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一下甘肅八鎮

一下甘肅八鎮

甘肅省以甘州、肅州得名,“地當隴山之西,或稱隴右。喬峰四阻,繞以大河,捍衛秦雍,聯絡西域,襟帶萬里,控制強敵。北接沙漠,西控戎羌,爲四方根本要樞之地”,自古歷代王朝皆所重視。北洋時期,中央沿襲清代總兵官制,在地方改置鎮守使,甘肅設隴東、隴南、河州、甘州、涼州、肅州、甘邊寧海、寧夏八大鎮守使,數量居全國之冠,通稱“甘肅八鎮”。八鎮之中,回漢各半,政治上分裂,經濟上獨立,他們的統治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壟斷經濟,控制金融,壓迫人民,給甘肅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鎮守使是北洋時期地方軍事職官,沿襲於清代的總兵官。當時甘肅包含甘寧青三省,地域遼闊,位置險要,設隴東、隴南、河州、甘州、涼州、肅州、甘邊寧海、寧夏八大鎮守使,數量居全國之冠,通稱“甘肅八鎮”。北洋時期,軍閥混戰,社會動盪,甘肅地域環境特殊,加上清末重組軍隊的影響,八大鎮守使手握重兵,各自爲政,省督無力統治,逐漸形成割據之勢。八鎮之中,回漢各半,政治上分裂,經濟上獨立。國民軍入甘後,挾軍事之威,並採取正確的策略,八鎮割據的局面迅速瓦解,鎮守使一職也逐漸裁撤。縱觀“甘肅八鎮”,他們的統治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壟斷經濟,控制金融,壓迫人民,給甘肅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但爲了鞏固其統治,擴充實力,八鎮在經營地方上,一些措施客觀上也促進了甘肅近代化的發展。

北洋政府時期的甘軍

民國初年的甘肅

甘軍起源於清末新軍。清末的甘肅轄境相當於現在的甘肅、青海、寧夏三省,因此在清末的三十六鎮新軍編練計劃中,甘肅擬成立兩個鎮,但是甘肅地處西北,財力羸弱,因此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仍只編成了一個混成協,該協轄步隊三標及馬、炮隊。辛亥革命爆發後,駐蘭州的清陝甘總督長庚對甘肅駐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改組,將混成協第一標陸洪濤部編爲振武軍,第二標馬福祥部編爲昭武軍,第三標周務學部編爲忠武軍,固原提督張行志部編爲壯凱軍,天水吳炳鑫部編爲建威軍,崔正午部編爲驍銳軍,河州馬安良部爲精銳軍。各部改編完成後,由從西安逃到蘭州的原陝西巡撫升允掛帥進攻陝西民軍,以陸洪濤之振武軍爲前鋒,陸軍進入陝西后,在長武與民軍張雲山部展開激戰,民軍頗有不敵之勢,但後來清帝退位消息傳來,陸洪濤等人遂罷兵回甘。

陸洪濤及其所部振武軍,便是之後民國甘軍的起源。陸洪濤(1866-1927),江蘇銅山(今徐州)人,畢業於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炮科,爲人謹小慎微,早年隨陝甘總督陶模來甘,由軍功漸升爲標統。

民國建立後,原署理甘肅佈政史的趙維熙擔任甘肅都督。1913年夏,趙維熙因於精銳軍統領馬安良爭權失敗,遂任命張炳華護理甘肅軍民兩長,自己請假離甘。次年3月,袁世凱任命親信張廣建置理甘肅都督兼民政長。張廣建字勳伯,安徽合肥人。早年投淮軍聶士成部,分發山東後,受到巡撫袁世凱的賞識,逐漸成爲袁世凱的心腹。張廣建入甘,帶來一個混成旅的北洋軍,憑藉實力順利接管了省政。張廣建任甘督後,爲鞏固自己的統治,將帶來的一個混成旅擴編爲左、右兩軍,分別任命吳攀桂和吳桐仁爲統領,駐紮在省城和狄道城,又從家鄉安徽募精壯千餘編爲三營衛隊,由親信孔繁錦爲統領。同時,大量裁撤甘肅原有的巡防部隊,並把原駐省城的回漢軍隊相繼調出蘭州,只保留了投靠他的陸洪濤掌握的振武軍。1915年,陸洪濤被張廣建任命爲隴東鎮守使,出鎮平涼17縣,擁兵48哨,成爲甘肅的實力派。

袁世凱死後,皖系控制北京政權,張廣建以鄉誼靠攏段祺瑞得以留任。1920年皖系在直皖戰爭中失敗,張廣建失去靠山,馬福祥趁機打出甘人治甘的旗號,於當年12月聯絡甘州鎮守使馬璘、寧海鎮守使馬麒、涼州鎮守使馬廷勷、河州鎮守使裴建準等通電北京政府,揭露張廣建在甘貪污殃民、任用私人等種種罪行,反對張繼續督甘,甘肅回軍將領還準備以武力擁戴馬福祥督甘,隴東鎮守使的陸洪濤、隴南鎮守使孔繁錦和肅州鎮守使吳桐仁等漢族軍閥,堅決反對馬福祥督甘,也準備以武力擁護陸洪濤甘督。陸洪濤還唆使其部屬,外號“張狼”的隴東巡防幫統張兆鉀通電全國,宣稱“甘省漢回世仇,馬福祥不能當督軍”,並願“身率六十營健兒相與周旋到底”。在京甘紳,國會議員秦望瀾、宋梓等人深恐釀成戰亂,便向北京政府力薦陸洪濤。

