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考試

(新的一週,新的開始,新的進步,求各類支持!)

三天時間,王復就將《石頭夢記》抄寫了一份,然後把手稿還給陳劍臣。

拿了手稿,爲了摒棄雜念,陳劍臣刷刷刷的,連續在白紙上寫了十個“靜”字,每寫一個,他都感覺情緒安靜一分,到了最後,感到已完全的心平氣和了,於是端坐下來,翻開《石頭夢記》——

這一次,他竟看進去了。

感覺有些玄妙,就像變成了另一個自己,在研讀筆記一般,筆記上的字句,一個個,一行行,似清水潺潺,流過心頭,卻留下了清晰的印記。

陳劍臣的精神,十分集中,思維在高速運轉,一如回到了那一年奮戰高考的歲月,哪怕對於那些枯燥到極點的數理化十分厭惡,但還是能把所有的公式、所有的方程都一字不差地牢牢背了下來。

這,應該也算是一項本事了的。

……

在接下來的近半個月的時間,陳劍臣一直在攻讀《石頭夢記》,遇到疑難處,就翻開四書查閱,還搬來林林總總的四書註疏,小山似的堆放在房間內——既然確定了要破而後立,那就得先把枷鎖套上去,熟悉其特性,破綻,漏洞,再一舉破開,永不成羈絆,而不僅僅是流於表面的下意識的排斥,視而不見。

此過程或者存在風險,誰能保證枷鎖戴上來,戴着戴着就適應了,脫不掉了?

這並非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謂制度,就是從開始不喜歡,到慢慢習慣,再到離不開的一個荒誕過程——好在陳劍臣的外來者身份,以及身懷《三立真章》,能保證最大限度地把這個風險壓制了下去。

有努力,就有回報。

一個月後,陳劍臣已能有模有樣地寫出一篇完整的八股文了。

猶如及時雨般,就在歲考科考來臨的前夕,他終於漸漸把握到了時文制藝的竅門。

歲考科考如期舉行,輪番來襲,又很快過去。

最後,在這兩次考試中,陳劍臣都被評爲四等,成績屬於中下水平,雖然沒有降級的危險,但依律要受到提學官的訓責。

其實對於這個成績,陳劍臣自覺滿意,如釋重負。他臨時抱佛腳的,能全憑本事地得到四等成績真心不算差了。

只是學院裡的夫子不這麼認爲,陳劍臣可是童子試三試第一的少年才子呀,盛名之下,怎能在第一年就考出四等的成績?

實在有點名不符實。

於是,夫子們立刻想到在讀書期間陳劍臣頻頻請假外出的事情來,想必他是因此分心懈怠了,才導致學業退步。

此風不可長。

所以夫子們又把陳劍臣叫去訓責了一番。

不過他們的語氣比較平和,語重心長的,安慰爲主。

在夫子們看來,鄉試三年一度,陳劍臣趕不上這一科,但可以衝擊四年後的那一科,最是穩穩妥妥,到了那時,纔算大展拳腳的時候。

陳劍臣剛十七歲,年輕着呢。

年輕,就是他最大的本錢。

王復同樣未能取得次年鄉試的資格,他歲考考了三等,科考考了個四等,一樣被提學官叫去“批評教育”了幾句。

然而這不算什麼,只要不淪落到六等,那就沒事;到了六等,可是會被革除秀才功名的。不過這般事情極少發生,就算文章成績很差,只要給提學官送了禮,基本都不會到六等去。

禮,很重要。

試要考,可人情也得做,一向是王朝特色。

倒是那吳文才很是“風光”地“考”到了雙考二等的好成績,可以參加明年的鄉試了;與他一起的,另外還有三名生員。

吳大公子志得意滿,放言做東,要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請客,屆時將包下狀元樓,把所有的同窗,包括幾位夫子、學監、學政等,統統請去吃飯喝酒。

到了那一天,整個明華書院,除了守門的司閽,以及幾個打掃衛生的婆子外,基本都會被請上了狀元樓。

吳公子的面子,誰敢不給?

