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

長蘆鹽轉運使司隔天便被朝廷裁撤,內閣給出的理由是徒損民力,與朝廷無補。

至於鹽場的一萬多丁口,崇禎特意將之留下,以供鞏凡物去長蘆曬鹽時使用。他後世的時候看過長蘆鹽場的地圖,佔地面積太大了,按後世的說法,足有幾百平方公里。雖然暫時還不至於開發到後世的面積,但缺乏機械化工具的古代,人力是必不可少的。

京師南城一間面積不大鹽店裡,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到了街上,足有上百人,這都是附近來買鹽的百姓。

年已五旬的掌櫃李存志忙的喝口水都顧不上了。鹽店一共就三個人,他和兒子外加一名夥計。平日裡生意不好不壞,一年下來,拋去各種開支,這間店鋪能結餘一千多兩銀錢,他已經非常滿足了。

他是順天府尹李懷普的遠房堂叔,前年李懷普從刑部侍郎升任順天府尹後,遠在陝西鳳翔府的李存志就帶着兒子前來投奔這個侄子,以求謀得一份差事。

李懷普年幼喪父,是寡母靠替大戶人家漿洗縫補供他讀書科考。李懷普天資聰穎,加上家境貧寒之故,所以讀書非常用心,科考之路也是非常順利。萬曆四十二年進士及第,此後仕途一路順暢,崇禎五年已坐到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的高位。

崇禎七年走通溫體仁的門路,升任順天府尹一職。

雖然刑部侍郎和順天府尹品級相同,都是正三品,但順天府尹可是等同於一省督撫的封疆大吏,其權限和影響力比地方巡撫更大。單單能直接面聖這一條,就甩地方督撫十條街。一聲封疆也只有在陛辭時才能見皇帝一面,之後再相見到就千難萬難了,除非能升到內閣或是六部主官的位子。

李懷普剛開始讀書時,並未得到其他親戚的多大助益,冷嘲熱諷倒是不少,沒有任何一個人回認爲貧寒之家能出龍鳳。

李存志雖然和李懷普家已經出了五服,但看到他家孤兒寡母的不容易,倒是時常接濟他們母子。李存志做點小雜貨生意,手頭銀錢相對寬裕,加上當時尚未成家,所以時不時買些米麪糧油送來,這對當時貧寒至極的李懷普母子已經是極大的助力了。

後來李懷普考中進士,一路青雲直上,官越做越大,但他從沒忘記自己這個堂叔,老母也時常絮叨這當年這個堂叔對他們的幫助。

他寫信給當地官府,拜託地方官多多照顧李存志,並時常託人捎去銀錢以報當年之恩。

後來鳳翔府遭了流賊,李存志多年的積蓄被搶劫一空,婆姨也一病不起,數月後離世。加上連年大旱,生存條件已經十分惡劣。萬般無奈之下,李存志想到了這個侄子,遂帶着十幾歲的兒子前來京師投奔與他。

李存志的到來讓李懷普母子十分高興。李懷普一直覺得無法報答李存志當年之恩,聽到李存志只想謀一份差事給兒子攢錢娶婆姨傳宗接代後,便利用手中權力,替李存志開了一間鹽店,這間店鋪穩定的收入足以報答當年之恩了。

上次錦衣衛給李存志的鹽店下了帖子後,李存志拿不定主意,便找到李懷普將事情分說明白。李懷普的職責和權限有些是與錦衣衛相同的,他已經察覺到了錦衣衛這兩年的崛起之勢。作爲文官,雖然他對錦衣衛並無好感,但他清楚,沒有皇帝的支持,錦衣衛是不可能重新成爲長出利齒的老虎的,他並不想做一個邀名的直臣,更不想成爲皇帝的眼中釘,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沒必要與錦衣衛抗衡。

他叮囑李存志,不管鹽品質好壞,也不要管其他人怎樣,花錢買下就成。當日鹽商大會,看到如此好鹽的李存志一次購入一百石。這等物美價廉的好鹽,別說有錦衣衛撐腰,就算是土匪山大王來賣,他也敢買,做生意不就是爲賺錢嗎?

