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附屬地建設(四)

平心而論,南鐵公司在附屬地建設方面花費的心血是極多的,大量採用國內最新技術、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最尖端的設備,尤其是在關乎人民福祉及人口增長方面至關重要的醫學領域,投入的資源更是海量。如果折算成人均醫療資源的話,甚至要超過本土不少,令人不得不感嘆公司對醫療事業和醫學發展的重視程度。

南鐵成立兩年多以來,除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成績斐然以外,在衛生及文化方面更是花費了極大的精力——這無疑是帶有南鐵掌舵人強烈個人意志的結果了,因爲任何一個理智的領導人都不會在公司草創伊始就將大量寶貴的資源投入到衛生及文化等“相對不重要”的方面,從這個角度說來,南鐵現任掌舵人莫茗確實是“不理智”的。

他“不理智”在什麼地方呢?首先,他放下了老臉,跑到東岸本土,從大魚河醫療高專、護士中專等學校裡挖了一批畢業生到南鐵來任職,並給予了他們極高的待遇。這些人到鐵道附屬地後,又與一些從大明“抓”來的郎中一起,分別在興南港等七個定居點各設了一個門診部,爲移民們提供醫療服務。此外,他還通過衛生部裡的關係時不時邀請本土的醫生、郎中到南鐵附屬地組成巡迴診所,爲本地居民提供臨時醫療服務,廣受鐵道附屬地兩三萬居民們的歡迎。

不要小看這些門診部的作用,他們也許能治療的病不是很多,但在承擔衛生防疫、地方病調查和衛生知識宣傳方面做得還是相當不錯的。說難聽點,目前東岸本土都還沒條件在每個定居點都配備鄉級門診部呢,很多地方都是村醫在糊弄着,遠不如南鐵。

如果以上這些都不算什麼的話,那麼莫大總裁還有更“喪心病狂”的事情,即他還在並不十分充裕的資金中拿出了很大一部分,並且個人捐資兩千元,在興南港成立了一所名叫“南鐵衛生研究院”的衛生研究機構。這所研究機構於今年上半年纔剛剛竣工,佔地3.8萬平方米,共約40棟建築,劃分爲細菌、病理、化學、衛生、血清、病菌六大研究部門——不過你不要被這些專業名頭給唬住了,事實上目前東岸本土限於種種原因,纔對這些領域展開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所得成果有限。

“不要不好意思承認,目前我國居民——尤其是南鐵附屬地居民——的衛生狀況依然處於一個極低的水平之上。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狀況,還是要大力投資醫學研究和教育事業,培養起一支有能力、有道德且有一定規模的醫療隊伍。”這段話就是莫茗在南鐵衛生研究所的成立儀式上所說的。這所醫學研究機構在成立後一個月內,陸續招收了20名東岸學生以及1名歸化的巴塔哥尼裔學生入學——當然這名學生要先上預科學習漢語——充當醫學研究人員們的助手。

南鐵衛生研究所前陣子甫一成立,就立刻開展了多項衛生試驗、水質藥品檢查等任務。其中科研任務有:麻疹、鼠疫、猩紅熱、黃熱病、白喉等在東岸肆虐已久的傳染病的防治;東岸主要食品資源的營養成分研究、中餐(指明代中餐)營養成分以及如何使中餐更適合東岸人;部分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解決辦法等等。此外,還有本土衛生部的一些委託試驗項目,如水質調查、藥品試驗(用特維爾切人試驗)等等。

同時,作爲一個東西方文化猛烈交匯的國家,東岸也對明國的醫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土目前已經在這方面走了很遠,並在草藥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新成立的南鐵衛生研究所當然也不會放棄對東方醫藥的研究,它甚至還有一個“藥學專科”分支掛在化學研究部門下面,專司研究中醫草藥學,同時大力蒐羅明國郎中手裡的藥方,然後組織人手一起進行研究分析。