據說,一道被請的還有江州城的聶知州父女,以及一干大小官員等。

這一頓酒,絕對的大有來頭,很有內涵。生員們個個都眼巴巴着,期望到時能和那些官宦們搭上幾句話,通通門路。

與官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

此爲共識。

爲了那一天,王復還特意去江州最著名的李記布店做了兩身錦袍,想在酒宴上好好表現一番。

如果說還有誰能保持沉靜不動的,大概就是陳劍臣了。

歲考科考完結,學院按慣例放假十天,在此期間,各位生員都可以自由返回家中。陳劍臣並沒有和其他同窗那般選擇去遊山玩水,而是安分地回到家中。

距離上一次替母親祝壽,陳劍臣已近三個月沒有回家了,頗有些想念。

莫三娘和阿寶對他的想念更甚,只是怕打擾到他的學業,纔沒有到學院探望,這番陳劍臣放假回來,她們都十分高興。

在莫三娘眼中,兒子肯定是變瘦了的……

而在阿寶眼中,留仙哥卻變得更加沉穩,更有氣度了,目光似乎能看穿人心一樣,總有一種被他看了一眼,就什麼秘密都隱藏不住的感覺。

阿寶曾聽人說,讀書人能做到正真聰明者,可爲神。

關於這句話的具體意思,阿寶並不曾真正懂得,只是覺得很厲害的樣子。而陳劍臣在她心目中,一直都是很厲害的。

鼠妖也跟隨陳劍臣回到了陳家,它可不敢亂跑,安安分分找一處洞穴就住了進去。

陳劍臣待在家裡,讀書,修習《三立真章》,過得很是充實。

第三天,王復找上門來,說道聽到消息,近期江州將會舉辦一場弘法大會云云,據說是爲了響應京城那邊的要求,各地各州,都要舉行一場弘法大會,說是要爲皇太后八十歲祝壽祈福。

昔日慶雲和廣寒兩位嶗山道士都趕赴京城,要參加一場弘法大會。由於具體情況不詳,陳劍臣並不知道其中詳情,現在一聽,原來是爲了給皇太后祝壽。

這個理由說得堂皇,可事實未必簡單。

並且從慶雲道長的語氣中,他們似乎對這場弘法大會甚爲看重,想深一層,很容易就想到那源遠流長的佛道之爭了。

難道,當今皇上要扶持沒落的釋家,並藉此制衡道門嗎?

作爲一個外來者,陳劍臣的思維一下子就想到了深處:這,會不會直接就是個陰謀?

第239章 有錢第91章 上船第149章 將軍第150章 羣狼第63章 醉意第251章 沒完第6章 出遊第99章 骷髏第54章 義鼠第25章 測試第228章 會聚第60章 練字第124章 心門第260章 除害第49章 題詩第77章 狩獵第96章 尾巴第150章 羣狼第98章 贈寶第218章 線索第62章 結識第205章 妄爲第193章 纏鬥第192章 將夜第43章 半面第192章 將夜第213章 五天第258章 夜叉第148章 交易第220章 寶玉第43章 半面第31章 不假第101章 鍼灸第88章 書魅第173章 飛離第194章 神通第182章 亂局第59章 贈書第112章 解救第130章 紅丸第195章 殊死第64章 宴會第266章 牽手第157章 行令第33章 陰神第274章 夜遇第178章 受困第256章 夜襲第81章 相救第190章 傳劍第125章 儒像第30章 進學第98章 贈寶第77章 狩獵第183章 危急第86章 大蛇第181章 劍客第18章 惡人第153章 啓程第48章 初見第158章 差距第37章 心病第267章 討伐第156章 蔑視第105章 新生第16章 妖蹤第117章 狐仙第131章 消息第88章 書魅第148章 交易第171章 打鬥第261章 喪事第68章 鬼蜮第229章 成親第276章 算卦第166章 高手第263章 畫皮第94章 怪異第75章 烏雲第14章 妖現第98章 贈寶第11章 鈴鐺第17章 除妖第184章 龍蛇第48章 初見第93章 託付第140章 說動第78章 報信第16章 妖蹤第172章 改變第258章 夜叉第255章 示忠第267章 討伐第281章 吃人第140章 說動第189章 人心第226章 神明第80章 血性第76章 夜雨第127章 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