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的歷史還真夠悠久的,”無雙若有所思,“那錢乙到底是怎麼回事?”
王孟英說:“你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錢乙這個名字,在中醫歷史上可謂是鼎鼎大名、如雷貫耳。他是我國中醫兒科的奠基人,被後世尊稱爲“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在宋神宗時期,錢乙一度官居太醫丞,相當於全國最高等醫院副院長的地位。
他高超的望診功夫,可以在廣親宅二大王的世子患潮熱病這個醫案中窺見一斑。
二大王的世子官居太尉,世人稱呼他爲七太尉。但看官們可別看這麼大的官職,就以爲七太尉是個成年大男人。其實呀七太尉只有七歲,還是個流鼻涕的小孩子呢。他患的潮熱病,是個中醫術語,指的是病人發熱像潮水一樣,每天有固定的發作時間。
因爲七太尉是嫡長子,二大王就很着急,趕緊派人找來了錢乙。錢乙來了一診脈,表情很輕鬆,說:“大王不用擔心,七太尉馬上就要好了,不用吃藥。”(此可無藥而愈)
二大王聽了,懸着的心稍稍落地。誰知道錢乙一轉身,剛要走,就看到在旁邊玩耍的八太尉,也就是七太尉同父異母的弟弟,只看了一眼,他就皺起了眉頭,對二大王嚴肅道:“此兒旦夕暴病驚人。”意思就是,七太尉沒事兒了,可他弟弟馬上就要病倒,就在這一早一晚,而且病情會來勢洶洶,挺嚇人的。
二大王聽了老大不高興,怎麼着你到我們家來,七太尉你下不了藥,就非得治一個才肯離開?我小兒子玩得好好的,你順手一指就說他有病,真是荒謬。他就輕蔑地說了:“醫貪利恫人,乃如此。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意思是你們醫生總是危言聳聽,貪圖利益,嚇唬人!你現在給我好好看護七太尉就行,八太尉你就甭操心了。
大家看看,二大王這句話,跟蔡桓公的“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錢乙他是山東人,大家知道,山東人脾氣那叫一個倔。他很不服氣二大王的態度,頂嘴道:“大王,八太尉很快就要發抽搐了,這抽搐可不能輕視。如果用藥得當,也得三天後才能好。而且還是三天後,過了中午才能好。”
二大王一聽,這不是胡說八道嘛。你說他馬上就要生病,我這已經不相信你了,哦,你居然還說他要三天後才能好,而且是過了中午才能好,你以爲自己是神仙啊,能知天命?
所以二大王都懶得理他了,揮手就讓下人把這位太醫丞請了出去。
錢乙那個氣啊,拂袖而去,回到家裡飯都沒吃,鬱悶了一個晚上。
結果第二天,廣親宅裡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是七太尉果然沒吃藥就好了。第二件呢,大家都猜到了,就是八太尉忽然四肢抽搐起來。
這下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下人擦着冷汗請示主子怎麼辦。二大王悻悻道:“還能怎麼辦?去請錢太醫來罷。”
看到廣親宅來請,錢乙氣沒消,自然是心裡有牴觸的,可是身爲太醫,伺候的都是皇親國戚,哪個都得罪不起。他再不願意也得去。
於是他再次來到廣親宅,給八太尉看病。
他診脈發現八太尉的脈跳得非常快,這說明體內有熱。於是錢乙就開了清熱的方子。八太尉喝藥下去之後,大家就瞪着眼睛開始等——因爲錢乙昨天說這孩子會暴病,已經應驗了。那麼他說的三天中午後康復,是不是也會靈驗呢?錢乙真有那麼神奇嗎?
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結果是過了三天,中午以後,八太尉的抽搐果真停止了。
二大王吃驚得是無以復加——沒見過這樣神的醫生啊。怎麼這大夫還能預言呢?一般醫生,開藥的時候從不敢打包票說你幾天能好,而錢乙呢,是在八太尉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就已經預見到了一切。
二大王十分好奇,召了錢乙到跟前問:“何以無疾而知?”你怎麼在我小兒子沒病的時候就預知了一切呢?①
錢乙作揖答道:“回大王的話,臣那天看到這孩子眼睛發直,腮特別地紅,我就判斷他肝經和心經一定有熱。”(蓋預見目直視而腮赤,必肝心俱熱)
這下我們知道了,錢乙一望而預知,這望診的功力可不在上古神醫扁鵲之下啊!當然了,看官可以說,錢乙的這個醫案也不一定真實存在過啊。它年代那麼久遠,北宋年間發生的,可能跟扁鵲一樣,只是美好的傳說。
那麼,望診這般神奇的功夫究竟存不存在?
