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紛至沓來

儘管不少監生都希望這次參加東宮侍從選拔的排行榜不要傳開,因爲實在是太丟臉,但太子殿下親臨國子監,當衆訓誡了騷動的師生,而後又在聞訊趕來看熱鬧的衆多讀書人面前說了那樣一番擲地有聲的話,一時間,京城上下也不知道多少地方都在議論這件事。

除卻排名先後這個引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之外,最大的話題那便是太子殿下說的話。

鼓勵舉人們莫要以東宮侍從爲念,應該以科舉正途爲重,這是大多數官員們認爲三皇子要表達的中心意思。但是,層次更高,眼光更長遠的高官們,卻沒有一個會看得這麼簡單,包括孔大學士在內,從三皇子表述的日後遴選東宮侍從的考題,就看出了兼收幷蓄的決心。

太子殿下不但鼓勵大多數舉人們不要把東宮侍從當成近水樓臺先得月,於是捨本逐末去和一羣監生搶奪出路,卻也告誡監生,東宮侍從並不需要僅僅制藝時文寫得好的人,聽起來彷彿是東宮侍從更偏向於雜學。如此一來,就和科場出身的進士完美區分了開來。

這固然是一個有些讓人警惕的苗頭,可問題是東宮侍從沒有品級,而且並不是終身制,如今赫然是三個月輪換,而且一不需要朝廷出錢,二不需要朝廷出人來幫助遴選——江都王和長史徐黑逹這兩個朝官們心目中的閒人不計在內——他們還能說什麼?

至於這一波風潮之下,國子監中不少監生竟是慌慌張張地紛紛結束脩業離監,而後前往吏部等候銓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日之內,據說國子監就覈准了超過六百名監生的離監,這大概是之前有資格入監的人削尖腦袋往國子監跑之後的另一大奇特現象了。

在這樣的風波之下,九章堂從國子監搬到公學之後的第一次公開課,似乎就動靜小了很多,因爲人們的注意力全都被國子監這風波吸引了過去。

但這動靜小也僅僅是,這次的公開授課從坊間熱議話題榜跌了下來,在此次應召上京的天文術數人才當中,在赴京應考的舉人們當中,尤其是在三位山長出任東宮侍講之後赴京的名士當中,此事仍舊具有極大的優先級,也不知道多少人摩拳擦掌,預備登記請柬前往一觀。

尤其是有資格在文華殿經筵上看到過“自動船”的,都很好奇這次張壽會拿出什麼樣的東西來。於是,公學登記姓名出身籍貫那天,發放的兩百張請柬,須臾被一搶而空。

於是,公開課這天一早,外城那座佔地極大的公學,便迎來了最嚴密的防護。朱廷芳直接把南城兵馬司的三分之二人馬毫無保留地派了出去,在外城四處撒網,各種各樣的可疑人逮住就直接抓起來,而趙國公府的家丁家將們,則是在公學附近四處遊弋,以備不時之需。

真正負責在現場維持秩序的,除卻南城兵馬司剩下的三分之一人馬之外,就是剛剛走馬上任的花七帶領的那些御前近侍了。

從正式到見習的五六十號御前近侍拿着和其他人看似一模一樣的請柬進了公學,猶如混在沙漠中的有色沙子,眼睛全都警惕地盯着周圍的人流。想到早上花七的那番話,不少人還覺得隱隱有一種高人一等的驕傲。畢竟,今天這邀請函,很多讀書人都不曾拿到。

“今天太子殿下也會帶着衆多講讀官親自前來,這算是一場難得的大熱鬧。如果單單是爲了防戍,那你們根本用不着這邀請函,但是,因爲御前近侍從來不是目不識丁就能勝任的,所以你們能夠和包括太子殿下在內的衆多讀書人一同聽課!”

“因爲你們興許比某些讀書人還能更聽得懂一些!”

不許宦官識字,把他們的地位死死摁在最卑賤的羣體中,於是就不會弄權擅權,這是某些皇帝認爲自己充分汲取前朝教訓後,於是定下宮中規矩時的固有認識。

然而,高階宦官羣體的識字率,往往會隨着皇朝的延續而日漸提高——當然,某個全民識字率開了歷史倒車的辮子王朝不在這個範圍內。再說,不太識字又或者文化不高的宦官當中,也會冒出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奇葩,足可見皇帝對宦官的倚賴,和識字率無關。

所以,本朝初年太祖皇帝制定規矩時,只嚴格限定了宦官的人數,宦官的品級,至於自宮者則是一個都不要,一概發往遼東屯田,但他卻並沒有限制宦官識字。相反,隨着當年那位司禮監王安的推廣,哪怕是外皇城的那些青衣雜役,識字率也是相當高的。

至於御前近侍,讀的書自然比普通雜役更多,甚至不少還能把各種經史背出一兩段來,教導他們這些的大多是從宮中司禮監退下的奉御,一個月一換,恨不得教得他們忠字掛心頭。不但背書多,背雜書也多,如《九章算術》這樣宮外讀書人都不太學的,他們也背過幾段。

當然,僅僅是背。如果讀書資質真的這麼好,那當然也不至於走御前近侍這條打打殺殺的路。背上兩段假充懂得一點算經的讀書人,在出任務的時候,就具有相當的迷惑作用。

畢竟,有時候他們出動的時候,是爲了截住某些要緊的賬冊,這要是拿到東西,卻看不懂,丟了西瓜撿芝麻,那怎麼能夠完成任務?

