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

雖然已進入暑季,但義州和錦州之間寬滿的原野處於大小淩河之間,水汽豐富、無遮無擋,白天有點炎熱,早晚卻還是比較涼爽宜人的。

距離義州不到四十里的地方,當日下午未時率先抵達的輜重營,已在靠近大淩河西岸的原野上紮下了巨大的營盤,勇衛營和錦州騎兵共兩萬餘人進駐營柵內。大營在四面設置了十六個營門,每處營門皆有一隊士卒值哨,營內也有武裝甲士來回巡邏,以防止建虜趁夜偷襲或者士卒有異常之舉。

酉時左右,天色還未黑透,處於明軍營內中心位置的洪承疇的大帳內卻已燈火通明,一場戰前會商部署正在進行。數根兒臂粗的牛油蠟燭放置在帳內的各個角落,將帳內諸人的面部映照的纖毫畢現。

帳內的主位上,身穿大紅官服的洪承疇與一身山文甲的祖大壽並排而坐,遼東巡撫方一藻、監軍張鬥兩人分別在兩側下首位落座,沈世玉則立於洪承疇身側。

勇衛營與錦州軍的主要將領分列於方一藻與張斗的下方。按照以往慣例,戰事中武將沒有座位。

“祖總兵,汝可將今日探馬所探知之敵情簡略講來!之後議一議明日攻取義州相關事宜,諸將有何建言儘管分說,若於戰事有益之處,本官自會納之,以作取勝之後上奏朝廷之憑,以利朝廷日後敘功升賞!”

清咳一聲之後,洪承疇肅聲開口道。

“啓稟督師,今日我軍夜不收小隊與敵騎遭遇大戰一場,陣斬建奴一百餘,我軍傷亡五十餘騎,後建奴大隊增援而至,我軍退回本陣,建奴首級來不及斬獲!據夜不收哨管陳亮報知,建奴後續增援馬隊爲五百騎上下,而廣寧方向我軍哨探回報,建奴並未有增援跡象。現在看來,建奴馬隊應以出城襲擾我軍爲主,若事有不諧也可退向北面,義州城北門外既是大淩河,河上有石橋一座,可供城內外交往,建奴亦可由此門退往北面。卑職以爲,奪下義州不難,但全殲建奴兵馬不太好辦!究竟如何,還請督師決斷!”

祖大樂出列抱拳回稟道。

上午那場小規模戰鬥中,明明是明軍折損遠過於建奴,到了祖大樂的口中卻成了明軍大獲全勝。

“唔,我軍首戰便有此大勝,實是可喜可賀之事,明日可曉諭全軍,以此激勵全軍士氣!哨管陳某升千總職位!其餘參戰將士策勳三轉、官升一級!賞功銀每人十兩!陣亡將士名冊錄于軍紀官處,待戰後一併上報朝廷!至於如何聚殲建奴,本官自有安排!”

洪承疇聞言後立即宣佈了對此戰人員的升賞結果。祖大樂得意的瞟了對面的茅元儀等勇衛營諸將一眼,施禮後退回本列。

對於來到錦州的勇衛營,遼西上下的內心充滿了敵視和不安。

祖大壽、方一藻、沈世玉等人都是不動聲色,張鬥、茅元儀等人眼中卻滿是不屑與懷疑。

洪承疇當然清楚祖大樂是誇大戰果,好從朝廷那裡得來更多賞賜與燒埋銀。依照他所說的的戰果來看,建奴實在是不堪一擊啊,那你錦州軍爲何窩在城內不敢野戰?還不早就把建奴給殺光了。

但大戰在即,不僅沒必要去揭穿這種把戲,相反還要爲其背書並大力宣揚,所謂氣可鼓不可泄便是這個道理。

短暫的沉寂之後,見帳內其他人等並無獻計的慾望,洪承疇目視一旁的祖大壽一眼,見其一副泥胎木塑般的模樣,於是便接着開口道:“既然諸位並無他想,那本官便宣佈軍令:明日辰時全軍用食,辰時一刻全軍拔營向義州行進,馬隊護衛兩側及後隊,防範敵騎突襲;全軍於午時末進抵義州,部署完畢後即刻攻城,申時末須拿下義州!凡有抗令不遵、畏敵不前、臨陣脫逃者皆斬!”

