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藍絲帶獎

郵輪原指運載郵寄物品的輪船。(這裡說的是郵輪,不是運輸石油的油輪)郵輪是郵政部門專用的運輸郵件的交通工具之一,並且同樣運送旅客。由於在郵遞服務的初期,洲際的郵遞服務,都是依靠郵務輪船將信件和包裹由此岸送到彼岸,所以稱爲郵輪。郵輪最早興起是在英國,這些英國輪船往往須要懸掛英國皇家郵政的信號旗。後世的郵輪均帶有遊覽性質,由於遠程民航客機和電子郵件的出現,使遠洋郵輪漸漸喪失它的載客、載貨功能和競爭力;遠洋郵輪的角色,亦由郵輪演變爲只供遊樂的遊輪。於是,郵輪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只留下遊輪,供大家玩耍。

郵輪的興盛是它的準時。19世紀初,北大西洋上的班輪還處於不可預測狀態。無論貨輪還是客輪,只要是半載狀態,那船就至少會在港口再停留一至兩個星期。而這一切於1818年被改寫,在一羣紐約商人的召喚下,僑居美國17年的英國商人傑裡米亞.湯普森率先開啓了遠洋班輪的概念,他的廣告宣佈:每月5日將有一艘輪船從紐約出發,而在每月1日,同樣有一艘船離開利物浦。這樣,1818年1月,紐約與利物浦之間建立了遵循嚴格時刻表的海運服務,第一艘大西洋班船在暴風雪中離開了紐約碼頭。因爲湯普森的船以大黑圓球爲標識,這條革命性的跨大西洋貿易線就以“黑球線”聞名。

事實證明,託運人和富裕乘客極其情願支付高昂的價格。黑球線的時刻表指揮着美國與整個歐洲之間互寄郵件的節奏。黑球線大獲成功,使紐約超過波士頓和費城,成爲美國的頂尖港口。其他班輪航線也紛紛在紐約和東海岸主要港口運行起來,那一頭則連接起越來越多港口。運郵就意味着準時安全,所以有錢人會首選郵輪出行。在遠離了郵件的今天,遊輪公司依然念念不忘“郵輪”這個字眼,在於的就是往昔榮耀所能夠引起的懷舊情結。

所以在早期運輸行業並不發達,航空還未興起的時候,很多通信郵件都是靠郵輪這種大型船舶進行跨洋運輸。這就造成郵輪比較追求速度,最快能達到40節左右的航速,放在今天40節的航速也是非常快了。說得具體一點兒,郵輪比當時的軍艦還快,在後來的一戰中,高速郵輪經常無視交戰國的海上封鎖線,在北大西洋上運輸物資。可以相像一下,數萬噸的巨型郵輪,以每小時八十公里左右的速度,在大洋上飛馳,是多麼的震撼!要知道後世的珠江外海飛馳電掣的改裝大飛,也就只有每小時九十公里的速度,而海警的高速快艇完全拿走私分子的大飛沒有辦法。

“藍絲帶獎(Blue Riband)”是一個授予最快橫渡大西洋的船舶的獎項。它是一個民間自發形成的競賽,比較船舶首次橫渡大西洋的平均速度,每年頒發一次。於是,以最快速度橫渡北大西洋就成了郵輪之間競爭的目標。

自19世紀30年代開始的一個世紀中,有3300多萬歐洲移民到達美國。1863年,還只有45%的英國移民是乘坐輪船到達美國的,三年後這一比例就躥升到80%。

這一別稱爲“藍絲帶”的榮譽就牽動了歐美各國,郵輪競賽成爲了民族自豪感的體現,幾十年間共有英、德、美、意、法五國郵輪相繼奪得“藍絲帶獎(Blue Riband)”。

1850年至1900年間,英國的三家郵輪公司:冠達,英曼和白星壟斷了大西洋航線。到19世紀末,克虜伯看到越來越多的移民奔赴美洲大陸,他就趁着1890年這次經濟危機,低價收購了白星郵輪公司的一部分股票。於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克虜伯造船廠開始爲白星郵輪公司造起了高速巨型郵輪。在19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白星的每艘郵輪都獲藍絲帶獎的榮譽,克虜伯想要爲白星郵輪公司造船,當然也不能例外。

