:“大小姐常來常往,別說眼下這樣子,就是和公主爭得面紅脖子粗的時候都不少……咳,我說這個幹什麼,張博士你隨我去見裕妃吧?”

對於永和宮管事牌子常寧的殷勤和嘴碎,上一次在月華樓時,張壽已經有所領教,因此這會兒他只是置之一笑。而等他進入永和宮正殿時,就只見中間的寶座上並不見人,只有東次間裡傳來了一個悅耳的聲音。

“常寧,把張壽帶進來吧。”

當張壽隨着常寧踏進東次間時,這才發現,這偌大的兩間房並沒有隔斷,其中三面牆全都是頂天立地的大書架,無數書籍一本本摞着,滿滿當當,頗有一種書山瀚海的感覺。兩個角落裡擺着巨大的卷缸,裡頭斜斜地插着約摸十幾個卷軸。

居中是一張花梨木大書案,上頭的筆架上懸掛着十幾支大小各異的筆,一方硯臺中,過半的墨汁正浸潤着一支筆,隨着筆尖飽蘸濃墨離開了硯臺,一支雪白如玉的手提着這輕飄飄一杆筆,恰是筆走龍蛇,在手中長卷上潑墨揮毫。

而玉手的主人正全神貫注地提筆,彷彿絲毫不知有人進來。

但張壽卻知道,這僅僅只是自己的錯覺。因爲剛剛裕妃明明還出聲吩咐過常寧把自己帶進來。他上前了兩步,覺察到常寧沒有跟上,扭頭一看,卻只見人已經是低頭垂手退出了門去,彷彿並不怕什麼人言可畏,他就索性坦坦蕩蕩地回過頭徑直走到了大書案旁邊。

凝神一看,他就只見裕妃並不是如同自己想象中那般在寫字,而是正在畫一副濃淡皆宜的水墨山水圖。以他這點貧乏的鑑賞眼光來看,水平如何他說不上來,只根據畫面來看,那彷彿是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就在這時候,他看到裕妃那隻很好看的手終於放下了手中的筆,隨即就擡起頭來看向了他。正當他以爲接下來裕妃會問他畫得如何時,卻沒想到那張他上一次記得還常常愁緒萬千的臉上,竟是流露出一絲淡然的笑意。

“你和瑩瑩好事將近,我那時候也不可能出宮去賀。到時候就送你兩幅畫好了。”見張壽滿臉錯愕,裕妃就似笑非笑地說,“當然,不是我這些粗淺的陋作,皇上送給過我不少字畫,有展子虔和宋徽宗的畫,也有張旭、柳宗元、黃庭堅和米芾的字,讓你挑的話,你選誰?”

張壽一愣之後,就若有所思地反問道:“裕妃娘娘珍藏的書畫,就只有這六個人嗎?”

“哦,六個人還不夠?你還想要誰的?”裕妃頓時饒有興致地問道,“要是宮裡有,我不是不可以幫你去要來。”

“我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喜歡顏真卿的《顏氏告身》,喜歡展子虔的《遊春圖》,喜歡宋徽宗的《瑞鶴圖》……其實,我這個人就喜歡那些一看便覺愉悅,心生驚歎的傳世之作。但這樣的佳作與其在我家中壓箱底,還不如留給裕妃娘娘你這樣真正懂得鑑賞的人。”

裕妃沒料到張壽竟然會用這樣的話來婉拒自己的好意,先是一愣,隨即就釋然地笑道:“既如此,那你自己直接說,希望我這個長輩送你和瑩瑩什麼作爲新婚賀禮?”

“這個嘛……”

考慮到裕妃看上去是個眉目含愁的冰美人,但實際上卻是個性格剛強的女子,與人繞圈子反而太虛僞,張壽索性直截了當地說,“雖然我更希望的是作爲先母的舊識,瑩瑩敬愛如母的長輩,您能夠親自來出席。但這如果有些強人所難的話……”

他再次頓了一頓,隨即笑吟吟地說:“娘娘能不能打一對紅絡子送給我們?瑩瑩說,您和我那未來岳母當年乃是閨中密友,不但擅長劍術,而且也很擅長編織這些小巧的東西?等到我和瑩瑩的大好日子,您若能送給我們一對大紅喜慶的絡子,那比什麼稀世珍寶都貴重。”

