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嶽峰沉迷於練劍之時,另一邊,不知何時甯中則已經來到了思過崖之上。
“師妹,你怎麼來了。”一見甯中則上來,嶽不羣連忙上前將其攙扶着坐下,臉上閃過幾分焦急,開口說道:“你身體不好,在家裡呆着就行,來這裡做甚。”
甯中則深吸了幾口氣,蒼白的臉上終於有了幾分緩解,笑着說道:“我見你爺倆一去就是大半天,連飯也沒吃,有些不放心,上來看看。”
“可你也不能不顧身體。”嶽不羣聲音中有幾分怒意,開口道:“要是出點問題,那可怎麼辦?”
“那有什麼?”甯中則絲毫也不在意,開口說道:“當初懷峰兒的時候,我……”說道此處,她似乎又想到了些什麼,突然停下了口,不再說話。
“對了,說起峰兒,你看他劍法練的如何?”嶽不羣突然對着嶽峰一指,開口問道。
甯中則擡頭開去,臉上很快就露出了讚許的表情,說道:“每一次揮劍都是十分認真,沒有一點偷懶的樣子。只是終究是基礎劍法,就算再練下去,也不會有什麼用途。不過要是峰兒日後知道你騙他練劍,不知會發生什麼事?”
嶽不羣搖了搖頭,開口說道:“無論如何,也總比他去修煉內功的強。悔不該,當初那麼早便交他背誦內容口訣,沒想到還真練出了些門道。”
“有意與無意間”,嶽峰一邊練劍一邊思考這這句話,但始終無法捉摸透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若是有意,則劍法便失去了真諦,可如果是無意,那又該如何使劍,有意與無意間,到底是要有意,還是要無意。
或許所謂的有意與無意間,便是讓劍法成爲本能,不經思考,便可以將劍法使出?有意,便是指“心中有劍”,無意便是指“心中無劍”,可是這裡是金庸的笑傲江湖,而不是古龍的小李飛刀啊!
突然間,嶽峰的腦海中想起來金庸小說中的獨孤求敗,那“無劍”的境界,難道指的便是劍法成爲了本能,不需思考,隨手便可使出,但好想也不太像。
嶽峰突然回想起嶽不羣方纔那有些不自然的表情,難道這招劍法他也不是很明白,只是要指點我去修煉?至於“有意與無意間”的感悟,或許便是來自於當初創這招劍法的人。
“白雲出岫”這招劍法作爲華山基礎劍法的第一式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歷史了,其中難道真的有什麼真意?“
嶽峰越想越是篤定,越是覺得這招劍法不同尋常。事實上,他絲毫也未曾想到過嶽不羣只不過是要藉助這招劍法來轉移他練內功的注意力,因爲一向外表莊嚴的嶽不羣從未對他撒過任何的慌,即便他清楚的知道所謂君子劍的真面目。
一遍不行就練十遍,十遍不行就練一百遍,一百遍不行就練一千遍,一千遍不行就練一萬遍。嶽峰本就是一個執着的人,體會不到所謂“有意與無意間”的那種感覺,他就絕不會輕易放棄。
漸漸的,嶽峰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只知道每一次使劍都要使到筋疲力盡。每次他累的時候就去休息,而每一次他餓的時候,身邊總會有擺好的飯菜。
“師哥,這都三天了,峰兒還是這樣,會不會是練劍練傻了?”一邊的甯中則紅着眼睛,開口問道。
嶽不羣也是十分的擔憂,但還是十分平靜的開口說道:“不會的,他只不過是太過投入了。”
“什麼太過投入,我看更本就是傻了。”甯中則遲疑了一下,繼續道:“他性格本來就執拗,以前連內功的時候就是這樣。現在你胡謅了個所謂的‘有意與無意間’,他怕是徹底陷進去了。你看,這都三天了,也不知道休息一下。”
嶽不羣只感到萬分的委屈,當初騙嶽峰練劍的注意明明是甯中則提出來的,可是也不好辯解,猶豫了一下,說道:“要不,要不我們將他叫醒?”
便在此時,嶽不羣目光一正,死死的盯住遠處的嶽峰,一動也不動一下。
嶽峰只知道自己在不停的練劍,不停的使着同樣的招數。漸漸的,他不在思考,只知道本能的揮劍。
不知何時,他似乎感到自己成爲了手中的劍,而劍也慢慢的刻入了他的心中。
每一次舞劍,他似乎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劍運動的軌跡,包括它所碰到的每一粒塵埃。
隨着手中的劍一次次舞動,心中的劍也越來越清晰。
同時,一種似是飄渺淡然,又似是百折不撓的氣息從他體內散發了出來。
此時的嶽不羣,感覺他眼前的嶽峰似乎已經徹底失去了蹤影,完全溶於了周圍的景物當中。
即便親眼看到,他依舊是感到嶽峰就如同思過崖上的一草一木一般,本來就在哪裡,而不是不停的在運動。
嶽不羣的心中不由閃過了絲絲羨慕,當然更多的便是高興,因爲這便是武學中傳說裡的“悟道”。
傳說當初達摩面對菩提樹靜坐七天七夜,創出了少林寺的鎮宅之寶“易筋經”,武當祖師張三丰,悟道十年,創出了聞名天下的太極拳。
當然,一切有關“悟道”的說法只是在傳說中,而嶽不羣也一直認爲那只是傳授,可如今傳說竟真的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據說悟道之人,收穫不在於悟道時間的長短,也不在於修爲的高低,只在於悟道之人對武功的認識,已經他的悟性有關。而且悟道之後,無論是內功還是招數,都將會有一個飛躍,當然,更重要的好處是在於日後的發展。
很快,嶽不羣就收起了心中的震撼,憑藉着一絲功法間的聯繫,他開始細細體會起嶽峰內功的流動。
只見嶽峰沒使一劍,內功都會自動的在體內流轉。其行走的道路,雖說是與華山派內功大致相同,但細微之處又有些小小的區別。
初始看上去似是有些荒謬,但細細思索,總覺得其中另有深意。
嶽不羣絲毫也不敢怠慢,只是認真的記錄,只待日後細心思考,憑他的見識,日後自可將華山內功心法修改的更加完善,同時也對他的修煉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