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禰衡出鏡

新年伊始,司空府宴客,曹操請的不是達官顯貴,而是京中才學之士,爲的是要在狂士禰衡面前顯一顯學問、抖一抖威風。

曹操年輕之時也曾有不少輕狂之舉,再者身處白丁之身對在職官員有一些偏見也是難免的,所以他並未把禰衡視爲仇敵。如果能在酒宴上給禰衡一點兒小教訓,使其收斂鋒芒,這個人未嘗不能加以重用。

未至午時,所請賓客盡皆來到,今日不論官位大小,按才學名望列席。曹操自度了一番,早年因通曉古學徵拜議郎,又作過《蒿里行》《薤露行》等詩,做這個東還是有資格的。

自曹操以下,東首第一位乃是光祿勳郗慮。郗慮字鴻豫,經學泰斗鄭玄的得意門生。昔年大將軍何進徵召鄭玄爲官,老人家被迫入京,與何進會面後趁夜而逃,留下弟子郗慮善後解釋。郗慮被何進挽留在朝,董卓、李傕之亂時也與天子百官同舟共濟,如今代替桓典出任光祿勳。當然了,他與桓典一樣,有職無兵,根本起不到管理七署的作用,也只不過是撐門面。但稍微不同的是,郗慮乃兗州山陽郡人,與曹操相處得更爲融洽。他淨面長鬚相貌端莊,正襟危坐目不斜視,倒是很有大儒的氣派。

郗慮下面是潁川荀悅。荀悅字仲豫,雖只比荀彧大十一歲,卻是荀彧的本家族叔,相當於荀攸的叔祖。他以精通史學文章出名,如今官拜侍中,日常就是陪着皇帝讀書作文,頗有些御師的意味。這個人滿腹錦繡,但性格沉鬱老氣橫秋,平日話不多。荀悅再往下是何夔何叔龍與蔣幹蔣子翼,名震江淮的兩位賢士。

而西邊坐的頭一個就是孔融。即便曹操不喜歡他的性格,但人家畢竟是才學之士,又是堂堂聖人之後,不把人家放在第一個,情理上總是說不通的。孔融坐在那裡說說笑笑自在瀟灑,與拘謹的郗慮形成鮮明的對比,讓曹操看着不喜。

緊挨着孔融的是議郎謝該。謝該字文儀,南陽章陵人,善《左氏春秋》。他也是孔融舉薦入朝的,生性恬淡,是個低頭做學問的人。謝該再往下坐着路粹路文蔚與繁欽繁休伯,雖然是曹操的掾屬,不過他倆以文章詩賦著稱,今天也列入席中。

曹操仔仔細細打量一番,滿意地點點頭有這八員大將壓住陣腳,禰衡天大的本事也使不出來了。

惜乎八個人非是一條心,並沒有什麼投機的話題。路粹、繁欽不錯眼珠地觀察着曹操,時時注意主公的情緒,適時逢迎一兩句好話;何夔與蔣幹低聲細語,這一長一幼聊的是淮南家鄉的事;郗慮、荀悅、謝該都正襟危坐玩深沉;唯獨孔融抱膝而坐,沒話找話說說笑笑,曹操也只得有一搭無一搭搪塞着。

就在衆人以爲人員到期一切就緒的時候,突聞堂口有人稟道:“禰衡帶到!”

衆人皆是一愣,他們並不知曹操請了禰衡,又見除了九人以外堂上再無另設坐席,這可就把曹操的羞辱之意猜得八九不離十了。今天的主角來了,曹操冷冰冰道:“有請!”

不多時只聞一陣推推搡搡的喧譁之聲,有一年輕人昂首闊步走上堂來只見禰衡身高八尺,二十多歲,穿一件破破爛爛補丁的皁色舊服,灰粗布幅巾扎頂,幾縷梳理不齊的頭髮垂散在耳畔,臉上還故意抹了幾道灰塵。雖然蓬頭垢面,卻未掩其端正的相貌。寬天庭,尖下頜,鼻直口正,劍眉虎目,可謂文人武相。

禰衡進得堂來環視一圈,最後目光落到曹操身上,突然仰天大笑,略一拱手道:“野人禰衡拜謁曹公惜乎惜乎,城覆於隍。”

