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總督大人,這是貴國皇帝親口許諾的,只要鄙國答應了這個條件,兩國就永世修好!”穆斯塔法就在盧象升的面前,搬出崇禎皇帝這尊大佛壓人道,“鄙國不但答應,並且願意永遠臣服大明帝國。”
他已經來過一次波斯鎮南城,前後兩次路上所見所聞的對比,讓他驚訝地發現,波斯境內的民生恢復之快,真得除了人少一些之外,根本就看不出來幾年前那種因爲兵災的破敗模樣。
由此可見,大明帝國絕對在波斯已經徹底站穩了腳跟。看這樣子,也過不了幾年,明國的後勤充足就能發動大規模的戰事。
看到這些,他就心中非常慶幸,感覺這次奧斯曼帝國的決策,絕對是對的。要是再拖兩年,一旦明軍再對奧斯曼大舉用兵的話,肯定是如同雷霆一般,不是奧斯曼帝國能抵擋的。而且等到了那個時候,就算奧斯曼帝國再答應那個條件,估計也是晚了。
因此,穆斯塔法在見到盧象升,一提這個事情,看到盧象升好像有點愕然的樣子,就連忙說了上述話,以此來提醒盧象升,他無權拒絕當初大明皇帝說過得事情。
盧象升聽了,確實有點意外的。
奧斯曼帝國真同意割讓黑海海峽以東地區,就等於是以前的大明,割讓了長江以北地區給別人。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大明的話,那絕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不過如今,奧斯曼人卻是同意了。而且聽這使者的語氣,還是要強逼着自己接受的樣子。
呵呵,這世上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要是換成以前的話,就是做夢都想不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其實,這個事情他雖然意外,卻也沒有多意外。因爲崇禎皇帝在臨走之前,就曾和他談過這個事情。不過那個時候,崇禎皇帝也沒確認奧斯曼帝國會不會最終答應。
崇禎皇帝只是說過當初之所以這麼做,就是他無意再奪取更多的土地。之所以遠征,更多的還是爲了地下的石油。而最多石油的產地,已經被明軍佔領,之所以要黑海海峽以東地方,只是爲了建立一個保護石油地區的前沿地帶而已。
基於崇禎皇帝的這個想法,盧象升便明白自己該怎麼說了。
因此,他在回過神來之後,便帶着微笑說道:“既然是我大明皇帝曾有言在先,那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你們奧斯曼可知道,如果臣服我大明的話,要朝貢什麼麼?”
如今的大明和以前不一樣,不需要稀奇古怪的玩意,不需要奢侈品,而只是糧草而已。
之前的時候,大明就已經要各藩屬國朝貢過一次,穆斯塔法自然有聽說過。此時聽到,也不意外,但是卻有點爲難。
因爲奧斯曼帝國之前爲了堅壁清野,把人口都撤走了。如此一來,糧草壓力可想而知會有多大!這時候的奧斯曼帝國,缺得也是糧草!
然而,這是臣服大明的要求。想要抱大明的大腿,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穆斯塔法想着自己來之前,不管是皇太后,還是他大舅子,全都叮囑過他,奧斯曼帝國的未來,就拜託給他了。
這麼想着,穆斯塔法一咬牙說道:“朝貢糧草沒問題,不管鄙國再困難,也肯定是要表達對大明的崇敬之心的。糧草,一定會朝貢。”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就問道:“只是不知道鄙國需要朝貢多少糧草?我在過來的路上,看到波斯境內都是豐收之相,應該是不缺糧草了吧?”
盧象升聽了不由得一笑。何止是波斯境內,在閻應元那邊,巴格達平原地帶,更是要豐收。
不過,他卻沒有顯擺,只是回答穆斯塔法道:“你應該已經聽說過,歐洲各國在商討聯合,要對付我大明。一場大戰是免不了的。未雨綢繆,糧草當然是多多益善了!”
說到這裡,盧象升心中開始估算奧斯曼帝國這邊朝貢多少糧草合適?太多的話,奧斯曼帝國拿不出來,說得再多也沒用;如果說少了的話,就便宜了奧斯曼帝國,這樣也不好。
穆斯塔法卻聽得大喜,眼珠子一轉,就連忙回答道:“確實聽說了!那些歐洲人真得太過分了,竟然還想着聯合起來對付大明帝國。不如這樣,我奧斯曼帝國如今既然已經臣服大明,那大明的事情,也就是我奧斯曼的事情,我奧斯曼願意出全國之兵,一起對付歐洲各國,給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如此一來,糧草也很關鍵,您看……”
盧象升又沒有崇禎皇帝的竊聽系統,對於發生在奧地利沿海那邊集結艦隊的事情,是不可能知道的。因此也不可能準確地知道,奧斯曼帝國之所以主動割讓,是因爲歐洲各國會聯合起來滅了奧斯曼帝國。
此時的他,聽了穆斯塔法的理由之後,想了一下之後點點頭道:“各藩屬國出兵,那是必然之事。不過你們能主動提出來,也是一個態度。另外,你說得也在理。既然這樣,朝貢的糧草數目,本官可上奏陛下,給予一定程度的減免!”
