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決意5

充滿某種我個人趣味的鳴炮十二響,和傳統風格鼓吹班的禮迎聲中,我也踏上了淮東治下的土地。

然後又坐到了了特製的公務馬車上,雖然前往益都還有一段距離,但不影響我沿途聽取各種彙報和麪見。

提早接到鷂書和飛鴿傳訊之後,預先抵達的“社統”和“馬統”兩系人員,以及掌書記第五平的文樞小組,早已經準備好了,我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彙總和報告。

因此,只要一抵達,就可以迅速上手觀閱。這樣我就可以通過正反多面的對照,對現有淮東治下的粗概,行成一個比較直觀的瞭解程度。

根據我留下的政策,淮東治下的人口基數,還在緩慢而穩步的增長着,雖然已經沒有當初爆發性的增幅。

一方面是因爲各種用工和編管人口的單位,因爲日常管理和運作磨合的相對成熟,以及更有效率的資源調配和獎懲競爭激勵體系的成型,而導致各種疫情、傷病、過勞死之類的人口損失進一步的明顯下降。

另一方面,則是持續涌入的外來人口。

如今我控制下的地盤,也包括了故黃淮平原的一部分。這個既造成了現今戰線維持上的,需要投入較多的兵力和資源,才能確保依託幾個大湖流域的具體戰區。

而在大湖之間,除了河流之外就缺乏險要,只能通過小型堡壘和少量駐防控制的節點,與後方大量以馬代步的機動部隊,來形成有效的逐級彈性防禦。

但是大平原相連的地勢,也造成了消息傳遞和外來人口流動上的某種便利性。

因爲,流民們幾乎是從四面八方投奔淮東而來的。別說那些犬牙交錯的番胡勢力,就算是相對嚴整的北朝控制區,也無法徹底杜絕這種逆向的人口流矢。

因此,這些斷斷續續逃奔的難民,經過簡單的甄別和分流之後,充實到各種場礦作坊農場,乃至營造捕撈運輸的隊伍中去,從最基本最底層的粗苯力氣活開始做。

爲此,我在走之前就已經參考了後市的工資和職務等級制度,在民政管理體系內設計了一套簡陋版的,粗分爲四類十二級身份,並且待遇和工作內容相掛鉤的勤務制度。主要按照日常的貢獻度和工作年資來綜合評定的,作爲日常的激勵和競爭機制的補充和配合。

每三級在待遇上有明顯的變化,而在工作選擇上也有更多的便利。

比如,

經過考覈確認從熟練的學徒,變成初步合格的工匠之後,就可以自然獲得第一類三級身份,有正常的年節假期,有正常配給以外的少量薪金,也可以離開編管的區域,而在有限的業餘時間,獲得正常人的生活體驗;

而達到六級之後,就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吏員出身,可以考慮申請基層政權裡的某些次要職位,或是到聯校裡去再學習了,也可以憑定期更換的身份證明,反覆的離開居住地出差辦事。

至於新來的流民則沒有級別,就只有最底層的勞役身份,屬於被集體監管的對象,只有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份額。直到他們毫無異狀或是沒有大的違規記錄,辛苦的勞作滿一年,纔可能在年底批次的集體宣誓中,獲得最基本的初級身份。

也就是稱之爲“治下民”的基本人身保障和生活配給。如果有相應的專長或是特殊的技能,或是粗通文書,則可以跳過這個階段,直接進入二級的考察階段。

如果是涉及到武藝或是從軍的經驗的話,則另有一套體系來評定和考察。日常運作主要是由戶行判司負責,功行判司的知事院進行考評,陸務觀領導的觀察使衙門,則派人進行監察和定期巡檢。

當然,因爲時間尚短,目前能夠夠得上六級以上,還是翎毛鳳角而已。主要是讓人看起來有足夠上升的空間和努力工作的奮鬥方向而已。

因此,對我來說雖然只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對於現有體制管理下的古人們來說,卻還是個不乏幹勁和憧憬的新事物。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卻是第一批新生兒的誕生,主要是生活的穩定下來和日常娛樂的匱乏,造成了造人頻率的隱形增加。