這年月,郵輪比最大軍艦還大,要造這麼大的船,就必須有足夠大的船塢和舾裝碼頭。克虜伯在美國造船廠旁邊買了地,克虜伯又擁有工程建設公司,擴建造船廠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克虜伯旗下還有工程設備廠,船塢和舾裝碼頭的機械設備幾乎都是現成的,所以克虜伯的造船廠在很短時間內,就開始爲白星郵輪公司製造大型郵輪。

郵輪光是大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快。克虜伯的想法很簡單,想要輪船開得快,一是減少阻力,另一方面就是增加動力。減少船舶的阻力,就是優化船舶的水下外形。德國的數學天下第一,全世界的數學聖地——哥廷根大學,就在德國。自從數學之神——高斯,建立起哥廷根數學派後,哥廷根派就貢獻了全世界數學成果的六成。有着世界頂級的數學家,還怕不能給克虜伯計算出個優秀的水下外形?而且流體力學的開山祖師就是德國科學家L. 普朗特,他早已被克虜伯特聘爲造船廠的流體力學首席科學家。所以,克虜伯信心十足,在船舶阻力方面,他絕對比別人做得更好。

增加動力就比較麻煩了。這個時代的船舶,以蒸汽爲動力,推動蒸汽機使螺旋槳轉動,從而讓船舶行駛起來。克虜伯爲了增加船舶動力,採取了兩條路線。第一條短期路線,直接堆鍋爐,增加蒸汽供應量,加大馬力。這條路線見效快,缺點是增加能耗,運行成本高。另一條是遠期路線——升級科技,優化螺旋槳,開發大功率鍋爐,研究新的蒸汽機。

克虜伯的造船廠自己生產螺旋槳,有流體力學祖師L. 普朗特和哥廷根數學天團在,螺旋槳不在話下。但是船舶用的鍋爐和蒸汽機,克虜伯造船廠並不生產,全是外購的。其實,克虜伯的電器公司生產電機,用在發電廠裡做發動機時,也和鍋爐及蒸汽機配套使用。在發電廠,先由鍋爐產生蒸汽,再由蒸汽機帶動發動機發電。所以,克虜伯決定建一間鍋爐廠,和一間蒸汽機廠,自己製造鍋爐和蒸汽機。

鍋爐廠需要大量鋼鐵和耐火材料,所以緊靠着克虜伯鋼鐵廠建立就好。但是蒸汽機就有分歧了,現在大部分蒸汽機是往復式蒸汽機,由活塞在汽缸內往復運動,帶動連桿使機器轉動。不過前幾年,瑞典工程師拉瓦爾設計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汽輪機。汽輪機一出現,就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汽輪機可以在較小的空間內,發出很大的功率。如果要追求大功率,那麼汽輪機就是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且船上的空間有限,一定的空間內,發出更大功率的汽輪機,比蒸汽機更加適合船舶。

既然汽輪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那克虜伯決定彎道超車,跳過蒸汽機,直接製造汽輪機!

第四十六章 損兵折將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四十五章 英艦追擊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二十章 克虜伯汽車公司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十六章 甲申易樞第六十二章 鐵道炮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二十八章 密約第六十八章 1916年俄國形勢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十二章 撤軍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十章 水戰第十一章 空城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五十四章 波蘭戰役第二十九章 哥廷根大學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八章 黑旗軍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三十五章 變樣的海軍競賽第二十七章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世界形勢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十三章 左寶貴將軍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三十章 中俄戰爭第五十九章 打得準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十八章 反攻第十八章 反攻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六十四章 戰後思考第六十七章 新槍(下)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四十三章 海上形勢第四十章 英法聯軍賽跑第十七章 北京之戰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六十章 慘勝第八章 黑旗軍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三章 機牀設備集團第三十四章 1907年經濟危機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二十五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火力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六十章 慘勝第二十四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速度第五十五章 石油戰爭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五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三十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十章 水戰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五十三章 1914年末戰況第五十八章 苦戰第五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四十七章 射程決勝第四章 潮起彼岸第一章 穿越小克虜伯第四十九章 戰列艦交火第七十章 紐芬蘭島第四十二章 世界第一陸軍第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五章 新槍(上)第四十一章 包圍第六十六章 新槍(中)第四十四章 海上獵殺小組第五十章 驅逐艦交鋒第十九章 君主立憲第六十三章 布魯西洛夫攻勢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第十八章 反攻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七章 恭親王奕訢(下)第二章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經濟危機第二十六章 戰艦三大要素之——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