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七)

季節開始進入初冬,景帝的心情卻就隨着氣侯而漸漸地變涼,他的眉頭緊鎖着,已經許多天如是了。去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宣旨的太監,眉飛色舞地述說着邊地戰事的順利,也不能教景帝舒展開眉頭,他只是點了點頭,問了一句:“如晉領三百軍兵徵木邦之際,有沒說過血戰到底,或是我以我血薦軒轅之類的話?”看着那宣旨太監搖頭,景帝便揮手教他退下。

“他發兵之前,便已知道三百虎賁,足以平木邦啊!”景帝喃喃自語,跌坐在椅上,有氣無力地衝着興安太監說道,“恨不聽如晉之言!恨不聽如晉之言啊!朕錯了,朕真的錯了……”說着這位大明天子,竟垂下了淚來。

興安也是一臉的悲態,湊上前去小心地說道:“爺爺,您可要保重龍體啊!這大明……”

“朕連傷心都不成了麼?”景帝長嘆了一聲,那眼淚卻是收不住,因爲他剛剛易儲成功,但這位太子,他的親生兒子,這個四歲多的幼兒卻就開始病了,御醫不消說,自然是盡力醫治,但這個時代對於兒科來說,真也不見得有什麼太好的方法。

景帝本是個聰明人,他怎麼會看不出來?事實上太子朱見濟的情況,已然是極爲不妙的了,這病情若有起伏當然是壞事,但這病情慢慢一步步加重,連起伏也沒有,那就真的不止是壞事,而是壞透了的事,一路這麼下去,最後是什麼,還用說麼?

“如晉當時說過,觀天象,東宮無失德變易之機,朕是不信的,朕以爲,他是心懷南宮那位,要爲他那摯友,保住帝位的傳承。”景帝的聲線變得有些暗啞起來,搖頭道,“朕問他,是那夢中神人所授麼?他說不是,卻是他觀天象所得。又一再叮囑要看護好見濟……”

興安也是傷懷,但御醫都束手無策,他這司禮監太監又能如何?當下想了想,也只好勸道:“爺爺莫要心焦,不然的話,何不致信去問如晉少爺,可有什麼救治的辦法?或是請如晉少爺回京來,給太子爺看看?”

景帝伸手拭去了淚跡,苦笑道:“廣西末定,教他放下練好的兵馬,去督雲南;雲南亂平,他提師西進,教他將使熟了的兵馬北調增援宣大,就留五千兵獨軍懸於境外;現時他憑仗這區區五千兵,一掃孟養、孟密、木邦,兵鋒直指阿瓦城,這已是匪夷所思之事,大伴,你可明白?五千兵,滅三國,猶有餘力再向緬甸,史冊翻遍,古今唯有一人可相提並論,便是那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了。”

興安在邊上,小心地扶起景帝,開口道:“聖天子在位,方纔降下如晉少爺這等人物來匡扶大明,都是爺爺的福份來着……”話沒說完,景帝已苦笑着搖了搖頭。

“這等話,就不必說了。朕多次算計如晉,雖不堪,但朕爲天子,卻不曾悔。不過現時再教如晉回京,今後汗青,如何評述?”景帝喃喃自語,他不是在對興安說,而是在自問,他覺得此時再叫丁一回京,真的是說不過去了。不過,他終於還是那位可以爲了易儲,向臣子行賄的皇帝,何況於那四歲大的小孩,也病得真讓他揪心,“把見濟的病情與如晉說說,想來,也是不妨的吧……”景帝終於下了決定。

不過,他在辦這件事之前,卻就對興安說道:“起來,擬旨,教南京那邊,用心把四海大都督府的二十艘海船儘快辦好,上回不是說,備料是充足的麼?讓他們按着四海大都督府的監造官吏所求,盡力去辦妥,造好了的船,便直接交付四海大都督府的水師官兵。”

“爺爺,這怕不太妥當吧?”興安是禁不住地問了一句,這倒不關兵部的事,那些備料都是當年鄭和下西洋存備的,只不過,這些造海船用的木料,算起來的成本絕對不低,就這麼不計成本造好交給四海大都督?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鄭和的福船有多大。

