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張勳入京

在北京郊外,一支身穿藏青色軍裝的軍隊正在快速向北京城方向快速行軍,跟平常部隊不同的是每個人頭上都拖了一根長長的辮子。

這正是張勳所率的第九師,張勳已經率所部兵馬一萬五千,號稱五萬,已到京郊附近,並且繳了京郊駐防豐臺大營一個團的械。

守備豐臺的主官迅速向段祺瑞彙報情況,段祺瑞得知後大驚,因爲吳鳳嶺的先頭部隊纔到居庸關附近,而北京城內現在只有一個警衛營,所以他只好下令:“所有人撤到天津,再作打算。”

同時命人將一些文件銷燬。

黎元洪得知張勳快進城後,膨脹了起來,居然與原時空一樣發佈大總統令:“罷免段祺瑞國務院總理職務,凡是一切跟段逆有關者,罷免其所有職務。”

段祺瑞得知後嘆了口氣後,便馬上上車離開總理府準備去天津,離開時冷笑着說道:“這政治啊就像演戲,嫌我唱的不好,那你上臺唱唱,我下臺聽聽。”……

之後迅速離開北京並且向皖系的人去了電:“蒙古邊防軍只留一師所有部隊全部南下,陳兵直隸,等命令。東南所部軍隊看住革命黨,一旦有不軌者,殺。”

段祺瑞走後,張勳率部進入北京城,黎元洪派總統衛隊(也就一個營)的一個連去接張勳,張勳進入城後,並沒有去總統府找黎元洪,而是派一個旅控制住城內,派另一個旅去將各部門的人全部控制住,自己率一個旅去了紫禁城。

由於進京前早已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襄贊復辟大業”,擁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復辟,所以身邊跟了大羣遺老遺少,而且把自己的官袍馬褂全部拿了出來,穿上。

而黎元洪這時還不知道城內發生了什麼,還命人準備了一桌酒宴爲張勳接風,並且還想着自己靠第九師重新起家,組建強大的軍隊南下一統天下,全國人民大喊向大總統效忠。

可一個上校軍官的衝入打破了他的夢:“大總統,張司令進京後馬上控制了城裡並且將各部官員全部抓了。”

“好,有氣魄,成大事者就是如此。”黎元洪笑着說道。

可上校下一句話足夠使他說的那句話打臉:“還有就是張司令一進城便去了紫禁城跟着去的還有一大批身穿前清頂戴補服的人。”

黎元洪聽後大驚用手捂住嘴巴站了起來說:“完了,我闖大禍了,張勳進京不是爲了幫我,而是,而是,復,復辟。”

想到這兒,他更驚了,而又衝上來一個上校大聲道:“大總統,有一支軍隊向總統府這邊打來,望大總統到日本使館暫住。”

黎元洪聽後看了看外面,這時已經可以聽到不遠處零星的槍聲,他想了會兒後,轉身說:“傳令:所有人撤入東交民巷。”

之後,黎元洪率部撤入東交民巷日本大使館。

張勳進入紫禁城後立刻換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並叫來溥儀,讓溥儀重新上朝,衆人全部入養心殿,身穿前清官袍,跪在那兒。

小溥儀在瑾、瑜兩太妃和太保世續、師傅陳寶琛等人的護導下,來到養心殿召見張勳一干人等。

張勳見小皇帝坐上了龍椅,便立即甩開馬蹄袖,領着衆人匍匐在地,向溥儀行三跪九叩首大禮。接着由張勳奏請復辟說:“年初隆裕皇太后不忍爲了一姓的尊榮,讓百姓遭殃,才下詔辦了共和,誰知辦得民不聊生……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覆位,萬民才能得救……”

溥儀也按照陳寶琛的指點表示謙讓用稚嫩的語氣說道:“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

張勳立即讚頌:“皇上睿聖,天下皆知,過去聖祖皇帝(指康熙)也是沖齡踐祚嘛。”

溥儀便連忙按照陳寶琛的囑咐說:“既然如此,我就勉爲其難吧!”

