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

在崇禎九年離開離開天津衛碼頭後,方以智和鄭芝鳳率領的船隊,在僱請的葡萄牙船長和水手的駕駛下,掉頭南下,並於二十天後駛入了中國南海,沿着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路線一路向西行駛。

由十艘大船組成的船隊航行近兩個月後,穿過了馬六甲海峽,駛入了浩瀚無邊的印度洋。

在經過了這兩個多月的船上生活後,船隊中四百名錦衣校尉以及數百名皇莊收留的孤兒,還有幾十名負責照料這些孩童的太監,從最開始滿是興奮和激動的心情,到現在的後悔和想家,大部分人的情緒已是完全翻轉了過來。

船隊在大明沿海航行時,由於風浪較小,這近千人的隊伍中只有少數出現了暈船的現象,其餘的大部分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後來在泉州港補充過物質後,方以智還讓衆人上岸休息過一個時辰,大夥兒的心氣還是很足的,都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新鮮和好奇。

但是在進入南海之後,風雲突變,在經歷過一次風暴洗禮之後,雖然船隊安然無恙,但八成的人已是嘔吐的站立不住了,很多人內心的恐懼感也開始加大。

好在自那之後的航程還算安穩,沒有再遭遇到太大的風浪,暈船的人很快便恢復了正常,原本的擔心和害怕也在逐漸消失。

進入印度洋之後,壯麗無比的大洋景色再次讓人們重燃鬥志,看到碧藍如洗的天空下,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水,水面上不時躍起的各種不知名的魚類,不管是錦衣校尉還是那些孩童們都是雀躍不已。

在葡萄牙船長請示過方以智和鄭芝鳳後,船隊在馬尼拉港再次停靠休整,並補充後續的淡水以及其他生活物資。

馬尼拉港的西班牙人對這隻大明船隊的到來表現出了深深的敵意,也就是在看到船隊懸掛的鄭家認旗後,才勉強同意船隊暫時停泊修整,隨後總督府便派來武裝士兵監視着船隊,並禁止無關人等上岸休息,鄭芝鳳一怒之下本待下船與其理論,但被方以智給制止住了。

方以智的理由很簡單,他們此行的目的不是來和別人幹架的,到達歐洲,並把聖上交代的差事完成纔是最緊要的,至於西班牙人的這種無理舉動,等回返後上稟即可,相信聖上和朝廷自有論處。

在花費了比別人更高的價格補充完給養後,船隊只在馬尼拉港駐留了四個時辰便拔錨起航,再次駛入了廣袤無垠的印度洋。

遵從朱由檢的旨意,除了正常的靠岸補給外,方以智和鄭芝鳳並未在沿途的小國多做停留,沒有像當年的三寶太監一樣到處宣揚大明的強盛和文明,他們只想着後面還有更重要的使命需要完成。

如果順利完成皇帝交辦的差事,他們的名字將會如三寶太監一樣,被銘記在青史之上。

因爲他們即將走的是在華夏曆史來說,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

一百多年前三寶太監下的其實是南洋,而他們將會比前輩走的更遠,這次他們纔是真正的下西洋。

方以智和鄭芝鳳年齡相仿,因爲這次從未想到的任務,兩個平時素未交集的人走到了一起。

如果不是朱由檢穿越過來,在前世的歷史中,別說共事了,兩個人根本都不可能知曉對方的名字。

在經過最初時的互相輕視和禮節性的客套後,隨着時間的延長以及航路上的寂寞枯燥,同在領航船上的兩人之間,接觸和交流也慢慢多了起來。

在意外的得知,自己身邊這位舉止沉穩、儀表堂堂、舉止不凡的年輕人,居然是湖廣巡撫這種一方大員的公子後,鄭芝鳳在驚訝之餘,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自幼便生活在海上,成人後一直跟在鄭芝龍身邊,稍大後自領一軍參與到各種火併和廝殺中去,對於海上的各種複雜情況自然是熟悉無比。

鄭芝鳳心裡明白,這種數萬裡的遠航全看個人的運氣,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葬身於茫茫大洋之中。

這次的出訪本來他是可以拒絕的,但是在王承恩關於大哥的爵位是他兒子繼承的言論過後,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和思慮,鄭芝鳳決定搏一搏,看看能不能給自己最疼愛的幼子留下一份永世可享的榮華富貴,同時也向鄭芝龍證明,離開自己這位大哥,他鄭芝鳳也照樣能混的風生水起。

正是抱着這種複雜的心態,鄭芝鳳才慨然應命,接下來這個九死一生的差事。

從這幾年在京師的所見所聞來看,今上待臣下仁厚這說法已經被大多數官員所認同,只要自己能夠平安歸來,並將皇帝所希望的事情辦成幾件,封爵之賞有很大的希望。

可是令他感到奇怪的是,以方以智的家世和舉子身份,明明可以拒絕被徵召,可他偏偏要接下這份差事,甘冒奇險遠航歐洲,這種品性的貴公子在大明可真是十分地罕見。

隨着兩人溝通的加深,鄭芝鳳對這位翩翩佳公子也是越來越佩服。

方以智敏銳而冷靜的思維以及博學多識。讓鄭芝鳳對他的評價越來越高,甚至生出了讓小兒子拜這位大才爲義父的想法,不過在考慮到兒子已經有一位東廠掌刑千戶的義父後,這才把念頭收了起來。

方以智起初在得知鄭芝鳳的身份後,心裡便自然而然的產生出輕視和鄙夷的想法,對於形同割據的鄭氏集團,他也有所耳聞,在他的眼中鄭家不過就是海盜強梁而已,這種遊離於朝廷之外的勢力應該被清除,而不該被皇帝所信賴。

不過在接觸和溝通交流一段時間後,方以智對鄭芝鳳的印象逐漸發生了轉變,尤其在得知鄭家一年多來給朝廷大量捐輸糧米,力助朝廷撐過難關後,方以智對鄭家這種俠義的行爲表示了極大的肯定。

仗義每多屠狗輩。

雖說鄭氏的出身令人詬病,但他們的行爲卻比衆多衣冠禽獸、羽扇綸巾之人強出數倍,實屬值得大力弘揚的義舉。

自此之後,兩人之間的關係迅速升溫,而善於交際的鄭芝鳳也是處處刻意以方以智爲尊,經常向他討教對當前局勢的一些看法,並從中獲益良多。

在離開馬尼拉後,船隊繼續沿着印度洋東岸向西航行,大概繼續前行了半個月之後,葡萄牙船長帶着通事找上了方以智和鄭芝鳳,申請嚴峻地告知兩位明國官員,希望他們通知船隊其他人員,用繩索將自己捆在船艙之內,平時一律不得踏上甲板。

再過兩天,船隊即將通過常年巨浪滔天的風暴角(好望角),所有人是生是死,全在接下來的這幾天。

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十章 殘暴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二章 大明軍事觀察團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四百八十二章 重甲擋不住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