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

與幕府軍最後一場正面大戰中,聯軍再次損失了近兩千人,要不是大明援助的火銃足夠犀利,讓追擊上來的幕府軍吃虧之下不敢逼迫太緊,聯軍很可能會徹底崩潰。

在宮嶺縣已經待不住的聯軍,無奈之下繼續南撤,並在上個月退到了平戶藩領地-------鹿兒島,這裡已經九州島最後一塊陸地所在了,再往後就是茫茫大海,退無可退。

身陷絕境的聯軍殘部在強烈的求生欲支配下迸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面對步步緊逼的幕府大軍,池田輝政等人親自拜會鄭七,然後在鄭七的指點下,指揮手下挖壕築壘,利用地形佈置起層層障礙,安排武士據工事而守,在最大程度上減緩幕府重兵的推進,等待大明援軍的到來。

據鄭七最近得到的情報來看,雙方的戰事目前處於膠着態勢,但總體上看,聯軍已處在苟延殘喘的階段,整個九州島淪陷或許就在頃刻之間。

幕府軍前期因爲缺少破除聯軍防禦工事的辦法,所以在聯軍火銃弓手隱蔽打擊下損失不小,最爲精銳的騎兵也失去了用武之地,經過十幾天的觀察後,幕府軍找到了破除工事的手段,現在向前推進的速度明顯加快,池田輝政、松潘家木等一干首領也逐漸陷入絕望之中。

現在以鄭七爲首的大明留駐長崎人員成了造反大名們的唯一希望。

鄭氏兩艘停靠在碼頭的海船儼然已經成了諾亞方舟的存在,池田輝政等人懇請鄭七,等到局勢無可挽回之際,能允許自家的家眷至親坐船逃離九州,遷往大明居住,以保全自家的血脈。

考慮到這一點並沒有違背朝廷意願,鄭七也順勢答應了下來。

“鄭卿爲國事也是奔忙許久,現下既是孤領軍至此,那鄭卿也可好生歇息一番了!待回京之後,孤自會將卿之功勞上稟父皇!”

在鄭七將局勢回稟完畢後,主座上的朱慈烺溫言安撫幾句,鄭七識相的跪倒在地,表情莊重的給朱慈烺磕頭謝恩後起身離去。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到此結束,既是大軍已至,那剩下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

朝廷這次的嘉獎不可謂不厚,他現在的心思也放在了回返後,如何妥善處理與鄭芝龍的關係上。

這麼多年,鄭七也積攢下了老大的家業,另立門戶的心思也是時隱時現,但礙於多年來與鄭家各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一直無法說出口,此次既是朝廷給瞭如此好的理由,那便可以順水推舟將此事做一個了結。

靖海侯大管事再好,也是鄭家的家奴,後代子孫根本沒資格去當官發財,現在他的長子已經十三歲,一直以靖海侯世子鄭森伴讀的身份存在着,這讓鄭七的心裡一直覺得有些不舒服。

以自家孩兒的學識和頭腦,只要不出意外,本該有着大好的前程,可現如今之狀況下,將來也只能接替自己,成爲靖海侯府的下一任管事,自家並不缺錢財,孩兒也是聰穎上進,難道就一直這樣延續下去?

朝廷想分化鄭家的意圖,鄭七也是看的清楚,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任誰也無法破解,只能順勢而爲。

自家這位堂兄雖說並不是有野心之人,但皇帝和朝廷是不會任由鄭氏把控東南沿海的,尤其是大明海軍快速崛起的局面下,朝廷的手段也屬正常,同時也正好給了自家一個絕佳的機會。

鄭七也明白,皇帝並沒有謀奪靖海侯財產的意思,否則的話就不是用策略去削弱鄭家了,而是尋個錯處,直接派遣廠衛上門抄家就成了。

“侯爺一家的榮華富貴能夠得保,我也能乘機自立,後代子孫也有了光宗耀祖的機會,此事並無對不起鄭家之處,甚好、甚好!”

“適才奉議大夫分說之事,定國將軍可有新的對策?

我軍應採取何種策略擊敵?”

鄭七離去之後,朱慈烺目光轉向一側皺眉沉思的李定國溫言問道。

“啓奏殿下,據奉議大夫所蒐集之情報來看,臣以爲之前所定之策略倒是需要變通一下!”

李定國聞言後施禮奏道。

“此前之策略可是兵部及衆將研判許久才定下的,也是最爲穩妥之策,李將軍因何要擅做改動?若是因敵情判斷不明而至出現不應有之差錯,李將軍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李將軍雖說是屢建功勳,但切勿因此而過於輕敵!

此次作戰方略,乃是集太子殿下以及諸人之智慧所聚,豈可因一人之主見而輕易改動!”

隨軍的兵部職方司郎中張清源皺眉道,語氣裡有着明顯的不悅之意。

文臣武將有着天然的敵對屬性,大明中後期實施的以文制武策略,也使得文官們在武將面前有着天然的優越感,並對朱由檢近年來一連串擡高武將地位的舉措非常不滿。

這次跟隨太子出征,張清源本來現在儲君面前好生表現一番,以便爲將來的仕途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但自從抵達登州之後,太子數次召集衆人議事,商討對日本的征伐策略之時,表現出來的是對武將,尤其是這個李定國少有的親近和信賴。

“張卿切勿焦躁,定國將軍既是如此出言,那定是有他的判斷,且聽其講完再去爭辯不遲!

定國將軍有何建言儘管講來!”

朱慈烺笑着止住了情緒有些激動的張清源,轉頭看向李定國鼓勵道。

對於張清源的心思,已經慢慢成熟起來的朱慈烺自是心知肚明,文武之爭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父親文武並重的總體執政思路也跟他探討過數次,這裡面的利弊他也是私下權衡過數次,平時以文制武、戰時以武爲主、文臣不得參與的思維已經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

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無霸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帝到底想幹什麼呢?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八十八章 兵亂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八章 皇莊4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六十章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檢的計劃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十六章 平叛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四十七章 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