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

在寧遠歇息一晚之後,洪承疇帶着沈世玉和吳三桂,在五百名親兵的護衛下,離開寧遠前往錦州。吳三桂帶來的三千騎兵由參將王守芳率領留在了寧遠,他只帶着百餘名親兵跟隨洪承疇北上。

賀歉、李祿夜晚與吳三桂小聚一番,席間吳三桂透露因他帶兵入關剿賊有功,朝廷準備擢他爲寧遠總兵一事。賀、李二人心中雖是既羨慕又不平,但表面上還是對吳三桂大加讚賞,並表示與有榮焉。

在親自將洪承疇送出城十里之地後,李致遠帶着僕從獨自回返。賀歉、李祿以忙於操演爲由,只是在城門處恭送新任督師離去。

出寧遠城後往北,在路過塔山城、大興堡、青山堡、杏山城等數處城堡後,洪承疇一行抵達位於錦州東南四十里之地的松山城。

在與早已聞訊前來松山等候的遼東巡撫方一藻等一衆文武見面敘禮後,洪承疇入駐松山,而祖大壽不出意料的並未前來與洪承疇見面。

洪承疇之所以沒去錦州,而是把松山城作爲督撫寧錦的治所,很大程度上是爲了避免尷尬。

祖大壽有三孤、左都督的頭銜,按俗語說已是位極人臣,而洪承疇是東閣大學士、欽命督師薊遼,同樣是人臣中頂尖的存在。

但大明向來以文官爲尊,兩人見面該如何行禮?祖大壽肯定不會向洪承疇行跪禮,而如果雙方互行揖禮,這是身爲文臣的洪承疇無法接受的。倘若洪承疇入駐錦州,大事小情原則上是要與祖大壽會商的,這讓洪亨九如何受得了?

再加上如果洪承疇入錦州,那遼東巡撫方一藻就得讓出衙署,但方一藻同樣是以東閣大學士的頭銜巡撫遼東的,論級別與洪承疇都是正一品,只是現在的巡撫不如總督權限大而已。綜合考慮後,洪承疇這才把松山作爲了日常處理公務的所在。

“子元久撫遼東,克己奉公、夙興夜寐,爲邊事操勞多年,以致寧錦固若金湯,實爲我文臣中不可多得之大才;聖上亦曾多次言及子元之功,並囑予至寧錦後與子元通力合作,於遼東再建新功。吾初來寧錦,於地方事務多有不知,還望子元多與指教爲盼!”

松山城簡陋的守備官署二堂內,洪承疇正在與方一藻敘談。遼東監軍張鬥與沈世玉打橫相陪。

無論是科場還是官場的資歷,洪承疇都勝過方一藻,這番言語不過是場面話而已,他內心並未將方一藻放在眼中。

方一藻於崇禎四年便就任遼東巡撫,短暫任職後便離開了。直到崇禎七年加大學士銜後再次回到遼東。然而其在任期間並無突出的政績,只能算中規中矩的官員,其日常謀劃皆賴與其子方光琛商議。

“洪公謬讚!下官慚愧!受命巡撫寧錦數年無所建樹;洪公內平流賊,使我皇明關內局勢漸穩,百姓可安心勞作,實乃不朽之功業!下官佩服之至!此來寧錦後,下官自當以副貳佐之;以洪公之大才,定會於寧錦別開生面,以解聖上及朝廷之憂也!”

方一藻拱手行禮道。

儘管內心承認不如洪承疇有才,但自己在寧錦畢竟是說一不二的人物,現在頭頂上突然多了一尊大神,方一藻心中很不是滋味。對寧錦一衆驕兵悍將頗爲了解的他,雖然也希望洪承疇能將遼西將門這個頑疾解決掉,可內心未嘗不曾存着冷眼旁觀,以便能看到洪承疇因束手無策而發愁的心思。

“吾於京城陛見之時,恰聞祖少傅有緊急公文入兵部,以建虜犯邊爲由索要大批錢糧軍資;聖上令吾來此時遣人查探,建虜與何處犯邊?聚兵幾何?子元可知詳情?”

場面話過後,洪承疇將敘話引入正題。

祖大壽以建虜有聚集兵甲欲犯錦州爲藉口,行文兵部請求下撥火藥甲仗等軍資以備邊患。而按照前世的歷史來看,朱由檢知道皇太極正遣大兵攻掠蒙古部落,以擴充物資和兵員,不太可能還有餘力來錦州尋釁,所以囑託洪承疇出關後派人探查明白。

方一藻聽到洪承疇的問話後楞了一下,心裡一下子明白了,祖大壽還是玩老花樣,找藉口向朝廷要錢要物,然後再倒賣出去發財。

“建虜距錦州最近之據點乃北面百餘里之外的義州,據聞有數千建虜駐守,平日屯田漁獵爲主。值此小麥即將成熟之際,建虜應忙於預備收割勞作,怕是無暇犯邊吧?下官並未聞有敵大舉來犯之消息!”

方一藻雖然對洪承疇的到來內心感到不舒服,但在這種軍機大事上卻不會附和祖大壽。況且此番祖大壽並未知會與他,便私自行文朝廷,這讓他有被輕視的感覺,所以他還是如實的將所知道的情況講了出來,一旁的監軍張鬥也點頭贊同。

“唔,既是如此,那此事先放過一邊;子元可知義州之敵有多少人馬?其步騎各有多少?錦州可曾有出兵進擊過?吾一路行來,觀遼西地勢平坦,最利馬隊突擊;袁元素當初曾耗費巨資於寧錦打造數萬馬隊,其曾自稱乃天下有數之強軍。百里之地近在咫尺,錦州手握精銳馬隊,怎能容建虜於臥榻之旁酣睡?”

洪承疇聽到義州有敵時心裡一動,隨即意識到這好像是個撬動遼西局勢的機會。

後世雖然對袁崇煥褒貶不一,但他巡撫遼東期間還是做了不少實事的。聞名於後世的關寧鐵騎就是袁崇煥當年一手創建的,所以洪承疇纔有此一問。

“下官慚愧!並不知義州之敵具體數目,據聞不超三千之數,另有被其虜獲之漢人爲其耕種。其在義州周邊屯田已有數年,官軍並未與之大規模交手過。祖少傅曾有言,我軍固守寧錦爲好,建虜騎戰犀利,官軍不得輕易出城與敵浪戰,莫中建虜誘敵之計。寧錦官軍上下自是以少傅之令爲尊,既是少傅有言在先,官軍便以守城爲重,幾乎無人率軍主動進擊過,故兩軍交鋒甚少!”

方一藻拱手回道。

錦州城以及周邊的城堡雖然駐紮有數萬官軍,數年間曾與建虜小規模交手過,結局大多以失敗告終。偶有斬獲數十人的小勝,錦州便會誇大數十倍後向朝廷報捷,然後藉機索要賞功錢糧。

一旁的監軍張鬥張口欲言,但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和他對面的沈世玉則把張斗的舉止看在了眼中。

“洪公,既是方中丞不知內情,此事倒也不急,莫若以後再說。在下敢問中丞,原先寧錦數萬馬隊現存幾何?祖少傅固守錦州之策無可厚非,可馬隊守城何用?依照此前入關剿賊寧錦馬隊之實力,在下覺已是強軍,不知與建虜相較如何?還望中丞如實告知!”

沈世玉對着方一藻拱手發問道。

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八十章 困難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