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蕭大王的追擊藝術

西軍諸將中,种師道、辛興宗等將都有退兵之意,和詵與楊可世卻反對退兵。

至於魯智深、楊志和韓世忠這些戰將,要麼資歷尚淺,要麼官職低微,在這種決定全軍命運的軍議中還插不上話。

魯智深卻也不操心這些,他只管跟着种師道、种師中兩兄弟。

小鐘經略相公要廝殺,魯智深就上陣用禪杖將遼人劈作兩段,殺人放火絕不含糊;小鐘經略相公要收兵,魯智深也拍拍皁衣的衣襟就走,回城喝酒吃肉逍遙快活。

中軍帳裡,种師道見和詵與楊可世這兩個童太尉重用之人不支持退兵,也不敢擅自決定。

於是,种師道就命和詵將他不退兵的意見寫成表章,自己也將退兵意見寫成表章。

隨後,种師道派人飛馬將兩份表章都送回雄州城,交給了城中的宣撫使童太尉。

是去是留,是和是戰,還是留待童太尉決斷吧。

童貫原本還在雄州城中做着耶律淳俯首稱臣,大宋和平接收燕京城的美夢,怎知前線接二連三地傳來宋軍戰敗的消息,東、西兩路軍都遭遇重挫。

得知遼軍依然強大得讓宋軍無法戰勝時,童貫和宣撫司衙門裡的幕僚們都傻了眼。

不僅是河北邊軍不可用,身經百戰的西軍也不濟事?童貫此時心中也有些後悔,不該匆匆忙忙地來趟燕京這個渾水。

收到种師道與和詵各持己見的表章後,童貫與身邊幕僚們商議考慮後,決定還是避戰爲上,就命令軍隊先撤回雄州修整待命。

收到童太尉撤軍的指示後,种師道立即傳示諸將,命董、西兩路軍整備行裝,作撤退準備。

童貫發出撤軍命令時,這個情報也很快地被人飛馬送到了滄州,落入了滄州知府杜充和西門慶二人的手中。

杜充與西門慶立即調兵遣將,埋伏在了宋遼邊界……

宋軍東路軍大營中,前軍統制楊可世見大軍要撤退,就對种師道說道:“遼軍南來逼近我軍,雖是小勝了幾場,但也沒有什麼大的戰果。

我軍若嚴守營盤,遼軍雖勇,亦對我軍無可奈何。

如今我軍要撤退,遼軍必然要趁此機會掩殺我軍。

不如我軍在剛入夜時先撤輜重部隊,留下精兵斷後。

待到輜重部隊走遠了,半夜的時候再讓精銳部隊從容撤退。

我軍有精兵斷後,可以防備遼軍追擊。

並且在夜間悄悄退軍也能掩人耳目,待遼軍天亮發現我軍南撤時,大軍已經走遠,遼軍也追之不及。

末將以爲,我軍如此退軍較爲妥當安全。

末將不才,願領兵爲全軍斷後。”

ωωω⊙тTk дn⊙C 〇

楊可世雖然胸部的箭傷未愈,牙齒也被打掉了兩顆,但依然凜然不懼,敢與遼軍一戰。

种師道自然不會讓有傷在身的楊可世斷後,那可是掃了西軍諸將的顏面。

不過,鍾師道也沒有采納楊可世的意見連夜退兵,而是選擇在第二日天亮後,大張旗鼓,鳴金撤兵。

种師道認爲,遼軍有偵騎在宋軍大營附近遊弋窺探,楊可世趁着夜色遁逃之計不可行,必會被遼軍發現。

在夜色中被遼軍追擊,宋軍各部很難協同作戰,更易被遼軍擊破。

因此,种師道的打算是在白日裡堂堂正正地退兵,各軍井然有序,互爲遮護。

其實,种師道與楊可世二人的意見很難說誰對誰錯。事已至此,要想無聲無息地擺脫遼軍,無異於癡人說夢。

唯一的區別,不過是夜裡被追擊和白日裡被追擊,哪一種情況下損失更小而已。

宋軍撤軍的消息很快被探馬回報給遼軍主將蕭干與耶律大石。

蕭干與耶律大石的意見一致,雖然朝廷已經派出使臣去與宋人談判,但不能寄希望於宋人良心發現,與遼國重歸舊好。

此時正宜乘勝追擊,給宋軍一個慘痛的教訓,讓宋人再不敢北侵。

因此,見宋軍要撤,蕭干與耶律大石合兵一處,率領騎兵對宋軍展開了追擊。

蕭幹善於用兵,他並未催動騎兵全力追擊,而是不遠不近地墜在宋軍身後,目送着宋軍南撤。

耶律大石就此舉向蕭幹請教時,蕭乾笑道:“林牙,南軍初拔營南撤時,大張旗鼓,排列出堂堂之陣,就是防備我軍追擊。

此時南軍離雄州城尚遠,我軍若是對南軍發動攻擊,南軍知曉無法脫身,必然全軍死戰。我軍縱然能夠得勝,也須得犧牲許多好兒郎的性命。

我軍須得待南軍撤到能夠望見雄州城時,再發動突然襲擊。

南軍脫險在望,必然無心戀戰,會爭先恐後地逃往雄州城。

待到那時,南軍人心不齊,自亂陣腳,我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斬殺許多南狗。”

耶律大石聽了,口中笑道:“哈哈哈~蕭大王用兵如神,實乃我大遼之福也!既如此,我與蕭大王就送那南軍一程!”

