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八)

那數千鐵騎當頭的瓦剌將領,看着那杆殘舊的明字戰旗,一下子血都熱了起來,遠遠離了三百步就在咆哮着:“阿傍羅剎!可敢與我一戰!”迴應着他的,是丁一這邊廂的沉默,五架小型投石機的棘輪被鬆開,每臺投石機的皮兜上,六個陶罐被遠遠的拋了出去,砸在那些奔馳而來的瓦剌鐵騎頭上、身上、馬上。

但很顯然,還有二百多步的距離是不太可能重新上弦了。

棘輪只是省力,並不能省距離。

於是丁一身前那七百多人只能把那些陶罐隨手丟棄,扔得到處都是,然後叫罵聲、訓斥聲四起,不一陣便開始慌亂而退。連那杆殘舊明字戰旗,也不得不開始向後退移,那瓦剌將領在馬上狂笑起來:“看着麼?阿傍羅剎在白天,也是怕了我們的!”

這個瓦剌將領是個有腦子的,阿傍羅剎的恐懼已然滿植於這些軍兵心裡,丁一的後退並不能說明什麼,在瓦剌人裡的傳說中,阿傍羅剎是殺不死的,支持這種說法的人,會舉出土木堡、貓兒莊,身處幾萬鐵騎之中,丁一始終沒有被弄死的事情來做爲證據。

所以若是他說丁一怕了,沒幾個人會信他,就算事實看上去就是這樣。恐懼也是一種信仰。但他提到了白天,正如瓦剌營裡流傳的那句話一樣“在黑暗之中,我便是神!”白天,就算傳說裡,阿傍羅剎也不能在白天爲所欲爲。

“白天!”、“現在是白天!”乘風而來的瓦剌人附合着將領的話號喊着,“現在是白天!”

他們在數十步間,也就是戰馬幾息之間的奔馳,便氣勢如虹。將先前對於那杆旗,那個人的恐懼全然驅散,而恢復了瓦剌人對於明軍心理上的天然優勢,他們嚎叫着,象一羣狼。那種殘兇的畜生,撲向丁一和他背後七百倉皇失措的士兵。

那些士兵都往後狂奔,很快就越過了鎮在陣後的丁一;

此時丁一身邊只有持旗的吉達,其他人,都落荒而逃了。

都督孫鏜在敵陣裡看着眼角崩裂,大吼道:“入他孃的!跟老子上。護住丁如晉啊!保住丁如晉!跟我上!”他手裡大刀如雪練飛灑,立時便將身前幾個韃子全都斬於馬下,他或者說不出什麼道理,但他心裡雪亮,丁一現時就是京師的大明軍士裡,心中的軍魂。

丁一不能死。那杆旗,不能倒!

孫鏜領着仍跟隨在身後的精兵,奮勇搏殺,他喘着氣再把一個瓦剌韃子斬於刀下,禁不住罵道:“哪個腌臢貨叫丁容城帶了七百個雜碎就上來啊!該殺啊!”也許所有軍兵都可以告別,也許連他孫鏜也可以不再睜開眼睛,但丁一絕對不行!

奮勇兩字。於沙場上不是兩個字,是血,是放棄了大部分的防禦,用着同歸於盡的拼殺,來換取的短時間的突破,是透支大量體力、爆發力,不顧之後生死而贏得短暫的瘋狂。孫鏜衝丁一的方向殺了七、八十步,他身後的那些士兵,明顯少了一圈,至少有三、四百人因此而倒下。不再起來。

不過他緊接着,在衝殺的路上也救出了兩隊被圍困的明軍,繼續向丁一的方向狂衝而去。周圍的瓦剌軍兵一時間也狂性大發,舍了命也要把他這數千精銳纏住,阿傍羅剎。黑暗中的神,沒有人會願意,在每個夜晚都擔心阿傍羅剎的到來,他們也在用着蒙古話喊叫:“纏住他們!讓阿傍羅剎死!”、“教阿傍羅剎死!”

雙方的傷亡一下子都大了起來。

而丁一,仍舊在那裡,不進也退。

直到那近萬瓦剌鐵騎的前鋒離他不到百步,丁一纔對吉達道:“撤。”

當然得撤,難道真的一人一刀獨當近萬鐵騎麼?