於是,張勳、康有爲等人又跪拜在地上,高呼萬歲。

張勳讓一個太監宣讀康有爲臨時起草的《大清皇帝登基詔令書》這裡面在一大串亂說後,表揚了張勳勤王護國有功,然後封其爲"忠勇親王"文華殿大學士、漢軍正黃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領侍內衛大臣、通電全國改掛龍旗,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爲被封爲“弼德院”副院長,其餘人等皆有封賞。

張勳與梁啓超等人激動地跪下直磕頭道:“臣等謝陛下厚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之後,張勳發佈發撫令:“張作霖爲東北總督,封遼國公,領兵部尚書,漢軍正黃旗。曹錕爲東南總督,封吳國公,領兵部尚書,漢軍正黃旗。張永成爲中原總督封爲周國公,領兵部尚書,漢軍正黃旗。何宗蓮爲西南總督,封桂侯,領兵部侍郎,漢軍鑲黃旗。尹昌衡爲西北總督,封秦國公,領兵部尚書,漢軍正黃旗。

而唯一和原時空不一樣的是張勳大封各方而不是苛刻於這些名義頭銜,或許這個時空他懂了摳門得不來天下吧。

他還組建了南討軍,準備揮師討伐東南革命黨並清洗北京城內國民黨、共和黨。

與此同時,停業半年多的黃龍旗店又重操舊業,但一時供不應求,許多人家只好用紙糊一面龍旗應付。

而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復辟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則彈冠相慶,興沖沖地聚集在皇宮門前等候覲見“皇上”,沒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舊衣鋪去搶購朝服,沒有髮辮的人就到戲裝店訂做用馬尾製作的假髮辮,他們穿上長袍馬褂,晃着真真假假的大辮子招搖過市。

一場鬧劇就這樣開始了……

第二十四章 貴州不安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七十四章 北伐受損(一)第四十一章 西北財政第四章 對策第六十三章 各方態度第三章 出征第四十五章 貴州戰事第七十章 各方行動第八十章 入陝第二十九章 奪六盤水第六十八章 視查西北製造局第七十章 各方行動第四十七章 黑省歸奉第三十章 殺段芝貴第四十三章 吉林歸奉第五十六章 兄弟悲劇第七十七章 熱河歸奉第二章 裁軍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戰(一)第十六章 西北製造局第五十八章 平樂第二十四章 貴州不安第三十五章 楊增新的兵變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十章 宮廷激戰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三十八章 收復寧夏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戰(一)第六十一章 掃平黔滇第二章 裁軍第二十章 滇軍入黔第三十五章 楊增新的兵變第四十章 共和黨第四十章 共和黨第十四章 西北軍政府第六十四章 誤會第五十七章 滇北戰事第三十章 殺段芝貴第十三章 兵敗歸川第六十三章 各方態度第三十一章 馬戰第四十五章 貴州戰事第十七章 李嫣第十二章 衝突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四十六章 滇軍回昆第二十四章 貴州不安第一章 誅殺趙爾豐第七十九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六十七章 會議第八十章 入陝第三十八章 收復寧夏第六十八章 視查西北製造局第二十七章 龍雲的打算第六章 定藏第四十六章 滇軍回昆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戰(二)第六十二章 張勳入京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三十五章 楊增新的兵變第五十二章 昆明激戰(二)第二十二章 大敗第六十章 黎段之爭第七章 英使來訪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辭職了第三十四章 廣西來人第三十四章 廣西來人第十九章 重慶反了第四十六章 滇軍回昆第五十九章 後殺第八十章 入陝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三十二章 何豐林的決定第十六章 西北製造局第六十四章 誤會第七十九章 閻錫山的選擇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五十章 桂軍內亂第七章 英使來訪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六十一章 掃平黔滇第三十七章 平羅兵亂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戰第三十章 殺段芝貴第六十章 黎段之爭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損(二)第六十七章 會議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戰(三)第三十九章 滇桂聯軍第二十八章 張作霖第三十八章 收復寧夏第六十四章 誤會第七十五章 北伐受損(二)第五十五章 密謀第十一章 清帝退位第五十章 桂軍內亂第四十五章 貴州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