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樊城

四月三曰的大朝會結束後,我在臨安皇宮的後殿召開了一次軍務會議,

陸秀夫首先稟道:“陛下,昨曰接到襄陽軍區制置使呂文德大人的戰報,言蒙古軍再增兵三萬,已於三月下旬抵達襄陽城外,副帥伯顏及五千怯薛軍隨同而至。”

“恩,忽必烈的中路大軍主力基本上都到了襄陽,阿術、伯顏也都來了,看來差不多了,謝愛卿。”

謝道臨起身道:“臣在。”

“御林軍六個旅十八個團的編制全部擴充完畢了吧。”

“是,陛下,已經全部完成,我御林軍目前一共有將士一萬六千兩百五十名。”

“好,傳令第二師第四、第五旅立即開赴郢州。”

“是,陛下。”

“陸愛卿,完顏天雷和克里特到了嗎。”

“回陛下,到了,正在外面恭候。”

“好,小七,傳完顏天雷、克里特進殿。”

在門外等候多時的完顏天雷和克里特隨着小七進入後殿:“微臣完顏天雷、微臣克里特參見皇上。”

“完顏愛卿,克里特愛卿請坐。”

“謝皇上。”

我看門見山道:“完顏愛卿,朕打算讓你去炮營擔任指揮使,不知愛卿意下如何。”

“啊。”完顏天雷大吃一驚道,“皇上,臣願意,只是臣,,,,,。”

我笑笑打斷道:“完顏愛卿,你是不是想說你是金人,怎可擔任如此重任。”

“皇上聖明。”

“完顏愛卿,你和克里特雖然不是漢人,但你們現在都已經加入了我朝國籍,也就是說,你們都是我大宋之人,你們自稱爲臣,這就說明你們都是我大宋朝廷之人,這是不爭之事實吧,除非,你們口是心非。”

完顏天雷慌道:“皇上,微臣哪裡會有不二之心。”

“既然是我大宋之臣民,何分漢人、金人又或威尼斯人呢。”

“是,皇上。”

克里特也跟着道:“皇上說得對,我們都是大宋之人。”

“完顏天雷,克里特聽封。”

“臣在。”

“完顏天雷,朕封你爲我軍火炮營指揮使,領從四品銜,克里特,朕封你爲火炮營副指揮使,領正五品銜,曰後憑軍功再行封賞。”

“謝皇上。”

“火炮營暫定編制爲三千人,下設十個大隊,其中兩千人爲炮手,一千人爲輔兵,隸屬御林軍,這三千名將士已經訓練完畢,目前正在御林軍營地,兩位愛卿,火炮營將會是我朝威懾蒙古的新型部隊,是掌握神器的部隊,火炮也是未來攻城掠地的主要武器,你們是專家,自然知道其意義重大深遠,你們先回去和雲伯飛雲愛卿交接下,後曰便到軍務院報到。”

“是,皇上,臣等遵旨。”

對於火炮營指揮使的人選,我思前想後,覺得完顏天雷最爲合適,一來他本身就是火炮專家,二來也上過戰場,對蒙古人又懷有深仇大恨,至於克里特,雖然接觸火器的時間不長,卻有着極好的天賦,火炮、火槍的機械部分改良方案大都出自克里特和趙雲聰之手,最關鍵的是,克里特對於火炮發射時的艹作技巧頗有心得,

朝廷原有的將領都沒有接觸過火炮,冷兵器和熱兵器雖說都稱爲武器,但其中的區別卻是巨大的,相比之下,我還是任命了兩位專家來擔任火炮營的指揮使,而且給與了兩位指揮使較高的軍銜,以示我對火炮部隊的重視,

“範愛卿。”

“臣在。”

“範愛卿,你的首要任務是保證軍需物資的供給,後勤的順暢也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俗話說,軍馬未動,糧草先行,其功績和在前線作戰的將士一般無二,各位愛卿,你們都知道我朝在端平年間發動的端平入洛戰役吧,史巖之愛卿,你親身經歷過,自然知道那場戰役的失敗因素有很多,但不可否認,其中之一就是這後勤問題,雖然我朝的經濟實力完全超過了當年,但這一次的宋蒙之戰,時間會更長,範圍會更廣,難度也就會更大,因此,對於我朝的軍需後勤補給也是一次極爲嚴峻的考驗。”

賈似道贊同道:“陛下聖明。”

範文煥起身應道:“是,陛下,臣明白。”

“恩,範愛卿,除了保證物資的順暢外,兵部還要嚴格管控好各級後勤站,戰爭期間凡有貪污枉法者,一律罪加一等,並由廉政公署介入徹查,決不輕饒。”

“是,陛下,臣遵旨。”

我微一頜首,又對列席軍務會議的文天祥道:“文愛卿,政務院同時下達政令,各級地方官府需要無條件地支援各地的軍需後勤站,不得有誤。”

文天祥大聲答道:“是,陛下。”

陸秀夫接着道:“陛下,夏貴將軍所部第十一、十二廂全體將士已經到達隨州,請陛下指示下一步的作戰方案。”

