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

景春樓前,李有金聽到趙四海的問話後,趕忙拽着他的衣袖,往人少處移了移,四下打量後,低聲回道:“趙兄家中也有人登門?”

趙四海聽他得話音,便知李有金定是遇到了與自家差不多的情形。於是便大致把當日之事敘說一遍,只是隱去了許多沒面子的細節。

李有金嘆道:“小弟和兄長差不多情形,錦衣衛早把我家底細探查明白,甚至連小弟與淶水縣六峰山佔山的劉二來往密切一事也查了出來!揚言小弟要是不來與會,就要派大兵剿了劉二,再給我按上通匪之名抄家滅族啊!”

趙四海疑惑的道:“要我說啊,來就來了,要真如那些人所言,這是好事啊!如此好鹽,有人送上門來,省卻無數花費,價錢又低,咱們就算照現在的價來販賣,那利豈不是更厚?”

李有金搖頭道:“兄長你就沒想想?真要如此,官府豈能幹休?這等同從朝廷手中搶錢啊!就算真是好鹽,可我等一旦購入分銷,朝廷要是派兵稽查,那可是禍事不小!”

趙四海思襯一會,覺得李有金說的確有道理。

原先他們要先從官府購買鹽引,朝廷就已經拿到一塊利。然後派人去兩淮鹽場按引拿鹽,又要拿出規利錢打點各路關係。之後用漕船運回北地,一路上各種關卡,官兵胥吏盤剝都要花錢。林林總總算下來,打點花費的銀錢比買鹽所用的高出太多。

這都是多年來形成的慣例,誰都無法改變。鹽引上給的鹽實在太少,所以鹽商們都會從鹽戶手中多買一些,夾帶回來售賣,以賺取更多利潤。

他們不知道的是,鹽戶們賣給他們私鹽後收取的利潤,會被官員胥吏抽走大部分,然後進入個人腰包。

爲什麼鹽引上的鹽給的少呢?就是因爲若是官鹽多了,那些藉機中飽私囊的人就少了利潤。這些人勾結一起,上下串通,故意使得官鹽減少,然後通過私下售賣給鹽商們賺取鉅額利潤,以致朝廷到手的鹽稅收入急劇減少。

這種事屬於公開的秘密,錦衣衛略微一查便查的清清楚楚。崇禎搞出曬鹽之後,若還是按照原先的鹽引制的話,鹽產生的利潤大部分還是被新舊蛀蟲瓜分,內帑和國庫依舊只得到小利。

崇禎本想廢除鹽引制,將鹽從生產到售賣全部收歸國有。雖然不可避免的有人從中貪墨,但賬目明晰,派員定期查詢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利潤還是歸入國庫和內帑中。

但廢除鹽引必會動了利益集團的奶酪。這個集團所涉及的人員無數,上至閣老重臣,下至胥吏曹丁,稍有不慎便會釀成大禍。在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接連不斷的當下,暫且隱忍是最佳選擇。

但崇禎不甘心本屬於自己的利潤被這些人瓜分掉,苦思良久,纔想出這麼一個釜底抽薪之計---用質優價廉的曬鹽,通過北地的鹽商分銷,將兩淮以及四川的食鹽逐步擠出北方市場。等將來國內局勢平穩後,再進一步向南發展,直到徹底佔領整個大明的食鹽市場。

崇禎大致算過一筆賬,按照歷史上的數據來看,目前大明總人口在一億兩千萬左右。此時的人每年吃鹽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有很多資料證明,成年人每年大約需鹽十五斤左右。

這個數目要是和老弱婦孺中和一下,取個較低的數值,每人每年食鹽五斤,人口按一億來算,那每年全大明的用鹽量就在五億斤上下。

據錦衣衛提供的數據看,大明長江以北食鹽價格大大高於江南等地,現在京畿附近每斤鹽價已經達到七錢左右,並且還有繼續上漲的勢頭。

崇禎計劃用低成本的海鹽大量上市,衝擊質次價高的兩淮鹽,並且取消按人頭配給的舊有鹽制。只要市場有需求,就加大供給,要多少賣多少。

當然,這一切都不能以官方的名義制訂律令,他不想再生波折。

曬鹽的成本因爲鹽田數量的增加,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按照崇禎制訂的價格,這次食鹽招商,賣給鹽販子們的價格定在了八十文一斤。這還是在因爲實在缺錢的情況下,崇禎狠了狠心擡高了低價的原因,原本他想每斤五十文的,畢竟百姓困苦,從這種基本生活物資上賺取他們的血汗錢,崇禎於心不忍。

等到數年之後,內憂外患平息,崇禎會把食鹽價格大大降低,減輕百姓的基本生存壓力和負擔。

八十文的價格,按照目前江北地區大約四千萬人的食鹽量計算的話,每年到手的銀錢數量就是個天文數字。刨除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單單鹽利就足以支撐朝廷的所有費用。

算了一筆賬之後,崇禎才明白了江南鹽商爲何如此的豪富,有人修建一座園林就要耗費幾百萬兩的銀子。鹽的利潤實在是太豐厚了,豐厚到只要有人想去虎口奪食,就算你是皇帝,這些人也會聯合起來跟你拼命的地步。

崇禎暗自想到,鹽的利潤如此之高,那些穿越者們爲何要費盡心思的造肥皂香水來賺錢呢?那些東西並不是必需品,而鹽是每個人必須要用的。穿越文中,不管是穿越到皇帝還是平民身上,最後手中大都掌握着強勁的武力。既然有了武力,直接從鹽上得利不就行了,幹嘛費盡周折,惹來無數讀者的非議去造肥皂呢?難道是一衆穿越大佬們不屑這點小利嗎?

