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三兒睡行嗎
????過清水塑料廠,三兒直接把三輪車開過清水橋,奔吳志剛家去了。吳志剛家在清水街西頭。清水街在清水橋南邊。徐莊在清水橋北邊。沿公路走,過清水橋,左拐,順街尾巴往前走一點,靠左手第一棟木閣樓就是吳志剛家。
吳志剛家的木閣樓有兩層,樓下是兩個不小的門面,門面往裡還有兩間房間,最後面是個院子,廚房廁所在院子裡。木閣樓上面也有四間房間。清水街是百年老街。不管過去還是現在,在清水街有這麼多一棟房子,市口還這麼好,那是不得了的事。當初房管會落實政策把房子還給吳志剛時,徐姨驕傲得不行,走道都生風。
供銷社效益不好,年年鬧承包組合,吳志剛拉不下面子,懶得找人,就讓許姨在家開南貨店,但生意卻沒有預想的好。別人店裡都塞得滿滿登登的,就許姨店裡空空如也。吳志剛嗜酒如命,沒心思跑貨;許姨也是個清格坯子,不勤奮。
高中畢業後,三兒在家摟了兩個月黃鱔,挺賺錢的。三兒本想先賺點錢,把家裡的土房子拆了做磚房,好讓母親住得好一些,等房子做好了,再尋思乾點別的。做磚房是三兒父親生前夙願。八五年地徵走之後,有了徵地補償款,徐莊家家住上了磚房,只有三兒家、林志清家、徐三爺家和一個五保戶家住土房。林志清一個人過日子,本來不想做房子;而且,林志清不算徐莊人,沒徵地款,也沒錢做房。徐三爺孫子徐興考取了大專,分配在高陽工作,把父母接走了,徐三爺和老伴遲早也要搬到高陽去住,不需要做房子。但蘇老大和林志清認爲,摟黃鱔不是正業,非長久之計。
蘇老大和林志清琢磨了好幾天,也沒爲三兒找到什麼好出路,最後決定,讓三兒跟蘇老大學修自行車。蘇老大是供銷社五金大倉庫的管理員,裝自行車修自行車拿手。三兒犟不過他們,跟蘇老大學了五天;蘇老大給三兒弄了一套修自行車的工具;林志清叫供銷社的木匠給三兒打了四張小木椅子,再帶三兒去找吳志剛。
那時候,林志清剛提供銷社副主任,是許姨的領導。許姨沒參加承包組合,但還是供銷社的職工。林志清想賣個面子,給三兒在吳志剛家門前尋塊地擺攤。
三兒跟林志清剛進大門,小麗就跑過來,抓住三兒的手,翻着大眼睛,看着三兒傻笑。坐定後,小麗又靠在三兒懷裡,安靜地看電視,特別乖巧。吳志剛奇怪,說這傻丫頭怎麼了?許姨也莫明其妙。林志清說:“有緣,你說什麼了?”
其實三兒和小麗並不熟悉。三兒念小學從吳志剛門前經過時,還沒小麗;三兒念初中也從吳志剛門前經過,那時候小麗還很小,不會說話;三兒上高中不從吳志剛門前路過,清水高中在清水河北邊。但許姨跟三兒很熟;三兒念小學時經常在供銷社大店裡玩,帶秋子、小西她們到櫃檯下面掏掉落的零錢,許姨老逗三兒。
林志清說明來意後,吳志剛說,看傻丫頭面子,叫三兒過來吧。
那以後,小麗就粘上了三兒,三兒到哪她跟哪。也就半個月工夫,小麗乾脆不回家了,就在三兒家吃住,趕都趕不走。林志清說,還真緣上了。二嬸問小麗,你們家住樓房,我們家住土房子,你們家蓋綢焐緞,我們家粗布衣衫,幹嘛在我們家呆着呀?小麗說,你們家有三兒。二嬸笑了,說三兒不能吃也不能喝,你要他幹嘛?
шωш◆ ттkan◆ ¢ Ο
三兒掙錢後,二嬸就留家裡洗衣做飯,不到外面做事。不愁日子過了,二嬸心思也閒了下來,看小麗乖巧,跟三兒親,就想收小麗做乾女兒。小麗還真乖,二嬸剛說收她做乾女兒,她就叫二嬸媽,幹字都省了。二嬸笑了,說這下好了,媽都叫了,不收還不行了,收就收了吧,收個小女兒,收個小棉被,晚上跟我睡,給我焐腳。小麗問二嬸:“我跟三兒睡行嗎?”二嬸說:“七歲了,是大女孩子了,不能跟男孩子睡。”小麗有些失望,但還是答應了。那以後,小麗天天晚上抱着二嬸的腳睡覺。
小麗有下半夜起夜的習慣,老趁機溜到三兒牀上,臥三兒身邊睡覺。三兒嚇唬小麗說,再到我牀上睡覺,不讓你來了。小麗答應得清爽,但還是老往三兒牀上鑽。秋子和三兒同居後,小麗像是突然懂事了,很少鑽三兒牀上睡覺。
許姨說,爲生這麼個傻丫頭,我跟她爸開除留用三年,結果還給別人生了。
九四年正月,吳志剛擺了桌酒席,把二嬸、蘇老大、林志清三家人請到家裡,正式讓小麗拜二嬸爲乾媽。小麗就這樣明正言順地住進了三兒家,成了三兒家人。那以後,吳志剛就當三兒家裡人看,對三兒十分看護;三兒有事也願意跟吳志剛商量。相對於蘇老大和林志清來說,吳志剛要開明得多,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但蘇老大不服,在吳志剛家吃飯的時候還好好的,一回家就生氣,跟愛琴嬸說:“你說儲麗是不是有病。把秋子養了也就算了,長庚還在,日子還能過。後來又招個童林,老往家裡跑。你說童新華的女兒缺你那點粗菜淡飯嗎?現在又把小麗那傻丫頭招到家裡頭。這不是沒事找事嗎?三兒不念大學,日子剛好過點,又燒包。”
“不找事你早死了!”愛琴嬸沒好氣地說,“大大怎麼把你招到家的?”
蘇老大說的童林是三兒和秋子初中和高中時的同學。童林父親童新華是當時的清水鄉黨委書記,後來又當清水區委副書記,童林隨父親到清水就讀,順便陪父親。三兒和秋子學習好,童林也不錯,三個人很是要好。童林常到三兒家玩,有時候也在三兒家住。三兒念高三那年,童新華調回城裡,童林也隨父親回到城裡,再沒聯繫過。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