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他怎麼進京了

衆人見馬士英離去,自然也是紛紛各自打道回府。

不過因爲有了這一番經歷,他們對於下一次再來勸進,也是慎重多了,不會再像這一次冒冒失失的就來了。

有道是三辭而不受,現在算上去是第二次了,還有最後一次。

最後這第三次,那纔是真正考驗李起是否真的願意當皇帝。

如果再是這般如此,堅決的拒絕了,那這裡面可就真的有意思了。

因爲是最後一次機會了,所以他們也是不敢貿然再度組織請願,紛紛是在一起相互磋商,尋找一個最合適的時機,選擇一個最合適的人帶領。

而這時候,這些人的尿性便又是出來了。

爲了爭奪究竟誰有資格帶領衆人第三次請願,爲了出這個風頭,這些文武官員一個個的便是槓上了,你不推,我不讓,都說自己行。

而他們這滑稽而又幼稚的表現,也是很快傳到了李起的耳中。

對於他們的行爲,李起不過也只是莞爾一笑而已,之後便是不再多做理會。

這些官員鬧了一陣,然後又是在五日後,第三次向李起鄭重前來請願,勸進。

這一次排場極其隆重,所參加的大小文武官員至少多達五百餘人,

浩浩蕩蕩,滿街的紫袍青衣,場面委實壯觀。

這一次他們信心滿滿,要知道畢竟三辭不受的規矩在這裡,這一次是第三次,也可以說是最後一次,

按照正常的程序,李起會在最初的時候果斷推辭,但是最後架不住一衆人等積極勸進,然後李起將會勉爲其難的接受。

如此,這勸進,三辭而不受的儀式傳統便宣告完畢,接下來便可以張羅籌備李起登基大典的事情了。

一衆人等信心滿滿,只等這一次勸進成功,然後便可等到李起登基稱帝,接受封賞。

哪知道這一次李起的態度卻又是再一次出乎他們的意料,

李起果斷的拒絕了,甚至爲了表示自己堅決的態度,他連門都沒出,連人都沒見。

這一下真的是讓一衆文武大員摸不清頭腦了,

要知道做戲做足,現在這戲已經做得非常足了,可以說任誰都挑不出毛病,這已經可以了。

李起已經完全可以接受大家的勸進,然後登基稱帝當皇帝。

可是現在李起卻是再一次的表現異常拒絕,似乎毫無商量餘地。

“難道他真的不想當皇帝?”

這時候許多人心裡不由的便是產生了這樣一個念頭,

不過此時的他們有如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他們那就是李起案板下的一塊肉,就算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也不敢說出來,

更不敢去付諸行動,去改頭擁護別的什麼皇明宗室。

真要是那樣的話,又去支持別的皇明宗室,鬼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所以備受打擊後,這一衆文武大員一個個的皆是在家裡長吁短嘆,左右折騰之下,那狼狽之情可見一斑。

“殿下,堵胤錫堵大人進京了。”

就在李起正忙着處理事務的時候,魏千章走了進來,向李起稟報。

李起聽了,久久都是回不過神來。

李起心說這堵胤錫被自己安排在北,京,京城,負責穩控京城的大局。

而且爲了確保京城太平,李起還把黃廷也留在那裡,協助堵胤錫的工作。

卻是沒想到這堵胤錫竟然沒有得到自己的命令,就擅自離開京城,來了南京,卻是不知他所謂何事。

“他人呢?到哪裡了?”

李起一邊說着,便是一邊站起身來,準備出門迎接。

不料魏千章卻是說道:“殿下,堵大人一進京後,便直接去了驛館,還辦理了合刊手續,看那樣子一時半會是不會來我們定王府了。”

李起聽了,疑惑更深,忍不住便是在書房裡面來回踱步,細細思量。

“和他一道來的有幾人?”

“就他一人,我也納悶,這堵大人不是一直有四五個親信家丁嗎?怎麼這一次一個都沒帶在身邊。”

李起這纔是解開了心中疑惑,微微一笑,說道:“這回倒是讓他費心了。”

“殿下,要不要我把他請來?”

