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

太尉童貫拿眼覷了敗逃回雄州城的雄州知府和詵幾眼,只見那廝如同鬥敗了的公雞,垂頭喪氣地侍立在一邊,再無自己初來這雄州城時見到的意氣風發。

童貫暗道,這和詵名不副實,比其父親當年可是差得太遠了。當初他在我面前誇下海口,信誓旦旦地保證遼軍兵力薄弱,燕京可取,可如今卻是損兵折將,貽笑外邦。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再看滄州知府杜充,不聲不響地就挽救了雄州城的危局,爲朝廷挽回了幾分顏面。

那杜充纔是國家棟梁之才,這和詵,哼!悔不該重用這廝!

杜充特意從遼國搬取回來的這些勞什子破爛,不單是向太尉童貫表功,更重要的是讓太尉童貫在雄州兵敗之後,能夠用這些搪塞朝廷,掩飾河東、河北宣撫司的無能。

杜充在遼國打了勝仗,沒有直接向朝廷報捷,而是給童太尉寫了一封密信稟報戰果,還將此戰繳獲都交到了太尉童貫的手中。

如此一來,童貫寫給朝廷的奏報中就有文章可做了。

例如,宣撫使童貫來到河北後,運籌帷幄,安排了一正一奇兩支軍隊伐遼。

在種師道率領十萬西軍主力列陣於白溝驛,吸引遼軍主力時,由童太尉指揮的滄州軍奇襲燕京,連戰連捷,險些一舉攻破燕京城,生擒燕王耶律淳。

可惜,都統制种師道與雄州知府和詵在白溝驛之戰中慘敗給遼軍,十萬大軍土崩瓦解。

滄州軍孤掌難鳴,有陷入遼軍包圍的危險,不得不暫且退兵,錯失收復燕地的大好時機。

……

總之,杜充的勝利讓太尉童貫有了爲自己戰敗開脫之機會。

至於十萬西軍慘敗,自有那種師道和和詵二人去頂罪。

打了敗仗,首要任務就是找責任人。

太尉童貫回到宣撫司衙門裡後,立即起草奏章,將失利罪責統統推到了伐遼軍都統制,東路軍統帥种師道和副統帥和詵身上。

坦白地說,太尉童貫認爲自己並未冤枉种師道與和詵,此次北伐失利,與他二人脫不了干係。

和詵的錯,在於偵查的情報不實,讓西軍輕敵冒進,陷入困境。

而种師道的錯誤,就是臨陣指揮錯誤,在撤軍時造成了整個西軍的大潰敗。

反而是楊可世那樣的戰將,雖然也是連戰皆北,但他是在與遼軍真刀真槍的拼殺中落敗,屬於技不如人,倒也情有可原。

至少楊可世等將能夠戰鬥到最後,沒有給西軍將士丟人。

大名鼎鼎的種家軍,此次可是跑得最快!

太尉童貫不彈劾种師道,還能彈劾何人?

童貫的奏章報回東京汴梁城後,得知前線大敗,朝野震動,道君皇帝和宰相蔡京、王黼等朝中重臣都未曾料想到是這麼一個結局。

本以爲遼軍已經被金軍打殘,想着去摘桃子的道君皇帝見遼軍依然強大,頓時失去了收復燕地的勇氣。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則,朝廷放棄了伐遼的計劃,下旨命太尉童貫撤軍,命令抽調的西軍各路軍馬各自返回原來的屬地轄區。

緊接着,追究戰敗之責的聖旨也下來了,命將种師道押回樞密院受審,後降爲右衛將軍,並強令退休。

雄州知府和詵則被降爲豪州團練副使,但安置在江西筠州,等同於給發配了。

其餘將領包括楊可世等則沒有遭到多大的處分,不過暫時不讓楊可世掌軍而已。

杜充卻因立下戰功被加官晉爵,任知滄州。

太尉童貫本有意提攜杜充,讓他改知中原和江南的富庶之州,但卻被杜充婉言謝絕了。

杜充對童貫表示,朝廷邊關正是用人之際,自己願意繼續堅守滄州,爲朝廷將來北上盡一份力。

杜充此舉再次讓童貫刮目相看,然而童貫哪裡知曉,杜充可是捨不得離開滄州啊!

在滄州,杜充與西門慶有許多秘密的利益合作,每月都能愉快的分賬。去了其它州,要找一個西門慶兄弟這樣可靠的土豪鉅富,那可是不容易。

當年“小旋風”柴進那廝在滄州橫行時,可不曾讓杜充落到一絲好處,反是包庇逃犯,給官府增添了許多麻煩。

西門慶兄弟來了滄州,那可是給杜充帶來了許多好處。

自家小兒的救命之恩就不表了,此番北上遼國建功立業,可全是西門慶兄弟之謀!

千金易得,西門慶兄弟纔是當真難得啊!

杜充打定主意賴在滄州,只有這樣才能與西門慶長久地合作。

童貫不知杜充有這些心思,只將他當作了一個有志於邊事的奇男子。

那杜充都還在等待着伐遼的良機,本太尉豈能就此罷休,灰溜溜的回返東京汴梁城?

