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營地的大門足夠寬敞,銃聲響起時,數十名身披雙層重甲的清軍涌入營寨,正低頭疾步向幾十步外矮牆後的明軍猛衝,打算藉助重甲的防護力抵擋住火銃的打擊。
百餘名清軍弓手緊跟在後,試圖在進入重箭五十步射程範圍內對秦軍展開射殺。
但事實證明,這種想法純屬異想天開。
前隊清軍根本無法立足,更無法給弓手打出一片可以立足之地。
在不到五十步的距離內,高速飛行的彈丸速度達到了極致,別說雙層鎖甲,就算披着一塊鐵皮也照樣會被銃子的巨大動能所擊穿。
血花四濺伴隨着前隊清軍的慘叫聲中,二十餘名清軍被擊中倒地,但見慣了無數生命在自己面前死亡的剩餘清軍絲毫不爲所動,反而開始加速向前疾衝,後隊的清軍不顧地上族人發出的哀嚎聲緊跟着前隊身後。
他們知道明軍火銃犀利,也知道接下來還會有銃子射來,但他們的任務就是不惜性命闖入明軍銃手營中。
只要近身肉搏,那些火銃也只不過是鐵棍而已。
對面這隻明軍的確是精銳之師。
這是衆多衝鋒清軍腦子裡下意識的反應,而這種反應也成爲了他們腦子裡最後的意識。
在以往與明軍的無數次交鋒當中,明軍雖然也是以火銃作爲前陣,但出於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不等清軍衝到射程之內便將手中的火銃打響,隨後便會扔下火銃逃命。
而清軍總是在幾乎毫無損傷的情況下趁勢追殺,幾十個清軍便能攆着上千甚至數千明軍漫山遍野的跑。
而眼前的明軍很明顯是那種訓練有素、軍紀嚴明的強軍,這樣的明軍必須要徹底絞殺才行。
只有被殺死的敵人才是最好的敵人。
首排一百名銃手射擊完畢之後迅速蹲地開始清理銃膛、裝填火藥和銃子,尖利的喇叭聲響過,第二排火銃緊接着打響,又是一百枚銃彈激射而出,在清軍面前形成了一層彈幕,前衝的清軍如同高速飛奔的野牛撞到堅硬的岩石一般翻滾在地。
兩百枚銃彈將衝在最前面的清軍一掃而空,雙層重甲並未挽救他們的生命。
一灘灘殷紅的鮮血在地上蜿蜒流淌開來,尚未立刻死掉的重傷清軍捂着傷處慘叫打滾,但快速大量的失血很快便會奪去他們的性命。
雖然心中震驚於明軍強悍的火力,但大批的清軍依舊繼續前衝。
族人的性命不能白白犧牲。
衝過去!
用錘子敲碎對面尼堪的腦袋,用斧頭砍下他們的頭顱,用鐵槍刺穿他們的腰腹。
我們是天下無敵的八旗兵,沒有人能阻擋我們的衝鋒。
這是每一個清軍腦子裡共有的念頭。
沒有人發出吶喊,因爲那樣會白白消耗力氣。
只有衝入尼堪們陣型中發力揮砍時纔會吐氣開聲。
但明軍持續不斷的射擊徹底粉碎了清軍的幻想。
雖然被濃濃地硝煙遮擋了視線,但這時候的火銃不是瞄準射擊,而是集火攻擊一個區域,銃手們只管衝着前方開火就行。
沒等第六排銃手打完,第一排的銃手已經裝填完畢,火繩再次吹燃,只等着聽到喇叭聲後便會起身射擊。
劉百民銃手身後,一百名長槍手和一百名刀盾手正在迅速趕來,帶隊的兩名把總看到炮臺上揮動的紅色旗幟後即刻帶隊疾步而來。
除了少數啞火的火銃之外,秦軍第一輪近六百枚銃彈將一百餘名清軍殺傷倒地。
隨着第一排銃手起身再射一輪,已經衝到四十步以內的清軍再次被射倒近三十人。
面對明軍似乎無休無止的銃彈射擊,只能捱打而無法還手的清軍終於支撐不住了,衝在前面的清軍開始有人試圖轉身往回逃竄。
隨着恐慌情緒的傳染,前隊清軍或是有意識或是在猶豫不定中開始反身回撤。
帶隊衝鋒的甲喇章京回裡不雖然勇悍過人,但尚未來得及施展一身本事便被銃彈射殺,扛不住明軍火銃打擊,又失去了指揮的清軍敗下陣來。
清軍弓手還未進入營門內的有效射程內,也在不得不停下了前進的腳步。
後陣帶領三百名清軍的甲喇章京烏達補尚未率隊衝入明軍營寨,由於視線阻隔的原因,他只聽到銃聲接連不斷的響起,心裡也開始驚疑不定起來。
緊接着不過百餘息的功夫,衝入明軍營寨的前隊便亂了起來,前沖和後撤的清軍糾纏在了一起。
久經戰陣的烏達補見勢不妙,立刻吩咐吹響撤兵的號角,沒等號角聲響起,明軍的長槍手和刀盾手就追殺了過來。
從來都是正面對敵的清軍終於嚐到了被明軍從背後砍殺的滋味。
在兩列排成刺蝟一般陣型的秦軍長槍手的捅刺,以及護住長槍手兩翼的刀盾手的遮擋劈砍下,許多已經亂了方寸的清軍雖然回身對敵,但秦軍手中長達丈餘的長槍卻根本沒給他們機會。
這種類似破甲錐的槍頭對清軍的重甲直接無視,一根根雪亮鋒利的槍頭每一次吞吐都會帶起一團殷紅的鮮血,轉瞬之間便造成數十名清軍的傷亡。
這還幸虧清軍是散兵陣型,不然傷亡人數會更多。
清軍弓手帶隊的牛錄額真反應極快,當即指揮弓手後撤十餘步向秦軍的長槍手進行了幾輪吊射。
隨着炮臺上黑旗揮舞,李三娃率三百銃手繞過矮牆迎了上來。長槍手和刀盾手在被射倒數十人後撤向營門兩側。
有百餘名清軍再次衝入營寨,想借機追殺後撤的明軍,但卻遭到了三百名採用第一排單膝跪地、第二排彎腰躬身、第三排直立地秦軍用三段擊方式再次痛擊。
隨着數十名清軍被擊倒在地,第一隊剩餘地清軍終於在崩潰中四散而逃。
在李三娃的大聲吩咐下,傷亡的數十名秦軍被刀盾手迅速擡走,銃手們也分別從兩側撤回矮牆後面。營門內外的空地上只留下了滿地清軍的死者和傷員。
這場小規模的激戰只持續了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便以秦軍的完勝而告一段落。
烏達補眼看着撤回來的清軍低着頭從自己面前走過,心頭也不由得變得沉重萬分。
站在清軍炮陣後面的土臺上觀望的嶽託臉色陰沉已極,一旁的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也是面色難看。
雖然他們並未看清衝入營寨的清軍時如何敗陣的,但接連不斷響起的銃聲和漫天飄散的煙霧已經說明了整個過程。
這與嶽託去年率軍在松山、大興堡、興平堡等堡城下的遭遇很相似,都是被明軍犀利的火器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來人,將烏達補喚回,留下一千馬隊監視明軍,召集甲喇章京以上將領來本王帳內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