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遼軍應戰

在燕京城的驛館中,馬擴聽了秘書郎王介儒和秘書郎都官員外郎王仲孫二人之言後,對他二人笑道:“燕人先嫁契丹,今恐復嫁女真耳!”

馬擴話中之意是,幽雲漢人不願舍遼投宋,口中說甚麼“一女不嫁二夫,人臣不事二主”,只怕金軍來了,燕雲漢人都會改投金國。

面對馬擴一針見血的揶揄,王介儒與王仲孫二人相顧大笑,也不再與馬擴分辨。

其實,對於燕地漢人而言,他們的確是寧願讓北方的女真人統治燕雲地區,也不願讓南方的宋人接管燕雲。

遼國境內的漢人世家大族早已進入了遼國的權力中樞,若是金國吞併了遼國,女真人依然需要他們這些漢人的世家大族來幫助管理國家,他們仍會居於新國家的統治階層。

可若是南方的宋人佔據了燕雲地區,他們這些燕地漢人早已與契丹人通婚雜居二百多年,被宋人視爲番人,朝廷中樞哪裡會有他們進入的機會?

燕雲之地的漢人世家大族被邊緣化是必然出現的結局。

這些漢人世家大族中的人,誰會願意接受那可以預見的未來?

燕雲地區的漢人平民百姓,也不願意受宋國管轄。道理很簡單,因爲宋國對底層百姓的苛捐雜稅,比遼國高多了。

而金國的稅賦,比之遼國更少。

家無餘財,只能圖一個溫飽的普通百姓,又有誰會心甘情願地被稅賦更高的國家統治?

別看太尉童貫在邊境讓人散發榜文,宣傳收回燕地後可以免兩年的稅賦,燕地有幾個傻子上當?

先免兩年稅賦,接着就如南方的宋人一般揹負各自苛捐雜稅,自己的財富都被皇帝搶去修花園?真當燕人有那麼傻,分不清是非呀!

所以,燕地漢人除了個別如趙良嗣這樣的別有用心者,就沒人甘願歸入宋國。

這也是爲何宋軍在兩國邊境散發了那麼多榜文,卻無人響應的原因。

箇中道理,王介儒與王仲孫二人也無心與馬擴分辨。

反正這宋使明日覲見皇帝之後,還能不能活着離開燕京城,都未可知。

馬擴在招待使臣的館驛中歇息了一日後,就在王介儒與王仲孫二人的陪同下覲見了遼國天錫皇帝耶律淳。

馬擴給耶律淳遞交了童貫的勸降文書後,受到了遼國君臣的一番詰難。

天錫皇帝耶律淳再一次領着馬擴參拜了遼國曆代帝王的畫像,述說遼國如何信守承諾,這一百多年從未對宋國持強凌弱。接着,就指責宋國此番實屬背信棄義,當爲天下共唾之。

此次北伐,的確是宋國率先撕毀《澶淵之盟》,有背信棄義之嫌。馬擴雖然辯才不差,但因爲理屈,在耶律淳面前也被說得只能唯唯諾諾。

好在馬擴有了西門慶的提醒,進入遼國後從未秘密地招降納叛,是以沒有觸怒這天錫皇帝耶律淳。

耶律淳向馬擴表明了自己絕不降宋的立場後,就打發馬擴離開了燕京城。

同時,天錫皇帝耶律淳派遣秘書郎王介儒隨馬擴去見大宋河北、河東宣撫使、太尉童貫,勸說童貫罷戰休兵,莫要毀了兩國百年的友誼。

宋使馬擴和秘書郎王介儒離開之後,天錫皇帝耶律淳卻立即召集蕭乾和耶律大石等大將商議抵禦宋軍北侵的策略。

宋軍號稱有十萬大軍,遼軍此時腹背受敵,同時面臨金軍和宋軍的進攻,兵力顯得捉襟見肘。

爲此,天錫皇帝耶律淳雖然對宋使馬擴展現了自己堅守燕京城的決心,但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戰事,耶律淳還是有一些憂心忡忡。

四軍大王蕭幹卻是表現出對宋軍的蔑視。他告訴耶律淳,宋軍戰鬥力低下,常常連境內的盜賊都無法剿滅。那西軍雖然號稱宋軍中的精銳,但是卻是以步軍爲主,難以適應燕京地區的平原作戰。

蕭幹認爲,遼軍不應該退守城池,與宋軍持久作戰,而應該主動出擊,趁着金軍未能及時南顧時,迅速擊潰宋軍。

遼國也偵知宋金兩國簽訂了《海上之盟》,耶律淳擔憂遼軍與宋軍對陣時,金軍協同作戰,突然從古北口等地南下。

蕭幹胸有成竹地對耶律淳說,他在中京道早就留有後手,爲了與宋軍決戰時讓金軍無法南下,他已經安排中京道的奚族人近日起事,拖住金軍,配合遼軍擊敗宋軍。

天錫皇帝耶律淳聽了,大讚蕭幹實乃國之干城。

吃了定心丸的耶律淳聽從了蕭乾的建議,決定派遣蕭乾和耶律大石領兵分頭迎擊宋軍的東、西二軍。

天錫皇帝耶律淳任命耶律大石爲西南路都統,以牛欄監軍蕭遏魯副之,領奚、契丹騎兵二千屯涿州以南的新城縣,統領常勝軍郭藥師等部,監視宋軍東路軍的動向。

四軍大王蕭幹則另領一軍,駐紮在易州境內,與宋軍的西路軍對峙。

蕭干與耶律大石二人領兵出城後,一同進發到涿州,在涿州城南分作兩路。

臨別前,耶律大石對蕭幹說道:“蕭大王統兵多年,身經百戰,對於如何破敵,可能指教在下一二?”

