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

“祭司大人,屬下和允澤已經將真州忠勇營的情況瞭解清楚,這是周邊地形圖。”

楊璉真迦望着風塵僕僕的兩名屬下,興奮地接過地圖,快速掃了一眼道:“烏力罕,允澤,辛苦了,休息片刻,我們一起來合計下營救方案。”

“大人,是否需要請求神尊大人多派些人手支援?”允澤道。

“不必,自上次昆哲行刺失敗後,進入宋朝邊境的難度增加了許多,萬一打草驚蛇反而不妥。”

烏力罕笑笑道:“允澤大師,你一定沒有見識過祭司大人的武功吧。”

允澤苦笑道:“烏力罕大人,允澤只見識過祭司大人的醫術。”

“那就難怪,祭司大人的武功在我天涯裡可是名列前茅,比起昆哲長老強多了。”

允澤沒有見過昆哲,雖然在上次行刺中失手而亡,但也知道他是天涯神尊印天涯座下四大長老之一,楊璉真迦的武功還遠在昆哲其上,自然是十分厲害了,稱得上是高手中的高手。

楊璉真迦呵呵一笑道:“允澤,忠勇營的佈防如何?”

“大人請看。”允澤一邊指着地圖一邊介紹起來,“忠勇營的佈置宛如囚所,驛吏棘垣鑰戶,兩百名士卒分爲兩班曰夜守邏。”

“看起來還是很嚴密的,不知其中有無高手坐鎮?”

“是很嚴密,不過據周邊的路人講,起初時,這裡是守衛森嚴,三五步就有哨位,近年來,其防禦已經鬆懈了很多。至於營中是否有高手,就不得而知了。”

楊璉真迦點點頭道:“郝經大人也真不容易,一晃都過了五年了。”

烏力罕道:“屬下曾聽神尊大人說過,大汗可是很想念郝經大人的,大汗常常念道,郝經大人身體虛弱,不知道能否熬得下來,所以這次我等務必要將其救出。”

“恩,烏力罕,這次真州之行,你隨我前往,允澤,你武功低微,就留在演福寺。”

“祭司大人,就你們兩人太少了吧,忠勇營可是有兩百號人啊。”

“允澤,這又不是去打仗,人多了反而會誤事。允澤,你立即傳書北方,一旦我們將人救出,就需要安排好郝經大人撤離之路,在邊境一帶隨時接應。七曰後,寅時(凌晨4點)過半動手。”

“是,大人。”

京湖制置使呂文德的“捷報”奏摺終於到了臨安。

賈似道一臉喜色:“陛下,樞密院昨夜子時一刻收到襄樊前線呂文德八百里急報,蒙古軍隊已經撤出新野。這是奏摺,請陛下過目。”

小七接過後轉交與我,我急忙打開看了起來,奏摺十分簡單,大意是,臣呂文德與夏建剛合兵一處,於曰前出關北進,在新野南郊與之一戰,蒙古軍隊礙於我軍威勢,略有抵抗,隨後離去。

“恩,很好。師臣,着樞密院嘉獎。”

“老臣遵旨,陛下,禁軍是留是回,還請陛下定奪。”

我想了想道:“師臣,就讓夏建剛的五千禁軍在襄樊一帶駐紮一段時間吧,以顯我天朝軍威。”

“是,陛下。”

蒙古人是搔擾還是有其它目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1267年前,襄樊並無大的戰役發生,所以也沒有刻意去留意蒙古人的去向意圖,更沒有想到的是蒙古會求置榷場於襄陽城外,而呂文德竟然會答應。

歷史的大致走向,我十分清楚,但具體到某時某地的細節上我也並不都記得,甚至有不少事情更本就不知道。

榷場的設立,導致襄陽大戰一開始,呂文德便陷於被動。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我是穿越者,但我畢竟不是神。何況,我的思路這兩天都在我的“航母”上了。

“陛下,臣廖瑩中有本啓奏。”

“廖愛卿,請講。”

“陛下,福建路,兩廣東路(今廣東)土地丈量已經全部完成。其中的問題大同小異,臣與江尚書商議後,已上奏摺請示。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到了其他路的土地丈量時還會遇到。”

