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建虜早就在提防被朝鮮義兵攻擊了。畢竟他們不傻,你前前後後挖了那麼多坑幹嘛?
只是他們沒想到,以前朝鮮義兵只會攻擊少量外出搶糧的大金士卒,這次竟然膽子這麼大,連運糧軍隊都敢來攻擊了。
看到冒出來幾千朝鮮義兵,建虜頭目獰笑了起來。就這破爛軍隊也敢來打運糧軍隊的主意,真是不知自己有幾斤幾兩!
他一聲令下,原本戒備着的建虜,以女真韃子爲主的四百人,頓時就組隊迎向了從山溝裡冒出來的朝鮮義兵。他們軍容嚴整,重甲兵、刀盾手、弓箭手都佈置得井井有條。
那些朝鮮義兵一見建虜這麼厲害,頓時亂拋了一陣弓箭什麼的,甚至都沒接觸,就返身落荒而逃了。
建虜頭目一見,立刻傳令追擊,這道路被挖得這麼噁心,糧食耽擱在路上可不行,必須把這些朝鮮義兵都抓來修路。
這個命令傳下,嚴整隊形的四百建虜便開始分隊了,包括護着糧食的隊伍中,又分出了兩百人前去包抄抓捕朝鮮義兵。
就這樣,朝鮮義兵在前面亂跑,建虜在後面追,慢慢地,大家誰也別笑誰,都跑亂了。
那些建虜正追得起勁,忽然,迎面一陣箭雨,頓時就射翻了二十多個,而後他們在驚訝中發現,一隊隊的明軍,竟然成團地向他們圍了過去。而且數量之多,也超過了他們的想象。
冷兵器作戰,當一方跑散了亂成一鍋,而另外一方是結陣攻擊的時候,單憑個人武勇,只要不是天神下凡,基本上敗局已定。
這一次,盧象升並沒有親自出戰,只是令隨他而來的毛承祚和劉興治帶隊攻擊。他在魏木蘭的陪同下,就在一個小山頭冷眼旁觀這場戰鬥。
看了一會,盧象升不由得轉頭對魏木蘭嘆道:“陛下所言游擊戰之精髓,真是讓本官歎爲觀止。局部形成絕對優勢,就算建虜再強悍,我軍也一樣能大勝之!”
“呵呵,中丞,要我向陛下轉達這番讚美之詞否?”魏木蘭笑了,看到打勝仗,她的心情同樣很好。
她其實不懂打仗,否則肯定會指出,盧象升所說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我方軍隊,雖然訓練和裝備可能不及建虜,但必須要聽指揮,肯打仗。
如果不是盧象升在,東江的明軍也是一盤散沙,比起朝鮮義兵其實並沒有好多少。就算想伏擊建虜,恐怕也不會取得多少戰果。
但有了盧象升,經過他整頓之後,東江明軍就不同了。他從兩萬多軍隊中整編了五千多戰兵,這次出戰,又親自帶了兩千最精銳的戰兵出來。雖然未經訓練,可基本戰鬥技能都有,也都聽他指揮,將士佩服他而敢用命,打這種戰事自然就成了可能。
盧象升所帶這支部隊,如果和建虜進行正規作戰,那劣勢還是明顯,並不會因爲他的出現,在短短半個月左右就能變成一支強軍。未盡嚴格訓練的強軍,被建虜幾個戰術動作之後,就有可能會亂。令行禁止的軍隊,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些東西,盧象升自己知道,不過沒必要說,他對魏木蘭的話只是笑了下,而後轉頭看向戰場。
戰事幾乎是一邊倒,幾個明軍對付一個建虜,長短兵器伸過去,就算建虜再能打,也一樣沒什麼卵用,被收割了性命。一處如此,處處如此。沒過多久,讓一般人難以想象,將近六百建虜,包括了女真韃子在內,除了最後被圍成一圈的將近五六十個之外,竟然都輕鬆解決了。這個輕鬆程度,不但讓朝鮮義兵感到不可思議,就連那些東江明軍自己,都感到有點吃驚。
盧象升看到這裡,向邊上站着的盧大吩咐道:“去吧,把他們都收拾了,接着要去對付剩下那些糧車那邊了。”
“是,老爺!”盧大抱拳答應一聲,而後向後一招,盧象升的親衛營中出來了五十餘人。這些人手中,每個人都拿着一張勁弩,在盧大的率領下往剩下那圍成一圈的建虜走去。
盧象升看着他們過去,向魏木蘭嘆道:“可惜了,東江這邊物資匱乏,時間也短,就只打造了這五十來具勁弩而已,要不戰事還要輕鬆好多。”
在原本的歷史上,盧象升總督諸路剿賊時,就曾打造了大量勁弩,幹掉了流賊的騎軍,從而讓流賊勢力大減。可以說,盧象升的威名,有一半就是建立在這勁弩上的。
被圍的那些建虜已經結陣,面向外側垂死掙扎,兇悍無比,不管是朝鮮義兵,還是東江明軍,要敢攻過去的話,肯定魚死網破。
可忽然,圍着的一隊明軍忽然往兩邊散開。這些建虜以爲明軍是要準備招降他們,正待破口大罵時,就見到散開的明軍口子上,又出現了幾排新的明軍,每個人的手中端着一架勁弩,似乎還是腳踩的那種,那鋒利的箭芒對準着他們,就算這些建虜再悍勇,頓時也嚇得魂飛魄散。如此近距離之下,就算身上穿了再多的盔甲,也擋不住這勁弩。
剛剛還兇悍之極的建虜,有的忽然丟掉了兵刃跪了下去,喊着饒命,而有的建虜則是瘋了一般,企圖衝過去。
沒有任何猶豫,盧大一聲令下,幾排勁弩齊射,頓時聽到“噗噗噗”地聲音,剛纔還兇悍厲害的這些建虜,頓時躺了一地,不少人被勁弩穿透,一時沒有死絕,還在地上蠕動掙扎。也有的建虜,被勁弩串成了一串,兩人倒在一起。
如此一幕,不但那些朝鮮義兵,就連東江明軍都看得後背生涼氣。而後那些東江明軍看向中丞標營兵卒手中的勁弩時,那兩眼就冒光了。
大約半個時辰之後,朝鮮義兵和東江明軍重新出現在運糧隊伍周圍,人數之多,讓剩下的建虜都怕了。當盧大領着五十餘名標營弩手開道,齊射了幾輪勁弩之後,一切就沒懸念了。
在朝鮮義兵的打掃下,又沒過多少時間,戰場就乾乾淨淨了。當盧象升把三分之一的糧食撥給這些朝鮮義兵時,這條道路上響起了如雷的歡呼聲:“大明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