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裝甲騎就是那個時代戰場上的王者,在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人的戰場上,他們也許數不過千,但卻能威震三軍。在當時,具裝甲騎是各國不惜巨資傾力打造的王牌之師,戰略部隊,是各國軍備競賽的重要目標。他們是精銳,更是軍魂,重裝騎兵的多寡增減,甚至代表着一個國家王朝的興衰。當所屬的重裝騎兵衰敗隕滅之時,也宣告着這個王朝的來日不多,即將崩潰。
後趙石勒滅段末邳一役,繳獲披着馬鎧的戰馬五千匹;在對姬澹的戰役中,石勒又繳獲了上萬具馬鎧。因甲騎具裝威力無窮,甚至在不適合騎兵作戰的中國南方,也出現了這一特殊兵種。
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發展起來的這個新興兵種,標準的具裝甲騎,由六大部份組成,面簾、雞頸、當胸、馬身甲、搭後、寄生,還配有馬鞍、馬鐙、繮繩之類的裝備。
“面簾”是一塊狹長的金屬製的護面,上面開有眼孔,主要保護馬匹面部;“雞頸”是一副馬頸部的護甲,由甲片綴成,前面有搭扣可以扣上;搭後,就是馬匹中後部的大片護甲……而“寄生”,則是一個放在馬尾部的向上翹的掃帚一樣的東西,保護騎兵後背。許多重裝騎兵戰馬的額頭上還有一個插纓飾的管子,插上色彩鮮豔的飾纓,再配上騎士身上的披風和盔纓,在戰馬上那是一道特別的風采。
具裝甲騎在十六國時風靡一時。各國皆大量裝備,如後趙的三千黑槊龍驤軍,就是後趙的鎮國之寶。
不過正所謂有矛就有盾。盾厚就矛尖,矛尖就盾越厚,這也是軍隊發展的趨勢。當騎兵重裝化後,除了不斷的給重騎兵堆護甲外,便也開始出現了其它破解重騎的裝備和戰術。
發展到後來,一具馬甲普遍一百斤以上,甚至有的達到兩百斤重量。人甲加馬甲,普通達到二百多斤到三百斤的重量。這還沒有算上騎士的重量,這樣的負載對戰馬的要求極高,負荷極大。防護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重騎兵的機動性能也越降越低。最後基本上完全喪失了騎兵所擁有的高機動性能和側翼突擊能力。
即便是最優秀的戰馬,也只能緩行、小跑,慢跑衝鋒,而且爆發力雖然不錯,但耐力極差,只能持續短時間的戰鬥。這就使得,花費無數金錢堆積起來的王牌部隊,往往在一場大戰中一天只能出動一次,一次半個時辰都不定能維持。
隨着戰爭實踐的發展。甲騎具裝的弱點逐漸暴露出來。甲騎具裝機動性差,雖然適於正面突擊,卻不適於實施機動戰術。不宜於穿插、迂迴,出奇制勝沉重的具裝使其戰術簡單、行動遲緩。
雖然甲騎具裝在對付裝備簡陋的步兵時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對付機動靈活的輕騎兵和裝備精良的步兵時則往往力不從心,甚至處於不利地位。
其次,新的裝備也不斷出現,重裝兵崛起後。也相應的出現了許多專門對付重騎兵的武器裝備。
強弓硬弩,甚至是大斧長槍等得到了較大改進。這些都對重裝騎兵產生了很大的威脅。
南北時期弓力越來越強,步弓發展到可達十餘石力,馬弓也可達六石。最重要的還是弩的發展,當時出現的“萬鈞神弩”,”所至莫不摧陷”,甚至後來還發展出了得動用數頭牛才能絞動張弦的牀弩,用以專門對付重騎兵。此外,後來還又發展出了車弩,一次可以同時發射七支鐵羽箭,射程更是達到七百步之遠。車弩更可以裝在戰車、戰船上使用,擁有了機動性能,可以更好的對抗重騎兵。
南北朝後期時的軍隊,弓弩的裝備數量大大提升,特別是北朝的軍隊,甚至弓箭的裝備率達到百分之百這樣的恐怖數字,幾乎人手一張弓,甚至還有百分之二十的弩機裝備率。大量的弓弩裝備,以及車弩牀弩的使用,加之戰車的重新運用,輕騎兵的戰術改變,使的重裝騎兵受到的限制和威脅越來越多,使用的性價比不斷下降。
新的殺傷武器的威力不斷增長,給行動遲緩的具裝甲騎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在軍事的發展吏上,當殺傷兵器的威力顯著高於防護裝備時,會有兩種可能的反應。一種是繼續設法加強裝備防禦,另一種則是乾脆取消防禦裝備,以減輕負重,提高機動性。就如到了後世熱火器時代,士兵們便乾脆不再身穿鎧甲,直接輕裝上陣了。
到了後三國時代,周齊陳三分天下之時,各國便都開始普遍採取部份取消防護裝備,即取消了了馬甲的作法,戰馬不再披馬甲,或僅保留一件馬身甲。改成只有騎兵披甲的輕騎兵,以提高機動來規避對方的殺傷,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般來說,武器裝備往往決定的戰術的選擇,而戰術又會反過來影響武器裝備的發展。五胡十六國時期重裝騎兵的興起,帶來了南北朝時期殺傷兵器的發展,最終使得以機動性爲主的戰術漸取代了以衝擊、防護能力爲主的戰術成爲戰場主流,而這一戰術,又最終影響了以輕騎兵代替具裝甲騎的歷史趨勢。”易風給一味迷信着重裝騎兵的一夥人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歷史課。“更何況,隨着大隋一統中原,戰事不斷減小,兵員不斷裁撤,常備兵也都轉成了閒時務農的府兵,而朝廷的主要敵人又是北方的突厥。突厥人則主要是輕騎兵爲主,面對着這些來去如風的高機動輕騎兵,重裝騎兵已經不再適合當今戰爭主流了。如果連敵人都追不上,摸不着,你就算再刀槍不動,可你打不到人一切又還有什麼用呢?”