對於這個問題,我國著名色診專家王鴻謨教授建議看看黃帝內經裡頭靈樞一篇——《衛氣失常》。這裡頭詳細論述了面色和病症的對應,這說明古人是真實地研究過望診的。
但是望診的技術太複雜了,太難以掌握,到後來會的人越來越少。到現在,大多數中醫就只會切脈和問診,這情況從清朝就開始了。因爲望診功夫一般被列爲家族的不傳之秘,傳男不傳女。導致失傳得非常厲害。
這裡說句題外話,這是我們中華傳統特色了,誰家有什麼秘方、秘術或者秘技,一般都是捂着蓋着,不給外人看的,要自己藏起來獨家享有,好賺大錢,而且搞性別歧視,傳男不傳女。這樣的弊端非常大,我們中華無數多的民間瑰寶,特技和秘術,就是這樣失傳或者沒落的。多到我們稍微想想就痛心疾首。
我們不禁要想想,如果這些秘籍佔有者,捨得拿出來共享,或者寫成一篇論文發表,就像袁隆平或者萊特兄弟一樣把自己的成果無私奉獻給世界,那麼全世界千百年後都會記得住你的名字,和你的高尚人格。你的名字和你的精神將永遠流傳下去,發揚光大。
而那些將自己成果藏起來的人,除了家族興旺了三代,還得到了什麼呢?他們是否得不償失呢?
這需要我們掩卷沉思。
話頭回到錢乙身上。他怎麼就如此精通望診呢?因爲——他是兒科大家。
我們中醫有句老話,“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就是寧願治十個男人,也不願意治一個婦女。婦科病常常是纏綿不去,慢性病,很不容易好。但我寧願治十個婦女,也不想治一個小孩。
兒科有一個別稱,叫“啞科”,其艱難程度,可見一斑。小孩他病了,不會說話,表達不清,一問他只懂哇哇大哭。問他痛是隱痛還是跳痛,他壓根就不明白。然後呢,孩子的臟腑很嬌嫩,用藥錯一點點就不得了。
再次,給小孩切脈也是非常難的。兒科診脈,一般只能用一根手指頭,因爲孩子胳膊短,這術語稱作“一指定三關”,聽起來很威風啊,像某種絕世武功似的,但業內人都知道,小孩病痛時會鬧,不配合,胳膊不斷動,想安靜地切一會兒脈,那簡直難過登天。
所以,給孩子看病,一定要從語言和脈象之外尋求病情信息。錢乙尋求的,正是望診。他爲了攻克這道難關,花了將近四十年時間,閱讀古書,吸取臨牀經驗,挖掘了十分多的望診內容。這些望診理論,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直到今天還在沿用。
譬如一個很日常的例子——當媽媽的人,發覺孩子面色發青、不斷吸鼻涕時,就知道孩子吹風着涼了,得趕緊添衣服。又或者發覺孩子嘴脣非常紅,紅豔豔的,那可能是上火了。
再如,孩子眼睛白多黑少,那是腎虛了;而孩子睡覺時候,眼睛閉不上,那是脾虛了。
如此種種,都是錢乙精心總結出來的經驗。
錢乙經過刻苦學習,掌握了高超的望診技巧,所以他很多時候,一看就知道孩子不對勁,要病了。他都不需要再診脈了,即使診脈也只是爲了配合望診。
北宋時期的醫生,根本就不懂得這種技術,所以在大家看來,錢乙就好像一個神仙一樣。
二大王聽了錢乙的這一番解釋,連連點頭。
錢乙又說:“更坐石機子,乃欲冷,此熱甚也。”他說,當時他看見八太尉喜歡坐石頭上,這說明孩子自己感覺很熱,想涼快,這與望診配合,錢乙就肯定了他肝心有熱。②
無雙聽到這裡,忍不住問:“還有一個問題呀,那錢乙是怎麼知道八太尉小朋友三天後過了中午才能好呢?”
