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

臨近年關了,宮裡新設立的內務局也在市場上大肆採購。

每天從早到晚,裝載着各種貨物的大小車輛川流不息地來往於市場商鋪與宮城之間,把海量的商品搬到了各大倉房中。

過年了,有錢了,朱由檢自內帑中拿出大筆銀錢採購商品,用來獎賞忙碌了一年的太監宮女火者雜役。

這部分銀錢是除了月俸外賞賜給宮人的,形式就如同後世大型國企年底發福利一模一樣,實踐證明,發放物資比發放銀錢更能籠絡人心,更能增強手下人對這個團體的認可。

尤其是家在京畿一帶的宮人們,當他(她)們親手接過一件件米麪油鹽肉蛋、布帛針線、油鹽醬醋等等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心裡頭那股子火熱就別提了。

這些生活物資是每家必需的,兼任內務府管事的劉朝劉公公已經說了,皇爺有旨,等到分發完畢後,凡是家在京畿一帶的宮人們,都可以說明家庭地址,然後無償使用四海商行名下車馬行的馬車,把分到的福利運送回家。

而那些家在外省的宮人則是領取同等價值的銀錢,連同積攢的月俸交給四海商行後,由商隊行商時,按照籍貫住址把銀錢捎回家中。

對於朱由檢這份關懷備至的貼心舉動,萬餘宮人都是感恩戴德,所有人都是自覺自願地面朝乾清宮方向口呼萬歲跪下磕頭,誠心誠意地表達着對朱由檢的感激之情。

以前宮裡的貴人當然會經常給身邊人發下賞賜,但那個範圍太小了,受惠的也不過是寥寥數人而已,絕大部分下力氣幹活的宮人是得不到任何賞賜的。

而這次覆蓋全部宮人的賞賜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並且這份獎賞是如此貨真價實,甚至可以說的上厚重無比,就連宮裡知道數代以來不少秘辛的老人也從未見到有如此慷慨仁慈的皇帝,能服侍這樣的皇爺,這輩子也是值了。

新成立的內務局負責宮內日常物資的採購、宮中日常事務的管理,將十二監四司八局的功能做了進一步的整合,改變些司局原先各自爲政的局面。

其實內務局就像後世的機關後勤事務管理局一樣,統管宮中萬餘人的吃喝拉撒,這樣更利於各種資源和勞力的分派,改變原先管理無序的狀況。

這次宮內改革,將八局中的兵杖局所具備的職能以及所屬工匠全都劃歸到軍器監管理,局內的掌印太監和提督軍器庫太監改任內務局提督太監。

裁撤十二監中的直殿監和尚衣監,將尚衣監與衣帽局、針工局、浣衣局、內織染局合併爲衣帽處,統管原先這幾個局監的所有事物和人員。

將直殿監、惜薪司、寶鈔司、混堂司、鐘鼓司合併,設立環衛處,專管灑掃、沐浴、薪炭採購使用等事宜。

將尚膳監和酒醋面局、司苑局合併,設立餐飲處,專管宮內餐飲方面的事物。

內務局設正四品掌印太監一名,由原皇莊管理局掌印太監劉朝擔任。

另設提督太監三名,從五品,各自分管衣帽處、環衛處、餐飲處的各項事宜。

劉朝因爲數年來表現優異,所管理的兩處皇莊糧食產量呈現了年年遞增的良好勢頭,所以這次被朱由檢拔擢爲宮內爲數不多的實權人物,也算是給這位忠心耿耿的太監一個人前風光的機會。

四海商行的規模現在越來越龐大,經營的項目也是越來越多,人員數量已經達到三萬餘人,名下的產業幾乎覆蓋了大明所有行業和領域。

現在四海商行已經不再是以南北販運的商業爲主,而是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集團化模式,旗下的各種產業很多在很多領域內都成爲了霸主,成爲了大明名副其實的第一商行,這樣讓朱由檢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了大明首富。

不過,朱由檢也知道,皇室財富過多,對整個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所以在他的設想當中,四海商行最終要把大部分產業交給朝廷,把自己的個人財產慢慢轉化爲國有資產,將來在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上,主要投資者將會變爲大明朝廷,而不是皇家內帑。

上個月時,朱由檢便下旨將食鹽的價格降爲每斤三十五文,之後沒過多久,他召集內閣及戶部堂官會商,當衆宣佈,從今往後,有關食鹽的生產管理和銷售全部交給鹽務局,所得利潤皇室將不會參與分紅。

也就是說,朱由檢主動將內帑收入中的一項劃了出來,從此天下鹽利都是大明朝廷的了。

在聽到朱由檢宣佈的這個消息後,內閣成員和戶部幾名堂官先是震驚不已,隨後便是集體向朱由檢行了莊重的揖禮,以此來表達對這位明君發自內心地尊重之意。

在家天下這個被幾乎所有人認知和接受的時代,歷朝歷代每一位君王誰嫌自己的銀錢多過?

誰不是想方設法從天下搜刮錢財供自家享受?

尤其是大明太祖,登基之後便以“人君以四海爲家,固天下之財爲天下之用,何以公私之別?太宗,宋之明君,亦復如此!”爲藉口,公然將前朝施行的以負責國家公共事務爲主、皇室收支爲輔的內庫制度,變成了取消朝廷財政權、一切收支以皇室說了算的另類內庫。

雖然洪武一朝內庫的定位是積爲天下之用,天下爲公的思想,作用也主要是出財,而不是爲了斂財,然而想象是美好的,事實卻是殘酷的。

內庫所儲藏的綢緞、象牙、金銀、珠玉等奢侈品,不可避免的預定了皇室生活的奢侈基調。儘管到了正統年間,外廷與內廷逐漸分設各種倉房,文臣們將財政權一點一點的從皇家摳了過來,但後來的帝王們卻仍舊想盡辦法爲宮裡斂財,以滿足後宮的各種奢靡和享樂。

見慣和聽慣了斂財的君王,但羣臣們從未見過像朱由檢這樣,真的視金錢如糞土的皇帝。

幾年來這位年輕皇帝的種種散財行爲實在是花樣百出,撒出去的銀錢林林總總加起來,數額已是十分驚人,並且這種舉動並沒有停止的跡象,這次讓出鹽利更是讓知情人咋舌不已。

這等於放棄了每年兩百萬兩銀子的收入啊,雖說皇帝現在不差錢,可是,陛下,您咋就這麼敗家呢?

這些重臣如果知道朱由檢接下來的打算後,恐怕能把眼珠子瞪出來。

誰不知道四海商行是一棵搖錢樹啊?

不說別處,就單說京師,四海商行的商鋪遍及四城,京城人所需的各種商品都離不開四海商行的供應,更別提分佈於大明各個繁華城市中的商鋪工坊了,這些每年都會給天家帶來數不清的財富,換做誰也不捨得交給別人啊。

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零九章 遠慮 (求訂閱收藏)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一百五十九章 議降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七十章 商路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