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

七月流火,大星墜地。

這昭示着天氣已經開始逐漸轉涼。

乾清宮昭仁殿中,朱由檢與閣臣們正在聽取戶部關於今年各地夏收情況的彙總報告,然後商議下半年的相關事務。

“啓奏聖上,據各地方呈報來看,得益於宗藩與士紳新政的全面落實與實施,今年夏季賦稅出現極爲喜人之景象,其中尤以江浙兩省賦稅增長最爲迅猛。

江蘇今歲夏糧賦稅除卻飄沒,共計得糧八百二十六萬三千七百一十五石,按市價折銀二百四十七萬九千一百一十三兩。

浙江行省今歲夏糧賦稅除卻飄沒,共計得糧六百四十五萬兩千三百一十八石,按市價折銀計一百九十三萬五千六百九十五兩。

兩省合計繳納賦稅爲四百四一萬四千八百零八兩!”

戶部尚書周志謙手捧一卷文書,大聲地將大家最爲關心江浙兩省的賦稅數額報了出來,包括朱由檢在內的衆人臉上都是精彩紛呈,雖然不至於失態,但各人仍舊是吃驚不小。

大明稅賦最爲鼎盛時期是在正統年間,最多時,一年曾徵收到了折銀一千五百萬兩的賦稅總額,這個數字比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後的一千萬兩歲收還要多,這兩個時代已經是朝臣們公認的賦稅巔峰了。

但沒想到,這兩項記錄馬上就要作古了。

四百萬兩銀子,這可僅僅是江浙兩省的賦稅,並且只是夏糧的額度。

如果一年下來,田地賦稅加上商稅,僅江浙兩地便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別忘了還有其他省份,更別忘了正在北地施行的免徵、減徵。

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陸續開始計徵後,新增的田畝一旦相繼繳納賦稅,那內帑和太倉的收入將會是一個令人不敢想象的數字,除非皇帝再出什麼幺蛾子惠民政策,否則的話,這個天文數字的賦稅額度會始終保持下去,而且每年還會出現小幅度的增長。

因爲開荒拓田的大計還在持續進行,農業穩定增長帶來的好處就是工商業的興旺和發達,那就意味着工商稅收也會得到相應地提升。

遙想數年前,正常賦稅加上剿餉、練餉,每歲不過是九百餘萬兩,竟然與今日江浙兩省一年正常賦稅總額相當,此情此景怎不令讓感慨萬千。

“啓奏聖上,此只是江浙兩省今夏之收,另外還有一大筆進項,來自於宗藩所出。

除卻已除藩之楚王系外,大明現存二十一位親王,今夏共計繳納賦稅爲五百八十三萬兩千七百二十六石,按市價折銀爲一百七十四萬九千八百一十七兩!”

周志謙報出這個數字後,殿內頓時有了輕微的騷動,相鄰的閣臣之間情不自禁地小聲討論起來。

宗藩向來是大明財政最爲沉重的包袱,這些親王佔據着天下最爲肥沃的土地,不僅不給朝廷繳納稅收,相反,皇帝每年還要拿出大量的錢糧供養這些蛀蟲。

但他們這種好日子今天終於到頭了。

這些欺軟怕硬、趴在大明軀體上吸血地宗藩們,享大明所奉兩百餘年,卻對大明毫無所獻,令人恨不得操刃屠之。

沒想到的是,天地翻覆,從今年起,這些蛀蟲要給朝廷納稅了,而且一繳就是鉅額稅款。

一百七十萬兩,數額足夠驚人不說,此舉意味着,大明終於把這些吸血鬼給徹底甩掉了,一個富強而嶄新的大明正在迅速地崛起中。

“除此之外,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福建以及兩廣地區,此番夏收徵收賦稅總計爲四百三十八萬五千七百三十五石,折銀爲一百三十一萬五千七百二十兩。

按照聖上吩咐,除卻江浙兩省外,其餘布政使司所納賦稅八成留於本省官倉,以作應急所用。

戶部各清吏司已分遣數隊前往上述各行省,專管今後各省賦稅徵收及使用,不使其中有地方官濫用之事生髮!”

戶部的這次改革也是在朱由檢的屬意下發起的,四川等行省錢糧留用的目的,也是爲了更好的貫徹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地整體策略。

十三道清吏司今後將按照各自行政區域劃分進駐各省,並且直屬內閣與戶部管轄,不受當地巡撫及布政使管理,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大員從中漁利的行爲。

錦衣衛和御史也都分別派人進駐各清吏司,形式和職能如同後世地紀委駐部位的紀檢書記一樣,這種做法會極大地震懾某些試圖藉助職權牟利的官吏。

現在的大明各衙門中官吏人數,遠不如後世同等性質的部門多,只要有兩個監察部門同時進駐,具體辦差的官吏根本不敢從中動手腳。

朝廷已經明確下令,各地官府,尤其是掌握錢糧的戶部各清吏司,不論官員還是吏員,每個人都有檢舉他人貪墨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據報屬實,就會將案件發生金額地一成拿出來獎勵舉報者,監察部門會隱匿舉報人的所有信息,避免其舉報後遭到打擊報復的事情發生。

這種手段可是歷朝歷代從來沒有過的,只要稍微有點頭腦的人瞬間就會意識到,這可是個立功發財的好機會,也是個人人自危的新機制。

如果有人想貪墨掉一萬石糧食,一旦被人舉報,那舉報人就會有一千石的獎勵,摺合銀錢可是足有三百兩之多。

對於那些具體辦差的吏員來講,這三百兩可不是個小數目,自己就算參與進這一萬石的貪墨行動中,最終能落個十兩二十兩就不錯了,那趕上這一下子就能拿到三百兩的鉅款。

只要想明白這一點,相信沒有人敢從老虎嘴裡掏食吃,除非腦子裡進水了。

除此之外,朱由檢想出了另外一種方法:從四海商行抽調高水平的賬房,對各地清吏司的賬目進行不定期抽檢,以此來堵死有人從中做假賬貪墨的最後一條通道。

四海商行可是跟清吏司的官員從未打過交道,在茫茫人海中,彼此相熟的機率幾乎不存在,再說抽調的又不是一個人,就算其中某個賬房與某個官吏認識,也根本無法憑藉一己之力替對方遮掩。

22死刑犯流放澳洲,士紳一體納糧豐收

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十五章 譁變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九章 皇莊5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二百九十八章 打探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五十章 殘暴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章 證據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三章 對交趾的蠶食政策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