王孟英笑道:“這就是中醫治病的原則——天人合一。中醫認爲人與萬物相參,世間萬物隨時間發生變化,人也應該順應這種節律。比如,早晨對應肝,屬春,萬物生髮;中午對應心,屬夏;下午天慢慢涼了,對應肺,屬秋;晚上對應腎,屬冬。一個好醫生會考慮這些因素。八太尉肝心有熱,肝火早晨比較重,而心火是中午比較重。用了清肝清心的藥後,午時一過,心火下去了,身體就有恢復的機會。所以判斷中午過去了就會恢復。”
“真是高明啊。”無雙讚歎不已。她沉浸在精彩的名醫故事中。彷彿又回到以前,她歡天喜地地聽他講課,悄悄地打量他俊朗的面容,偷偷地喜歡他。
可是這一次,她歡天喜地不起來。
三天後他就要成親了。
她深深吸一口氣,命令自己扯出一個燦爛的笑,“那,大哥你有錢乙那麼厲害嗎?”
王孟英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我可沒有這麼高水平,只能看懂一般的。比如一些小孩面色發青,流清涕。大部分都是體內有寒氣,吹了風什麼的,”說到這裡,王孟英忽然話頭一轉,盯着她道,“不過,我再不濟,也能看出你現在面色發黯,眼底青黑,好幾日沒睡好了吧。”
毫無心理準備的無雙愣住了。待反應過來後,她慌亂地找藉口岔開,“哦,這幾天太熱,我受不了。所以睡不好。我爹爹比我更怕熱呢,呵呵……恩,啊,大哥,大名醫錢乙既然在兒科上那麼有成就,你有他的書嗎?借我看看吧。”
王孟英看她一眼,回書房找出錢乙唯一流傳下來的著作《小兒藥證直訣》,“拿着。這本是我看舊的。上面有我的筆記和註解,會看得明白些。就當你這幾日幫我籌備,忙得這麼累的謝禮了。”
無雙接過來,摸了摸書皮。書頁邊雖然有些起毛,但都還很平整。翻開裡頭,做的筆記也都工整乾淨,看着很舒服。看得出主人是精心保存的。
她抱着書,擡頭微笑道:“多謝了。不過,我沒有很累,大哥你就別亂想了。還有張秀才的事,你雖然看不出誰有病,但不能想法子幫幫他們嗎?”
王孟英溫和道:“如果他們請我去看,我一定盡力,可好?”
無雙點點頭,“有你這句話就夠了。我知道你們杏林祖師爺有死規矩——醫不上門。大夫不能主動找病人。我回頭再勸勸張家嫂子吧。”
說完,她看了看四周,“恩,大家都在開工了。我也不好偷懶。不跟你閒話了,有空再聊吧。”
不等王孟英回答,她轉身走了。直至走進屋裡,隔斷了視線,無雙的臉才垮下來。她看着手裡的書,心如刀割。
***
***
注①:源自(北宋)劉跤著 《錢仲陽傳》——廣親宗室子病,診之曰:“此可無藥而愈。”顧其幼,曰:“此兒旦夕暴病驚人,後三日過午無恙。”其家恚曰:“幼何疾?醫貪利動人乃如此!”明日果發癎甚急,復召乙治之,三日愈。問何以無疾而知,曰:“火急直視,心與肝俱受邪;過午者,心與肝所用時當更也 。”
注②:源自(北宋)錢乙著 《小兒藥證直訣》:廣親宅七太尉,方七歲,潮熱數日欲愈。錢謂其父二大王曰∶七使潮熱方安,八使預防驚搐急搐。召錢治之,三日而愈。蓋預見目直視而腮赤,必肝心俱熱,更坐石機子,乃欲冷,此熱甚也。肌膚素肥盛,脈又急促,故必驚搐。所言語時者,自寅至午,皆心肝所用事時。治之,瀉心肝補腎,自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