看着丁一的撤離,那些瓦剌軍兵的胸中如同有着一股積壓已久的鬱氣,一下子情不自禁,但在奔馬上放聲高喊:“阿傍羅剎!你殺不了我!”這一句話,從貓兒莊開始,已不知道有多少瓦剌累積於心胸之間。

若說丁一在沙場,一人一刀守一旗,這些草原上的男兒,對於這位驍勇的明人,生出惺惺相惜的心來,那麼當丁一離開貓兒莊的大營時,瓦剌營裡的底層軍兵便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如吉達一樣,對於丁一極爲崇拜,覺得這就是自己應該追隨的英雄,不過這種人相對比較少。

另一種人就是感覺到屈辱,他們不是伯顏帖木兒,也不是賽刊王,更不是也先,不會去比較國戰之中,個人仇怨不值一提,他們只知道,丁一狠狠地,把草原男兒的驕傲踩在腳下,他們只知道,每一個晚上都擔心着,阿傍羅剎的刀,是否會劃過自己的頸子?阿傍羅剎的天雷,是否會轟中自己的帳篷?阿傍羅剎的詛咒,是否會讓自己和傳說中一樣,死得面目粉紅全身毫無傷痕?

是恐懼,不論他們願意承認與否,這種恐懼無時無刻不在折磨着他們。

而這一刻,那杆旗退了,終於退了!

阿傍羅剎終於害怕了!

他們亢奮地揮舞着彎刀催動戰馬,他們要把丁一斬成血泥。

身在戰團之中的孫鏜悲吼一聲,全然不理兩馬交錯時那個瓦剌人斬過的彎刀,仍舊揮出手上的長刀,以只比對方快上半息甚至更短的時間,砍掉了那瓦剌人的頭顱,那把失去刀量的彎刀,只在他的盔甲上劃出一串火星。

“穩住!”孫鏜對着手下親兵下令,而命令一層層地傳開出去。

他不再不顧傷亡要破陣而出去救丁一了,因爲在救不了丁一的情況下,他得爲這大明保存一分力量。已經救不了了,近萬鐵騎離丁一不到百步,而丁一和持旗的吉達只有兩人兩騎,這怎麼救?被瓦剌軍兵趕上,那是一息也支持不了的。

孫鏜在馬上狂笑道:“將軍百戰身名裂!入他娘!真是身名裂!”

他的悲愴不是沒有原因,丁一死了以後,那些士林中人必然會生出這樣的消息:丁容城爲救都督孫鏜,領七百殘兵毅然獨擋萬騎,壯烈殉國!至於他孫某人,自然會在市井之間,被視爲累死丁容城的罪魁禍首,被當成無能的代名詞,和趙括一樣成爲一個笑話,不論他能不能活着回去。

那些追趕丁一的瓦剌鐵騎速度極快,馬蹄紛飛,連那五臺投石機也被撞開,然後踏得紛碎,那些四散在地的陶罐自然也是不能倖免被踏破,內裡汁液飛濺而出,染在馬蹄上、濺在騎士身上,後面的戰馬頭臉上。

此時自然也無有人去注意,數十個火頭在快速的燃燒,便是有瓦剌人看到,戰馬極爲快速的奔馳之間,也讓他們的視野只看着隱約紅點一閃而過,誰會去留意那是什麼東西?他們的目標就在前方,他們仍舊在嗩喊:“阿傍羅剎!你殺不了我!”

但便在這時,離這些瓦剌鐵騎大約百步左右的那杆旗,停了下來。

丁一拔出長刀在手,左邊摘下馬鞍邊的箏盾。

七百壯士聚集在他身前,隊伍雖不見得整齊,但血氣昭然,無一人退縮,無一人顫抖。他們本是彪悍的好漢,只不過土木堡的沙場上,斷水缺糧又被身邊那些怯懦者包裹拖累,纔會被俘。

敢戰,能戰,在他們的人生裡,就是最大的驕傲。

他們要奪回自己的驕傲。

方纔的鼠竄豕奔,不過是早就安排好的戰術,否則的話,如果把那些陶罐散佈出那麼廣的區域,而又不讓韃子起疑心?包括髮射那幾枚陶罐,也是爲了消除韃子的可能產生的疑問,爲什麼會有這些東西在這裡?