此時此刻,混在人羣當中提防那些有可能圖謀不軌的人士,圍着圍脖以遮蓋喉結變化的他們,甚至還用假聲煞有介事地和人探討着某些學術問題。某個御前近侍就在周圍幾個舉子談及文華殿上那場演示簡直是妖法時,輕蔑地冷哼了一聲。

見人對自己怒目相視,他就不屑地冷笑道:“當初張學士在文華殿上,就把某位嚷嚷這是妖法的大學士給駁得體無完膚,沒想到今天還會有你這種無知的人混進來,簡直是白瞎了這張請柬!”

罵過之後,這位年輕的御前近侍竟然一本正經地掰扯起了張壽曾經當衆講過的某些原理——那一次自動行船的道理,張壽當然詳細對三皇子解說過,而三皇子回到乾清宮又原原本本說給了皇帝,皇帝又命人記錄下來,司禮監也有相應的備份。

而那時候還沒被“攆”去慈慶宮侍奉太子筆墨的楚寬,把這份筆記,連帶在陸三郎那書坊買到的張壽各種老作新作,全都給了御前近侍們一份副本。平日裡練功的間隙,他們也會看一看,權當是訓練之外的休閒活動,雖說那會兒看的時候,他們全都苦着臉。

自學理解那是不可能的,但背上幾段,日後在需要的時候充充門面,這卻是他們幹慣了的事情。於是,同樣混在人羣中的花七見這個御前近侍說得身旁衆人一愣一愣,尤其是剛剛那個嚷嚷妖法的傢伙,那是臉色漲得通紅,偏偏卻沒辦法反駁,他不禁大爲好笑。

說起來阿六的功夫是比這些人強多了,但要論起在這種場合的專業性,阿六卻拍馬都及不上……當然他也及不上,畢竟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御前近侍。

哎,想當初他是真的跟着睿宗皇帝北征打仗的,誰讓他斥候當得好,入了睿宗皇帝法眼呢?後來不打仗了,他這斥候的本事漸漸就沒有用武之地,於是他就被睿宗皇帝和當今天子開發出別的用場,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就當花七混在人羣中,反省自己這些年對阿六的教育偏離了正軌,而張壽竟然也沒好好糾正的時候,他就聽到外間傳來了不小的喧譁。

情知是三皇子這位太子帶着那些東宮講讀來了,當然四皇子這個跟屁蟲也肯定會一塊來,他就饒有興致地繼續隱在人羣中,等着看張壽的反應。

反正那天他特意過來時,就是純粹忘記了這回事……至於之後再特意來通知,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他哪有這麼閒?

而張壽的反應花七壓根沒看到,因爲張壽壓根不見蹤影。隨着一陣大呼小叫,就是一大堆人涌出來,開始溫和卻又不失強硬地維持秩序時,他方纔突然想起,張壽不是光桿司令,人家有的是學生可以使喚。

此時此刻,陸三郎、紀九、張大塊頭,三個齋長在那指揮着其他同學組織之前徘徊在外的衆人不要在外頭閒逛,立刻進入公學之中那座最大的大講堂。

對於有人希望留下來近距離看一看太子殿下的要求,陸三郎笑眯眯地回答一會兒進了講堂,三皇子會出現在最醒目的位置,誰都能看見;紀九的回答是太子殿下回頭會親自登臺說話;至於張大塊頭,這位襄陽伯之子就簡單粗暴多了,人直接出口就是威脅。

“太子殿下金尊玉貴,萬一因爲人羣擁擠磕着碰着哪兒,誰來負責?要想見太子殿下,簡單,用功讀書,要麼考上東宮侍從,要麼考上進士日後去給太子殿下當東宮講讀!”

“光是踮着腳看有什麼意思,真要有志氣,將來就立於太子殿下面前!”

但別說,張大塊頭這話,那還真是比陸三郎和紀九和風細雨一般的勸解更有效。

很快,這三個人帶着九章堂和半山堂的學生,就把衆人給攆進了講堂。隨着有人嚷嚷請柬上都有標着座位排號,需要對號入座,那又是好一陣亂,但隨着某兩個小機靈鬼帶着一幫公學中年紀很小的學生們出來維持,竟是很快又秩序井然了起來。

“八排一座?看到沒有,就在那邊最頭裡,往裡走,一人一請柬,自己查看自己的座號!”

“憑什麼在最邊上?這位舉人老爺,我知道您有功名,您不用顛來倒去說!請柬上早就寫明瞭座位號,您忘了之前來登記的時候,是自己隨手在盒子裡抽取的請柬?”

