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芷翎出事被抓

是謂奪五行之英,盜五常之精,聚之則一芥可包,散之則萬機齊亨。其用事也如酌醴以投器,其應物也如懸鏡以鑑形。於是乎變之爲萬象,化之爲萬生,通之爲陰陽,虛之爲神明。所以運帝王之籌策,代天地之權衡。

天之道,地之德,道德即天地,五常即五行。五常中的仁,有利於萬物生長髮育,因此對應於五行中的木;五常中的義,救難拔厄,因此對應於五行中的金;五常中的禮,懂得規矩通徹光明,因此對應於五行中的火;五常中的智,隨機變通,因此對應於五行中的水;五常中的信,誠實,因此對應於五行中的土。

當仁不足的時候,義來補充,即爲金克木;義不足的時候,禮來補充,即爲火克金;禮不足的時候,智來補充,即爲水克火;智不足的時候,信來補充,即爲土克水。

仁義禮智信順序作用是五常相互補充,逆序作用則是五常相剋。這亦是萬物衍化的道路。

心性豁達清靜無爲就稱之爲道;心地能長久保持住豁達無爲狀態就稱之爲德;由於豁達無爲不干擾自然規律的運行,有利於萬物生髮,稱之爲仁;由於有仁愛之心而救困拔厄,稱之爲義;救困拔厄有施行和不施行的差別,稱之爲禮;救困拔厄可以根據情況變通施行,稱之爲智;在這樣的變通中保持誠實,稱之爲信;將道德仁義禮智信貫通融合在一起,就稱之爲聖。

道即是虛無,而虛無是沒有辦法長久保持住的,因此虛無就將自己的特性賦予了德;德即是清淨無爲,而清靜無爲沒有體現其作用,於是將其特性賦予了仁;由於仁促進了萬物生長髮育,萬物生長髮育過程中必然有不利的事情發生,於是仁將自己的特性賦予了義;由於義是濟安拔危,必然有褒貶品評,因此義就將自己的特性賦予了禮;禮是根據一定的規範決定濟安拔危實施與否,必然墨守成規,因此禮又將自己的特性賦予智;智即是變通,由於變通太多使得事情無法確定下來,因此智將自己的特性賦予信。信,即誠實,成爲萬物共同的道。

大至人心,也有多變。慾望到極端的人最後變成婦女,暴怒道極端的人最後變成猛虎。心變了,形體也不得不變。因此,高興的人的其形體一團和氣,喜悅的人其形體舒適安逸,憤怒的人其形體剛直不阿,憂愁的人其形體悲哀悽涼。這也是變化之道。

於是我知道,意識專注於我的六尺之軀時,可以變成龍蛇,也可以變成金石,也可以變成草木。這的確是至理名言呀。這難道就是變化的來由。

書之道,心與手合一,手與筆合一,忘掉手和筆,然後纔可以明白書法的訣竅。融和順暢,並非就是靈敏機巧;醇厚質樸有古風,並非就是樸實;柔弱,並非就是美麗;粗暴兇狠,並非就是勇敢。由於意識籠罩,元氣薰陶,所以出謀劃策中含有血氣在內,接人待物中含有性情在內。

沒有筆墨留下的痕跡,沒有機心智謀的形狀,沒有剛強柔弱的容貌,沒有馳騁萬里的徵兆。就像皇帝之道那樣溫和歡悅,就像有道德有學問之人的風格那樣端莊寧靜。

因此能看到這些事情本質的人,心地愉悅歡欣,精神平和無波,元氣融合於內,執政盛世太平,處事無兆無象。什麼原因呢?看見山的時候心裡就會安靜,看見水的時候心裡就會發生波動,看見雲的時候心裡就會產生變化,看見石頭的時候心裡就會變得堅定,這就是人之常情。

善與惡,做壞事的人怕別人認出來,但肯定會有人認出來;做善事的人想讓別人知道,但肯定會有不知道的。因此,做壞事不被別人認出來的,就稱之爲大惡;做善事不爲人所知的。就稱之爲至善。

喜歡實施恩惠的,其恩惠範圍小;追求出奇效果的,功勞也不會大;善於下棋的不會有遠大目光,用華麗辭藻做文章的,即使出名也是曇花一現。因此有道德修養的人以道爲至上,堅守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夠萬世不朽。

張玄楚感嘆道:“修行的人!不空談,做行者而不做學者,言者不如默者知;

不怕窮,勞其心志,苦其筋骨磨練毅力;

不怕富,燈紅酒綠,花前月下鍛鍊定力;

不怕逆境,絕不放棄,堅信總會有否極泰來。”

就如此默默地觀看書卷,一看就是一個多月,今日也不知道爲什麼,眼皮老是跳動不停,心有不安。放下書卷,看到一仙來到,忙問道:“今日外面發生了什麼嗎?”