郗慮嚇得手中的酒都灑了“城覆於隍”乃《易經·泰卦》之辭。此卦象是上三斷、下三連,下乾上坤謂之泰卦。卦象有云“城覆於隍,其命亂也”乃危亡顛覆大凶之兆。禰衡的話忒隱晦,用此卦影射朝局。上面好比是天子,是虛的;下面好比是曹操,是實的,正應顛覆之語。禰衡見到曹操先吐出這麼一句話,簡直是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

不過在座之人只是詫異,都沒反應過來。唯有郗慮腹笥極深,一想之下毛骨悚然。他見左右似乎無人聽懂,又恐不作答覆被這廝小覷,趕緊故作深沉道:“差矣差矣,小往大來,吉也亨也。”這也是《易經·泰卦》的卦辭,說的卻是好的一面。

禰衡見有人聽懂,規規矩矩給郗慮作了個揖,似笑非笑道:“於君是吉,於君未必是吉。只顧君吉,不念君吉,好羞啊好羞……”

什麼是吉又不是吉的,曹操等人以爲這是故弄玄虛的瘋話。可郗慮聽明白了,臉上泛出羞愧之色。兩個“君”含義不一樣。前一個“君”是敬語,後一個“君”是指君王,意思明明白白曹操掌權,天子架空,對於你郗鴻豫這等巴結曹操的人是好事,對於當今天子可不是什麼好事。你只顧自己的富貴前程,不念天子的吉凶禍福,不覺得羞恥嗎?

曹操還滿臉懵懂,卻不知見面一個下馬威,自己這邊學問最大的郗慮已經讓人家教訓一頓了。有客前來應起身還禮,但曹操見這禰衡衣冠不整,便安坐正位連屁股都沒擡一下。他不動別人也不能動,只孔融與禰衡熟稔,樂呵呵點點頭算是打招呼了。

曹操打量禰衡良久,才問道:“閣下也算是平原名士,何故如此裝扮而來?”

禰衡撣了撣破衣裳,笑道:“國盛而民殷,國破而民衰。今天下荒亂,鄙人片刻不敢忘懷,既不敢穿戴浮華,更無顏酒宴奢靡。”

曹操覺出他話中帶刺,僅是一笑而置之道:“賴文舉兄上表舉薦,本官聞閣下之大名,也曾三遣掾屬相請,不知君爲何不來?”

禰衡裝作一臉嚴肅,拱手施禮道:“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在下三讓而後受之!”

這話直戳曹操的肺管子,他每每給自己加官晉爵都三讓而後受之,今天禰衡就拿這話來噁心他。曹操並未惱怒,冷笑一聲:“哼!既然閣下遵循禮制寧折不彎,爲何今日兵丁相挾,你就來了呢?”

禰衡的話跟着就來:“慚愧慚愧,自天下荒亂以來,知書達理的士人少了,擁兵自重的刁徒多了,在下也只好隱於鬧市入鄉隨俗。”

在座的人都知道曹操的脾氣,耳聽禰衡的話一句比一句狠,料定曹操又要勃然大怒,趕緊低下腦袋,連大氣都不敢出。孔融卻很喜歡禰衡的桀驁性格,低頭品着這三句話的滋味,竟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他這一笑,郗慮、路粹等人立刻投去憤怒的眼光。

哪知孔融一笑,曹操竟也隨着笑了,起身拱手樂呵呵道:“早就聽京中士人議論紛紛,說平原禰正平口舌不輸於人,今日一見倒也名不虛傳……來人啊,爲禰先生設座……請!”

曹操雖喜怒無常,但欲爲大事者必有大量。如今他已位列三公,禰衡不過一介布衣,他才犯不着拿金碗去碰瓦罐子呢!給禰衡一個座位也是給自己一個臺階下。他把禮數補上,禰衡要是再出口不遜那就說不過去了,便也向曹操還了禮。孔融見氣氛有所緩和,趕緊把在座之人一一介紹給禰衡。有他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禰衡逐個見禮寒暄,這才規規矩矩落座。

今日乃是文鬥,繁欽急於在主公面前表功,不等禰衡坐穩就率先開火:“在下久聞正平兄英才卓爍,未知有何文章流傳於世?”他擅長撰文,自然要從這個角度發難。

禰衡搖搖頭道:“在下平生不齒舞文弄墨之事。”

繁欽聽他強辯,嘲諷道:“正平兄何言不齒?看來你也是胸中有千言,下筆無一句,在下也可體諒。”

禰衡見他羞辱自己,轉而問道:“不知休伯有何得意文章?”

