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歷九千九百八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夜晚。
唐州城發生了一件大事。
宗老會二宗老叛逆身死,他的三個兒子在十六年前隕落,李虎與李豹兩個孫子又先後隕落於李林之手,內宗的底蘊也被唐州侯一脈誅殺一空。
至此,二宗老一脈徹底斷絕,成爲塵埃。
另有,四宗老、七宗老、八宗老三位宗老作爲共犯被廢除修爲,圈養宗府,不得現世。
守城將軍山逢作爲共犯爲副將所殺,萬象軍副統領李平被斬殺,唐州城內有關二宗老的所有勢力全都付之一炬。
當夜,萬象軍另一位副統領李謙得到消息,在斬殺李平之後,率一千萬象軍急驅數十里之外,伏殺北狄青狼精騎五千餘人,殲滅其餘北狄異族數萬。
同時,大宗老、三、五、六、九五位宗老向唐州侯李守疆臣服。
自此,堪稱龐然大物的二宗老一脈徹底成爲歷史塵埃,綿延數百年的唐州侯府與宗老會之間的明爭暗鬥最終以唐州侯勝利而告終。
第二天,十月十八日,宗老會傳來消息,李氏大比延遲一天。
同時,宗老會連出上百道命令,解除數十位長老與近百位管事的實職權利,由唐州侯派遣親信掌管。
如果有人發現,這些被解除的長老與管事全都與二宗老一脈走得很近,甚至在幾次宗老會會議上都偏向二宗老。
唐州侯府、宗老會(包括內宗)全都置於李守疆的掌控之下,這是除了已經逝去的幾位先祖之外,再一次被同一人所掌控。
當然,唐州侯李守疆要想絕對掌控還需要一些時間,但基本上已經掌控在手了。
外界,衆多李氏子弟議論紛紛,不知道的人還以爲真的是北狄入侵;事實上,的確是發生了重大的事情;而一些暗中得到消息的長老與管事紛紛來到唐州侯府,向李守疆效忠、臣服。
原本很可能因爲李林而存在的問題引起的騷動,也在李林這次大比上大顯神威而降低到最小。
當然,這種騷動不可避免,畢竟之前李林給李氏子弟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弱!
現在,李林雖然身爲先天道體,依舊讓許多人失望,但本次大比上的不俗表現又不禁讓人涌起一陣期待。
因此,一些得到消息的長老與管事也不乏有人來找李林,實行“曲線救國”的路線,雖然李林先天上令人擔憂,但畢竟作爲唐州侯唯一的兒子,李林的態度也至關重要,足以影響唐州侯。
儘管目前來說這種影響.....比較小。
當天,李林早早的就出了唐州侯府,收斂了守護自己的五十名大戟士的屍身,同時也帶了李守疆的命令給張郃與關羽:允許他們招兵!
在不影響戰鬥力與軍魂的情況下招兵。
當然,介於種種情況,最初會是由唐州侯府給予一些幫助,不過,等到本次大比之後,李林將會搬出唐州侯府,到時候,一些花費將會逐步減少,最終由李林自己來負責。
祭奠完五十名大戟士之後,李林帶着春花與秋月來到一處人煙稀少,較爲偏僻的一處角落。
“小侯爺,我們爲何到這裡來啊。”秋月萌萌的說道。
她身穿一身藍色衣衫,少女打扮,苗條的身姿,曼妙婀娜,柔弱無骨;如雪般的肌膚,猶如白玉,光彩照人,一雙晶瑩澄澈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李林,炯炯有神,透着些許好奇。
“秋月,不要多嘴。小侯爺讓我們來這裡自然有他的理由。”春花一身勁裝,乾淨利落,臉龐俏麗,星眸點點,冷豔絕美。
“春花,還記得昨晚出手相助的那位文道高手嗎?”李林微微一笑道。
眼前的一切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一兩處院落,兩三片竹林,三四畝田地,四五間房屋,清新而悠遠,寧靜而自然。
“便是這裡嗎?”春花微微一動,有了猜測。
“走!隨我進去見見這裡的主人。”李林點點頭,掀開籬笆門,帶着二女進入院子裡。
剛走進院子,一聲清晰的讀書聲在三人的耳邊響起,朗朗上口,抑揚頓挫。
“巖巖鐘山首,赫赫炎天路。高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由不慎小節,庸夫笑我度......”
李林站在一旁,沒有出聲,豎起耳朵,靜靜聆聽,他似乎看到了一尊人影,昂首天地間,胸懷大志氣。
“好一首情辭慷慨、大氣磅礴之詩,先生之志,令人歎服。”等到中年人唸完,李林纔出聲,撫掌讚道,“小子冒昧前來,打擾之處,還請見諒。”
“我當是誰?原來是主公駕臨。”老者聽到有人插嘴,一陣不喜,待看到來人之後,才捋捋鬍鬚,伸手一旁,請李林就坐,微喜道,“能得主公如此推崇,融三生有幸!”
“文舉先生,你如此說,真是折煞我了。”李林縱使臉皮再厚,聽到孔融這番話,也不由紅了起來。
這老者不是別人,正是東漢末年的北海相孔融。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歷任侍御史、中軍候、虎賁中郎將、議郎、北海相、青州刺史、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職,能詩善文,乃是海內大儒,天下名士。
當然,現在的孔融已經不是東漢末年的孔融了,而是一位有了前世記憶、生長於斯的孔融。
李林順着孔融手指的方向坐下,春花與秋月站在其後。
“子初(李林的字)此次前來,除了感謝先生救命之恩外,便是請文舉先生出山,輔佐子初。”既然孔融稱自己爲主公,李林便直接道明瞭來意。
“妖族餘孽入我城池,身爲人族,自當殺之,無所謂救命之恩,主公嚴重了。”說到昨晚之事,孔融拱拱手,嚴肅起來,隨後,聽到李林的後面一句話,他當場應下,欣然同意:“主公相召,融敢不從命!”
“好!文舉先生乃是文道高手,有文舉先生相助,林如虎添翼。”李林大喜,環顧春花與秋月,毫不吝嗇的誇讚道。
“主公謬讚。”孔融一臉的謙虛。
接着,李林又道,“子初仰慕文道久矣,卻一直不明白文道之妙,不知先生可否講解一番?”
“主公想要了解文道,自然可以。”孔融沉吟片刻,似是在考慮如何訴說,待看了看李林的全身,眼中掠過幾分恍然與驚醒。
“文道與武道不同,武道最重根基與意志,文道卻是以悟性、積累爲佳。”
“武者,如攀登山嶽之人,一步一步向上,步步艱難,步步驚險,非堅韌不拔、意志如鐵之人,難登峰頂。”
“文人則不同,一旦有所明悟,想通了某種道理,就可以文字驅使天地法則,成爲有數的高手。”
“因此,武道強者通常經過一次次戰鬥名揚天下,文道強者往往隱居深山峻嶺,體察自然而籍籍無名。”
李林點點頭,英眉如川,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但好像又什麼都不明白,似是而非,“武道有內外之別,內者劃分後天、先天、金丹......先天中又有真氣、罡元、天人、風火雷劫四境劃分。”
“外者爲武技,武技有舉重若輕、舉輕若重、化境入神......化境入神中又有返璞歸真、顯化異象、神通領悟......等等,劃分極爲詳細。”
“那文道呢?是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