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來自佛羅倫薩

這竟然是一出精彩的西洋小子大明流浪記嗎?

就連自詡爲見多識廣的張壽,此時此刻都不禁聽得有些呆滯了。要知道,這年頭的大明海船,因爲沒有禁海的緣故,所以從宋元之後的海上貿易得到了更加長足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海船比陸路風險更大,船上的武裝力量就尤爲重要。

所以順和鏢局的海上鏢船業務,纔會有人願意大價錢入股。而曹五也同樣非常敏銳,竟是打算先進行海上實訓,甚至還打算訓練炮戰和接舷戰什麼的……至於火炮怎麼來的,接舷戰的教頭是誰,那就不用說了。

所以,他此時不用猜也知道,陳永壽說的所謂商船是怎麼個名堂。那十有八九是皇帝的船吧?如果沒有足夠的戰力和底氣,怎麼可能在人家的地盤上還能這麼囂張?

就算不是主力戰船,可那是歐洲任何一個港口城市的貴族私兵能對付得了的嗎?這年頭的歐洲可還不是後世指哪打哪的歐洲諸國,就連大航海時代都還沒開始呢。而且據他所知,幾十年前組織的多國聯軍,才被正在崛起的某帝國揍到元氣大傷,至今還在舔拭傷口。

當然,之前他在軍器局時,還從張康那兒聽說了帶着某些情報機構影子的人員在西邊那一帶活動。據說,很多都是太祖皇帝年間收攏的番邦人士,如今是否忠誠雖不知道,但如今近百年過去,卻也茁壯成長,如魚得水,據說雖沒出個開國大帝,卻也出過某國權臣……

如果說航海時代的歐洲盛傳的只有東方的富饒和遍地黃金,那麼,現如今那邊盛傳的還有東方的強大。至於消息麼……那當然全都是當初的這些番邦人士散佈出去的,這麼多年下來,以訛傳訛,早就不像樣了!

至於是不是因爲這些人活動的蝴蝶效應,導致某個歷史上橫亙在西亞大陸上的大帝國,現如今還不能像歷史上那樣控制海路,把持貿易,而是常常陷於奪位內鬥,他就不知道了。

但張壽很清楚,就算那個大帝國如同歷史一樣崛起,隨着文藝復興以及大航海,各種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殖民和傳教步步深入,那些曾經被東方人不屑一顧的西方小國即將上演一場場螞蟻吞大象的教科書式勝利,將一個個大國趕下歷史舞臺。

如果只想着憑藉人數和冷兵器的優勢,以爲從前的雄厚軍事底子能夠繼續稱霸一時,那曾經地域廣闊的大帝國們就要品嚐苦果了。大不是優勢,人口多也不是優勢,一旦理念落後,文明落後,那就有可能從獵人淪爲肥羊。

從西到東,一個個大帝國無一倖免。而歷經劫難真正浴火重生的,更是隻有一個。

當然,現在說這個有點早,所以張壽也就是在腦海中感慨了一下,隨即就不由得好奇陳永壽提到的這個異邦少年。只不過,當陳永壽提到人認識字的時候,他卻不以爲然。

甭管人是法意西葡英之類哪一國的,通曉本國語言甚至於多種外國語言文字都還有那麼一丁點可能。但是,一個私生子卻懂拉丁文?這好像有點扯淡!要麼是正經貴族,人顯然不是,要麼是神學院畢業的,可陳永壽口中那少年的年紀又不太可能。

因此,他呵呵一笑道:“這少年如今是在廣州吧?番邦人士沒有上報之後經過允准,應該不能進京,等他進京的話,那也應該至少得是過年之後的事了。”

“不,他正好進京了。”陳永壽說着就不由得掃視了一眼周遭衆人,心想自己剛剛那賣弄好像稍稍有些過頭,但想想事情早就由廣州市舶司報了上去,傳揚出去頂多也就是某些食古不化的傢伙會囉嗦,他也就姑且丟在腦後去了。