繁欽捋了捋山羊鬍,笑道:“在下昔日喜好詩賦,然皆是遊戲之作,不以爲能。所幸曹公宅心仁厚,不以在下淺薄,授予書佐之任,起草往來文書,日書千言有餘,在下頗感榮光!”說着話他還特意向曹操頷首致意。

禰衡嘿嘿一笑,揚手在面前扇了扇,嘆道:“臭不可聞!”

“什麼?”繁欽一愣。

禰衡不屑地白了他一眼,劈頭蓋臉罵道:“繁休伯!你原先倒有幾分文采,惜乎有文采而無文膽!僅懷舞文弄墨之能,卻無斧正流俗之志,圓滑世故專練吮痔之法,苟且偷生研修鼓吹之術。如今既在朝廷,德才不足以躋身廟堂,只淪爲刀筆之吏,卻不以爲恥反以爲榮。在下問你平生得意之文章,你卻不忘溜鬚拍馬獻媚取寵,爾乃文苑中一搖尾之犬也!”

“哈哈哈……”在座諸人也素覺繁欽諂媚露骨,聞禰衡之言句句捅在他肋條上,非但不加斥責,反而齊聲大笑,就連曹操也不禁點頭莞爾。真把繁欽臊了個滿面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路粹也瞧不起繁欽,不過終歸是一頭的,尤其現在他也當了曹操的掾屬,禰衡這樣作踐繁欽,豈不是把他也捎進去了?趕緊插了話道:“正平所講也並非全然妥當。書佐雖爲三公之屬,也並非刀筆小吏,教令往來事關經濟政務,豈是尋常俗吏所爲?”

哪知禰衡樂呵呵把頭一搖道:“文蔚此言在下不解。”

路粹回道:“有何不解?”

禰衡捋着蓬鬆的髮髻,不緊不慢道:“經濟政務乃是朝廷大事,上奉聖命下涉省中,本是尚書檯閣之事,豈是幕府小吏所爲?這司空掾屬濫涉省中之事,是誰定下的規矩,在下實在不解。”

此言一出誰都笑不出來了。曹操以司空府凌駕朝廷之上,這是誰都知道卻誰都不敢明言的話,禰衡就這麼隨隨便便地指了出來。路粹情知自己失口,趕緊辯解道:“我家曹公自攝朝政以來,公忠體國日夜操勞,興屯田、討不臣、開言路、招賢良,雖權柄過於百官,然無絲毫僭越之舉。你這樣講話,未免苛刻過甚了吧?”

禰衡嘆氣道:“言多語失啊……”之後又壞笑地望着他道:“怪哉!在下不過是好奇,想問問是誰定下的荒謬規矩,你怎麼無緣無故誇耀起曹公之恩德呢?”

路粹一怔,明白自己上了當,尷尬地瞧了瞧在座之人,隨即低頭不再言語了。

禰衡卻得理不饒人,又擺起手道:“你路文蔚早年受業於蔡邕,名揚三輔倒也是個人物,沒想到一入此府便與繁休伯成了一路貨色,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何夔就坐在對面,他素以德行莊重著稱,從來不說人是非,更抱着與人爲善的態度。但這會兒瞧禰衡實在太率直,又見曹操臉上似有慍色,生恐禰衡有難,趕緊制止道:“禰正平,文蔚並未譏諷閣下,閣下這樣講話未免有失口德了吧?”

“在下是失德了,何先生見諒,”禰衡起身一揖道:“久聞何叔龍品質高潔,雄才雅量,有古人之風,以德行顯名於天下,在下仰慕得緊。”他越說越快不待何夔插一句客套話,又轉而問道:“在下有一個典故不明,想在您面前領教。”

何夔明知他說不出什麼好話,還是和藹道:“有事請講當面,何言領教二字?

