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

張彝憲矯情完之後將一個小太監喊來,吩咐幾句後,小太監持着張彝憲和趙之龍的名刺直奔東籬閣而去,堂內衆人走下座椅,幾人一羣聚在一起小聲議論起來。

而張彝憲則是一臉輕鬆的與趙之龍扯起了一些朝中舊聞。

小半個時辰過後,送信的小太監趕回來後稟告張彝憲,欽差身體不適,不便見外客,待無恙之時自會請張公公、忻城伯前去議事。

堂上衆人自是知道這是李邦華的藉口,但對此確毫無辦法,眼看已至午時,張彝憲可沒打算留他們吃飯,只是隨口說了句讓大家莫耽誤公事,回去等消息之後,便與趙之龍一道起身,繞過屏風往後院小飲去了。呂維祺、餘有爲無奈之下也只得紛紛起身離去。

就在當日下午,一個個壞消息接踵而至,工部、禮部、戶部各有幾名中低級官員被錦衣衛從署衙和家中帶走。而到了下午下值的時候,呂維祺等一衆高官發現,自己的身後有錦衣校尉大搖大擺的跟了上來。等他們一路提心吊膽的回到宅邸時,卻看見大門角門處都有錦衣校尉的身影,這些跡象很明顯的表明,他們都被監視了。一時之間,南京官場但凡品級高一些的官員們個個人心惶惶,都在擔心大門外的錦衣衛會奉命突然闖進來將自己帶走。

而造成目前這種人人自危局面的原因就是那兩個可怕的字眼:株連。

太祖於國初時的幾件大案中開創的株連之罪太過恐怖了。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恆案,這些案子中,每一件都有數萬人被株連後身死族滅。儘管這些案子都已經過去了兩百年,但其對文臣的巨大威懾力卻存留至今,而操辦這些案子的主力便是從此威震大明的錦衣親軍。

雖然從太祖之後的歷代皇帝都沒有再大興株連九族之風氣,但廠衛偵辦的很多案子仍是牽連到了許多無辜。今上在登基之初清算了閹黨,隨即最大程度上限制了廠衛的權利,並且依靠這兩項舉措贏得了東林東上下的一致好評,但從近幾年的種種跡象看出,早已銷聲匿跡的廠衛已經重獲新生,其崛起之勢已是不可阻擋。

現下正處於上升勢頭的廠衛,最需要的便是立功,因爲在立功的同時,他們能給宮中帶來巨大的財富,這肯定會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而他們這些久處繁華之地的肥羊們,正好成了錦衣衛這頭惡狼的目標。

越聯想越感到恐懼的官員們,在黑夜中瞪大眼睛度過了一個苦悶的不眠之夜,第二天上值之後,每個衙門都有數個眼圈發黑、臉色黃裡透白之人。

由於重要人物的家宅都被錦衣衛所監控,呂維祺等人就算想湊到一起商議對策都不可得。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城內所有在南直隸地區有着重大利益的官員都在無形中失去了自由,每個人身後或明或暗都有錦衣校尉跟蹤盯梢,這種如同芒刺在背的感覺讓人既恐慌又緊張。

與此同時,錦衣衛的抓捕行動卻一直沒有停止的跡象,幾個重要部司每天都有官員吏目被錦衣衛帶走,雖然被抓走的這些官員級別都不高,但令人感到恐懼的是,所有人都在擔心,下一個被抓的會不會是自己。

在擔驚受怕中渡過了數日之後,張彝憲和趙之龍又將上次與會的高官們召集到了署衙之內,待衆人落座之後,張彝憲一擺手,一名小太監捧着數本題本分發給上首位的呂維祺、餘有爲等人後退了下去。

