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

拋開這番話中有無其他用意在裡面,楊嗣昌的擔憂是十分符合過去所有人的思維方式的。

如果朱由檢不是從後世穿越而去,單單楊嗣昌這幾句話語就可能讓他的內心對孫傳庭的權勢產生很深的忌憚之意。

一個手握重兵的文臣若是起了別樣的心思,很可能會有成爲權臣的趨勢,而如果此人有梟雄之姿,那對皇權的危害將會是毀滅性的。

曹孟德就是例子。

“呵呵,楊卿切勿過慮,卿之心意朕自是明瞭,但朕向來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準則,不會無故猜忌能臣之忠心,那樣只會讓君臣之間嫌隙漸升,並由此離心離德,此絕非社稷之福,亦非君臣相處之道!

卿之所疑其實毫無道理。

首先,目下大明大敵當前,官軍精銳齊聚關外,爲的是征討不服王化之虜寇,其勝負尚在難料之間,而分權實爲臨陣之大忌也。

千軍萬馬要的是令出一門,若數萬兵馬無統一號令、各自爲戰,其敗勢未戰已現。

其次,去歲孫卿率秦軍抵京之後,便上表請解兵權,望朕以他人代其統領秦軍,其意便是生怕朕對其有所疑慮,朕知其忠誠,故並未同意其請求。

其三,現下各軍之中皆有兵部及錦衣監軍,士卒之糧餉皆由朝廷發放到手,各級將校士卒自知所食所費皆是朕及朝廷所賜,而非某人爲其謀食,此舉使軍心向朕而非向其他;官軍已由過去統兵大將之私兵,便爲爲朝廷所有之官軍,如此舉措之下,誰還有振臂一呼、羣起應之之能?

其實不光是上述三條,還有其餘證論在內,朕就不一一列舉了。”

說到這裡,朱由檢端起茶水啜飲一口潤了潤嗓子後繼續發表長篇大論。

“總之,卿憂心之事絕無可能生髮,不管是關外的孫卿,陳卿,還是楊卿你,甚至其餘諸卿,皆是朕信得過之人,朕將國事託付你等,夜間從來便是高枕酣睡,從無他心暗憂!

爲君者,若是整日沉迷於與臣下勾心鬥角,此便失了人君之本分,長此以往,便是無事也會生出事端。

朕心底一片坦然,與諸卿相處自是坦蕩無比,可謂事無不可對人言。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但凡是人,不管地位高低,皆有私心。或逐名,或追利,抑或想名利兼得,古之聖賢也逃不過名利二字,此乃人之本性,朕從無斷絕人性之念!

朕以爲,愛名者便給其名,喜利者便給其利,這有何不可?但是,此間也有規矩,那便是得名利者須得適可而止,且要以國家百姓之利益爲根本,不能因私廢公,更不能巧取豪奪,以壓榨盤剝百姓爲前提!

若想從朕這裡得到名利,那便要拿出對等之代價,要對國家與社會,對天下無助之百姓有貢獻,朕將會視其功勞大小,以名爵酬之!

而那些只顧家族及個人利益,枉顧國家、甚至以損害國家和百姓利益自肥者,自是朕所不容也,其所獲之利也終不能衍及後代子孫!

對此點,朕堅信不疑!

朕決不允許碩鼠存在於大明!”

朱由檢本來只是想解釋一下爲何不會對孫傳庭有猜忌之心,沒想到話匣子一打開,竟然延伸到了君臣相處之道,然後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

朱由檢認爲君臣互信纔是治理好國家的基礎。

就像後世一家公司一樣,如果老闆整日對從高層管理到基層工作人員疑神疑鬼,經常懷疑別人是不是在趁機賺他的便宜,對待手下員工扣扣索索,福利待遇幾乎沒有,那這家公司很難維持長久。

他這番推心置腹的言論讓楊嗣昌的內心震撼無比。

自秦漢以降,從未有帝王如此坦誠的將君臣之道說的如此直白,而且是直指人心。

想想歷朝歷代君臣之間、大臣之間、文武之間的各種爭鬥,其實全部都是爲了私利而起,爭鬥的目的無非就是因爲自己的私利受到了損害,或者自己的利益訴求沒有得到充分的回報。

這種無休止的明爭暗鬥,最終傷害的都是國家社稷,以及黎民百姓的利益。

而爭鬥的根源大部分都在掌握着國家最大話語權和利益分配權的皇帝身上。

就拿大明的歷代皇帝來說吧,尤其是中後期的列位,在對待臣下時太過小家子氣,捨不得拿出名利來賞功酬勞,最終導致君臣之間離心離德。

這樣就造成了臣下日常所爲以欺瞞坑騙帝王爲主旨,而皇帝行舉更多的是從朱家本身的利益爲出發點,根本無人考慮到社稷和百姓的利益是否收到損害,從而使得大明這個巨人最終轟然倒地不起。

如果皇帝都像今上這般坦蕩,這般胸懷寬廣,那很多危害國家和百姓利益的政策就不會產生,王朝的壽命也許會延續的更加長遠。

“臣楊嗣昌雖談不上博覽羣書、才氣縱橫之輩,但也算得上讀史無數之人,臣從未見過有如我皇這般對臣下坦誠相待之人君者!今日我皇之教誨發人深省,令臣動容,此才爲君臣相處之正道也,臣楊嗣昌心內感佩之至,還請我皇受臣一拜!”

說罷,楊嗣昌起身後神態莊重的整理一下衣冠,趨至朱由檢面前拜倒在地,以額觸地行了大禮。

“楊卿快快請起,朕不是說過嗎,非祭天大朝等重要場合,跪拜之禮可免,卿何須如此!”

朱由檢微笑的示意楊嗣昌起身回話,心裡也是感覺一陣輕鬆。

剛纔那些想法他考慮已久,今天正好藉機講了出來,目的無非就是借楊嗣昌的口將這番話宣揚出去,讓天下的官吏士紳都知道他喜歡的是什麼樣的人物,以此來樹立一種爲官爲紳的新風尚,逐漸改變自古以來官場上傾軋內鬥的不良作風。

不要小看引導的力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以來莫過如是,只有在朝堂中率先樹立起一股正氣,才能形成滌盪歪風邪氣的浩蕩之風。

只有自上而下的變革纔會激發底層的心氣,因爲只有這種變革纔會觸動事物的根源。

“臣適才之拜乃是爲我皇明有此明君在位而由衷之拜,絕非趨炎附勢媚上之舉!臣拜的是我皇明之宏大藍圖,拜的是自此以後朝堂上的浩然之氣!臣心底異常期盼衆正盈朝後的皇明盛世!”

楊嗣昌緩緩起身後再次躬身施禮道。

衆正盈朝?

這個熟悉的說辭讓朱由檢楞了一下,隨後恍然醒悟。

歷史上的東林黨人曾經以爲,只要他們掌了大權,那便是衆正盈朝的盛世開啓之時。

多麼美好的一個詞,就這樣廢了。

“楊卿有心便好,朕以爲凡事都需從自我做起,以身作則方爲正道,朕有信心絕不食言而肥,只要你我君臣羣策羣力,均以羞於內鬥、勤於爲國爲民而榮,那盛世就在不遠地將來!”

就在此時,一名小太監捧着幾封書信急匆匆跨入殿內。

“啓稟皇爺,關外急報!”

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章 心安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豬吃虎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二百章 客戶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