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平叛

曹變蛟率部下抵達盧氏縣城外十里之地一個村莊外,村外的田地裡空無一人,整個村子也是靜悄悄的。

安排人前往查探後,曹變蛟下馬找了處陰涼之地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

他今年二十一歲,面孔黧黑,闊口直鼻,雙目炯炯有神。身披鎖甲,頭戴八瓣鐵盔,盔上紅纓招展。

他是臨洮總兵曹文昭之侄,其父曹文耀崇禎三年在跟隨其兄文昭征戰忻州時中箭身亡,那年他十六歲,也已隨軍征戰。其父陣亡後,伯父曹文昭視變蛟若己出,對其疼愛有加,專門安排家將勇武者教其武藝,自己則指導其戰陣方略。

曹變蛟在衆多長輩精心教導下迅速成長,武藝更是驚人。箭術神準,善用馬槊,有萬夫不當之勇。更兼其與賊寇有殺父之仇,每每臨陣,必衝殺在前,勇不可當。這兩年名聲鵲起,賊寇望風而逃,將他與伯府曹文昭稱爲大小曹將軍,畏懼異常。

不一會功夫,一個夜不收打馬迴轉曹變蛟身前,下馬後趨前單膝跪稟道:“稟將軍,村內無人,只發現幾十具百姓屍體!”

曹變蛟聞言站了起來,沉着臉讓其起身,然後吩咐千總萬永明派夜不收前面探路,然後率衆進了村子。

進村後衆人看到的是一片悽慘的景象,本來不大的村子到處是屍體。有老弱婦孺的,也有青壯的,慘不忍睹。房屋倒是隻毀了幾間。

萬永明下馬翻看幾具屍體後,來到曹變蛟身前說道:“都是官兵的兵器所致,應該是叛軍所爲!”

曹變蛟沉着臉說道:“派人將屍體掩埋,大家找地方休息,看看井水乾不乾淨,抓緊時間吃飯餵馬!方圓五里之內加派崗哨,探馬回來後咱們繼續前進!”

戰亂已久,大家對這種事已經逐漸麻木,於是各自行動,等候前方偵查的夜不收回來。

親兵找到一處還算整潔的院落,曹變蛟進去後坐在了一張行軍木杌上。一個親兵遞過椰瓢,他接過來仰頭咕咚咕咚灌了一氣,然後舒服的長出了一口氣,抹了一下嘴角的水漬,擡頭看看天色,也就在未時左右,離天黑尚早。

親兵又拿來幹餅醬菜,曹變蛟大口的吃了起來,將將吃完,萬永明帶着一個前去探路的夜不收匆匆邁進院子。

夜不收單膝跪地稟道:“稟將軍,叛軍徐來潮部正在攻打縣城!卑職遠遠看到城頭防守的都是民壯,根本抵擋不住叛軍,估計再半個時辰就會陷城!”

曹變蛟站起身形問道:”徐來潮中軍在何處?”

“稟將軍,叛軍陣型散亂,蟻附攻城。中軍大旗在陣型後面,對後方防備薄弱,可能是沒想到督帥決斷如此之快,也沒想到我軍來此之速!”

“哼,一羣烏合之衆!他徐來潮平時跟着尤總兵打打順風仗,單獨出戰連賊寇都打不過,居然敢譁變!某今天便送他去見閻王!”

“萬永明,某親率四百騎突擊其中軍!剩餘六百分爲兩部,左右兜住!某擊殺徐來潮後,你等便大聲喊降,務使一人走脫!陳永福估計也快到了,他手下都是步兵,到時讓其就地紮營看管降兵!”

萬永明知道這位爺最喜衝陣,對曹變蛟的勇武他是敬佩萬分,隨即二話不說領命而去。

盧氏縣城下,徐來潮坐在營帳外的交椅上,觀看手下攻城。

雖說缺少攻城器械,但縣城城牆本就不高,也沒有護城河,官兵砍伐樹木做成十餘架簡易雲梯,舉着盾牌強攻,旁邊有弓手不停往城頭放箭,守城的青壯不時發出中箭後的慘嚎聲。

盧氏縣知縣夏祖勳身穿官府,手拿寶劍站在城頭,大聲指揮着民壯往下扔礌石。一架雲梯上有個身穿重甲的魁梧大漢,一手持盾一手拿刀,盾牌格擋掉一塊礌石後在城頭上冒出頭來,眼見就要登上城頭。幾個青壯撲了上去。有拿刀砍的有拿槍刺的,這人左手持盾猛地一揮,將刀槍全部格開,腰腿發力,已是跳上城頭。緊接着右手持刀橫着一劃,鋒利的刀刃割開了一個持槍青壯的咽喉部位,那個青壯手中長槍掉落,雙手掩住刀傷部位,口中嗬嗬,口中血沫流淌,身子慢慢軟倒,眼見得已是不活。