沒想到的是新鹽剛擺上櫃檯便被周圍的百姓一搶而空。原先的粗鹽苦鹽都賣七錢一斤,這麼好的鹽才賣兩錢四分,能不搶嗎?平日一斤兩斤買的人,現在都是十斤二十斤的買,生怕過不了多久商鋪就會漲價,反正鹽又放不壞,一時吃不了存着就好。

李存志的一百石新鹽不到兩天就全部售光,細算下來,雖然賣價低了幾倍,但利潤反而高了許多。這是因爲原先的鹽質次價高,但是銷量不高的緣故。

眼看着新鹽如此搶手,李存志既開心又着急。開心不用多說,着急是新鹽已經斷貨,但聽到消息前來買鹽的人絡繹不絕。

李存志急忙僱了馬車趕到上次提貨的北城倉房,想這次多買一些。誰知道到了北城一看,前來提貨的馬車拍成了長隊,不斷有馬車拉着垛成小山一樣的鹽包離去,自己身後更多的馬車正在趕來,整個倉房前的廣場人頭攢動,吵嚷叫罵聲不斷。排在前面的人爲了爭搶車位大打出手。都是某某誰家的關係,誰怕誰啊?

李存志不想給自家侄子惹事,老老實實的在後面排着隊。雖然自家侄子權勢很大,但不能爲了自己賺錢給他臉上抹黑,這兩年賺的銀錢自己和兒子已經非常滿足了。有了錢之後兒子的親事也已經訂下,是順天府一個書吏的女兒。媒人說了,閨女長得富富態態的,將來肯定能生好幾個孫子。

錦衣衛北城千戶所幾個校尉坐在陰涼處,邊喝茶便指指點點,笑看着場上擁擠不堪的局面。這是錦衣衛派來維持秩序看場子的,二十人一隊,每隊一天,每人每天二兩銀子的補貼。沒辦法,校尉實在太多,除了護送外地鹽商的校尉以外,這裡也成了人人都爭着前來的好差事,所以只能輪流排班。

就在這時,後面突然響起了一陣怒喝聲和痛叫聲,一片人喊馬嘶。李存志年紀雖大,但年輕時常年奔波在外,身手依然矯健。他急忙登上馬車向後眺望。

只見排在他身後長長的隊伍不斷分向兩邊,十餘名壯漢正在用手持的棍棒將前面的人和車朝兩邊驅趕,動作慢一點或者不讓路的,就被劈頭蓋臉的棍棒放翻在地,二十餘輛馬車跟在這羣人的身後徐徐向前。

李存志急忙跳下馬車,吩咐僱來的幾輛車子往兩邊趕,給這隻車隊讓路。雖然他不知這些人是誰家的,但肯定是自己惹不起的。

那邊的數名校尉看到這邊出現混亂的狀況,停止說笑起身向這邊走來。

這隻車隊已經超過了李存志,正在向前行進,幾名錦衣校尉攔住了車隊的去路。

帶隊的錦衣小旗皺着眉頭喝道:“好大的狗膽!敢在這裡鬧事!棍棒扔了!跪下!”

那十餘名壯漢聞言不但沒放下,反而攥的更緊,虎視眈眈的與幾名校尉對峙起來。

小旗大怒,右手將繡春刀抽出,其餘幾人也是抽刀出鞘。小旗持着明晃晃的繡春刀擺了個架勢,大喝道:“五息之內棄棍!不然以抗拒官差罪斬殺!”

持棍的十餘人臉色頓變。抗拒官差他們倒是不怕,怕的是人家手裡的利刃,棍棒終究抵不過鋒利的長刀,真要動起手來,自己這夥人可經不住大刀砍殺。

鄭老五分開人羣從後面走了出來。

搞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朱貴隨即吩咐鄭老五帶人前往北城。並叮囑他新鹽數量不可能很多,市場行情如此紅火,到了北城後能多買就多買,最好全部買下,等下一批沒運來之前,漲價賣給其他鹽店。

到了現場鄭老五才發現,自己來晚了,倉房前面寬闊的場子裡已經排滿了馬車。

別說全部買下,等輪到國公府,有沒有鹽還兩說呢。這次要是再把事辦砸了,大管家可繞不了自己。

於是鄭老五便吩咐帶來的僕從用棍棒開路,儘快擠到最前面去。

鄭老五來到錦衣衛小旗的面前站定,用手輕輕撥開亮在眼前的繡春刀,皮笑肉不笑的開口道:“某是成國公府上的管事,奉國公爺的分派,來此買鹽。麻煩這位小哥讓一讓,別耽誤了國公府的大事,不然國公爺怪罪下來,你可吃罪不起!”

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七十章 商路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百四十章七章 掃盲班、搶人才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