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 一網打盡

在宣佈廢黜趙宋皇室後,完顏宗望又宣讀了命令宋朝大臣百姓舉薦新皇帝人選的旨意:

“元帥府近以宋主降表申奏,今回降聖旨札子:

先皇帝有大造於宋而宋人悖德,故去年有問罪之師,乃因嗣子遣使軍前哀鳴祈請,遂許自新。

既而不改前非,變渝迷執,是致再討,猶敢抗師。

洎官兵力擊,京城摧破,方申待罪之理。

況追尋載書,有違斯約,子孫不紹,社稷傾危。

父子所盟,其實如一,今既伏罪,宜從誓約。

宋之舊封,頗亦廣袤,既爲我有,理宜混一,然念師行,止爲吊伐,本非貪土,宜別擇賢人,立爲藩屏,以主茲土。

其汴京人民,許隨主遷居者聽。

右所降聖旨在前,今請到宋宰執文武百官洎京寮一面,共請上皇已下后妃、兒女及諸親王、公主之屬出京。

仍勾集在京僧道、耆老、軍人、百姓遵依聖旨,共議薦舉堪爲人主者一人。

不限名位高卑,惟道德隆懋,有大勳業,素爲衆所推服,長於治民者,雖乏衆善,有一於此,亦合舉薦。

當依聖旨備禮冊命,趙氏宗人不預此議。

一應宋之百司並事新君,其國俟得姓氏,隨冊建號。所都之地,臨日共議。

天會五年二月六日。”

這旨意甚麼意思呢?

就是說大金國先皇帝完顏阿骨打幫助宋朝收回燕地,有大恩於宋。

然而宋朝皇帝趙佶卻背信棄義,做了有害於大金國之事。

大金國因此於去年對宋朝興師問罪。

因爲宋朝皇帝趙佶退位,新皇帝趙桓向金軍告饒,金軍方纔停止討伐宋朝。

怎料宋朝的新皇帝趙桓與老皇帝趙佶一樣,轉眼就撕毀盟約,再度幹出背信棄義之事。

因此,金軍二次興師問罪。

宋朝皇帝不思悔改,負隅頑抗,直到金軍攻破京城,方纔降伏認罪。

大金國翻閱了兩國之間的盟約,上面清清楚楚的寫明如有違約,“子孫不紹,社稷傾危”。

也就是說,趙佶、趙桓父子在與金國訂立盟約時,誓書上可是寫明瞭雙方誰背盟違約,誰就要承受亡國的結果。

雖然宋朝皇帝從來不把誓言當成一種約束,但大金國的女真人可是最爲信守誓言之人。

所以,根據盟約的約定,大金國決定廢掉趙氏的皇權,讓趙佶、趙桓父子學會甚麼叫作言出必行。

這份旨意中還告知天下,宋朝既然已經向金國投降,那麼宋朝的國土理應納入大金國的版圖。

可是金軍伐宋不是爲了貪圖領地,而是爲了弔民伐罪,伸張正義。

因此,大金國廢掉趙氏後,並不會吞併宋朝在黃河以南的廣袤領土,而是讓前宋官民百姓自己推舉賢人爲新皇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

金國提出,除了趙氏宗族的人,宋朝境內不論尊卑,只要有德才之人,都可以推薦爲新皇帝。

宣讀完兩份旨意後,完顏宗翰大手一揮,命人押送已經癱軟在地的廢帝趙桓入齋宮看管。

接着,金軍又令莫儔、吳開入城宣諭,曉諭宋朝東京汴梁城留守、宰相孫傅和太上皇趙佶,趙氏已廢,限趙佶七日率宮眷出城。同時,命孫傅推立異姓爲皇帝人選。

金軍還令鄧珪率內侍百餘人入城監守后妃、帝姬、諸王妃,又令馮澥、曹輔入侍廢帝趙桓,其餘宋臣都被暫時禁押在金軍大營的它處。

宋臣鄭寬之、梁平、王孝傑、王宗沔等人從城中出來,亦被金軍全部禁押在大營。

初七日,金軍的限令時刻到了。完顏宗翰安排騎兵萬人自東京汴梁城的南薰門一直排至金軍青城大寨的劉家寺,耀武揚威,用武力威脅城中官員執行金國的旨意。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二位元帥更是帶着親兵駐於南薰門甕城下,等待着宋朝太上皇趙佶率宮眷出城。

太上皇趙佶得知趙氏被廢的噩耗後,徹夜難眠,急召京城中的大臣們議事,欲不惜代價保住趙氏的皇位。

可惜,趙佶身邊的近臣都被他的好兒子趙桓清理得乾乾淨淨,哪裡還有心腹爲他出謀劃策?