因爲,實現實行了集體寄養和保育制度的緣故,這一批新生兒其中夭折率相當有限,去飛是更加嚴格的衛生環境要求和注意事項而已。

鎮撫衙門下也自然依例給與了相應父母的獎賞和祝福。

此外,初級煤鐵鹽的工礦產業複合體,已經初見成效了,其中佔用的勞力和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六州適齡青壯的八分之一到六分之一。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在一片空白的版圖規劃上,從無到有的走出第一步,總是是最困難的事情。

但是相對的,一旦有了現成的模版和成熟樣範之後,想要繼續按部就班的擴大規模和產能,就相對簡單的多了。

只要經事的人不要太蠢笨或是愚鈍不堪的話,很容易就能因循守舊的做出成果來的。

而在糧食儲備達到一定規模之後,鎮撫府下營田使所負責的農事部門,也開始嘗試,在山丘上擴大引種的菸草、蔗糖、棉花、果木、油菜等,加工附加值更高的經濟作物。

雖然,在產量和週期等成本上,都比不過長期使用藩奴的南海種植園,但在地理位置和輻射範圍上,卻是可以基本勝過海陸千里迢迢運過來的所費。

同時送到我手中的,還有一隻木匣子,裡面卻是多枚各式錢幣的樣範,屬於前大匠沈嶽,抵達了淮東之後,最直接的成果與產品:

其中除了足一文的黑鐵小錢,因爲價值太低不在此列外。

剩下就是青銅料的當五小錢和當十大錢,也被稱爲青錢或是青眼;然後是白銅料的當二十和當五十的大小白錢,也稱爲白眼兒。

接着是貴金屬的大額鑄幣,銀鑄折百文的小銀寶,當二百的中銀寶,當五百的大銀寶,當一緡的小金元,當五緡的大金元。

選擇鑄印的年號是康平,也就是前朝因爲海外貢入的金銀極豐,發行金元銀寶最濫的一個年代,雖然在歷代的成色中頗爲一般,至今猶有許多留存在使用。

主要是避免直接仿冒當朝正在發行的錢幣,而產生一些防僞手段和式樣做舊上麻煩。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把這個鍋留給北朝去背。

