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拜見祖母。”
雖然不知道華陽太后這次突然上門的目的是因爲什麼,鄭夫人也只能笑臉相迎,畢竟別的地方不說,至少在這後宮之中,華陽太后是鄭夫人的長輩。
“起來吧!”
華陽太后溫和的擡了擡手,示意鄭夫人平身免禮。
“最近過的可還好?”
“託祖母的福,一切都還算安好。”
“那就好,操持這偌大的後宮,也是辛苦你了。”
“不辛苦,這都是妾身應該做的。”
兩人一問一答,話語顯得異常和諧,若是不瞭解內幕的人看到眼前這一幕,恐怕還真會以爲這是什麼‘祖母慈孫媳孝’的畫面呢!
然而實際上,這完全就是華陽太后與鄭夫人的一些場面話而已。
兩人寒暄了一番之後。
鄭夫人這纔開始嘗試着奔入主題,道:“祖母今日前來,不知是否是有何事需要妾身效勞?”
華陽太后笑着搖了搖頭道:“並無何事,興許是年齡大了的緣故,人突然就莫名變得想找人說些話。今日老身恰好路過此地,便想着進來與你聊些閒話。”
“原來是這樣,這是妾身的榮幸。”
鄭夫人臉上的滿臉微笑的附和,但實際上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估計就只有她一個人清楚了。
看着鄭夫人臉上的笑容,華陽太后臉上也是浮現出一抹‘慈藹’的表情。
其實華陽太后剛纔說的確實是實話,因爲剛開始進入鄭夫人宮殿的時候,的確只是華陽太后一時興起走了進來。
只不過走進來之後,華陽太后心中才突然改變了想法。
“扶蘇最近處理朝政,可還順利?”
“這······妾身並不知曉,朝堂之事都是他們男兒應該做的事情,妾身不過是一介女流之輩,又豈敢多嘴。”
“說的也是,咱們這些女人又怎麼能管得了他們那些男人呢!不過王上這次的決定確實有些魯莽了,扶蘇如今畢竟年齡尚幼,這時候就讓他貿然接觸朝堂之事,豈非是拔苗助長。”
“······”
這一句鄭夫人沒有迴應。
見此。
華陽太后似乎也是意識到了自己說錯了什麼,抿了抿脣之後,立刻轉移話題道:“不過若是真的出現什麼問題,儘可讓扶蘇去尋熊啓幫助,他畢竟是扶蘇的親舅舅,想必這次臨行前王上特意讓熊啓擔任‘右丞相’,也是出於這番考慮。”
“妾身記下了。”
鄭夫人恭敬的迴應道。
“嗯!如此最好,人年齡大了,果然容易絮叨,這次來找你閒聊了一會兒,老身的心情也是一下子變得舒坦多了。”
“時候不早了,老身也該離開了。”
華陽太后站起身來,準備離去。
鄭夫人連忙起身道:“妾身送祖母。”
一路將華陽太后送出門後,看到華陽太后的御轎離去,鄭夫人的雙眼忍不住眯了起來,好一會兒,她才轉身返回自己的宮殿。
回到宮殿之後。
鄭夫人坐回原位,剛剛落座,鄭夫人這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的背後不知何時竟然已經驚出了一身冷汗。
“真是一位厲害的老人啊!”
雖說這麼多年以來,鄭夫人一直都受到華陽太后的掣肘,但在此之前,鄭夫人一直都認爲這是因爲華陽太后比自己年長,在加上有‘楚國外戚一脈’在後面支持,自己纔會被壓制的這麼慘。
但直到剛纔,鄭夫人才第一次體會到這位太皇太后的厲害。
剛纔華陽太后和她的幾句對話,看似都只是尋常的閒聊,然而自始至終都是華陽太后的試探。
這位老人家明顯是發現了什麼,但是一時間又無法確定,所以妄圖通過其它方面試探,從而讓自己主動暴露破綻。
其實說實話。
鄭夫人對於華陽太后的感情也是相當複雜的,和嬴政差不多。
雖說這些年來,華陽太后一直都在後宮壓制着她,不過也正是因爲有着華陽太后這層關係,鄭夫人才能在後宮這種龍潭虎穴一直安穩生存到現在。
甚至就連她能夠懷上扶蘇,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爲華陽太后。
而且從事實上來說,鄭夫人本身的確和華陽太后有着血緣關係,就連當初他之所以能夠成爲嬴政的妃子,也是因爲華陽太后的功勞。
從這一方面來說,鄭夫人本應該感謝華陽太后。
所以面對這次的情況,鄭夫人其實應該給華陽太后稍微傳遞一點信息,只可惜這個想法並不現實,而且鄭夫人現在也不敢。
······
而與此同時。
另一邊。
華陽太后剛剛離開鄭夫人的宮殿不久,她的臉色便已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陰沉下來。
剛纔鄭夫人面對她的試探,表現的可謂是相當沉穩,然而正是因爲太過沉穩,反而讓華陽太后確定了對方不對勁。
畢竟之前在姚美人的宴會上,鄭夫人的行爲十分‘衝動’。
而現在突然間又變得如此沉穩且謹慎。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性格,出現在同一人的身上,要說鄭夫人的身上沒有出現什麼事,華陽太后顯然不可能相信。
只能說薑還是老的辣。
鄭夫人以爲自己的表現沒有暴露,殊不知有時候沒有任何破綻,本身就是破綻的一種。
原本鄭夫人身上就算有一點異樣,華陽太后也不會太過在意,然而當華陽太后將‘姚美人的宴會’、‘鄭夫人宮殿前突然多出來的護衛’、‘鄭夫人的異常’······
這種種情況聯繫到一起之後。
一種不太好的預感陡然出現在了她的心中。
回到華陽宮。
華陽太后陰着臉思索了一陣,隨即突然開口道:“去查一查,熊啓他們最近在做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咸陽的局勢都還算得上平和,所以就算是華陽太后一時間也想不出自己這種‘不好的預感’出在什麼地方。
最終思來想去。
最近這段時間唯一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大概就在熊啓的身上,因爲當初熊啓的‘右丞相’之位,得來的並不算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