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心思

陳奇瑜溫言道:“起來說話,一切有朝廷法度定論,只要事實真相俱在,本官與陳大人絕不會徇私枉法!”

陳良謨也沉聲道:“速將此事原委分說明白,撫臺大人與本官自會明辨是非!”

李世羣起身用衣袖擦了擦淚痕,回到座椅上後,將那天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講述一遍,並從懷中掏出一份訴狀,下人接過後呈遞給陳奇瑜,上面不僅有事情的經過,還有張二等數名店夥計的手印爲證。

侯定國指使隨從打死許掌櫃時,除了他們一夥人之外,最直接的證人便只有店內的夥計了,店外圍觀的人雖然不少,但因爲不敢靠近,加上視線受阻,所以並未看清究竟如何。

事後鳳陽府衙接到路人報案,說是李氏商行發生命案,知府李啓梅遣人過去時,商行大門早已關閉,差役翻牆從後院進入店內,只看到地上一灘未乾的血跡,以及被毀壞的傢俱,現場一片狼藉,但沒有證據說明發生過命案。

捕快隨後對商行周邊的鋪子進行了詢問,幾名曾進入過店內的相鄰店鋪的東家掌櫃,都是一口咬定確實有人被打死,並且是商行的老掌櫃,他們都親眼目睹過遺體。至於爲何屍體消失,並且東傢伙計一個也不見,大家一致認爲東家避難去了。

捕快又到不遠處的壽衣店進行查訪,壽衣店老闆確認,的確有李氏商行的人買走一口棺材,至於去向則是不知。

捕快這時已經知道確實是有人被打死了,但行兇者是他們惹不起的,誰敢去皇陵署逮人?

於是趕忙回府衙向知府大人稟報詳情,李啓梅聞聽真有命案,並且牽扯到皇陵署裡的人,當下不敢做主,趕緊起草文書向陳奇瑜稟報了此事。

由於鳳陽轄區不大,所以未設提刑按察使司,民刑案件俱由鳳陽府處置。

但命案是關係到地方官員升遷的關鍵所在,這件案子既然背景複雜,李啓梅當然要推卸責任,只要報告給巡撫大人,那案子最終如何就與他無關了。

陳奇瑜對於李啓梅的小伎倆自是洞若觀火,他畢竟是見過大場面,胸中有大格局的能臣,對於這種小手段自是不屑之極。

看過案件的文書之後,陳奇瑜忽地心中一動。

對於守陵太監楊澤的所作所爲,陳奇瑜在有心人的幫助下,早就查訪的一清二楚。

所謂的有心人,自然就是以李啓梅爲代表的官府和地方士紳了。

文人和宦官天然的對立屬性,讓士紳們對楊澤帶着天生的惡感,更何況楊澤日常的驕橫跋扈,以及貪婪成性的品行,尤其是他的乾兒子侯定國在民間和衛所士卒中的惡行,加重了文官和士紳團體的厭惡,只是苦於無法與其抗衡,所以隱忍至今,陳奇瑜和陳良謨遣人暗中查訪鳳陽衛所之舉,被士紳們察覺後充分利用,查訪的方向有意無意直指楊澤以及聽命於他的幾個衛所高官。

命案的發生讓李啓梅敏銳的感覺到這是一個契機,一舉掀翻楊澤及其走狗的好機會就在眼前,並且有現成的利刃擺在面前---巡撫大人。

李啓梅等人私下交流時也曾議論過陳奇瑜,並從他的履歷和到任後的行爲得出一個結論:陳大人不甘心目前的位置,有奮發向上之心,但缺少成就事業的根基,那就是錢和糧,雖然皇上將其起復,看似聖眷又隆,但要是在鳳陽做不出一番政績,要想再進一步怕是很難,聖上最看重的當然是治理有方的能臣,沒有政績如何拔擢?

鳳陽這種十年九荒的地方是能臣仕途上的陷阱,歷任鳳陽巡撫從未有進入過內閣,這一點很說明問題,多少文官滿懷雄心壯志來到鳳陽,結果往往都是鎩羽而歸。你不是覺得自己厲害嗎?那你咋入不了閣呢?

李啓梅深知這一點,所以他並不看好陳奇瑜,就算你任過五省總督又如何?這裡與其說是皇上對你的考量,不如說是讓你死心的一個雞肋之地而已。

但廢鐵還能打三斤釘呢,既然巡撫大人想讓聖上另眼相看,那就去和楊澤撕逼好了。陳奇瑜輸了,那就灰溜溜走人;楊澤輸了也同樣如此;兩敗俱傷那就一起滾蛋好了,無論哪種結局,對李啓梅們的利益都沒有絲毫的損傷。

陳奇瑜知道,想要博取更大的名聲,那就要挑硬骨頭啃,楊澤無疑是最好的靶標。

只要搬倒楊澤,那他在朝臣和文官團體的眼中,就會樹立起剛直不阿,勇鬥奸閹的高大形象,這就爲以後更光明的仕途前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畢竟不能只靠聖眷,他陳奇瑜可不想做個孤臣。