“不用,過幾天他自己就來了。”

說完,李起便於不再去管他,繼續處理手中事務。

卻說這堵胤錫在驛館之內一下榻,便是十天,這十天他幾乎沒有出門。

不過儘管他沒有出門,可是卻也有人不斷的找過來了。

這些人不是南京城這一衆文武百官又是誰。

以前他們不屑於和堵胤錫來往,認爲堵胤錫冥頑不靈,食古不化,跟這樣的人打交道,遲早要被連累。

不過有道是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此時的堵胤錫那可今時不同往日,世人皆知李起對堵胤錫敬重非常,待之如老師,如長輩。

李起這麼敬重他,可想而知以後堵胤錫的前途是有多麼的光明。

而一旦李起真的登基稱帝當皇帝,那麼以堵胤錫所受到的器重,那時候一個內閣閣老的身份是跑不了的。

這般如此,這南京城一衆文武百官自然像蒼蠅聞着了腥一樣,個個舔着個臉跑來了。

不過很顯然這些人又是失望了,因爲堵胤錫對他們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閉門不見,誰來了,都不見。

“這個堵胤錫一朝得志,真真是尾巴翹上天了,想當年他還是本官屬下的屬下,現在倒好,竟然連本官也不放在眼裡了。”

“可不是嗎?仗着一時之間得了寵,便目中無人,真真是小人行徑,且看他還能猖狂到幾時!”

一衆官員對堵胤錫破口大罵,憤怒之情自然是不必多說。

不過他們也就只能是在這裡動動嘴皮子功夫,別的卻是做不了了。

對於一衆官員的態度,堵胤錫自然是早已心中有數,

不過很顯然,堵胤錫絲毫不將他們放在眼裡,自然更不會去在意他們心裡是怎樣想的,嘴裡又是怎樣說的。

一連在驛館下榻了十天,直到一天早晨,堵胤錫早早的便是出了驛館,來到城門口等待,好像是在等什麼人。

第三十二章 吳軍剃髮第三百七十九章 縣官不如縣管第一百九十五章 虛僞李自成第八十一章 落湯雞第五百七十二章 老子能怎麼辦第五百二十二章 心腹之患第六百九十四章 汗流浹背的洪承疇第兩百四十七章 崇禎帝的罪過第七百一十一章 存在即合理第一百八十四章 慘烈第一百四十六章 訴苦大會第五百九十一章 李定國第六百三十六章 緊急軍情第三百八十四章 口舌之利似刀劍第七十九章 廢除肉刑第一百五十五章 共赴國難第六百二十九章 瞬間萬變第六百零九章 了去一樁心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訴苦大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偷營第三百四十六章 宮門發威第四百零二章 震驚的李起第三百零九章 老謀深算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論罪第七十七章 進雲蒙山第一百七十七章 讒言害死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天馬行空第四百八十五章 自取其辱第五百二十二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七十章 儘可能的幫助他們第三百九十三章 形勢就這樣逆轉第兩百五十五章 百密一疏第五百七十七章 範永鬥第四百五十三章 洪承疇諫言第三百九十三章 形勢就這樣逆轉第一百七十五章 時不我待第六百四十九章 驚訝的李定國第六百九十六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不到最後不勝敗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安心第兩百三十九章 借東西的變債主第七百二十八章 孩子總是天真的第一百八十五章 再逼吳三桂第兩百六十一章 洪承疇的戰略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大難問題第五百四十章 突變第六百七十三章 難當大任第四百九十二章 出身無貴賤高低之分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能落人後面第六百六十二章 酒後迷離第一百五十六章 峰迴路轉第七百五十一章 命裡有時終是有第五百一十四章 捨我其誰第三百四十七章 親密無間第三百四十六章 宮門發威第七百一十章 不知所謂第六百六十三章 都是騙人的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好對付第五百九十章 其中必有關節第七百二十七章 驚訝的李起第四章 氣的吐血第五百一十四章 捨我其誰第四百三十章 峰迴路轉第五百一十八章 得意的馬士英第四百八十二章 寇白門的見解第四百五十一章 該打的仗總是要打的第六百七十二章 前夜第六百八十章 要勾結嗎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王無錯論第四百八十六章重逢第四百四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四十二章 賭注第五十九章 反清復明第六百三十二章 窩裡鬥第六十九章 攻城第四百四十三章 震驚的李起第六百二十六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二十五章殺第一百六十章 吳家圍第五百八十四章 難道我要葬身以此第四百一十六章 李起的承諾第三百八十五章 鬼辯第兩百二十章 哭笑不得第兩百八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兩百零五章 請殿下降罪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明烈士陵園第六百二十三章 驚變第四百二十六章 悔恨惱怒的多鐸第五百七十章 該說的還是要說第三百一十七章 殿下三思第五十章 烏達黑莫古裡第七百一十三章 迴光返照而已第一百三十八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五十八章昏君第七十四章 躲過一劫第四百八十三章 王者不死第一百三十一章 應該有門第六百九十章 山海關大婚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起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