《明史.鄭和傳》,“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國榷》“寶船六十二艘,大者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明末羅懋登所著《西洋記》,“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四十四丈的長度,也就是一百四十六米左右,寬六十米。

景帝不耐煩地道:“如晉又不是要造大福船!若他要弄出一支下西洋的船隊,自然不能輕易允他,不過二十艘平常海船,不必再說了!”下西洋的船隊,一百四十六長的大福船就有六十六艘,加上其他船隻,那真的是極爲龐大的,相比之下,丁一的要求,不算太高?

丁一不過是要造一級風帆戰列艦罷了!

風帆戰列艘不比後來的鐵甲戰列艘,後者如衣阿華,二百七十米長,約三十三米寬。

一級風帆戰列艦有多大?西班牙的聖特立尼達號,七十一米長,十九米寬,已是風帆戰列艦裡基本最大的了;著名的英國勝利號,也不過是六十九米長,不到十六米寬;法國瓦爾密號是六十四米長,十八米寬……

丁一給出的圖紙,也不過是比照勝利號的標準罷了,還不到聖特立尼達號的規模。

而且其中只是十六艘戰列艦,另外四艘是復仇級的巡洋艦,也就是五十來米長的船。

所以對於景帝來說,也真的就是給不給丁某人鬆口的問題,相比之於鄭和的船隊,二十來丈的船,有什麼稀罕的?【作者注:祖上是有闊過嘛……】

“還有,上回不是說缺銅麼?你看着讓各地礦監,給調拔些到梧州去……還有再跟張輒叮囑,辦差統兵就好好做,別去干涉地方政務,那是布政使徐珵的事……爪子要放好,靖西伯是朕的御弟,教他永鎮廣西的,要是如晉有什麼不快意的,張輒卻要掂量掂量,他到時如何向朕交代!”景帝揹着手,又向興安這麼吩咐道。

興安連忙取了筆,沾了點唾沫在隨身冊子上做了記號,別見他在外頭如何威風,皇帝面前,卻是不能犯錯的,興安這一點,可是分得很清楚,他倒是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正,這也是後來他得以免禍的根本,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看着興安記下,景帝深吸了一口氣對他道:“跟如晉說,堂堂四海大都督府,就那二十艘船,也太過寒酸了,讓他自己定個章程報上來,朕的意思,要巡撫四海狄夷,便是不能墜了大明的威風!”

“爺爺聖明!”興安在一旁,附和着頌聖。

於此年頭來說,通訊是一件極爲困難的事,在木邦忙着接見各土寨、村落頭人的丁一,是沒有料到事情已經開始衝着一個詭異的方向發展,也沒有想到不論他如何叮囑,朱見濟依然是出現瞭如同歷史上夭折的前兆。

對於丁一來說,他正在努力地讓自己向一個政治人物轉變之中,這毫無疑問對他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和這些頭人談得最多的,卻就是玉石的銷售前景:“爲什麼一定要賣琢磨好的玉石?便是因爲這裡的路太差了!若是路修好了,大明有多少大商家,不必學生一一細說,諸位也是有數的,教他們都派了掌櫃的來,出礦之後,只磨開一角,便開始競價!價高者得之,至於剖開之後,裡面成色如何,玉料多少,就全靠各自的眼力和運氣……”

其實丁一是想當然了,這年代的生意人,並不見得就能接受競價拍賣,他們或者更喜歡籠着袖子,大家扳手指把價錢定下來,以免得互相哄擡,把價錢擡得虛高。可以說,華夏人有着自己的智慧去生存。不過木邦這些平生沒有出過方圓五十里,見着丁一隻知磕頭的頭人來說,丁某人的話,似乎很有道理。