至於被趙桓留在城中主持朝廷大局的宰相兼東京留守孫傅,不過是個志大才疏的讀書人,此時也是一籌莫展,不知怎麼應對當前的形勢。

在金軍的威脅下,孫傅和朝中的大臣們很快就妥協了,決定將太上皇趙佶和皇室宗族、宮眷都送出城去交給金軍。

吏部尚書王時雍、開封府尹徐秉哲和京城彈壓使範瓊三人領兵將宋徽宗和皇族、后妃等三千多人,或者乘轎,或者乘牛車,或者徒步,陸續押送到南薰門外。

到得午時,太上皇趙佶率妻妾、皇子等人從南薰門絡繹而出,抵達了甕城。

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令內侍按圖索驥,逐一指認點驗後,將這些趙宋皇族押回了大營。

太上皇趙佶和后妃、諸王、帝姬還能夠乘車轎前進;後宮以下,則由金軍騎兵揹負疾馳而行。

到了申刻,宗譜上的皇族還未完全出城,金軍又令鄧珪入城搜捉。

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二帥押送着太上皇趙佶回到青城大營中後,將送太上皇送入齋宮與廢帝趙桓相見。

趙桓見到父親趙佶也被城中大臣交給金軍了,不由得傷心地大叫道:“宰相誤我!”

趙桓這是在怪宰相孫傅沒有儘力保護好父皇和城中的趙氏宗親。

可是,城池都被金軍攻破了,趙桓也向金國上表投降了,宰相孫傅又有甚麼能耐力挽狂瀾,與金軍相抗?

太上皇趙佶見到趙桓依然看不明白形勢,痛心疾首地對他說:“你不聽爲父之言,才招致今日的大禍!”

趙佶的意思是,若是趙桓早聽自己的勸告離開東京汴梁城,又怎會輕易落入金軍的手中?

太上皇趙佶想要離開京城避禍,卻被趙桓這個逆子軟禁在了龍德宮。結果,如今被金軍一鍋端了。

還有,太上皇趙佶那些重臣如蔡京、王黼、童貫、樑師成等人,雖然各有各的毛病,但論起處理軍國大事,可比甚麼耿南仲、李綱、孫傅之流要強得多。

若非趙桓不聽太上皇的意見,急於清除異己,又怎會讓一幫更無能的大臣把持朝廷中樞,造成舉國上下軍政一片混亂,連勤王之軍都組織不好。

趙桓面對父皇的責難,無言以對,只能與趙佶相顧號泣,等待金軍發落。

第九百一十五章 身陷絕境第四百二十九章 贏不了西門哥哥第七百八十四章 任性的花和尚第七百二十九章 文化中心第九百五十四章 一網打盡第一百九十五章 關門打狗第五百九十八章 吳軍師的表演第三百五十二章 紫髯伯加入西門堡第九百八十八章 任君選擇第五百三十一章 小人要戴罪立功第四百八十六章 醜女婿也要見人第三百五十章 大宋朝很盛世第六百二十章 患病的金國巨頭第七百八十四章 任性的花和尚第三百五十二章 紫髯伯加入西門堡第九百二十六章 蠟丸密信反間計第二百四十七章 甕中的鱉跑了第四十一章 深夜採花賊第五百八十四章 雷橫的悔恨第八十三章 結拜兄弟第一百八十一章 清風山三賊第三十二章 白菜總是被豬拱第四十八章 武松歸來第七十六章 老爺也來學規矩第九百三十九章 郭京是個好神棍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西門慶的橋頭堡第三百六十二章 燕青很浪第二百四十六章 關門打狗第六百二十六章 謀良虎之才第八百二十七章 確信無疑第七百七十八章 沒人妨礙我發財第九百八十五章 利益交換第九百四十七章 西門慶軍出征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代的古德里安第八百一十七章 改名達人宋徽宗第六十六章 此地蜈蚣嶺第四百二十三章 “金毛犬”識途第五百零三章 柳世權的投資第五百三十五章 棄暗投明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白魚西門慶第四百九十六章 沂嶺問虎第九百一十一章 六賊當誅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完顏吳乞買的惱怒第九百七十六章 雞犬升天第二百六十一章 募兵防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秦檜出謀劃策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人都愛打馬球第六百五十九章 宋江的去向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契丹雙雄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一章 樵夫指路第七百九十章 獻計杜充第二百五十八章 極品人渣董平第九十六章 東京往事第六百七十九章 廢物利用第九十章 偷襲得手第七百三十六章 西門大官人要收徒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婆速路的奇襲第三百八十九章 苦苦相逼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檜的功勞第八百六十三章 金國好女婿第八百零四章 絕不投宋第一百六十六章 站出來讓灑家打死第七百九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五十八章 精兵的雛形第六百一十三章 是誰救了誰第四百一十九章 斡離不的馬第二百八十六章 攻守有道第四百四十八章 草原上的獵鷹第八百七十六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鬱保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該死的黑旋風第二十章 哥哥真神人也第六百九十三章 首戰對手第九百八十六章 聯手破敵第九百二十五章 替罪羔羊第一千零二章 秋天裡的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五章 美人有喜第八百二十五章 隔帳有耳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名府猛將第二百八十一章 替天行道的牟山第七百二十六章 密會觀音院第三百四十四章 這才叫將計就計第一千零二十章 天都山密謀第一千零六十章 金國內亂初起第五百九十五章 指南針與水泥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婆速路的奇襲第六百零一章 貧道來也第五百七十一章 黃信的自信第七十九章 金眼彪的回馬槍第八百零七章 寡婦不可不欺負第一百九十九章 望夫歸第八百九十章 太上皇遇襲第六百章 打虎親兄弟第一百九十二章 劉高夫人來訪第八百六十五章 宋徽宗提供的鐵證第八百四十一章 將士無怨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場徵稅引發的戰爭第八百三十三章 金軍入關第五百五十章 大內密探王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