該分支目前有研究人員十八人,幾乎全是明朝郎中出身,他們依託圖書室內超過一千五百冊的中醫書籍(黑水開拓隊蒐集,目前仍在繼續充實中醫書庫),對各種中醫古籍和古方進行反覆考證、研究,同時對自古慣用的中藥成方進行科學性的探討,爲此不惜進行大量的人體試驗,也要考據個究竟出來。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當務實的行爲。東岸目前超過一半的醫療人員、90%的有經驗醫生都出身中醫,他們很多人曾經在明國開設藥鋪,爲病人切脈開藥方,經驗相當豐富,目前也只有相信並最大程度地利用他們的個人能力了。畢竟在極度缺乏現代醫療設備和現代藥品的情況下,東岸人也只能從蒐羅來的海量中國古醫書中想辦法,對各種中醫療法、理論、藥方去蕪存菁,試圖找出對醫療事業有用的東西。

而那些從明朝過來的中醫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收穫,一些人甚至還提出了開創性的設想,比如南鐵醫院目前正在試驗的治療結核病的方法(種痘獲取疫苗),就是一名有過給人種牛痘經驗的中醫提出來的,令人驚喜無比。

南鐵衛生研究所計劃,在將來要增加更多的人手,對各種古醫書進行全面考證,然後彙總編纂,形成一個醫學目錄書,名字就叫《明醫籍考》,與本土正在進行研究論證的《宋醫籍考》遙相呼應。

與此同時,南鐵衛生研究院對於南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地方病”也特意展開了針對性研究——當然目前纔剛剛起步,人手也只有數人。這幾名研究人員針對本地多發的結核病(冬季寒冷,在室內時間長)、黑熱病(在山東非常流行)、甲狀腺腫(在河北較流行)、大骨節病(在朝鮮和山丹移民中較流行)、營養不良(在碼頭力工和煤礦工人中較多,這些明人移民不願意花錢購買大量副食,因此雖一頓吃了大量穀物,但仍然易患營養不良症)進行了基礎性的研究,雖然目前還沒什麼頭緒,但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終究會有研究成果出來,並開始造福國內的萬千民衆。

而除了這些成人病症外,作爲一個人口非常緊缺的移民國家,南鐵衛生研究所毫無疑問也在育兒、妊娠以及婦科疾病方面展開了大量研究。目前這部分的知識主要來自從明朝擄來的郎中,他們在幼兒和婦科疾病方面的經驗還是相當靠譜的——至少比那些由木匠轉職的,只會截肢和放血的西方巫醫要高明多了——給普通民衆提供一些諮詢不成問題。

前陣子,興南港內更是有傳言,莫茗莫總裁的妻子、來自法國的造船設計師蘿拉打算私人出資兩千元,在興南港單獨成立一所婦科及幼兒病院,專門爲婦女及幼兒提供醫療服務——她實在不想看到東岸共和國新生的幼兒們因爲一場不期而至的流行病就大面積死亡。只是目前看來人才較爲缺乏,一時間還開辦不起來,只能慢慢籌建了。

總而言之,南鐵在醫療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對解決威脅附屬地居民健康的疾病(外來移民帶入)的決心也是無比巨大的。從目前的舉措看來,他們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展開對疾病的基礎性研究、宣傳各種傳染病預防(雖然效果不佳,但也要堅持下去),以及培養大量的衛生保健、防疫和醫務人員,短期的重心是消滅結核病和保護體弱的婦女幼兒。

南鐵衛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們一直認爲,減少疾病死亡比鼓勵出生更爲重要。東岸共和國是建立在一片蠻荒上面的國家,而蠻荒的處女地則意味着不宜居,或者說這片土地未經環境改造、充滿着各種致病因子,這從東岸國內幾乎每個月都有大量人口死於流行病就能看得出來。共和國南方的草原地區(相對北方更爲乾燥涼爽一些)還好一些,北方的鴨子湖流域以及熱拉爾山脈附近可就要嚴重得多了。