“對,沒錯,爲了避免先來後到,又或者其他因素被人抱怨座位不夠好等等諸如此類的,所以才用的是抓鬮似的抽取請柬,您運氣不好,這還怪誰?”

小花生和蕭成一搭一檔,本來就年紀小聲音清脆,此時被他們一說,原本發牢騷又或者找茬的人發現別人都在看自己,一時也只能忍氣吞聲地對號入座。而兩個人一面忙活,一面還指導在講堂中一樣充當“志願者”的小孩子們如何效率更快地幫人找到座位,直叫混在人羣中看熱鬧的花七嘴角直抽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凡跟着張壽呆過一段時間的人,那真是全都一個理直氣壯懟人的德行!

太子今天駕臨的事情,因爲皇帝特意吩咐三皇子要事先保密,免得外人得到風聲後有什麼變故,所以應該沒人知道——可就在這不知道的情況下,陸三郎等人那竟然能夠鎮定自若地睜着眼睛說瞎話,什麼位子都安排好了,這不是糊弄人嗎?

花七一進來就發現,講堂中全都是清一色的條凳,唯一的區別在於每一張條凳上都刻着三個數字,能坐三個人。而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全都是這樣的設置,沒有任何區別,他怎麼也看不出有事先給三皇子這一行人預留的,能夠讓全場人都看到的貴賓座位。

除非是……那高高的講臺上!他擡眼一看,果然瞧見講臺側後方不遠處恰是有一排椅子!

很快,他就聽到了一個洪亮的聲音,正是陸三郎:“好了,找到座位的各位麻煩都坐好,陸祭酒和劉端尹已經迎了太子殿下進來了!太子殿下吩咐,今時不同往日,不用行禮相迎,一切從簡,各位若要表示敬意,太子進來之後起身頷首即可!”

剛剛還在或抱怨牢騷,或交頭接耳的衆人,頃刻之間安靜了下來。但是,免不了有人暗自犯嘀咕,怎麼只有劉志沅和陸綰去迎接太子,張壽人呢?可是,隨着三皇子一行人出現,衆人齊刷刷起身相迎,激動興奮之下,也就姑且把今天真正的主角張壽給忘了。

而陸綰和劉志沅雖說猜測三皇子這位太子興許會來,但事先沒得到準信,張壽又是一副平常心對待的樣子,他們也不好越俎代庖。可去接人的時候發現張壽赫然不在,他們這心驚肉跳就甭提了。

最熟悉張壽的陸綰心裡最大的想法就是,那位看似清俊閒雅謫仙人的張學士,又要搞事情!果然,當他看到三皇子溫和地開口吩咐衆人坐下之後,自家那大胖兒子就一溜小跑奔上前來,卻是滿臉堆笑地說:“太子殿下,您和諸位講讀的座位在講臺上。另外,老師今天要當衆演示實驗,得勞煩您做個助手!”

第八百六十四章 蠱惑第六百九十四章 動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願爲前驅第一百七十章 空心湯糰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出路的武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勞王大頭第四百零七章 請千萬留他一條命第四百三十章 當年糗事,循循善誘第一百一十一章 編碼方式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八百六十九章 將心比心,繼續忽悠第二百六十二章 秋風掃落葉第五百一十三章 雙重暴擊第五百零二章 巧言令色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六百六十八章 藏書和借書第三百一十六章 確實有問題!第六百三十二章 保媒拉縴,醉翁之意第四百四十三章 樓上吃飯不要錢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四百九十八章 海上鏢船第六十六章 留宿慶安堂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五百二十五章 傳話請講學第三百零八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陪罰站的小夥伴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四百九十五章 出言不遜引禍來第三百零一章 哄擡,鹹魚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三百八十九章 通風報信,意外之喜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八百四十六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二百八十七章 借題發揮第七百七十章 公道在人心?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鍾雙制?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二百九十三章 私房錢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在堂中坐,官從天上來第十四章 三面受敵?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攔截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而已?第五百一十章 千里馬和伯樂第四百六十五章 黑暗英雄第七百零一章 性情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飯和探病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兩百二十七章 說來就來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頭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無忌第五百三十五章 嫁給我吧第二十九章 紛至沓來第二百五十二章 刮目相看第三百九十二章 撒手掌櫃做不成?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限風光第十三章 暫住變長居?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一百四十九章 書非借不能讀也第三百七十二章 善地?惡地?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四十七章 葛氏新書和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四章 九章堂的第一個課題第四十六章 跑還是打第九十九章 密信和密碼第六百七十七章 天驚第七十七章 我信了你纔有鬼!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八十一章 我想當齋長!第三百二十二章 有活力?來談談心吧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九十七章 求救訊號110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兩百二十三章 一文錢難死英雄漢第八百四十九章 疑神疑鬼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六百三十三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行我素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曲項向天歌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幾層浪?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小姐的起牀氣第四百三十二章 任勞任怨老黃牛第四百三十八章 絆腳石須除第三十九章 關門弟子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第兩百零八章 曆法是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