這些題本是李邦華差人送到鎮守太監府的,是由幾名在山東巡視的科道監察御史寫就準備上呈皇帝的,但因都察院長官就在不遠處的南京,所以先行呈送過來請李邦華閱示的。

這些題本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最後的指向卻很一致。這些科道御史在列舉了南京各部寺的種種弊端之後,最後都請求皇帝裁撤南京小朝廷,在南直隸根據地域設立新的行省,由朝廷選官任職,從官制上徹底解決兩百年來朝廷的政令在南直隸不通順的問題。

御史們在題本中不約而同地暗示:自太宗將都城北遷之後,兩百年來,南京留守朝廷已經漸漸地脫離了皇帝和朝廷的掌控,在有錢有糧有兵的情況下,實際上已經獨立於整個大明之外,已有了前唐藩鎮的苗頭,朝廷若不及時採取手段加以應對,將來或許有不忍言之禍事生髮。爲了皇明江山社稷能夠千秋萬代存續下去,取消南京留守朝廷已是勢在必行之舉。

當然了,這些題本都是在朱由檢的授意下,李邦華吩咐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幾名御史寫就的。

題本很快便在南京諸人手中傳看完畢,小太監上前將題本收回後走下堂去。

“好毒的計策啊!呵呵!誅人誅心,好一個恐有不忍言之禍事!兩百年來,首次有人拋出此等荒謬之論!原來此前種種皆是在爲此鋪墊,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呵呵呵呵!好!好得很!”

呂維祺面帶譏諷地冷笑出聲道。

現在已是真相大白了。

從江南罷市案開始,一直到李邦華與李若鏈先後來到南京,再到錦衣衛所謂的欲大興株連之言,直至這幾日的逮人抄家、持續給南京衆人持續施壓,而皇帝的最終目的終於在今日的題本中顯現了出來。

恐有不忍言之禍事,這句話直接斷絕了南京諸人所有不合作的念想。

對於皇帝來說,只要發現有任何威脅到江山社稷的苗頭,肯定會立刻採取最極端的方法將其徹底毀滅。南京衆人可以想到的是,這些題本一旦送達宮中,隨着聖旨南下的絕對會是無數兵甲犀利的官軍了。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現在錦衣衛有選擇性的拿人抄家的問題了,在鐵與血的摧殘之下,許多存在了兩百年的官紳豪門將會被連根拔起後徹底消亡。

如果說錦衣衛是狼,那麼那些摧城拔寨、視人命如草芥的軍隊就是簡單的殺人機器,錦衣衛是用繩索拿人,而軍隊則是用刀子說話。

然而就算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南京衆人卻是毫無辦法。這是一個堂堂正正的陽謀,那句不忍言之禍爲這個陽謀冠上了一個最爲恰當地名義。

呂維祺的話語雖然在衆人心裡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但卻沒有人出聲附和,幾乎所有人都在考慮這件事給自己和家族帶來的影響,這其中也包括張彝憲和趙之龍兩人。

如果南京留守朝廷被裁撤後建立新的行省,那守備太監一職就不可能再設立了,守備勳臣也會同時消失。張彝憲肯定會被召回宮裡,而忻城伯府是否還留在南京則尚未可知。

本來自以爲能超脫事外、趁機從中牟利的張彝憲與趙之龍心下也是大沮,沒想到此次皇帝的舉措極爲果決,整個南京上下幾乎無一倖免。

南京衆人在擔心錦衣衛會不會繼續拿人抄家的同時,也在憂慮自己的前程。現在看來,裁撤幾乎已成定局,假如皇帝爲了安撫人心,不讓錦衣衛再行拿人,那他們這夥人該如何安置呢?而一旦北上入京之後,那麼依存於自己的家族生意該如何發展和存續下去呢?

各懷心事的衆人沒有一人出聲,堂上的氣氛既詭異又平靜,擺在南京諸人面前的只有一條路:順從。否則不是立刻被錦衣衛逮入詔獄,就是等待大軍南下後引頸就戮。

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四章 洪承疇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二十二章 誅殺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六百二十三章 皇上狠狠地懲治妾身吧!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