門外的常寧簡直聽得差點沒把眼珠子瞪出來。裕妃的家底有多豐厚,別人也許不清楚,他卻是最知道的。

這位天子寵妃最初恩遇平平,但後來就極得寵,皇帝知道裕妃不喜歡珠玉首飾,所以往日賞給裕妃的東西,往往很籠統地說是古書一部,古畫一幅,書法一幅……諸如此類等等。

然而,所謂的古書,是早已經絕版的宋書甚至唐書隋書,其中甚至還有珍貴的名人手抄本。而所謂的古畫,則是魏晉南北朝和隋唐宋元諸大家的真跡。至於書法,那就更不用提了,民間人士重金欲求一觀而不可得的不少名人法帖,宮裡蒐羅了很不少。

其中一多半都是太祖皇帝蒐羅到的。最終這些東西卻沒有跟着進陵墓隨葬,而是放在了皇家寶庫之中。用太祖皇帝的話來說,他一輩子已經看過無數次的東西,與其在暗無天日的陵墓中陪着他,還不如留給後人。至於或賞賜或敗落流散,那都是命。

但無論怎麼說,裕妃家底的這些書畫都是宮中寶庫裡的珍品。兩幅興許就價值萬金!

張壽身爲國子博士不可能不知道,可他竟然拒絕了,只要兩個裕妃親手做的絡子,那固然說出去是極大的體面,可那值幾個錢?

然而,聽了這話,裕妃看向張壽的眼神,卻是比最初流露出更多的欣慰和滿意。她欣然點了點頭,隨即就笑問道:“那好,太后讓你和瑩瑩來,到底所爲何事,你不妨告訴我聽聽。”

張壽也不遲疑,直接把今日太后接見洪氏的經過一一道來。裡頭的裕妃淡淡聽着,外間的常寧卻幾次都恨不得闖進去,告訴張壽絕對不要相信洪氏那種端着才女範兒的女人。

至於問他怎麼知道的,呵呵,自家裕妃娘娘年輕的時候就號稱文武雙全,名聲在外,而永平公主更是京城赫赫有名的第一才女,可她們倆卻實際上都是很有心計的女子。而這母女倆至少都是容貌出挑的美人,洪氏既然沒有這最重要的一點,那麼心計上說不定更勝十倍!

而這時候,常寧卻只聽裡間裕妃淡淡笑道:“若真要和重開九章堂似的開一座女學,那真是天下女子幸事。明月這丫頭別的不行,於學識和能力上,那卻是頂尖的,必定能勝任!”

第八十七章 當滷煮開始掉書袋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尾聲1 兄弟第五百四十五章 真正的盛世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第三百三十三章 頂尖的吃貨第七百一十六章 虎口奪食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四十二章 裝睡原是裝糊塗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夠分!第三百零二章 各有所用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幾層浪?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五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二十四章 顏值即正義第兩百二十六章 坐地分錢第七百七十九章 父教子,妻說夫第三百二十九章 託之以家業妻兒第八百六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二十六章 看劍!第六百八十九章 匪夷所思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挾持者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八章 嫌棄第二百六十四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關心則亂,天子挑刺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七百四十九章 能說的都被老師說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纔有鬼!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親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養媳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十五章 棺材板和姑爺第六百六十九章 責以大義第七百三十三章 工讀和委培第七百八十三章 好有道理第六十七章 婚約由來第六十七章 婚約由來第四十四章 狡黠胖子和正義公子第八百五十五章 除夕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七百二十章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第六百九十二章 詰問第六百六十三章 九出十三歸第八百章 證明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矜持,新人設第五十章 反派死於話多第兩百零一章 髒兮兮的小鬼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有道理第三百二十九章 饕餮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在堂中坐,官從天上來第一百章 二進制?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三百一十九章 羞辱第七百八十五章 關心則亂,天子挑刺第一百五十一章 夾道看張郎第八百六十二章 突如其來第兩百二十三章 一文錢難死英雄漢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八百五十三章 偷懶和猜測第六十七章 婚約由來第二百六十八章 丈人見女婿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小姐的起牀氣第三百二十章 贈劍,耿直第四百三十六章 廢后大贏家第十四章 三面受敵?第六百八十九章 匪夷所思第二百三十六章 字付張卿第七百七十二章 好老師第七百八十一章 怨氣第一百七十二章 戲到一半亂紛紛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碼第五百一十五章 魔音,兄弟第三百零六章 原來是他第八百零六章 兄弟第八百二十七章 撒潑遇鐵板第六百二十八章 好有道理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羣臭皮匠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兩百二十一章 新式紡紗機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九十四章 溫厚竹君子第八百二十六章 吃人嘴短,村人趨利第五百九十九章 適可而止第二百三十八章 無心栽柳柳成蔭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五百一十三章 雙重暴擊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丈人見女婿第四百章 臨行且諄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