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

“老夫自去歲以來便沉痾復發,估摸着已是時日無多了。

這一年多來諸位賢弟或是親至府上,或是遣了自家子侄攜帶禮品前來探望,徐某在此要當面向諸位賢弟致以謝意。

待老朽故去之後,還望諸位賢弟能看在祖輩以及老朽之情面上,能善待我魏國公府,於諸般事物上能多多幫襯一把。

此時此刻,老夫只望我等祖宗之間結下之深情厚誼能夠代代承繼下去,以確保我等子孫後代能福壽延綿,永享太平。

爲此,我等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以遠見卓識爲子孫謀福祉,不致因大事驟臨而方寸盡失,此亦爲老夫邀集諸位前來之目的也!”

待衆人進來後相互見禮之後,一身寬大道袍下已是形容枯槁的徐弘基首先開言,闡明瞭此次會商的主題,魏國公世子徐長春侍立在了他的身後。

徐弘基講完這番話之後,艱難地站起身來,衝着下手兩排座椅上的朱國弼等人微微拱手,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和囑託。

“老哥哥何須如此?以小弟看來,老哥哥再活個二十載毫無問題,老哥哥快且坐下!

我等勳貴之間向來同氣連枝,實屬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關聯,老哥哥切勿多思多慮!

長春也是難得之英才,魏國公府只會越來越好,今後依舊是我南京勳貴中執牛耳者”

在座衆人連忙起身拱手回禮,除了徐弘基外年紀最長的朱國弼慨然拱手回道。

“呵呵,那老朽就借朱老弟之吉言了。諸位且坐且坐,咱們慢慢敘談!”

年過四旬的徐長春代父再次回禮表示謝意,徐弘基微笑着點頭示意後緩緩坐下,衆人也再次紛紛落座。

魏國公府的大管事徐五在外面巡視一圈後也來到了堂中,端起坐在銀炭火爐上的茶壺給衆人續上了茶水,然後悄悄退出裡間,隨手把側門輕輕掩住。

“二叔,上回小侄派人送來的那棵遼東百年野山參可是用完了?要是不夠您就吱一聲,小侄府庫中還有,明兒小侄便遣人送過來!”

定國公徐文爵面帶關切地衝着徐弘基開口道。

魏國公和定國公都是徐達的後代,因爲徐家在太祖太宗兩代都立下大功,所以纔有了一門兩公這種罕有的尊榮,正因如此,纔有了魏國公府在勳貴中的崇高地位。

兩府傳到現在,論起輩分,徐弘基與徐文爵是叔侄的關係。

“長治有心了,上回之物還有大半未用,先不忙送來,咱們接下來先談正事要緊。

朱老弟對此有何見解?”

徐弘基喊着徐文爵的表字誇讚一句後,順勢把話題拉向了正軌。

“既是老哥哥親自點將,那朱某便拋磚引玉,把我的一點淺見簡略解說一番,以供大家品鑑!”

徐弘基點名朱國弼發言,也是根據南京勳貴們約定俗成的排位決定的,保國公府是排在南京勳貴第二位的,定國公府則是排在了第三位。

“首先,我以爲,有關士紳一體納糧之策爲今上所定,此一點已是確鑿無疑。

以今上近幾年行事風格來看,於國朝大事上,已是愈來愈乾綱獨斷,且屢屢出新,其種種策略絕非閣臣及他人所能想到的,此番亦是如此!

此事傳出之前,今上先是以天家及宗藩率先垂範爲由,強令諸藩名下田地及商行繳納賦稅,此等開先河之舉當是欲讓他人無從藉口。

國朝爲朱明天下,既是朱明自家人都要繳納賦稅,天下還有何人不應納之?

其次,此令行之不久,便有曲阜衍聖公府,冒天下之大不韙上表提議並支持此策,隨後聖旨明發天下,一是孔興燮襲封虛懸已久之衍聖公爵位,二是解聖人之後不得出仕爲官之禁令,有此可以看出,此事應是蓄謀已久之計。

據前幾日京師送達之急報來看,今上意欲他圖所獲來對於此策中受損之衆加以補償,但經計算之後可以得知,此般貼補相對於各人之損而言聊勝於無。

說到此處,朱某不得不佩服今上之手段。

短短數年間,先後剿賊平虜,使千瘡百孔之大明北境重現生機,並與期間將諸多手握重兵之方面大將全部約束至京師,以新編之數路新軍取而代之,再以厚餉發至軍卒手中,斷絕此前兵爲將有之弊端,從此使大明官軍只知皇帝,而不知上官,軍權從此無憂也!”

朱國弼長篇大論演說一番,最後特意將最爲緊要之處點明,以此作爲了結束之語,在座衆人聽罷之後,都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朱國弼在南京勳貴中,一向以多智且眼光敏銳而著稱,在與勳貴們利益相關的事情上總是能夠拿出最佳的方略和辦法,然後再輔以其他手段,讓事情最終都有了比較完美的結局。

可是這次朱國弼只是闡述了皇帝和朝廷想達到的目的,並且動用了何種手段,意表明推行此策的決心和意志,但他並沒有在結尾中提到應該如何應對此事。

也就是說,在這件利益攸關的大事上,多謀善斷的保國公也沒招了。

“保國公適才一番分析確是鞭辟入裡,由此種種情勢可見,今上此次是鐵了心,甘冒天下動盪之兇險來推行士紳一體納糧之策。

可是,小弟至今想不明白的是,今上到底有何企圖呢?

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五百六十六章 欽差人選、補充官吏數額第五十章 殘暴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七章 皇莊3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十七章 樊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