崇禎之所以用錦衣衛出面給這次鹽商大會背書,爲的就是讓鹽商們知道背後的靠山是誰。錦衣衛現在的名聲足以壓制各種不服,被動了奶酪的文官們也拿他們沒辦法。錦衣衛是天子親軍,任何人對他們都沒有管轄權,彈劾也沒有任何作用。要是搞的過分徹底得罪了錦衣衛的大佬,保不準哪天會被北鎮撫司抓到貪腐的把柄,直接逮入詔獄。一旦進了詔獄,除了皇帝,誰都救不了自己。

崇禎雖不喜這種特權制度,但亂世之中也是沒辦法,只能採取強硬手段曲線發財,其中的弊端等形勢穩定後再去改革好了。

午時左右,等到所有通知到的鹽商集齊,鞏凡物一身白衣出場,自我介紹是閒人一個,因機緣巧合偶得製鹽之法,所以製得好鹽,今日欲與各位共同發財。因爲每個到場的鹽商們都聽登門的錦衣衛講過,所以鞏凡物開誠佈公的將此次集會的目的講明,然後酒宴開始。鞏凡物開始每桌敬酒,他身後跟着幾名錦衣校尉,每人手中端着盤子,盤中是一堆比雪略微發黃一些的的細鹽。

所到之處,每桌的客人都被鹽的顏色所震驚。他們所經銷的食鹽,多少年來都是顆粒粗大,顏色發暗,味道苦澀的粗鹽,哪見過如此品相的細鹽。用手指沾着品嚐後,口感比原先的好了太多,苦澀的味道很淡。不管從賣相還是口感,都已經是上等的好鹽了。

鞏凡物東二樓敬完酒返回三樓主桌,同桌的趙四海忍不住了。鹽是好鹽,還不用鹽引,還省卻長途運送的費用,怎麼算都是筆好買賣,可官府的態度纔是關鍵所在。

他站起來拱手道:“鞏員外,小的是真定府鹽商趙四海,小的行銷食鹽已有十數年。今日所見之鹽確爲上等好鹽!只是有一事不解,還請鞏員外直言相告!”

鞏凡物笑道:“趙員外可是心憂官府之事?”

趙四海連忙點頭稱是,他之所以如此恭敬,當然是懼怕鞏凡物的背景。雖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是誰,但有錦衣衛作爲靠山,那肯定不是簡單人物。

看到桌上以及周邊的鹽商都在眼巴巴等着自己的回答,鞏凡物笑道:“諸位儘管放心分銷,官府那邊我家主人已經出面打點好了,諸位賣的鹽不會被當做私鹽查沒。想必諸位也能猜到某的依仗,鞏某在這裡撂下句話,但凡在座諸位售賣某家鹽被查出事的,鞏某將保護諸位及家人的安全,並承擔因此產生的一切費用!鞏某相信,還沒有敢與某家主人公開叫板之人!”

看到衆人半信半疑的神色,鞏凡物當即拋出殺手鐗:“某知道諸位心存疑慮,這樣吧!今日某將衆位所看到的鹽白送給大家!分銷四個縣府以上的大戶每戶五百石!兩個縣府以上的中戶三百石!小戶一百石!售完再將銀兩結清!”

衆人聽罷,頓時交頭接耳議論開來。既然人家打了包票,又白送大家試銷,並且有着錦衣衛的背景,那十有八九應該是沒問題了。

就在衆人要表態接受這個條件之時,趙四海一咬牙又站了起來,他衝着鞏凡物拱手道:“鞏員外!大夥兒都是頭一次打交道,哪有佘賣賺人便宜的道理!小的這次帶着現銀而來,小的相信鞏員外!願意現銀購得一千石!”

李有金知道趙四海這是賭了。錦衣衛的名頭太大了,人家既然能派人親自上門,那肯定就是有恃無恐。

他們雖是家產頗豐的一方財主,與當地官府中人也有這不錯的關係,可那些關係怎能比得上錦衣衛?

既然人家看中了自己的分銷渠道,與其半推半就,不如干脆直接扎進人家的懷抱裡,能借機搭上如此大的靠山,平時向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李有金即刻起身拱手道:“小的保定李有金!願現銀購得一千石!”

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五十章 殘暴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