瓦剌人也許根本就不會對此產生什麼疑問,但丁一每一步,都儘可能地規劃好,事情寧可做到前頭,不要到了後面再來隨機應變,這就是丁某人的原則。每一隊人都有總旗、百戶帶領着,散而不潰。

他們不怕韃子,怕的話,那天晚上也就不敢擠到前面,誰不知道丁一救了他們之後,就得跟韃子廝殺?何況,丁一比瓦剌韃子更可怕,這些天大家都已清楚,那被杜子騰和蕭逸殺掉的那兩個人,在丁一回來之後,連家人都被冠以通敵賣國之嫌,扔進詔獄去了。

戰死在這裡,還能成爲金魚衚衕丁家宅院照壁上的一顆星,家人也會得到照顧。

他們不用選擇,他們願意成爲那樣的一顆星。

杜子騰大聲吼叫着:“槍!”

每一列的百戶傳遞着命令:“第一排,舉槍!”、“第二排,舉槍!”、“第三排,舉槍!”……

這一次,不再是土木堡沙場上,接合拼湊起來的六尺槍了,這可是大明京師,把整個南京武庫搬空了的大明京師,有的是刀兵,有的是材料,這七百人手中所握的不再是那六尺的槍,而是丈八長槍,

或者按華夏的習慣來講,稱之爲矛更爲恰當一些。

如林,長槍如林。

“也許我告別!唱!”杜子騰望着八十步外如巨浪而來的瓦剌鐵騎,嘶聲力竭地吼叫着。

“……也許我倒下再不能起來,你是否還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大明帝國的旗帖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第2章 遠航(十二)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二)第7章 猙獰(九)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七)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四)第38章 勳貴(二)第61章 更有強中手(六)第7章 風蕭蕭(六)第7章 猙獰(十七)第2章 定埃及(二十)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二)第34章 尺土是漢天(一)第6章 傷別離(十四)第6章 傷別離(七)第6章 傷別離(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六)第39章 尺土是漢天(六)第6章 歐洲(二十)第35章 幽懷恨無句(五)第38章 勳貴(二)第2章 定埃及(二)丁一的奮鬥十七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八)丁一的奮鬥三十六第8章 決鬥(十八)第8章 決鬥(十三)第2章 遠航(二十)第1章 溫柔鄉(三)第4章 新君(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四)第2章 遠航(九)第3章 永鎮廣西(七)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一)第66章 更有強中手(十一)第5章 奪門(十三)第1章 督廣西(十六)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三)第23章 種田(二)第5章 忠義無雙(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八)第7章 猙獰(一)第84章 虎脫柙(七)第4章 萬山在握(十一)第8章 決鬥(六)第7章 風蕭蕭(十)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七)第4章 出印度洋(三)第77章 閒遊獨木橋(七)第2章 定埃及(十九)第7章 風蕭蕭(一)第3章 心如鐵(十)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三)第5章 租界(八)第5章 奪門(十六)第1章 督廣西(七)第6章 傷別離(二)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八)後記第82章 雄雞一唱(七)第6章 萬事開頭難(六)第1章 入埃及(十二)第1章 入埃及(十五)第18章 大禍(二)第1章 舊部(四)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六)第36章 幽懷恨無句(六)第1章 溫柔鄉(五)第7章 風蕭蕭(四)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第8章 萬事開頭難(八)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一)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五)第1章 入埃及(七)第84章 虎脫柙(十二)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六)第4章 新君(九)第3章 永鎮廣西(八)第4章 萬山在握(八)第55章 受辱(一)第57章 更有強中手(二)第5章 憑陵雜風雨(五)第8章 決鬥(十八)第1章 督廣西(十九)第6章 歐洲(二)第8章 轉進(七)第5章 奪門(二)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84章 虎脫柙(十四)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七)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2章 定埃及(十四)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6章 歐洲(八)第7章 萬事開頭難(七)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