在那些地方,某個定居點也許死於土著襲擾的只有兩三百人,但死於各種流行病甚至不知名疾病的數目往往是其兩倍,令人心驚不已——也難怪荷蘭人、葡萄牙人在巴西大力移民了那麼久,卻始終只有這麼點人,實在是死亡率太高了啊;北美的弗吉尼亞、新英格蘭地區也大差不離,最初開荒的時候也是大把大把的人死於各種疾病,實在令人頭疼無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一個較好的醫療體系和衛生防疫知識的話,那麼開拓蠻荒地帶的活兒將變得無比危險。特別是在東岸這個一個大部分成年男性都需要從遠東萬里迢迢運過來的地方,對良好的衛生制度和醫療體系的渴求程度甚至是遠超舊大陸殖民國家的——他們可沒那麼多灰色牲口來供開荒消耗。

所以,加大對醫學研究的投入,勢在必行!

第一百五十三章 後方(二)第二十七章 大開發:“剿匪”第四十五章 西班牙補給船第一百七十五章 渾水(三)第三十一章 黑河之濱(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魏氏經濟學(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風險(一)第九十四章 附屬地建設(一)第三章 非洲航線(三)第三百零六章 第勒尼安海(三)第三百六十章 震動全魯第三百二十八章 混亂的巴黎第十六章 深固根本(二)第一百七十章 奧斯曼之行(二)第二百零八章 血肉磨坊(七)第一章 新起點(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湖西(四)第一百零五章 新華夏、新危機(一)第七十八章 邊貿市場(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一百十六章 烏江之畔(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應(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網(三)第一百十章 煙臺(五)第七十八章 割麥子第六章 風起雲涌(三)第十九章 春耕第三十四章 談判(二)第一章 安齊拉納納(一)第八十二章 東方港的奧斯曼人(二)第四十一章 海試第一百七十四章 渾水(二)第三十四章 戰爭機器(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進攻戰與防禦戰(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丘區(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資本(一)第三十八章 血河(一)第三百三十章 加勒比海的新客人(一)第三百零四章 第勒尼安海(一)第五十八章 決戰:發展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河(四)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四百二十八章 漂洋過海(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戰爭催化(二)第三十二章 大河以西(一)第二十四章 漂洋過海(十四)第九十四章 馬島開發計劃(二)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八十一章 大河以西(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策應(三)第六十章 塔城煤礦(一)第九十六章 遠航船隊第一百七十九章 渾水(八)第二百十九章 熱帶沃土(五)第三十二章 戰爭機器(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李家坡第二百四十二章 船舶與航運(一)第四十八章 外交與危機(三)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線(續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冬日(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起義(二)第十三章 十二字方針第二百零三章 血肉磨坊(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教會第四十七章 勇敢者的遊戲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一百三十八章 創業與發展(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場面第四十八章 戰備之軌道(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西北鐵路(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捕鯨(一)第三百零七章 熱那亞人的目光(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七十章 決戰:間奏(三)第一百二十章 打草谷(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秘魯艦隊的絕唱(一)第三百五十四章 西地中海的盛夏(三)第五十章 金融市場(二)第二十六章 荷蘭人的未雨綢繆(二)第六十三章 非洲航線(續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經濟工作(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西北鐵路(一)第七十八章 參謀旅行(四)第三百八十二章 戰爭與和平(三)第八章 狼羣(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市面(一)第二十二章 私掠第三百十四章 新的拓殖(四)第九章 大建設(二)第四十五章 貿易與殖民(四)第二十七章 聖奧古斯丁(五)第二十七章 貿易摩擦(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起義(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印度公司(一)第三十三章 東岸見聞錄(二)第二百十一章 遊擊(一)第七十六章 目標:蘇伊士港(四)第八十八章 新歐洲貿易秩序(三)第一百十三章 物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