北京政府經過一番權衡,任命馬福祥爲綏遠都統,所遺寧夏鎮守使一職由其侄馬鴻賓繼任。另任命原綏遠督統蔡成勳爲甘肅督軍,張兆鉀爲隴東鎮守使,陸洪濤在蔡成勳到任前護理甘肅都軍與省長。因蔡成勳兼任第一師師長,蔡來甘必帶兵同來,貧困的甘肅實在無力負擔。因此蔡的任命受到甘肅各界的反對,陸洪濤趁機組織蘭州各界舉行示威油行,通過全國反對“蔡老虎”都甘。由於陸濤洪在隴東鎮守使任上,治軍嚴明,維護治安,不願多事,口碑尚佳,故得到甘肅各界的支持,加上張廣建的密保,北京政府於是改任蔡成勳爲江西都軍,由陸洪濤繼續護理甘肅都軍(後實任)。

陸洪濤雖然擔任了甘肅督軍,但其所能控制的僅有蘭州、定西一帶。甘肅其他各地分別由八個鎮守使割據,即隴東鎮守使張兆鉀、隴南鎮守使孔繁錦、寧夏鎮守使馬鴻賓、河州鎮守使裴建準、甘力寧海鎮守使馬麒、涼州鎮守使馬廷勷、甘州鎮守使馬璘、肅州鎮守使吳桐仁。八鎮中回漢各佔四鎮。其中吳桐仁和孔繁錦都是安徽人,系張廣建的舊部;馬麒即馬步芳之父,坐鎮西寧,即日後的青海馬;馬鴻賓繫馬福祥之侄、馬鴻逵堂兄,屬寧馬;馬廷勷繫馬安良之子;馬璘是原西軍舊部;裴建準是甘肅渭源人,曾任過忠武軍教官,後以署理河州總兵被任爲河州鎮守使。八鎮中以寧海、寧夏、隴東、隴南和涼州五鎮實力較強,其它三鎮較弱。。

第371章 反坦克火箭筒第350章 偷襲珍珠港(6)第566章 慘烈搏殺第104章 對決日軍第294章 斬首行動第73章 部隊換裝第290章 勢如破竹第134章 南線作戰(三)第324章 克里姆林宮裡的對話(2)第257章 英美的協調第147章 東征(四)第568章 損失慘重第6章 都是人才呀第359章 白眼狼第40章 馬家軍來襲第253章 決戰(五)第78章 歷史的轉折第236章 高志航第176章 日本的定計第343章 南雲忠一第244章 日本的特戰隊第321章 遠東戰役(1)第554章 拼上老底了第483章 強攻第243章 目標基隆第215章 日本退兵第521章 優劣互補第464章 ‘狼羣’出擊第338章 採購戰機第115章 日軍瘋了第476章 致命威脅第34章 談話第495章 全殲第144章 東征(一)第510章 曙光第162章 大遷移(一)第56章 瘋狂搶地盤第41章 夜間偷襲第244章 日本的特戰隊第570章 大動作第459章 國防軍海軍崛起之戰(1)第549章 雷達預警機第193章 空襲日本航母艦隊(一)第463章 死戰不退第120章 俄國亂局第115章 日軍瘋了第118章 落幕第441章 好轉第85章 南下入川第225章 軍艦採購第513章 兼得第80章 裝甲與飛機第437章 狩獵開始第234章 攻略臺灣第365章 洗劫盧浮宮第66章 貸款修鐵路第97章 馮玉祥來投第323章 克里姆林宮裡的對話(1)第134章 南線作戰(三)第50章 防守反擊第320章 拯救英國軍官第470章 美國出兵第575章 惹禍精第103章 輿論第418章 都在咬牙第261章 活動在敵人的心臟第486章 慘烈第381章 針尖對麥芒第456章 日本海軍艦隊出現第554章 拼上老底了第282章 不識時務的法國佬第8章 圍殲土匪第257章 英美的協調第485章 血戰第300章 世界要亂了第264章 那不爲人知的辛密第71章 組建商會第519章 意外爆炸第401章 反擊與涅槃第138章 南線作戰(七)第20章 來到德國第4章 另類的土匪第284章 出兵第406章 猶太人的辛酸歷史第420章 調虎離山第463章 死戰不退第13章 首戰告捷第197章 空襲日本航母艦隊(五)546第546章第169章 戰火重啓(二)第277章 強烈敵意第18章 青黴素第337章 搶美國的生意第474章 坦克大戰(2)第499章 朝鮮戰役(1)第291章 法國人要逃第175章 北洋的終結第401章 反擊與涅槃第330章 不識趣的英國人第290章 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