制錢的銅料主要是來自扶桑藩和新羅藩的以物易物的貿易,粗銅錠子是最常見的返程壓艙之物。

而金銀寶錢的原料,一方面靠三山島和芙蓉溝金場的持續產出,一方面則同樣從扶桑進口白銀原坯。

而我從洛都弄到的那批貴金屬,一直留在手中沒有捨得用掉多少,就是爲了這個用途。鑄幣成可以流通的金錢,可比單純的貴金屬買賣,增值的不止倍半以上。

雖然目前只有小批量試製的積累經驗和工藝熟練度,但是也是一筆不小的淨收入了。可以混在那些回收的雜錢中,直接拿去支付軍將官吏的薪餉。

但是,私鑄錢幣,特別是大額錢幣,歷來都是挑戰現有統治秩序的不法勾當,因此只能私下偷偷的做,極力避免張揚的說。

這時候,新完成的幾臺原始蒸汽機雛形,就得以派上了用場,因爲沒有沿河利用水力的需要。因此,具體的鑄造工場可以放在便於封鎖和隱藏消息的深山老林裡。

雖然以現有的功率,用來加工需要整體成型的大件產品,還有些技術難題,但是已經可以用來鍛打,組合成鱗甲、山紋和鎖子甲、鍊甲背心,以及明光、鳥錘甲所需的組合小片,

改了壓模之後,對付區區最大不過寸,質地更軟一些的錢幣模型,卻也是不成問題的。

因爲我採用的不是後世那種,用機械力的軋輥一次性整板成形的做法,而是採取流水線式單體壓制的做法。

經過轉換機構的傳導,將數千斤鐵氈的錐尖,最終衝鑽在硬模中不足半寸的錢坯上,很容易就壓制出我所需要的花紋和樣式來,

因此,這批的鑄幣從成色和分量上,看起來與南朝歷代發行的錢幣,基本大同小異,只是因爲衝壓成型的緣故,質地更硬一些,光澤度也更好一些。

這樣,我就有了足夠的貨幣儲備,去對付各種經濟和民生領域的狀況,其中四種成色的銅幣和小銀寶,主要是提供給本地經濟體系內的流通需要。

配給制和憑票代卷,終究是沒法完全取代正常的經濟生活中,正規貨幣的使用,特別是在與外界保持足夠交流的情況下。

而大銀寶和兩種規格的金元,則是用來在南方的嶺外地區,套賣各種所需的物資和原料。以及對外交易的保證金。

畢竟,政治軍事層面上的明槍暗箭好對付,但是來自經濟領域的滲透和無形的軟刀子,卻不是那麼容易防範了的。

廣府同樣也有許多帶有地域性色彩的利益集團,卻是因爲長期壟斷和把持了南方的額海陸貿易和中外交通往來,所行成的歷史淵源,體現在臺面上就是各種地方財團和世家門閥。

正所謂資本的天性都是逐利的,而且並不隨人爲的意志爲轉移,只是他們相互之間的立場和利益取向千差萬別,這纔沒有能夠行成足夠的合力,但在朝堂上依舊有自己的訴求和代理人。

相比之下,我搞起來的那點南北貨物走私,以及淮東現有的多級供需體系,實在不值得一提。就算是婆羅洲——夷州的商團聯合,也依舊年輕的很。

北伐失利之後,許多人的投資也因此落了空而損失慘重,爲了謀求止虧補損的渠道,並不是沒有人動過淮東,這片朝廷掌控下北方飛地的心思。

雖然通過目前戰時爲名的軍管制度,最大限度的壓縮日常經濟循環的需求,可以有效的將他們影響和滲透,給防堵在外。

但軍管的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的,爲日後長治久安計,一個可以掌控而架構健康,運做良好,能夠抵禦相應風險的經濟循環體系,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雖然我還可以用刀劍代表的武力手段,或是地方政權初步成型的權威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種東西同樣也是一柄雙刃劍,卻不是輕易可以隨便使用的。

用的多了也很容易損害到自身的信用和威望。實在沒辦法的話,我也只能諸害取其輕的,引入相對親善的勢力,比如阿姐陳夫人和寧總管背後的浙東系,或是顏公密切相關的海商們,或是龍雀園陸氏的故舊。

讓他們相互擎制和競爭,來確保本家婆羅洲——夷州體系的主導地位,避免經濟命脈上淪手他人。

第1207章 淮動第737章 抉擇7第668章 出援18第476章 漸變6第566章 營生6第369章 接敵第598章 期新8第1128章 浪奔8第639章 悵懷39第755章 徒變5第435章 天傾2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1282章 旋滅2第845章 風動5第17章 皆爲名利第836章 雲起6第305章 戰淮北十九第767章 憂亂7第947章 破釜7第973章 浮夢3第733章 抉擇3第16章 熙熙攘攘第861章 撥亂第392章 在河北2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886章 反動6第1136章 潮新6第1090章 立新20第955章 沉驚5第1234章 底定4第961章 沉驚11第880章 撥亂20第146章 改變與日常第970章 沉驚20第1229章 平盧13第979章 浮夢9第980章 浮夢10第361章 戰雲4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514章 兵戎4第581章 變數第645章 後手5第293章 戰淮北六第165章 街戰第864章 撥亂4第45章 漸行第885章 反動5第916章 臨峙16第191章 戰歸第1085章 立新15第1268章 又決8第1048章 殤國8第780章 萌動10第965章 沉驚15第176章 間歇第1261章 又決第169章 微瀾3第397章 在河北8第257章 應邀 閨房第39章 嘗辯第649章 後手9第470章 歸亡19第1202章 淮動2第1029章 瀾動9第563章 營生3第979章 浮夢9第589章 變數9第1040章 瀾動20第647章 後手7第636章 悵懷36第119 餘音第741章 思變第483章 漸變13第709章 啓東(9)第426章 戰局9第544章 風雨8第1191章 徐州起第424章 戰局7第817章 啓新7第297章 戰淮北十一第1096章 立新26第860章 風動20第543章 序間3第1082章 立新12第711章 大羅第31章 再逢第46章 漸遠第969章 沉驚19第143章 觀閱第1117章 歸遠17第578章 決意8第279章 朝生暮死罪與罰第341章 協力第1094章 立新24第722章 異夢2第394章 在河北4二十一章 片刻的日常第999章 跌宕9第590章 變數10第1059章 零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