那金仙是鎮元大仙的弟子之一,堪比天尊之大羅金仙。此仙進來看到張玄楚,想道:這位仙人雖然現在修爲不高,但是他能與師尊同得入仙寶領悟,得好生招待。說道:“張仙人,外面沒有發生什麼事,不知道張仙人爲何如此問?”

張玄楚說道:“也不知道爲什麼,心裡總覺得要發生什麼,到底是什麼呢!對了,我們在仙寶中領悟了多久,我在此地看書又看了多久?”

那仙忙回答道:“張仙人,你與師尊一同入天地寶鑑感悟天道,從裡面出來不過半月有於,出來又看書半月之於,所以有一個多月了。”

張玄楚心裡想道:“以前我悟道的時候,都是幾個月,或者幾年,現在入天地寶鑑,怎麼才半個月沒有,難道里面的天道法則不一樣,就如我一變那石頭,一呆就是幾萬年,在外面其實才過不久的時間。”

想通這裡,看了看放在臺上發着彩色光芒的天地寶鑑,知道鎮元大仙與陸壓道君一時半會兒出不來。二人的道已經不是張玄楚能理解的,所以時間要比張玄楚久。

看完手上的書卷,站起身來走了兩步,書卷化爲光氣,飛入天地寶鑑之中,消失不見。

看着消失了的書卷,也不理會,因爲所有看過的書,都已經記錄在自己的腦袋當中,正所謂一目十行,記錄在心。如今來到此地,本來是想吃一次人蔘果。可這人蔘果纔剛剛開花,想吃也吃不了,雖然知道鎮元大仙他的乾坤袋中一定放有人蔘果,但還沒來得及吃就悟道去了,看來只有等到下次了。

與衆仙打了招呼,問及他那神龍在何處,衆仙告訴他,那龍與那九頭雪齠在山下的一個河流旁下棋,二人也不知道爲什麼,都對下棋有了解,所以二人在大戰對方。

出了五莊觀,騰虛而起,飛到天空向遠處一看,果然看到千百里之外如在眼前,二人在那下圍棋。

一個閃身,騰虛之法已經到極至,一閃就到二人身旁,二人早也專注棋盤,張玄楚來到也全無反應。看了看下棋的方式,實爲不懂這下棋之法。據說能懂下棋的棋局,就會進入棋陣空間,化身戰鬥。難道二人已經進入棋局當中。

用手在二人眼前晃一晃,二人毫無反應。這時走過來一仙獸,是一隻地甲龍,身體是那穿山甲,頭腦是龍頭。全身覆蓋金色鱗甲,閃閃發光。這應該就是那雪齠說的朋友。

那仙獸化爲一個女人,身穿金光霞衣,窈窕美麗,端莊高貴,來到張玄楚面前,拱手禮拜,彬彬有禮,說道:“大仙,她們二人已經進入棋局好幾天了,你不用打擾她們,二人已經打賭,不有輸贏就不出來!”

張玄楚說道:“真是胡鬧,這兩個臭小子還玩起了下棋,哎,不過也罷。你想必就是這萬壽山下的那一隻地龍吧!”

那仙獸說道:“是的,我就是此山之靈,萬壽山龍脈結穴之地孕育而出的一條地金龍,以前這雪齠來過此地,我把她當着我的朋友,所以我們認識。”

張玄楚說道:“原來你是龍氣所化身的地龍,果然了不起,不知道鎮元大仙認識你嗎?”

那仙獸說道:“認識的,從我一出身,鎮元大仙就來看我,還送我人蔘果吃,本來我要給雪齠妹妹一個,可是又有一個朋友受傷了,就給了他,而雪齠妹妹來了我也沒有給她吃呢。她就跑去人蔘果樹上,被抓了,我要求大仙饒了她的命。大仙就只好先把她關起來,說以後有緣之人會來救她,我現在才知道,有緣之人來救她的是你。”

張玄楚只好笑了笑,沒說什麼。就在這時,腦袋中忽然出現芷翎被抓的情景,還有其它幾個仙人,雲霞,羽人族蝶兒等衆。

心裡大呼,壞事,出大事了,怪不得一天到晚心不安。雙手一按二人,二人回神過來,出了棋局。看到是張玄楚,忙打招呼。

張玄楚說道:“先不說這些,剛剛感覺到出了大事,就在剛纔,我看到芷翎和雲霞還有蝶兒被抓了,隨我上天去。”

說完準備走,雪齠一把拉住,說道:“大仙,你能不能帶上我的姐姐,她可厲害了,而且鎮元大仙也非常喜歡她,她還常常看守此山呢!”