附近的幾個青壯已是嚇呆了,雲梯上又露出一個官兵的身形,如果官兵接連從這裡登上城頭,那城就守不住了。

就在這時只聽一聲弓弦響動,一隻三棱鐵箭射向登城官兵,正中眼窩,他大叫一聲向後就倒,正砸在待要登上城頭的另一名官兵的身上,兩人一起掉落城牆。

守城青壯回過神來,幾個人抱起一根粗粗的木頭,衝着雲梯狠狠砸了下去,只聽一陣慘號,這架雲梯上的官兵被砸落下來。

射中官兵那人卻是盧氏縣巡檢王志瑞。作爲本縣巡檢,手下有五十名巡丁,他本人平時喜好武藝,也時常訓練手下,隨縣丞剿滅過幾只小股土匪,倒也頗有戰鬥力。

這次官兵攻城,他把手下全部帶來守城,如果沒有他這些巡丁,單單這些民壯守城,城早破了。

但就算巡丁們有點戰力,還是無法和正規官兵相提並論,這纔不到半個時辰,五十名巡丁已經傷亡過半,民壯死傷更多,他估摸着城是守不住了。但自己身爲朝廷命官,能守一刻算一刻吧,大不了最後以身殉城。

王志瑞大聲吼道:“快扔灰瓶,快扔!”

巡丁和青壯拿起城頭的灰瓶紛紛擲下,裝滿石灰的陶罐落地後崩裂開來,裡面的石灰四下發散,城下的官兵不是被石灰迷了眼,就是被嗆的狂咳不止,頓時一窩蜂向後逃離。

守城的壓力頓時一輕,巡丁青壯齊聲歡呼起來。

王志瑞來到知縣夏祖勳面前,兩人皆面色沉重。他們知道官兵只是暫時被阻,下一次攻擊,肯定是擋不住了。

王志瑞拱手道:“大人,你帶着家眷走吧,我帶人擋一陣子,賊人攻進城也不會管跑掉的人,他們肯定會劫掠一番再顧其他!”

夏祖勳是崇禎三年同進士出身,在盧氏縣已是第二任。

他正色道:“朝廷委我爲此縣父母官,守土有責,本官若獨自逃生,留治下百姓被賊人屠戮,你覺得我活着還有滋味嗎?縣丞方大人、主簿劉大人皆已戰死,本官絕不苟活!”

徐來潮面色陰沉的看着官兵們如潮退下,吩咐道:“派軍法隊督陣,若敢有臨陣脫逃者斬!一羣廢物,連個青壯把守的小小縣城都打不下!組織人馬再攻!”

手下偏將領命而去。徐來潮本打算鬧一次譁變,逼着朝廷多發餉銀,然後攻下盧氏縣城,大肆劫掠一番發個大財。然後謊稱流賊破城,他徐來潮指揮部下浴血奮戰,最終收回城池。

最後殺一些平民,割下人頭,上報說是流賊就行了,反正殺良冒功一事很多軍頭都幹過。至於事情暴露一事也好辦,只要把縣裡官員士紳殺淨,一般老百姓一輩子也就生活在方圓幾十裡的範圍內,誰能有那麼大見識去上面告狀?

現在流寇猖獗,關外還有建虜肆虐,朝廷正是用他們這羣武將之時。到時殺幾個替罪羊,就說是他們裹挾自己譁變,自己一直被綁縛看管,沒機會逃脫。就算有人看破,估計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認他所說的。

偏將帶着軍法隊上去了,徐來潮拿過椰瓢喝了一大口,裡面裝的是酒,一口酒下肚,心裡舒坦了一些,沉了沉剛要再喝一口。突然地面微微的震動起來,一陣轟轟的聲響傳來,由遠及近,他把手中椰瓢一扔,猛地站了起來,畢竟是久經戰陣的老行伍,這動靜太熟悉了,騎兵!是大股騎兵突擊的聲音!他驚恐的大叫道:“軍陣!向後迎敵!敵襲!敵襲!”

洪承疇這個老王八不是帶隊去陝西了嗎?怎麼這麼快就知道他譁變,並且如此迅速的派出騎兵前來攻擊!完了!想到騎兵他就想到了曹變蛟,一定是那個愣頭青帶隊!那個上了戰場就玩命的二愣子!自己太大意了,中軍設在後面,連個探馬都沒放,完了!徹底完了!爲今之計只有跑了,隊伍是顧不上了,保住命再說!將來大不了投賊,以自己的本事,將來說不定有東山再起之時。

心思電轉之間,也就一瞬,他接着大吼道:“牽我的馬來!”

已經遲了,不等親兵給他牽過戰馬,一身黑甲的曹變蛟手持馬槊當先衝了過來,身後是四百名已經衝起來的騎兵。

曹變蛟不顧身前驚慌失措四處奔逃的叛軍,在他馬前面的活物被戰馬一撞而飛,他眼睛轉動四下搜尋着徐來潮的身影。突然他眼前一亮,發現了被一羣親兵圍着,正在手忙腳亂上馬的徐來潮。

他嘴角撇了撇,冷哼一聲,一抖繮繩,腰腿用力一夾馬腹,戰馬加速衝着徐來潮直奔而來。徐來潮扭頭看到曹變蛟殺來,心膽俱裂,吼道:“擋住他!擋住他!”