蕭幹對耶律大石笑道:“林牙文武雙全,何必過謙?

那宋軍以步軍爲主,在這平原上哪裡是我大遼騎兵的對手!

想必對方一定會採取步步爲營,深溝閉壘的戰術,抵禦我軍騎兵的衝擊。

此戰我軍須得佔據先機,引那宋軍出戰,在平原上將宋軍一舉擊潰。”

耶律大石聞言,又對蕭幹說道:“蕭大王,在下聽聞宋軍都統制是經驗老道的西軍宿將种師道。若他在營寨裡按兵不動,與我軍持久對峙,只恐於我軍不利。蕭大王可有應對之策?”

蕭幹從懷中摸出一卷紙,塞到耶律大石手中,對他笑道:“种師道固然老成持重,但宋國皇帝和那童太尉卻是等不及了。

若是我沒有料錯,宋國君臣害怕金軍南下,搶先佔據了我南京道。

那宋國使臣馬擴來時,也流露出擔憂我等降金的心思,可知宋金兩國各有謀劃。

若非如此,宋軍怎會派遣勇士進入我遼國境內四處張貼散發這些榜文?

此番破敵,正在這榜文之上!”

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官人的第一個義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流招數第二百二十五章 潯陽江邊來挖坑第九百一十三章 立威之戰第九百六十九章 新武器的威力第二十六章 山賊送人頭來了第三百二十章 目標獨龍崗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迫降韋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人渣團伙第八百二十二章 被拋棄的孤軍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完顏宗弼現身第九百一十八章 無望的等待第九百九十章 以我爲主第三百七十九章 阮琴迴音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第八百五十一章 宋徽宗的送命題第一千零五章 喜從天降第七百章 花落誰家第三百零九章 相州的人才第三百五十二章 紫髯伯加入西門堡第七百一十三章 小日本在閉關鎖國第七百零二章 遼軍圍困臨潢府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知府人選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門大官人要收徒第九百二十三章 命運之手第七百五十二章 投靠遼國的梁山好漢第一百九十四章 秦明的尷尬第四百零三章 周大俠之死第四百零二章 總有鳥賊要鬧事第八百零七章 寡婦不可不欺負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楚國領土第一百七十四章 秦相爺的前世今生第二十三章 三碗不過崗第四百零六章 大官人的真傳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百三十五章 刀下不留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斡離不的馬第四百零三章 周大俠之死第五百九十三章 丟失燕雲這口鍋第七百五十九章 完顏阿骨打請我做官第七百八十五章 先贈甲,再送刀第八十一章 各展神通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張邦昌禪位第六百三十六章 隔河對峙第二百三十八章 戴宗的逃跑計劃第五十五章 爲知縣排憂第四百九十七章 假旋風李鬼第六百一十六章 寶刀來歷第八十六章 離開孟州第六百九十四章 一招制敵第四百四十章 酒後殺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官人被騙婚第八百一十三章 童太尉雙喜臨門第三百零二章 潛入牟山第三百四十三章 智多星的疑惑第九百七十章 全城沸騰第五百四十三章 混得好的呼延灼第一百六十二章 堅定不移當土豪第一百一十章 遭遇宋徽宗第九百二十一章 叛將耿守忠第五百四十八章 王都監獻策第三百六十二章 燕青很浪第二百一十七章 抵達江州城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二百一十八章 錯過改變歷史的機會第六百二十九章 西門謀良虎第三百三十五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六章 是飢渴,還是求賢若渴第一百章 雁翎甲與鉤鐮槍第一百九十四章 秦明的尷尬第七百六十七章 蕭幹投降第五百五十九章 禍亂江南第七百五十一章 給老丈人排憂解難第八百三十五章 鬆亭關分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發狂的李逵第六百九十章 勢在必得第八十九章 馬踏金眼彪第二百二十四章 任原義救黑旋風第六百四十九章 海邊封地第九百三十五章 呼延灼陣亡第七百三十五章 得水稻者得天下第八百九十八章 种師道千里勤王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名府的名人第五百六十七章 千軍萬馬來相見第一百六十章 各有所長第七百八十四章 任性的花和尚第四百七十九章 程萬里上任了第四百零七章 未來名將第六十章 再登獨龍崗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臨汴梁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元宵節酒宴第四百八十五章 輕鬆救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觀戰對影山第八百八十七章 皇帝老兒也不自由第二百八十一章 替天行道的牟山第四百二十五章 小弟前來獻馬第六百六十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