“那個船長沒把那番邦少年丟在海里,也是因爲他在那個城市大鬧了一通之後,驚動了那裡的市政廳,以及教會。雖然從前我朝也有一些商船往來西方,但畢竟那邊的國家城市太多,所以大明的船很久都沒有到過那個城市了。爲此,那裡的市長和主教特意給船主寫了信。”

此話一出,衆人頓時面面相覷,而張壽則是啞然失笑道:“是番邦文字的信?那位船長就這麼帶回來了?陳公公剛剛纔說,廣州又或者京城這些通譯本事有限,如此捎回來的信,他們能看懂?就算能看懂,朝中那些古板的老大人們,會不會抨擊這簡直兒戲?”

“他們會不會覺得,區區市長又或者所謂的主教,怎麼有資格給大明寫信?又不是國書!”

張壽說這話的時候煞有介事,任憑是誰也聽不出他話語中的譏誚之意。驕傲卻不可傲慢,這是身爲大國最該有的意識,結果,歷史上的所謂天朝是反過來了,海禁愈演愈烈,從皇帝到士大夫,前頭不該傲慢的時候傲慢,後頭不該卑怯的時候卻卑怯,於是病虎成了肥羊。

而陳永壽當然也沒有聽懂張壽的意思,卻竟是就着張壽這表面的問話認認真真地回答了:“那封信自然不是送給皇上以及朝廷的,而是那邊的市長和教會聽說船隊的主人是遙遠東方的一位伯爵大人,所以就送了這樣一封信。”

“但船長當然不會這麼託大,畢竟買書也好,收留了一個番邦少年也好,送信也好,雖說都在他權限範圍之內,但回到廣州後,他當然第一時間對主家,也就是渭南伯上報了。渭南伯也不敢馬虎,上奏了皇上。所以,那番邦少年以及那市長以及教會的兩封信一塊送來了。”

張壽聞言莞爾。

渭南伯張康那真是背鍋俠,之前那興隆茶社人稱是他的產業,現在可好,人名下竟是還多了一條船……不對,應該是一支在外遊弋,“和氣生財”的商隊!這樣好用的臺前白手套,代持工具人,你說皇帝不扶持他扶持誰?

而其他人則是恍然大悟,張大塊頭更是使勁一拍巴掌道:“怪不得我家老爹一直都說,渭南伯這傢伙,也不過是那點莊子,那點俸祿,可簡直過得是驕奢淫逸,揮金如土,敢情他的錢都是這麼來的!不行,等我回去之後一定告訴我老爹,讓他也整一支船隊去西邊做生意!”

紀九則是呵呵一笑道:“你以爲海上生意那麼好做嗎?得有最好的船長,最好的水手,還得有最準確的海圖,否則在海上迷失方向,那可不像在陸上,隨時準備餵魚。”

見張大塊頭對自己怒目相視,紀九就對他擠了擠眼睛:“你們張家一門三爵,三家一塊做這門生意,比一家獨幹要強得多。再說了,你確定渭南伯真的只有一個人?”

陳永壽還不知道,皇帝早就把某些虛實告訴過朱瑩,而朱瑩更是都悄悄告訴過張壽,所以剛剛纔會在那煞有介事地編故事。此時發現紀九竟是已經猜到了渭南伯背後有人,他不禁心裡咯噔一下,趕緊又圓了兩句。

“那支船隊當然還有其他股東,並不止一個渭南伯,只不過渭南伯膽大,投入的最多……咳咳,既然那個番邦少年正好在,此時也稟報了皇上,不如就把人帶到公學來?他若是認識這些書本上的文字,那就最好,不認識的話,那這個私入國境的小子也就沒什麼用了。”

對那等遠在天邊,鞭長莫及,又不是極度富饒的小國,大明沒有太多瞭解的興趣,這又不是太祖年間。沒用的傢伙與其養着,還不如丟在哪個礦山裡,又或者……

陳永壽心裡也就是轉了一下某個念頭就打消了。皇帝好像未必有興趣在宮裡添一個金髮雪膚的少年內侍……這位天子可是從來都沒有龍陽之好!那小子和大明人士從頭到腳都不一樣,除非口味特異,否則誰要啊!