禰衡冷笑道:“昔日有一伯夷,身爲商紂之臣,不食周室之祿,寧可餓死在首陽山下。似此等愚魯之輩,爲何後世褒揚?”

何夔心頭一顫,知道這是正話反說,衝着自己曾被袁術挾持充任僞職的事來的,欲拿伯夷來貶低自己。想至此他不禁苦笑:我好心給他個臺階,他反而出言譏諷,好良言難勸該死鬼,他既自取其禍,我也只得聽之任之了。

何夔正襟危坐不理他,一旁卻惱了蔣幹。蔣子翼年紀雖輕,卻是江淮第一善辯之士,三寸不爛之舌駁倒無數能言之人,自許都建立,便受邀入京充任博士。今日見禰衡太過張狂,不待他再出言,便橫插一槓道:“非也非也!‘伯夷隘,柳下惠不恭’之論乃世俗小兒無端刻薄之語,孟子有云‘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你禰正平求全責備不識時務!我等雖非十全之才,然亦效力於朝堂,造福於百姓,未有一日敢玩忽苟安。而你禰正平既不能爲天下蒼生效犬馬之力,就該以此爲恥深居簡出,竟還有臉面指天畫地坐擡聲價?文舉上書引薦、曹公連番徵辟,你不肯前來是爲不義;上得堂來妄自尊大出口傷人是爲不仁!‘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句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有何臉面生於天地之間?竊爲君恥之!”

蔣幹不愧爲舌辨之才,這一番話似千鈞重錘擲地有聲,曹操等人聽了大感出氣,不禁笑嘻嘻望着禰衡,料他這次要甘拜下風了。禰衡倒也真被他鎮住一時,頓了片刻才道:“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他聞蔣幹方纔的話中大引《孟子》之言,便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哼!”蔣幹長出口氣,沒好氣道:“恕學生我才疏學淺,不明君之所言。何爲可爲?何又爲不可爲?難不成你禰正平所爲者便是可爲,不能爲者就是不可爲吧?巧言令色鮮矣仁!”

禰衡突然放慢了語速語氣和藹的道:“蔣兄息怒,且聽小弟慢慢講來。”禰衡已領教他口舌之利,自度不可與他強辯,語氣和藹下來,緩緩講述道:“昔太公、伯夷俱賢也,並出周國,皆見武王。太公登臺拜帥,伐紂興周受封齊國;伯夷恪守臣節,倡言仁義餓死首陽。夫同爲大賢者,何以天壤之別?是故操行有常賢,仕宦無常遇。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說話間,他眼睛掃視着堂上諸人,“或高才潔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濁操,遇,在衆人上。太公望,王佐之才,生於武王之世,故如魚得水建功立業;伯夷,帝佐之才,出於王者之世,所以只得獨抱高潔餓死山間。”

蔣幹一聽此言眉毛都立起來了,禰衡這話分明誇耀自己是帝佐之才,在座的是王佐之才,他比大家都高一個等級。蔣幹還欲再辯,卻見禰衡把手一擺,示意還沒說完,作了個羅圈揖接着道:“列公都是大漢忠良,飽學之士,有的歷經劫難從龍東歸,有的不避險阻來至新都,所爲者不過是振興皇綱重整天下。恕在下魯莽相問,列公可保漢室之中興嗎?”他這樣一問,衆人面面相覷;禰衡卻又道:“今天子權柄盡賦他人,八荒土地分崩離析,正似春秋之亂。春秋者無義戰,不過尊王攘夷自樹權威之把戲耳……”

聽禰衡說出“尊王攘夷自樹權威之把戲”,曹操怒不可遏,恨不得立時拔劍斬此狂徒。但是躊躇再三,他腦海中不禁浮現出昔日殘殺邊讓、袁忠、桓邵時的情景。當初殺三士而使兗州士人生疑,張邈、陳宮之叛幾乎斷送性命前程;如今他已經是朝廷主宰,若因殺一禰衡而惑天下之心,是謂損人而不能利己……越思越想曹操心情漸漸平復下來,沉住氣且看禰衡與蔣幹對峙。

禰衡繼續道:“遍觀古今之仁義者,孟子有云‘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至於五霸七雄之下,人心更不可問了!”禰衡目光曈曈,悲切切看着蔣幹又道:“蔣子翼,久聞你自幼勤學,本有高潔之志,而逢此道德淪喪之世,豈能有所作爲?蔣兄雖懷滿腹經綸,然則這天下豈是靠幾位博士、幾部經典就可挽回的嗎?即便有朝一日渾圓一統,又豈能復堯舜之舊德,真正拯救天下之蒼生?蔣兄空有至德之心而與豺狼爲伍,不過緣木求魚耳!”