張玄楚回過頭,看了看衆人,說道:“她既然要看守萬壽山,怎麼可能帶上她?”

那仙獸說道:“不怕不怕,現在我的另一個朋友仙鶴大哥在看守大山,我可以出去的,鎮元大仙給我說過,說是“天地寶鑑迴歸,你可以出門”。所以現在我可以遊歷了。”

張玄楚說道:“既然如此,那走吧。”說完,取出龍輦,一同進入,飛天而去。

第222章 靈寶天尊說《度人經》(一)第324章 九天真王之兒女第431章 天地真仙將軍第435章 高調出場在碧海島第365章 塔中危機第11章 熊貓鐵木悟道第261章 身體內衆神第118章 熊貓人歐陽鐵木結婚第481章 九天真王化身朱陵度命天尊第350章 仙道密傳真決(二)第190章 收服神獸犼第206章 仙獴山上立旭華寶殿第36章 九重崑崙仙山第256章 發現不知名的巨大星球第20章 玄門過三關第412章 大戰前的安寧第14章 鳥國童子空幽子第281章 領悟大道造化入遠古界第314章 混沌鴻蒙八至寶第302章 天地寶鑑迴歸鎮元大仙第373章 鯤鵬展翅第6章 得見燭龍九陰第229章 美麗的仙宮白玉城(二)第96章 芷翎仙子遇星際流浪者第406章 遇九屍蟲神第233章 衆天帝大帝赴宴食神仙府(四)第225章 鎮元子說《天地寶鑑》(二)第63章 與元始天尊問答第46章 八卦八神救二人第434章 六十仙將下界轉世來歷(三)第132章 九天真王傳《太霄琅書》(一)第168章 帝嚳正妃三棄兒子棄(二)第245章 脫破《隱地八術》圓滿第284章 五嶽真形圖鎮識海仙府第271章 剛登陸仙洲就中魔音大法第88章 蚩尤玉頭神器認主玉琳琅第220章 太上道君說三天正法三元文第163章 玉清皇上玉帝道君來到鐘山第316章 混戰混沌人王宮第110章 仙家福地第475章 方壺見故人第243章 玉清紫書雷電法(一)第243章 玉清紫書雷電法(一)第368章 黃老破心魔第245章 脫破《隱地八術》圓滿第471章 曦和日月宮第352章 離開龜血大陸第332章 打賭收小弟第400章 遇到仙帝的狼人第196章 六合星神與五老星君第420章 封賞所有仙官第223章 靈寶天尊說《度人經》(二)第381章 三天正法靈寶五文第165章 少昊的法術第472章 生洲長生之地第26章 西方白帝神第423章 第八層塔強大世界第226章 聖母女媧娘娘說古《三皇內文》第432章 六十仙將下界轉世來歷(一)第123章 師兄帝嚳來信弟291章 昊宇星黑石巨塔第57章 九龍現身塔下第214章 仙道和神道本人述說第179章 羽人族的翅膀修煉等級第12章 白澤大仙救命第240章 南天門前遇真君第419章 上表洞神世界科議第112章 衆神力戰飛天神貓第315章 進入混沌仙界第360章 祭煉獸魂合飛刀第361章 在鳳血城講元陽經(一)第74章 青霄娘娘與后土娘娘第359章 朱雀與火鳥的傳說第365章 塔中危機第456章 混沌鴻蒙塔第363章 四大教主齊聚第381章 三天正法靈寶五文第93章 靈竹界之信仰與香火神力第473章 方壺仙山第424章 仇人相見九頭九尾龍蛭第173章 曦和常曦日月精第460章 神農架是古熊山第352章 離開龜血大陸第395章 練《飛天九符》(三)第169章 簡狄吞服五彩燕卵第410章 來自靈竹界的呼救第302章 天地寶鑑迴歸鎮元大仙第142章 元古仙骨傳承第443章 大洞真經三十九章的來歷第405章 黑暗靈塔第318章 混沌鴻蒙勤悟道第265章 仙島五族仙民大格局第105章 靈竹界之血魔神第353章 祭煉龍血真魂第42章 尋遊蓮花山,王母宴衆仙第302章 天地寶鑑迴歸鎮元大仙第93章 靈竹界之信仰與香火神力第435章 高調出場在碧海島第222章 靈寶天尊說《度人經》(一)第272章 講述太素三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