張壽不用猜也知道,如果那個少年真的確證了沒用兩個字,那麼會是什麼下場。見四周圍其他人都在那七嘴八舌,他沉吟了片刻就饒有興致地問道:“我曾經有幸去過軍器局,也見過太祖夢天帝而造出的球儀,知道一些地名。此次那個番邦少年,他所在的是那個城市?”

“好像是……叫什麼佛羅倫薩?”說出這四個字之後,陳永壽突然又皺了皺眉,不太確定地說,“不對不對,那個少年出身的城市是佛羅倫薩,但船當時停泊的港口不是這個,好像是……什麼比薩?咳,這些番邦城市的名字實在是難念,我的舌頭就像打結了似的。”

他一面說一面搖頭:“就這些詞,還多虧太祖皇帝當初早早畫了地圖標了名稱,否則後人到了那邊真不知道怎麼叫……據說,在西邊那些小國,往往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國家,然後佔了外頭別的城市。如果是讓那些番邦的人直接把自己國家的名字說出來,那就如同天書。”

其他人或是在驚歎於一城便是一國,或是在驚歎太祖皇帝天賦睿智,竟然早早就繪製了這些遙遠小國的地圖,或是在疑惑於這些番邦小國那奇奇怪怪的名字,而張壽……聽到這情理之中的佛羅倫薩和比薩,他忍不住輕輕吸了一口氣。

他遠遠比不上太祖皇帝外國史精通,外國地圖技能也點到了滿值,但還是依稀記得,眼下這個年代,曾經風光一時的比薩共和國似乎已經垮了,就連整個比薩市也被打包賣給了佛羅倫薩共和國。而美第奇家族現如今在佛羅倫薩應該正如日中天……

也就略微一想,張壽就開口道:“既然如此,就把那個膽子實在是太大的小傢伙帶來吧!”

有了張壽這句話,陳永壽頓時如釋重負。皇帝是找不到藉口給張壽升官,這纔想出了這麼一個辦法。

而那些算學書上如果不是有那麼多各式各樣的圖形,懂得不少天文星象卻又不認識那種番邦文字的船長,怎麼判斷那不是算學書,也是和天文星象有關的書?

而如果認不出那是算學書,船長哪會這麼輕易換出去三匹雲錦?不就是因爲皇帝因爲葛雍即將八十大壽,打算用這些當作賀禮?雖說並不是真正的貢品,價值其實談不上特別貴重,但如果因爲看走眼而要賠那三匹雲錦的話,船長送給他的私信上也聲稱是很心疼的。

至於寫書的那種文字,如果那個番邦少年真的翻譯不出來怎麼辦,那小子他自然是不會留着吃白飯,而皇帝藉機給人升官的謀劃落空,那他也沒辦法。

至於某個番邦少年日後糊弄張壽的可能性,陳永壽壓根就沒想過。別看張壽年紀輕輕……那眼光卻簡直是極毒,哪怕是番邦文字的算學書,那也是張壽擅長的領域。

於是,陳永壽滿口答應之後,去得快,回來得也很快。

然而,雖說半山堂和九章堂的學生們全都對陳永壽提到的那個番邦少年很感興趣,但張壽可不想放任這一羣傢伙圍觀外國友人,因此早早就攆了半山堂的學生們去討論他們的課題,讓九章堂的學生們去征戰他們的題海,他自己單獨在學廳中見人。

饒是後世見過無數外國友人,也包括外國青少年兒童——畢竟出國對後世國人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可此時此刻,看到一個身穿長袍,戴着頭巾的金髮碧眼白膚少年,他還是忍不住覺得有一種時空錯亂感。

尤其是對方走到他面前時,還像模像樣拱了拱手時,他就更加覺得荒謬了。然而,細細一端詳,他就覺察到好似有什麼地方不太對勁。再一細看,他立刻就看出了問題!