何況據這些時日得到的訊息來看,這個楊澤的確是天怒人怨:製造各種名目,接着修繕皇陵的名義大肆盤剝百姓士卒;強令商戶捐資助銀,然後納入自己囊中;虛報皇陵衛兵額,與衛所將領合謀侵吞糧餉,還有一條足以致楊澤於死地的罪名:貪污皇帝從內帑中拿出修繕皇陵的銀兩!相信皇帝看到後肯定會勃然大怒。

陳奇瑜本已擬好給崇禎的奏本,看到李啓梅的呈報文書後,內心又給楊澤添加了一條罪狀:縱容手下無故致死良民。但美中不足的是,證人證物略顯不足。

今日李世羣所述命案的詳情,以及有數名證人手印的訴狀,讓這個案子案情明白無疑,陳奇瑜決定立即給崇禎寫密信,並附上彈劾楊澤的奏本,彈劾守陵太監種種不法事,禍亂地方,盤剝士紳;勾結軍將,苛虐士卒。一旦皇帝將事情的處置權交付與他,他會藉機整頓衛所,恩威並施,拔擢人才,打造一支抵禦流賊的新軍,那纔是他所依仗的政治資本。他有信心憑藉自己的眼光和佈局,指揮這隻新軍,在剿賊的戰鬥中重放異彩。

陳奇瑜看完後將訴狀放在案几之上,神情莊重的開口道:“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此等惡事發生,實在是令人髮指!借用修繕皇陵之名,奪取守法商戶之財物,此舉與強盜無異!強取豪奪被拒,惱羞成怒之下殺傷良民,此乃禽獸之舉!”

陳良謨此前對命案有所耳聞,但不知詳情如何,今日聽到苦主敘說原由,主使者是讓他深惡痛絕的宦官,此刻也是義憤填膺。

他大聲道:“正是此等奸佞小人爲禍民間,才致使四方不靖!本官這就上本,替死難者討回公道!”

不等李世羣致謝,陳奇瑜接着道:“李員外你且放心,本官絕不容殘民以逞的惡賊逍遙法外,你先回去,本官自會與陳大人上奏朝廷,無論如何也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回去等候消息吧!”

李世羣見二位大人都已相繼表明態度,心下也是暗自欣慰不已,自己幾乎花去了大半家財,但仇有希望報了。

他起身跪下磕頭致謝後,慢慢退出二堂,陳奇瑜吩咐讓下人知會陳奇之,由他安排前往南京押解銀子一事。

陳良謨朗聲道:“撫臺大人,如今豎閹橫行鳳陽府,修繕皇陵一事已成爲楊澤斂財的手段,本就民不聊生的鳳陽百姓更是雪上加霜!我等讀聖賢書之人,豈能任由這等惡賊繼續爲禍!下官這就給我皇上本,懇請聖上嚴懲此徒!還請大人本上附名!”

陳奇瑜看了他一眼,心裡感到好笑,他從案几上一摞公文中抽出一本奏摺,拿在手中敲了敲,開口道:“士亮,你以爲本官這些時日都是在坐困愁城嗎?本官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沒有足夠的證據,你以爲就憑你一腔熱血就能說服皇上嗎?本官手裡的纔是足可致楊澤於死地的鐵證!”

陳良謨連忙起身過來,將他手中的奏本拿過去細細觀看,片刻之後他合上奏本,臉上滿是興奮之色,笑道:“還是大人棋高一着啊!下官查訪數日,終是不得其要領,沒想到大人悄無聲息間,竟把楊賊一夥的底細查探的如此詳盡!下官佩服啊!哈哈”

陳奇瑜暗中撇了撇嘴,當初說好了分頭查訪,我是讓人帶着銀子下去查的,花錢買消息;你倒好,除了換下官服外,就知道板着一張死人臉,路上見人就打聽什麼太監啊衛所指揮使之類的消息,人家誰傻啊?這種惹禍上身的事不都是偷偷摸摸的打聽嗎?你可是唯恐天下不知是的。

他笑着開口道:“本官也是碰巧遇到知其底細之人而已,士亮行事光明磊落,本官也是讚歎不已啊!”

陳良謨倒是有自知之明,他搖頭道:“下官不善與人交往,與民政之事所知甚少,下官意不在此。下官最崇敬之人便是海瑞海剛峰!此生願學海筆架!做一柄利劍!斬盡朝堂上的魑魅魍魎,廓清大明官場上的歪風邪氣,爲此雖死亦不悔!”

陳奇瑜聞言心中頓時肅然起敬,他站起身來,整整衣冠,對着陳良謨鄭重施禮道:“士亮氣節之高潔,陳某不及也!”

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章 皇莊1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測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人想要搞事情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八十九章 誰強跟誰混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六百零四章 孔家與反賊有過勾連?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三百一十章 獻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十六章 平叛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章 佈防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八百五十八章 遠征和目的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