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

崇禎四年孫承宗罷官回家時的幕後推手,大多還在朝中任職,尤其溫體仁已經貴爲首輔。如果直接將孫承宗推到宣大總督的任上,無疑是把他架在了火上烤,況且現任總督樑廷棟不能毫無理由的去職。內憂外患之下,還是要暫時對文官羣體做出妥協,這幫傢伙典型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看來只能以退爲進了,想到這裡,崇禎吩咐,召見閣臣議事。

寒冬已至,回到乾清宮後,最好的辦公地點當然是暖閣,被燒熱的地面讓室內溫暖如春,唯一的遺憾就是空間稍顯逼仄。

“溫卿,你今年已過花甲之年了吧?”崇禎問道。

“回聖上,老臣六十有三了。”溫體仁回道,心裡有點莫名其妙,聖上召見怎麼問起年齡來了,難道嫌棄自己年老?想到這裡,趕忙又補了一句:“臣年齒雖長,但還未衰!”

“嗯,很好,溫卿老當益壯,朕心甚慰啊,張卿,你比溫卿小一些吧?”崇禎繼續問道。

“回聖上,臣年齒小溫閣老一歲,身體尚可。”張至發小心翼翼的回道。

“不錯不錯,諸位愛卿年紀雖長,但具是老當益壯,朕很高興!前番高陽孫先生還給朕上摺子,建議朕大力使用火器,並言唯有火器方能剋制建奴韃虜,朕覺得孫先生所言甚是,已詔勇衛營擴建火銃營,孫先生年歲雖高,但身處民間還能憂其君,朕很是感動啊!”

一衆閣臣聽到皇帝提起孫承宗,個個都是心中不安。

當初正是溫體仁爲首,其餘人脅從,才把德高望重的孫承宗趕回了家,今天皇帝突然說起孫承宗,難道要重新啓用與他?依照孫承宗的資歷,在場的閣臣哪個都比不上,人家可是三朝元老,天啓、崇禎兩朝的重臣。他要是重回朝中,不做首輔實在說不過去,如果孫承宗做首輔,要是他記恨當年之仇,還不知道如何報復呢。

溫體仁拱手道:“孫先生年逾古稀,還能爲聖上和朝廷分憂,臣實是敬佩。老先生這個年紀,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真是讓人羨慕啊!”

張至發道:“老臣如果到了孫先生這般年紀,自是如老先生一般,回老家耕田讀書,悠然南山,豈不美哉!”王應熊、鄭以偉也是隨聲附和。

崇禎心裡暗暗發笑,這二位話裡話外就是孫承宗年事已高,不該再回到朝堂了,朝廷大事還是他們這些六十多歲的年輕人該操心的。

崇禎開口道:“內閣諸臣操勞國事,朕也是有數的,可要是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掌舵,諸位肩膀上的擔子會減輕一點,朕實不忍閣臣們夙興夜寐啊!”

“有聖上掌舵即可,臣等爲國效力是應當的,絲毫不覺疲累!”溫體仁急忙回道。

“溫閣老之言實乃臣等衆人的心聲!”

“溫閣老所言甚是,聖上即是我大明巨輪的掌舵之人!”

“臣贊同溫閣老之言!”

其餘諸人紛紛發聲。

崇禎皺眉沉吟,溫體仁等眼巴巴的望着他。

半晌之後崇禎道:“諸卿既然覺得自己能夠勝任,朕亦是無話可說。只是可惜了孫先生爲國效力的一片心意,朕心中實在過意不去,畢竟是三朝老臣,忠心可嘉啊!”場上諸人皆是暗暗長出了一口氣。

溫體仁施禮道:“聖上可下旨嘉獎孫先生,其子孫之中有志者也可恩蔭入官,如此孫先生自會對聖上感恩不已!”

崇禎道:“就算孫先生不上摺子,朕也會加恩蔭,朕只是覺得孫先生大才閒置在野,實在可惜。”

諸臣默然不語,看來皇帝還是沒有放棄想讓孫承入閣的念頭,幾人對視一眼,瞬間達成共識,無論如何不能讓孫承宗回來。

崇禎話鋒一轉,皺眉道:“朕聽聞宣大一線韃虜頻頻扣關,軍民死傷雖不重,但宣大一線重兵防護,怎能讓韃虜如此猖獗?莫非督撫掌控軍隊無力?”

溫體仁聞絃歌而知雅意,上前一步拱手道:“樑廷棟身爲總督,其性懦弱!宣大一地爲京師之屏障,須擇一位重臣督撫軍民不可。如此方可令京師安心!”

“那依卿之見,誰可擔此重任?”崇禎問道。

“孫承宗孫先生曾督撫遼東,軍民無敢不服,臣舉薦其任職宣大!”

“臣附議”

“老臣附議”

“臣附議”

崇禎不置可否,嘆道:“樑廷棟如何處置?畢竟是督撫大員。”

“如此尸位素餐之輩,怎能竊據高位而不爲?自當是罷職回家!”溫體仁慷慨激昂道。

崇禎揮手道:“諸卿退下吧,朕乏了。”諸臣行禮告退。

出了暖閣很遠後,王應熊開口道:“溫閣老,爲何讓孫承宗出任宣大?不怕他拿捏住那幫軍漢後幫他立功?到時聖上再讓其入閣如何是好?”