童貫已經能夠想象自己就這樣兩手空空地回朝,太尉高俅等人真誠關切的眼神了。

太尉童貫一想到朝中的政敵們,就不甘心這樣徹底的失敗。他將宣撫司衙門的幕僚們都召集在一起,繼續研究此番伐遼的得失。

經過一番檢討,衆人得出一個結論:戰前在遼國沒有有力的內應,對遼軍的情報誤差太大,從而使我軍輕敵麻痹,遭至大敗。

宣撫司衙門的衆幕僚中,只有馬擴出使遼國,進入了燕京。於是童貫就詢問馬擴,現在遼國燕京小朝廷是哪個大臣在主政。

馬擴對太尉童貫說,天賜皇帝耶律淳是被參知政事李處溫擁戴登基的,現在李處溫就是遼廷百官之首。

一邊的趙良嗣聽到後,頓時喜形於色,躊躇滿志地對童貫說大事還可爲。

童貫見狀,問趙良嗣爲何歡喜,大事怎生可爲?

趙良嗣答道:“太尉,當年下官在遼國爲官之時,曾與那李處溫是莫逆之交。

李處溫和下官談論國事時,都認爲天祚帝胡作非爲,早晚會將遼國葬送。

李處溫還曾和下官約定過一起投奔大宋。

下官投奔太尉前,曾他與結拜,立誓助大宋滅掉契丹遼國,讓燕雲回到大宋懷抱。

太尉,我那義兄李處溫定是心向大宋的,如若下官修書一封給他,他必定能給我軍做內應。”

童貫聽了趙良嗣之言,心頭大喜,他立即命趙良嗣即刻修書,派人秘密潛入燕京,聯繫李處溫。

第三百一十七章 翠屏山三賤聚首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一槍斃命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一章 我是西門慶?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國風雲第二百四十四章 我只給一個投降名額第五百八十章 流星錘的滋味第二百五十二章 李俊的極限逃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二寨主的偷襲第五百四十章 你來我往的攻防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神箭周同殺到第五十八章 何時娶妻第一百五十九章 難啃的鐵烏龜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名達人宋徽宗第四百零三章 周大俠之死第九十五章 繁華若夢第八百四十三章 宇文虛中的毒計第九十七章 樊樓會第六百一十章 唐括撻懶的挑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程萬里相邀第九百二十七章 李綱被趕鴨子上架第四百二十章 盜馬的漢子威武雄壯第六百零七章 異類奇葩趙良嗣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名府的名人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交接俘虜第九十七章 樊樓會第三十章 白馬武將第五百九十七章 知府人選第五百六十二章 鐵甲連環馬第八百五十八章 蕭幹敗亡第九百八十六章 聯手破敵第二百一十二章 觀戰對影山第八百七十六章 劍拔弩張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宗澤的試探第六百零四章 一地不容二神第二百三十四章 哪位高人忘了落名?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用的心機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勝敗難料第八百三十六章 趙良嗣的艱鉅任務第七十章 孫二孃的洗腳水第六百六十六章 求拐心切第八百五十五章 晁天王以死謝罪第五百四十八章 王都監獻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爆兵狂人柴進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第四十五章 欒廷玉出手第六百零二章 那廝變心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漢來投第八百四十九章 張將軍不必遠送第六百七十八章 一網打盡第一千章 強化的西夏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官人的實力第一百八十七章 宋江的毒計第五百二十二章 這屆殺手不太行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六百零一章 貧道來也第八百零八章 金國使臣入東京第四百一十章 一路向東第二十五章 尋英雄不遇第三百三十六章 師弟來了喜洋洋第三百九十二章 休走了反賊柴進第七百七十八章 沒人妨礙我發財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完顏吳乞買的惱怒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完顏吳乞買的惱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仿製寶甲第七百九十九章 離不開西門大官人第十章 陸小乙找的好漢第七百七十六章 完顏宗翰的閃擊戰第二十五章 尋英雄不遇第六百七十六章 敵軍會法術第七百九十二章 耶律大石錯失良機第八百三十三章 金軍入關第二百六十六章 相州岳飛第四百五十九章 小狐狸逃跑了第八百七十六章 劍拔弩張第八百五十八章 蕭幹敗亡第三百五十三章 西門慶喜添丁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名府猛將第六百九十八章 勝負之間第二十五章 尋英雄不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心腹之患第三百九十八章 青州來客第七百六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一十章 受邀北行第六百二十三章 駙馬之刀第七百四十九章 送佛送到西第五百四十八章 王都監獻策第七十章 孫二孃的洗腳水第六百七十二章 海戰準備第七百四十四章 告別廢都第一百零五章 阮琴通靈第六百零三章 回頭無路第四十二章 扈三孃的內奸第九百一十一章 六賊當誅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二百八十九章 騎射追擊第五百七十八章 攻陷梁山大寨第一百八十六章 城南備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攻守有道第二百七十三章 岳飛習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