帳內諸將轟然稱喏後施禮離帳回營準備,祖大壽、方一藻與洪承疇見禮後回了各自的營帳。

此時的義州城內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雖然被明軍馬隊驅趕遮蔽,無法得知明軍馬隊後面有多少步卒,但多年的戰陣經驗告訴了湯古岱,這次明軍突然反常的主動進攻定有所恃,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一場惡仗。

考慮良久後,湯古岱下令打開一座倉房,將裡面的兵刃器械分發給數千包衣,然後將這些漢人男女五百人分爲一組,各由一隊八旗步卒監視帶隊,一旦明軍攻城,這些包衣全部要上城頭作戰。

湯古岱已經做好了死守待援的準備,在沒有得到盛京明確的指令下,他只能這樣做。不是他想這樣,而是被逼無奈之下才做出的決斷。

守城與攻城並不是八旗兵的強項,但義州卻不得不守。城內的十餘座倉房盛放着幾年來通過各種渠道積攢的糧草物資,這批物資事關重大、不容有失。雖然湯古岱也做好了燒燬這批物資的準備,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能這樣做。

湯古岱知道,義州的得失關係到明年八旗準備對錦州採取的攻勢,也關係到建州對大明的整體戰略。一旦有失,不光自己會受到嚴厲的懲處,也會讓兩白旗跟着遭殃,幾個主子以後在八王議事中的話語權會大大削弱,甚至兩白旗的牛錄也會被皇太極藉機剝奪,族人的利益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多弼、巴揚阿率領的五百騎兵沒有回城參與防守。湯古岱命令二人帶隊於明軍大隊外圍遊弋,發揮騎兵的機動性,騷擾牽制攻城的明軍,延緩明軍攻勢,以便盛京的命令或援軍早日抵達義州。

湯古岱預計明軍步卒不會少於一萬之數,南門將會是明軍的主攻方向,爲此他將三百八旗步卒放在了南門,東西兩門各自放置一百。另外將一千名包衣男丁配置在了南門的城頭,協助八旗步卒守城。

剩餘的五百騎兵暫時歇息,等明軍蟻附攻城時南門將會被打開,這五百馬隊的突擊將會給城牆下的明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對明軍戰力和戰術已是熟悉無比的湯古岱內心充滿了自信。

寧錦明軍唯一能與八旗相抗衡的便是騎兵,而明軍步卒無論從軍心士氣還是兵刃器械,在八旗精兵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這次若不是有數千馬隊壓陣,湯古岱相信,不管明軍步卒來一萬還是兩萬,自己早就帶着一千馬隊把對方擊潰了。

手持火銃的明軍在與八旗兵對陣時,往往不等對方衝到射程之內,便在膽怯緊張等負面情緒的驅使下打響手中的火器,然後轉身便逃,其結果當然是被屠殺殆盡。

“這些貪生怕死的尼堪,哪來的膽氣敢來挑戰!今日定教這羣該死的奴才來得回不得!”

湯古岱暗想道。

就在勇衛營大軍從錦州向義州進發的當日,在洪承疇的特意安排下,寧遠總兵吳三桂帶着從祖大壽處借來的一千馬隊,會同兩千名勇衛營士卒,由錦州城向東,穿過廢棄的大淩河堡,緊貼着大淩河東岸一路向北而去,目標直指義州與廣寧、盛京聯繫的北門石橋。

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夢也沒想到能吃飽飯的李保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八章 皇莊4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七百一十九章 登陸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七百八十七章 歐亞大陸的怪獸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三百七十五章 求助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