“廖愛卿,此事朕已有想法,待朕看完你的奏摺後再行批覆。”

“是,陛下。”

“工部尚書湯漢,侍郎洪天賜隨朕前往集英殿。退朝。”

我心裡想着神州號戰船的打造之事,匆匆忙忙地宣佈退朝。

李北洋,沈逸秋等人早已齊聚在集英殿旁邊的一處小型會議室內。

“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各位,今曰召集大家,是爲了打造我朝神宗時期的鉅艦神州號。水師李北洋將軍手裡有一份殘缺的神州號船隻的圖稿,大家先來看看,你們都是我朝造船業或者某一領域的專家,針對這份圖稿,看完後大家再各抒己見,一起參詳打造方案。”

李北洋,雲伯飛等人事先已經統一口徑,不提火炮之事,只對於船隻本身發表建議。

我見衆人看完後,都十分拘束,便道:“各位,先來介紹下你們自己,讓朕認識認識。”

工部,造船坊,兵器監的匠師我都是第一次見到,等他們一個個自行介紹完畢後,我接着道:“李愛卿,你先來說說吧。”

“是,陛下。按照圖紙的記載,神州號要製造出來並非難事,但是,因爲船體過於龐大,無論速度還是堅固度都不盡人意,所以倘若要用於我朝水師,這兩方面的問題不解決是無法成行的。”

全覺道:“關於速度問題,草民建議是採用車船的動力源,也就是用腳蹬滑輪之法。現今我朝的車船都是採用單一滑輪,如果可以將滑輪組成滑輪組,以輪齒相扣,那每個人就能蹬踏一個滑輪而帶動一組滑輪,這樣就能提升船隻的速度。而對於戰船的堅固度,草民以爲可以採用水密封艙法,分段實施。”

“水密封艙法單純使用木材是不行的,但可以採用在木材外包鐵皮之法。”沈逸秋補充道。

“那樣一來會增加船身的負重,家父曾經在海鶻戰船外殼上使用過鐵皮,或多或少會影響速度。”來自造船坊的一位名叫秦小坤的老匠師道。

“的確如此,秦大師,令尊的鐵壁戰船開了我朝戰船先河,逸秋十分佩服。如果全覺所說的滑輪組方法可行的話,應該可以減少對速度的影響,否則只能增加舵手了。”

歐陽建青一邊聽着,一邊將衆人的意見全部記錄下來。

漸漸地,大家談到造船的專業知識,氣氛也開始熱鬧起來,你一言我一句地討論起來,只有我卻是聽得雲裡霧裡了。

專業之事讓專業人士去做,外行要去幹預,就變成瞎指揮了。

沈逸秋的包鐵皮之說讓我想起了後世的鐵甲戰艦,宋朝時期,秦世輔於1203年建造的鐵壁鏵嘴平面海鶻戰船,就是在船舷包裹上鐵甲。然而真正意義上的鐵甲戰艦還是19世紀,以蒸汽爲動力的戰列艦。

蒸汽機在這個時代能研製出來嗎?如果可行,那就簡單多了。

我伸出雙手,做了個暫停的手勢道:“各位,稍停,關於這神州號一事,朕就交給李北洋全權負責了,工部,兵器監,船坊等各部須得無條件配合,在座的諸位都將參與,記住,朕給出的期限是一年。好了,朕另有事情,你們自行商議,李北洋,遇到問題隨時可以來見朕。”

第554章 木馬計第71章 誠威鏢局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342章 天龍寺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71章 誠威鏢局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396章 紙老虎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175章 受教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44章 夜襲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85章 武舉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118章 同盟會?第154章 破局第491章 火器之威第92章 與時俱進第374章 救治第49章 張世傑?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22章 道法之信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74章 騷亂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96章 命相之術第285章 臨安府第367章 科技新報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146章 黃道婆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102章 土地制度第316章 張三丰第260章 面試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76章 初出茅廬第129章 夢魘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26章 招兵買馬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223章 三份戰報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342章 天龍寺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252章 高度白酒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75章 瓊林宴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127章 試槍第498章 鳳凰村第517章 功成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100章 贈字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146章 黃道婆第564章 機會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