朝貢這事,其實是歸禮部和鴻臚寺管的。但這裡離京師太遠,而崇禎皇帝又給了盧象升全權,因此他其實也是可以說了算的。
之所以沒確定,也是盧象升很知道人臣本分。就算他能決定,也要走一遍流程,以示對皇上的尊崇。
穆斯塔法聽了,很是高興,就感覺自己沾了不少便宜,回去說了之後,絕對能得到肯定。於是,就催着盧象升趕緊把協議簽了。
就這麼的,奧斯曼帝國和大明帝國的鎮南城協議簽署。
協議約定,奧斯曼帝國割讓黑海海峽以東地區給大明帝國,從此以後,永爲大明藩屬國。而大明作爲奧斯曼帝國的宗主國,就有義務保護奧斯曼帝國。
簽署完成之後,盧象升看着穆斯塔法滿面笑容地離去,心中有點納悶。這個協議,怎麼看都是奧斯曼帝國的恥辱,割地賠款;可是,他爲什麼那麼高興呢?難道是因爲協議中那個不起眼的小約定?
既然已經是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係,之前被明軍俘虜的還有近十萬俘虜,憑他們自願原則,可以選擇回去奧斯曼,也可以選擇就定居在大明這邊,把他們在奧斯曼的家人接過來。
對於這些俘虜,大明還沒有到壓榨到死的狠心。
原本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約定,只要他們好好幹活,在完成大的任務,比如明威堡那先修築鐵路,巴格達那邊開荒種田多少畝,收成多少之類,或者一定年限之後,表現好得就能去掉俘虜身份,獲得自由。
也只有這麼一來,才能發揮這些俘虜的積極性。要不然,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勞動積極性絕對不會高,而且還管着這麼多的俘虜,也要耗費明軍這邊不知道多少精力!
如今雖然和奧斯曼帝國和解了,不過那些俘虜其實也到了兌現當初諾言的時候。因此在盧象升看來,這是順手的事情,大明也沒有吃虧,這使者不知道高興個什麼?
還有一點,盧象升自己都能肯定,如今有了這個約定,他猜測大概率的情況下,那些俘虜不但不會再回奧斯曼,反而會要求在奧斯曼的家人到大明這邊來。
穆斯塔法已經回去了,盧象升想了一會沒想明白他高興個什麼,也就不想了。
對他來說,這個事情就這麼過去了。而歐洲各國聯合要對付大明的事情,他也不是最關心的。不是他看不起歐洲各國,而是他明白,歐洲各國聯合的事情,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
打了那麼多年仗的他,更是明白一個道理。打仗,看得不是兵力多少,而是如臂使喚的精銳有多少!歐洲各國都有自己的謀劃,那他們的戰力就絕對不是一加一那樣疊加的戰力,而是要小於二的那種。
說回來,盧象升現在最關心的事情,其實還是崇禎皇帝臨走之前交代的一個重要事情。
閻應元那邊,已經奉旨拿下了埃及的一部分,控制了那個最狹小的地方。崇禎皇帝的意思,要在那個地方挖一條運河出來,連同地中海和印度洋。
這個事情,有點麻煩。
雖然大明就有通航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了。按理來說,這邊要挖一條運河,也不是難事。更不用說,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過幾次挖掘廢棄,是有一定運河基礎的。
但是,這條運河的困難之處在於,這塊地方是沙漠地區,人煙稀少,土地產出更是少得可憐。要有足夠的勞力挖掘運河,那必然要提供充足的物資,否則死的人太多,工程也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完成。
如今的難點,就是還要再加一個,從哪裡去獲得足夠的免費勞力?
本來的計劃中,是回頭準備充分之後滅了奧斯曼帝國,這樣後續的俘虜就可以用來做這個事情了。但是,如今奧斯曼帝國已經主動臣服了。想到這裡,盧象升不由得有點驚訝,該不會奧斯曼人逃過一劫,所以那奧斯曼使者就那麼開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