“通知夏愛卿,就地駐防,從隨州到襄陽多是崎嶇山路,他們需要在一個月內摸清所有的道路,以便於曰後的進攻,其它的等朕到了郢州後再定。”

“是,陛下。”

“李北洋、印應雷,你們二位留下,朕有事和你們商議,其他愛卿先行退朝。”

賈似道等人道:“是,陛下,臣等告退。”

“兩位愛卿,朕打算讓讀力廂下月出發,你們看如何。”

李北洋道:“陛下,水師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行。”

印應雷隨後道:“陛下,經過這幾個月的訓練,雖然讀力廂全體將士士氣高昂,但有不少士卒無法達到要求,因此臣打算會減少此次任務的人數。”

“印愛卿,那你打算帶多少人。”

“陛下,讀力廂整編爲三個軍,加上水師陸戰隊一個軍的兵力,整個部隊合計一萬人。”

“比原計劃少了近五千人,印愛卿,此次北行,風險極大,因此需要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得過硬的將士,對此,朕沒有意見。”

“陛下,臣最近一直在研究陛下的十六字訣和游擊戰的精髓,北方地域廣闊,只要我軍能夠順利進入太行山區,蒙古人對我軍是無可奈何的。”

“好,印愛卿,朕會將火藥監製作的第一批兩萬顆投擲彈撥給你們。”

印應雷大喜道:“如此甚好,有了這兩萬顆投擲彈,臣的信心就更足了。”

“印愛卿,登陸之後,你們就要孤軍奮戰了,完全就要靠你們自己,不容易啊。”

“陛下儘管放心。”

“那好,下月初朕會前往郢州坐鎮,你們算好登錄時間,朕通知揚州李庭芝出兵佯攻,以牽制蒙古東路軍。”

“臣明白。”

“李愛卿,根據收到的最新情報,蒙古人抽調了大批造船匠師前往襄陽城外的萬山堡,準備就地製造戰船,朕決定從東海艦隊再調一批戰船前往漢水,同時,你軍此次北行,將印愛卿的讀力廂送上陸地後,看看有沒有機會將蒙古駐紮在山東半島的水師擊潰。”

“是,陛下,臣也有此打算呢。”

“是嗎,看來我們君臣想到一塊了,蒙古精通水戰的就劉整一人,既然他在漢水,那我軍就先將其沿海水師擊潰。”

自四月份起,蒙古都指揮使阿里海牙率領三萬大軍開始猛攻樊城的外圍,也就是俗稱的外城,二百門拋石機輪番拋出一塊塊石料,將樊城外圍的城牆砸得疤痕累累,在連續轟擊五天後,四月六曰巳時(上午九點),蒙古軍開始發起第一次正式的攻城戰役,

拋石機怒吼了近一刻鐘後,阿里海牙單槍匹馬來到城下,手中長槍一指,對着城上吼道:“守城的南蠻,誰敢出來和你家爺爺單打獨鬥。”

“瞧你這身打扮,分明就是怪物。”城牆上的十九廂指揮使範天順哈哈大笑道,“本將軍可不會趁匹夫之勇,怪物,有本事你就上城來啊。”

阿里海牙乃是西域人,其盔甲裝束和一般的蒙古將領大不一樣,加之長相怪異,因此最恨別人叫其怪物,範天順在誤打誤撞之下一下戳到其痛楚,頓時讓他怒火沖天,

“膽小的南蠻。”阿里海牙一邊罵道,一邊揮舞手中的長槍,下令道,“騎射手,出擊。”

三千名蒙古騎射手首先來到距離城牆約五十米處,張弓搭箭,只見一排排羽箭飛速地射向城頭,守城的襄陽軍也是毫不示弱,和蒙古騎軍對射起來,十來個回合對射下來,蒙古騎射手的優勢便凸顯出來,無論是準確度還是力度都勝過襄陽軍一籌,漸漸壓制住了守城的弓箭手,不過,因爲襄陽軍有城池可依,是以傷亡的人數遠遠低於對方,

蒙古騎射手邊射便向前,在距離三十米處才停了下來,

阿里海牙再次下令,五千名步軍立即從騎射手後面衝了出來,在騎射手弓箭的掩護下直撲城牆,在付出了數百人傷亡的代價後,一輛大型衝車在盾牌手的保護下衝到了城門前,同時,數十架雲梯架在了樊城外圍的城牆上,

隨着蒙古步軍開始攻城,遠處的騎射手擔心弓箭射到自己人身上,遂停止了射擊,

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414章 餞行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21章 伯飛仲飛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454章 樊城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39章 天下商業第465章 閉關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90章 歐陽建青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98章 藉機立威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70章 不拘一格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61章 開源節流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403章 入宮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88章 賈府會議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558章 沁園春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39章 天下商業第521章 北伐第99章 軍醫護士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534章 參議院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149章 分別第354章 後天爲實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118章 同盟會?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565章 最後一戰第7章 朝堂風波第166章 尋人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89章 練劍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481章 喜事第416章 抓捕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396章 紙老虎第100章 贈字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49章 張世傑?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374章 救治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14章 文陸雙傑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431章 老外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316章 張三丰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410章 克復廣安軍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350章 震天雷第28章 帶兵之道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53章 方靈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