“更何況,養一個具裝甲騎,都相當於五個輕騎兵了,這個成本可不低啊。”
秦瓊等人聽易風說完,感覺心中那不可戰勝的鐵甲騎兵的高大上形像轟然崩塌了。原來刀槍不入的重裝騎兵,居然成了傻笨呆蠢的鐵疙瘩,這簡直讓人難以接受啊。
“重裝騎真的再無用武之地了嗎?”尉遲敬德一邊說一邊回頭看了眼那面已經穿上了重鎧的騎士和戰馬,他們已經準備完畢,騎兵上馬,提起長槊,開始調整隊形。一千重騎兵分成了兩個團,五百人一團。組成楔形陣,第一排二十人,第二排二十四人,每排依次遞增直到最後一排的六十四人,總共十二排,全陣總數五百,最後一排缺四人,只有六十騎。
看着這些全黑的黑鐵疙瘩,人馬俱着黑甲,肅穆如山。真的很難想象,這些人居然已經處於被淘汰的邊緣了。
“雖然主流上,重裝騎兵已經不如輕騎兵更適合當今戰場。但並非就說重騎兵就沒用了,任何兵種,都有他的價值,關鍵還是看將領如何使用。配合好的戰術,重騎兵在特定的戰場上,依然擁有難以想象的戰鬥力。當然,這隻能是特殊情況下。”易風雖然並不崇拜重裝騎兵,但也不覺得重裝騎兵就一無事處。事實上,歷史上,隋末唐初,重裝騎兵又興起過一個高潮時代,楊廣爲位時,羅藝的幽州鐵騎,就是一支多達五千人的重裝鐵騎。而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有一支親手建立的玄甲軍,雖然數量不過千人,但戰場上總能首當其衝,衝鋒破陣,不知爲李世民建立了多少功績。
不過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兵種,而是戰術還有配合。沒有好的戰術,騎兵不一定打的過步兵,沒有好的配合,騎兵可能被輕步兵給圍死。
重裝騎兵破陣能力天下無雙,但得對方主要是步兵,還得是在一個大的戰場上,才能更好的發揮他們的作用。而這次隋朝出動了三支重裝騎兵,作戰的目標卻是突厥人,衆所皆知,突厥人主力兵種是輕騎兵,而且戰場又將是在邊疆的那些適合騎兵的地帶。重裝騎兵能發揮作用的機會很少,輕騎兵來去如風,見機就上,知難就跑,重騎兵連上陣的機會都很難。
易風是沒有興趣再練一支重裝騎兵了,不過看着那支在楊雄指揮下井然有序的宗團重騎,心裡卻在想着,也許自己可以想辦法把這支兵給留下吞掉。要是能吞過來,不但省掉了訓練的時間,還直接有全套的裝備,留在手中,也可以算是一張王牌,關鍵的時候或許就有大作用。
想到這裡,他便笑着對秦瓊道:“你們既然喜歡具裝甲騎,那這一路上可以多跟他們接近接近,熟悉熟悉,就算交個朋友。畢竟如今這一千重騎隸屬於我的麾下,配屬於我們東路軍,將來或許還有機會一起上陣殺敵,現在多熟悉一二,也是好的。”
秦瓊剛被易風一番話說的有些意興闌珊,並不怎麼心動了。
“如果你能從那邊學到些重騎兵的真本事,我或許可以給你試着組建一百騎具裝甲騎。”易風給秦瓊不小誘惑,“並且,我或許會考慮爲這支重騎設計打造一套鋼板重甲,比現在的具裝甲騎更輕但更堅固。”
這下秦瓊終於是忍不住動搖了,“一百太少,怎麼也得一個團啊。”
易風笑笑,“那得看你能學到多少真本事了,到時如果你能把一百重騎帶好,增加到一個團五百騎也不是什麼問題的。”
“一言爲定。”秦瓊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提腳就往宗團重騎那邊跑去加緊學習觀摩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