他先前舌辨不過是罵人,這次卻是罵世,索性連三代以下的帝王都裹在裡面一併罵了,簡直把天下人心都說沒了。孔融、荀悅、謝該等皆非曹操之心腹,聞此言也不免感嘆世情自傷自憐。那自負巧舌如簧的蔣幹直聽得兩眼茫然,回想自己年輕氣盛,懷着教化世人的滿腔志願,世事如此到頭只能是一場雲煙,忽然悲從中來,起身向曹操一拜道:“小可才識低微不堪驅馳,實無力贊輔朝廷教化百姓。望明公廣開恩德,容我回家再念幾年書吧!”說着竟起身摘下文士冠往桌案上一放,徑自揚長而去。

曹操不禁一凜禰衡大發狂言他大可不必計較,因爲罵的人越多,得罪的人也越多。可是禰衡現在坦然說出所思所想,甚是衝着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來。這個害羣之馬今日能說走蔣幹,明日也能說動別人。若是容禰衡把這樣的言論傳揚出去,誰還願助他掃平四海復興朝廷?想至此曹操未管蔣幹去留,反而問禰衡:“正平此言也忒悲愴,豈不把世間豪情說薄了?”

禰衡忙收起悲傷的心緒,平平靜靜答道:“屈原悲愴,所爲楚國將亡;賈誼悲愴,所爲諸侯亂國。”

荀悅一直沒說話,見禰衡這會兒還在自取其禍,忍不住插口挽救道:“我見正平熟知史事,這倒也難得。老夫正在修編史書,既然你不願爲官,就隨老朽一同編纂國史,告慰祖宗警醒後人吧。”

禰衡聽他相邀慘然一笑,搖頭道:“昔日有個太史公,受宮刑而著《史記》,對孝武帝之暴虐毫無隱晦。敢問仲豫先生寫的也是這一類史書嗎?”

荀悅聽他這樣問,便啞口無言了。他輔導當今天子讀書習學,頗覺劉協是個英明之主,但其本族荀彧、荀攸、荀衍皆助曹操掌權。他涉身其中矛盾難處,故而閒暇之時閉門不出修編《漢紀》,記述前漢之往事,寄胸臆於青史,不參與朝中是非,更不敢對現實政治說三道四,哪裡能與司馬遷相提並論。

至此堂上已是一片寂靜,所有開口之人都被禰衡頂了回去。孔融本與之交好不會發難;謝該也是孔融舉薦而來,甚覺左右爲難也不便說話。眼睜睜這滿堂的才俊之士已被禰衡殺得大敗了。

曹操環顧左右,低頭的低頭、嘆息的嘆息,還有一個被人家說得辭官了,本欲辱人家,卻被人家所辱,實在是哭笑不得。但今天畢竟是以徵辟之令調禰衡來的,曹操考慮了會兒,還是問上一句:“正平可願爲我掾屬?”

禰衡索性把臉撕破,指着曹操道:“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禰衡不保你這宦官之後、污穢之人!”

曹操強壓怒火,又道:“想必閣下志向遠大,願意入朝爲官,成一代之良臣?”禰衡順嘴就來道:“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這害民賊不當也罷!”

曹操也算仁至義盡了,儘量剋制自己不發火,但是架不住這禰衡一次次挑釁。殺了他影響太壞,逐出京師必然遺患,可給他官他又不當,眼瞅着這塊煮不熟、嚼不爛的滾刀肉,實在是拿他沒辦法了。

孔融見禰衡一再頂撞,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強笑了兩聲道:“禰正平,你這廝也忒高傲了,天底下還有你看着順眼的人嗎?曹公願意用你你還不答應?這麼大的架子,你以爲你是誰啊?顏回復生嗎?”