如今這年頭的人也許不會有那麼深刻的體會,但作爲少年時期曾經在班級裡接待過外國交流一日遊學生的穿越人士,張壽卻覺得這小子年紀不對。

白種人和黃種人不一樣,早熟且早老,一般情況是女人比男人更明顯。但是,就眼下這個少年……見過外國小孩,但沒怎麼問過他們年歲的中國人,說不定會以爲人是十五六歲,但在他看來,這個吃好喝好發育不錯的外國熊孩子,絕對不會超過十三歲,說不定更小!

儘管很想用英語來一句how old are you,但是,考慮到人家出身意大利城邦中的佛羅倫薩,而這年頭的英國其實是鄉下地方,張壽還是忍住了自己的惡趣味,於是好整以暇地頷首回禮:“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

這是純粹考驗漢語日常聊天水平了。而他聽到的,竟然是字正腔圓的京城話:“這位大人,我今年十五歲,我有兩個名字,一個是佛羅倫薩的名字,一個是到了大明之後自己起的名字。在佛羅倫薩的名字,我覺得您不會感興趣的,而在這裡,我給自己起了個名字……”

“我的名字叫吳大維!”

第六百五十九章 居心不良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上保鏢團?第四百三十章 當年糗事,循循善誘第十章 數學和八股一點都不搭第三百六十五章 官民不同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話劇吧第五百三十一章 婚期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雞用牛刀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四百七十四章 烏鴉嘴和宋混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坤寧宮下毒事件?第七百二十三章 軟硬兼施第五百六十三章 炙手可熱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驚第六百二十章 教訓第三百三十二章 直搗黃龍,絕妙捧哏第一百四十四章 自己蠢就不要找藉口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三百二十章 贈劍,耿直第一百六十九章 賢母孝子惡尚書?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妝和迎親第三百九十三章 別把欽使當二小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第七百八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五百四十九章 搶先報喜訊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賊探討學術問題第四百七十六章 就是打擊你第二百三十五章 五十貫你拿走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死對頭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五百零六章 聞名不如見面第四百七十六章 就是打擊你第一百一十七章 引蛇出洞,興師問罪第二百五十一章 喜歡第二百八十七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羣臭皮匠第六百四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兩百零二章 女孩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三百一十六章 確實有問題!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請君出馬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轎第七百四十八章 人比花嬌,羣賢薈萃第一百六十八章 主持課題的代齋長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八百三十二章 指點迷津?第五十七章 不要相信外貌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看中的全拉走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一百三十八章 不和叛賊探討學術問題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看中的全拉走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打不相識第七百五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六百三十九章 過氣?過火?第三十三章 扯起虎皮做大旗第七百四十六章 嫁妝和迎親第三百八十九章 通風報信,意外之喜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六十章 葛府堵門事件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良和皇子都交給你了第四百八十章 被坑之後急求援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百五十二章 曲項向天歌第六十六章 留宿慶安堂第三百三十七章 將死之……樹?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羣臭皮匠第八百五十四章 餿主意第四百九十六章 有眼無珠第七十五章 葛氏語錄新編(下)第十二章 道是無晴卻有晴第六百八十一章 黑鍋第四十九章 賞樂做題,饕客惡客第兩百零四章 輩數亂了?第九十五章 葛氏術語手冊第七百零五章 巡弋,攔截第一百七十五章 原來如此第二百七十七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七十六章 沒功名沒出身?第五百六十三章 炙手可熱第七百五十六章 降伏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五十章 反派死於話多第二百九十七章 騎牛和農事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洋人?第八百三十四章 三個臭皮匠,一個諸葛亮第六十八章 授課和鬧事第四百零四章 不爭這口閒氣第二百八十七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八十四章 送飯和探病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驚第五百六十一章 雷霆暫消第六百八十六章 求助,劫持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三百二十三章 雙簧?錚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