溫體仁嘆道:“按照聖上果決的性子,今天要是不讓一步,聖上說不定不經廷推,直接拔擢入閣,到那時你我如何自處?至於其以後立功與否,且看着吧。”

“樑廷棟可是四時節禮不斷啊,諸位可別說沒收!”王應熊與樑廷棟是兒女親家,其長女嫁給樑廷棟長子。

溫體仁停住腳步,面無表情的開口道:“老夫從不收任何人的禮,王閣老自重!”說罷拂袖而去。

王應熊氣的臉色發白,張至發趕忙打圓場道:“王閣老切莫生氣,待過去這段風頭,再尋機起復就是!”

王應熊恨恨的道:“你不收是因爲不敢!滿朝文武,有多少人看你不順眼,你要敢收禮,彈劾的摺子能堆滿聖上的書案!虛僞小人,哼!”其餘諸人盡皆默然,王應熊氣呼呼的疾步而去,衆人跟在後面出宮而去。

幾天以後,奉旨探視孫承宗的王承恩回到了乾清宮,崇禎得悉孫承宗一同而來,隨即召見了他。

對於這位大名鼎鼎的明末忠臣,崇禎從內心裡敬佩不已,抵抗異族以身殉國,明知必死仍奮戰到底,這纔是民族氣節,也是支撐起這個民族的脊樑。

孫承宗欲行大禮參見,崇禎忙起身攔阻,但孫承宗還是堅持着拜了一次,然後纔在王承恩搬來的錦凳上坐下。

崇禎微笑着道:“本來想等孫先生歇息一夜再召見,但朕是個急性子,還請孫先生見諒,這一路辛苦了!”

“聖上召見老臣,必爲國事,何來辛苦一說!臣年齒雖長,但身子骨還硬朗,還能再爲朝廷效力幾年!”孫承宗聲若洪鐘,底氣十足,年輕時踏遍大明邊關,練就了一副好身板,雖已經七十三歲,但絲毫沒有老態龍鍾的樣子。

“看到孫先生強健如昔,朕很是高興!此次召見先生,乃是有重任欲託付與你!”崇禎溫言道。

孫承宗站起身形,拱手道:“聖上但有所託,儘管吩咐便可,老臣自問尚有些許能力,尤以對九邊之事甚爲熟知,不知陛下要將老臣遣往何處?!

崇禎忙道:“孫先生請坐。朕正是深知先生熟知邊事,所以欲將宣大總督之職交於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孫承宗聞言一愣,開口道:“莫非韃虜又起邊釁?宣大一線朝廷有重兵駐守,楊國柱、虎大威皆是久駐邊關的大將,韃虜這些年已經式微,該不會大規模用兵尋釁吧?難道總督樑大人壓制不住這些驕兵悍將不成?”

崇禎讚許的點頭道:“孫先生所言甚是!我朝兩百年來的持續打擊,韃虜部落間分化嚴重,許多年來也未曾再出現雄才偉略之人,一個徹底分裂的民族對大明已經構不成大的威脅了,現下惟憂建州耳!”

孫承宗道:“聖上明見,建奴實乃我朝之心腹大患,如不加以遏制,早晚必受其反噬!老臣自天啓元年主持遼東始,與建奴打了十年交道,眼見其日益壯大。老奴努爾哈赤與現今奴酋黃太吉,具是胸有溝壑之人,其崛起之勢已成,遼東局勢很可能會糜爛不堪,臣本以爲此次聖上會將臣重新派往遼東任職,沒想到會是宣大一線!”

崇禎微笑道:“朕自是知道薊遼的重要性,但也知道遼東局勢的複雜性,想要徹底扭轉局勢尚需很多時間。現今遼東尚能勉強維持,當務之急是肆虐中原的流賊,攘外必先安內,只有先把腹心之患解除,才能騰出手來全力解決邊患!”

孫承宗拱手道:“聖上所言臣不敢苟同,臣認爲建奴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至於流賊,大部分不過是手拿木棍的饑民而已,如果洪督、盧督剿撫並用,流賊不足爲患,此間道理還請聖上明鑑!”

崇禎心道:我從後世而來,當然知道最後滅亡大明的就是你們並未放在眼中的流賊了,滿清不過是撿了個漏而已。如果不是李自成等人把大明腹心之地徹底攪亂,按照滿清的實力,根本不足以佔領大明全境,當然,這些事不可能說出來。

崇禎笑道:“建奴如同一頭餓狼,爬伏於草叢中,尋機就會從大明身上咬下一塊肉來。對付餓狼,只有先把它打疼打殘,使其暫時無力再來撕咬,等大明養好傷之後,才能徹底把它打死。先不談這些,此次先生任職宣大,朕希望老先生徹底整飭邊軍,嚴明軍紀,查禁空餉,裁汰老弱。待來年局勢穩定後,大力屯田養兵,恢復衛所職責,朕會安排有司配合先生,儘管放手去做。先生不必畏懼朝堂流言,朕自會爲勇於任事的臣子遮風擋雨。朕從勇衛營抽調一千騎兵,作爲老先生督撫標營,隨同赴任,以壯朝廷聲威!”

孫承宗自是滿口應下,君臣又交談一番,孫承宗拜別回客棧休息。

幾日後,兵科給事中常自裕彈劾宣大總督樑廷棟懦弱畏敵。前番韃虜寇邊殺傷百姓數人,掠奪金銀財物若干,邊軍龜縮城內不敢應戰的奏摺呈遞上來。崇禎大怒,下旨罷免樑廷棟總督一職,着令內閣舉薦宣大總督人選。

首輔溫體仁、次輔張至發等一致舉薦前大學士孫承宗接任,皇帝欣然同意。孫承宗遂以東閣大學士之銜赴任宣大,一千騎兵浩浩蕩蕩的隨同而去。

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如意算盤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十章 商路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四百三十五章 飛蛾與果決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二百一十二章 瑣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十五章 譁變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