禰衡一聽此言倒是笑了,戲謔道:“小弟若是顏回復生,文舉兄可稱仲尼不死了。”

孔融一怔“仲尼不死,顏回復生”這樣狂妄的玩笑萬不該當着曹操面上開,就憑這一言足以招惹殺身之禍!孔融本想打個哈哈讓禰衡閉嘴,哪知人家不領情,還把送殯的也埋墳裡了。他平日裡甚是喜歡禰衡的桀驁不馴,可到這會兒也覺這脾性害人了。

也不知禰衡是毫不在意還是故意說笑,渾不覺氣氛尷尬,兀自笑道:“文舉兄乃是孔仲尼之後,盡得大聖之遺,說你是仲尼不死,這也不爲過呀”

孔融乾笑了兩聲,也把頭低下了。正在這時卻聽對面的郗慮忽然冷冷道:“唉,聖人之後……未聞伯魚之學勝過子輿啊……”

伯魚乃是孔丘之子孔鯉,子輿是孔丘門生曾參。孔鯉雖是聖人之子卻未有建樹,反是曾參留下《孝經》《大學》爲後世尊崇。說伯魚不及曾參,言下之意就是說孔融這個聖人之後徒負虛名。孔融覺得這句話好似一把尖刀刺進心窩,擡頭惡狠狠瞪了郗慮一眼,卻見郗慮也正凶巴巴瞧着他,兩股敵對的目光一遇則轉,各自瞧向別處。

繁欽始終注視着曹操,察言觀色間見他甚是爲難,腦筋一轉便開口道:“在下久聞禰正平善於擊鼓,現在府中尚缺一鼓吏,主公何不留正平爲鼓吏,讓他把那點兒狂勁都撒在鼓上,豈不是更好?”

敲鼓乃是下作優伶的營生,叫一個堂堂名士幹這等差事,實在是莫大的折辱。不過此言正合曹操之意,他撲哧一笑:“昔日蔡伯喈出仕爲官之前便以撫琴之技揚名天下,正平若能以擊鼓成名,也算是效仿先賢了。禰先生,不知你可否願意?”

禰衡倒也豁得出去,把手一揣道:“承蒙曹公厚愛,竟授以如此重任。謝謝啦!”

然而就在這時聽到門外下人喊道:“太尉程閔到。”

第252章 大戰的序幕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294章 窮途末路第46章 聯合許褚第103章 暗藏殺機第184章 匈奴使節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339章 火燒赤壁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7章 進入洛陽第326章 殺豬哥收孟獲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41章 再敗呂布第71章 禰衡出鏡第23章 斬殺華雄第135章 大和民族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267章 雄關釜戰第220章 憤怒的袁紹第164章 新兵訓練第157章 曹丕撤軍第375章 貧窮的羅馬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48章 皇帝出逃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346章 海峽戰爭第133章 出海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236章 超級大糉子第92章 臧霸來降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285章 互贈禮物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51章 劉備來投第373章 二罪並罰第209章 出兵兗州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323章 如有神助第353章 不平等條約第339章 火燒赤壁第309章 錦囊妙計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339章 火燒赤壁第130章 大福船圖紙第40章 偷襲呂布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114章 淒涼天子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142章 襄平火拼第356章 那叫福壽膏第106章 賈詡出馬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1章 男主出世第280章 呂布的抉擇第230章 驚天動地猴子偷桃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61章 兵敗而歸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378章 瘋狂的羅馬喪屍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245章 程氏江山第242章 迴歸鄴城第121章 甕中捉鱉第290章 一追一逃第73章 點兵出征第93章 陳登有隱疾第27章 盟軍解散第224章 誓死守衛第243章 弘威大帝第297章 加士子冠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211章 被抄後路第312章 叢林遇襲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109章 處置叛黨第86章 處置降將第283章 諸葛亮偷襲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233章 世界大戰第162章 揚州戰事第322章 劇毒泉水第13章 最後的黃巾第220章 憤怒的袁紹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233章 世界大戰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31章 董卓被殺,陳宮送大禮第9章 黃巾起事了第22章 搶個戰功第69章 擊退鄧濟第44章 入主豫州第352章 扒光羅馬人第367章 被迫投降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