“路一通了,玉石的價錢就上去,不想折騰的,就用心種地,現時大家都自己有地了,賦稅也是極輕的,日子過下去,不是什麼難題;想發財出人頭地的,開礦也好,做點營生也好,都有出路……交上來的稅,每季度會在衙門外面公示,這稅是怎麼用的……”丁一後面說的這些,那些頭人並聽不太懂,事實上他們也不太關心,反正老實交稅,交給木邦王是交,交給丁一不也一樣是交?何況這位丁總督還給大夥分了田地啊,該交多少就照交好了。

倒是有幾個憨實的頭人,開頭問道:“老大人,只是天朝的天兵,能長久駐在這裡麼?若能長久駐紮的話,按着老大您這方略,小人那是祖墳冒青煙才攤到的福份;但要是天兵走了,只怕小人的日子,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啊!”邊上那些頭人,也紛紛稱是。

丁一沉呤了半晌,方纔開口道:“孟養、孟密的百姓,也有着這故慮的。”

“是啊,老大人,您是青天大老爺,可小人真是怕您一走,這跟摻蜜糖一般的日子,就沒了個着落啊!”又有一些頭人也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許多口音連丁一也聽不清楚,只好教那先前跟在木邦王身邊的通譯一一翻了出來,大致上也是同樣的意思。

“稍安莫燥。”丁一微笑着對他們說道,“若是害怕這節,大夥就請人寫個摺子,求朝廷駐紮軍隊於此好了。教全村老小都蓋上了手印,學生自然幫諸位遞到朝廷裡去,如今聖天子在位,斷然不會無視百姓的死活……”RS

第5章 忠義無雙(二)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九)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1章 入埃及(十六)第7章 獵火照狼山(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83章 其血玄黃(十)第3章 飛地(十八)第8章 決鬥(一)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十八)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七)第54章 工欲善其事(四)第24章 視死忽如歸(二)第108章 天子賜顏色(二十)第9章 風*流*眼(四)第2章 篳路藍縷(八)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第2章 遠航(十九)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八)第2章 遠航(十三)第6章 歐洲(五)第1章 督廣西(三)第4章 萬事開頭難(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第44章 教看風雲手(五)第95章 天子賜顏色(七)第68章 麻煩(五)第25章 謀逆(一)第2章 遠航(十五)第129章 待從頭(十二)第1章 伴君如虎(二)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95章 天子賜顏色(七)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第3章 爪哇(十六)第53章 離別易銷魂(四)第3章 爪哇(二)第5章 奪門(十九)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一)第94章 萬事皆備(十三)第84章 虎脫柙(十)第3章 立儲(二)第3章 爪哇(七)第96章 天子賜顏色(八)第2章 篳路藍縷(二十)第34章 收徒(二)第1章 溫柔鄉(八)第6章 歐洲(十六)第125章 待從頭(八)第6章 傷別離(七)第1章 督廣西(二十八)第110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二)第65章 更有強中手(十)第6章 歐洲(十)丁一的奮鬥二十一第6章 歐洲(六)第7章 獵火照狼山(二)第1章 舊部(十)第8章 考較(二)第72章 閒遊獨木橋(二)第46章 教看風雲手(七)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第61章 工欲善其事(十一)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一)第3章 立儲(二十)第73章 翻雲覆雨(四)第6章 歐洲(十二)第4章 新君(八)第3章 爪哇(十六)第67章 工欲善其事(十七)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一)第5章 君臨(四)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一)第1章 舊部(九)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二)第112章 血腥序幕(九)前情回顧已閱第一卷的讀者請略過第1章 伴君如虎(二)第110章 血腥序幕(七)第1章 入埃及(五)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六)第2章 遠航(十一)第1章 萬事開頭難(一)第23章 種田(二)第32章 舌戰(二)第51章 離別易銷魂(二)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一)第53章 離別易銷魂(四)丁一的奮鬥二十三第8章 決鬥(二)第95章 萬事皆備(十四)第9章 萬事開頭難(九)第5章 君臨(三)第3章 永鎮廣西(七)第1章 溫柔鄉(九)第4章 萬山在握(三)第30章 或言堯幽囚(三)第84章 萬事皆備(三)第2章 定埃及(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