他身邊的親兵紛紛抽刀迎向曹變蛟,徐來潮跨上戰馬一夾馬腹,迅速向人少地方跑去。

曹變蛟將右手所持馬槊夾在腋下,正手攥着槊杆,鋒利的槊頭輕易破開一個親兵的棉甲,隨後輕輕一抖手臂,那個親兵已被挑開,胸口破了一個大洞,鮮血噴涌而出,那親兵大聲慘號倒在地上。

曹變蛟又橫着一揮,馬槊劃破一個親兵的咽喉,那人頓時喪命。瞬息之間,曹變蛟或挑或刺,迎上來的親兵全被殺死。

這時徐來潮已經跑出去近百步遠了。

曹變蛟勒住戰馬掛好馬槊,取弓搭箭,弓弦聲響過,正中後心,徐來潮應聲從馬上摔了下來。

曹變蛟縱馬跑過去,徐來潮還待掙扎着爬起,曹變蛟用槊尖抵住他的脖子,冷冷的看着他。

徐來潮張口要求饒,曹變蛟馬槊已經刺入他的咽喉,曹變蛟的親兵圍了過來,一名親兵跳下馬,用環首刀割下徐來潮的首級,曹變蛟用槊尖挑起人頭,高聲吼道:“徐來潮已死,降者不殺!”

城上的夏祖勳和王志瑞已抱必死之心,正在佈置防守。眼看着官兵又攻了過來,正要指揮丁壯死戰,突然官兵的後方一陣大亂,隨即大股身着紅色甲冑的明軍騎兵衝殺而出,一名騎手舉着一杆將旗,上書一個大大的“曹”字。

攻城官兵聽到衝殺聲,回身望去,頓時嚇呆了,有眼尖的官兵看到大旗,驚恐的大叫:“是小曹將軍,小曹將軍!”

曹變蛟勇冠三軍,不光是流寇懼怕與他,大明的官兵也是既佩服又懼怕。聽到很多人大喊“小曹將軍”,將要攻城的官兵頓時鬨堂大散。

萬永明帶領的六百騎兵左右兜向潰逃的官兵,紛紛喝道:“降者不殺!”

正在此時,徐來潮已死的消息迅速傳遍整個戰場,兩千餘叛軍紛紛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城上的夏祖勳、王志瑞以及守城的丁壯們欣喜若狂,跳着喊着瘋狂大笑大叫。夏祖勳和王志瑞趕緊下城,吩咐人把城門大開,二人迎了出去。

曹變蛟吩咐萬永明派人看管降兵,打掃戰場。其實還沒等騎兵衝擊,徐來潮部就已投降,所以死傷寥寥。

親兵稟報說本縣知縣、巡檢前來,曹變蛟雖然不喜和文官打交道,但還是下馬迎去。

兩下見面後,盧氏縣兩個官員震驚於曹變蛟的年輕,在通名後,方纔恍然,原來是小曹將軍,怪不得勇猛異常!然後就是一頓猛誇,曹變蛟不善應對。

正在尷尬間,親兵來報,河南都司陳永福率軍趕到。曹變蛟大喜,連忙對夏祖勳、王志瑞抱拳拱手,說要去陳永福部傳達督帥的將令,隨即辭別二人上馬而去。

夏、王二人心裡正在發愁是不是邀請大兵入城,不請吧,人家可是救了闔城百姓以及自己的性命;入城吧,又怕官兵軍紀敗壞,騷擾平民,畢竟大明官兵的名聲可不好。一聽他辭別,二人如釋重負,遂拱手作別。

陳永福接到洪承疇的將令急忙率軍趕往盧氏縣。他手下一千八百餘人基本都是步兵,只有五十匹馬,被用作傳令以及哨探。

永寧離盧氏縣也就三十里,他安排十餘騎前面探路,後面大軍緩緩而行。

離盧氏縣還有十里時,探馬回報,說是叛軍正在攻城,陳永福急忙催促加速行軍。雖然自己這邊人手比對方少一些,但一旦逼近縣城,叛軍還是會用大部分兵力來攔阻,那樣縣城之圍就會暫解。然後自己這邊紮好營盤,固守不出,等待督帥的援軍一來,兩面夾擊下,必能大敗叛軍。

眼看就要趕到縣城,探馬匆匆趕來稟報,說是叛軍已被曹將軍擊敗,縣城未被攻破。陳永福心裡一鬆,要是縣城被破,自己距離叛軍最近,可要擔着救援不利,坐看失陷之罪!還好還好,督帥英明啊,小曹將軍勇武啊,哈哈!

曹變蛟和陳永福見面後,拿出督撫令箭,下達了讓他看管好降兵,就地駐守,不得騷擾地方的軍令後帶兵返回信陽去了。至於陳永福如何善後,他就管不着了。

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四章 洪承疇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章 皇莊3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二十二章 基建狂魔、滿八旗集體改姓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章 官府投資、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三十章 預謀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一百八十一章 投賊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