正如蕭幹所預料的那般,宋軍最初發現遼軍尾隨時,人人皆小心提防,欲結陣自保。

可是遼軍並未追上來廝殺,只是遠遠地跟在宋軍身後,彷彿只是要確認宋軍撤軍,爲宋軍送行。

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宋軍被遼軍跟蹤了許久,緊懸的心也逐漸鬆弛了下來。距離雄州城越近,與遼軍決一死戰的心思也就越淡了。

終於,南方的雄州城出現在宋、遼兩軍的眼中。

今日的撤軍似乎有驚無險,不會有戰事發生了。宋軍的將士心中都暗自慶幸,隊伍中甚至還出現了兵士的歡聲笑語和將官們輕描淡寫的呵斥聲。

就在宋軍全軍鬆懈下來時,遼軍在蕭干與耶律大石的統領下,突然不要命地對宋軍發起了一通猛攻。

此時宋軍將士心思已亂,想的都是逃進雄州城就能平安無事,哪裡還有意志與遼軍決戰。

遼軍一個衝鋒,宋軍各部盡皆潰敗,亂成一團。

在遼軍的追殺中,宋軍各部兵馬紛紛向大本營雄州城逃竄,將輜重都丟棄在了路上。

此時种師道雖然竭力約束部伍,但全軍已經陷入混亂,再無人聽他的中軍號令。

耶律大石卻是早已盯上了种師道的中軍大旗,帶着一彪人馬趁亂殺向了宋軍主將种師道。

危急時刻,選鋒軍主將种師中也顧不得許多,帶着魯智深、楊志等將保護着种師道急急向雄州城退去。

第八百八十二章 郭藥師反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陸小乙的新任務第九百三十三章 康王北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門慶喜添丁第四百七十八章 王進娶妻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黑子入了江州第七百四十五章 賜你法號“重陽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八百八十八章 宋徽宗甩鍋第三百九十六章 救了兩淮之地?第七百零九章 斬將奪旗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援軍第九百五十五章 舉賢任能第二百八十五章 山賊的火攻第一百四十三章 奪寨之戰第四百五十章 縱馬胡凱山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用的心機第四百八十二章 借船北渡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戰第九十八章 義士西門慶第四百八十九章 分道揚鑣第一百七十三章 千年背鍋俠第八百二十二章 被拋棄的孤軍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三百九十一章 禍水東引第三百一十一章 三孃的刀還鋒利否第六百三十章 西門慶從軍記第七百章 花落誰家第九百五十六章 楚國初創第四百七十九章 程萬里上任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湖邊血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神箭周同殺到第八百二十七章 確信無疑第四百七十六章 難眠之夏夜第八十六章 離開孟州第三百零三章 蔣門神要捉熊第四百五十五章 技驚全場第一百三十二章 殺人爲樂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訪無爲軍第九百四十七章 西門慶軍出征第三百一十五章 楊雄賺妻第七百九十三章 种師道不想打了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江的掙扎第八百零一章 西門大官人的慰問第九百七十三章 諸將聽命第一百八十三章 燕順的廚藝第一千零一章 誘敵劫營第八百零五章 改投門庭第六百六十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吾兒平清盛第九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援軍第八百九十一章 李師師重獲自由身第五百三十六章 東平府的安全去處第一百七十九章 秦明與黃信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天羅地網第九百零八章 完顏宗翰軍的威脅第七百六十六章 何濤建功第二百八十四章 激戰岳家莊第四百四十四章 妖孽天才第五百零三章 柳世權的投資第一百零二章 如何勾搭李師師第九百七十九章 西門慶調兵遣將第四十七章 陸小乙的榮幸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五百五十二章 我的手是叛徒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第五十五章 爲知縣排憂第七百六十二章 草原各部的威脅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文治武功第八百五十章 興風作浪李安弼第二百四十二章 你可知大禍臨頭第六十九章 初會孫二孃第三百一十四章 石秀與楊雄第八十章 十面埋伏第三百零二章 潛入牟山第五百六十四章 神算子的妙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被金國皇帝盯上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孛兒只斤?阿蘭懷孕第九百八十九章 收了這個帝姬第七百九十五章 老天爺都看不慣第二十章 哥哥真神人也第七百五十五章 晁蓋學聰明瞭第一千零一十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七十六章 難眠之夏夜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檜的功勞第七百四十二章 大唐遺韻今何在第一百七十章 青州城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三百四十四章 這才叫將計就計第六百四十章 圍獵祖州城第九百六十八章 西門慶約戰第六十三章 糾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野心漸熾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名府猛將第二百三十五章 宋江的掙扎第五百七十九章 晁天王賺城第七百六十九章 賽因的斤的仇恨第三百六十一章 與首富談生意第六十九章 初會孫二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