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

“大概又是求援信吧,衛國在其西、南,盜跖在其東,齊人再攻其北,也真是難爲小司寇了,寡人在他這年紀,還在魯城裡閭鬥雞呢……”魯侯自嘲的苦笑了一下,隨即揮了揮手。

“也罷,就算內容一模一樣,也得先打開一觀,小宗伯,勞煩你將這信念給大司徒、大司馬聽聽,讓他們知道西鄙現在怎樣了!”

孔丘應諾,接過寺人手中那封楮皮紙寫就的信件。

在大禮議後,實惠而使用方便的紙張在識字率較高的魯國漸漸走俏,孔丘也習慣了用這物件書寫,開始與竹簡併用。這份書信的紙質入手光滑,比自己在宗伯署用的還要好些,也不知道里面有什麼內容。

拆開了上面密封的玄鳥花紋印章加蓋的紅漆後,映入眼簾的是漂亮而規整的黑色篆字。孔丘知道,這是弟子公西華的筆跡。

想起那個年輕的知禮弟子,少時跟着他亦步亦趨學習儀禮、雅言,詩書的模樣,孔丘卷鬚後不由露出了淡淡的笑,一晃眼十多年,自己的弟子們大多都開始步入仕途了,學而優,則仕。

公西赤喜好享樂,偏愛輕裘肥馬,他看似隨性任意,實則執拗得很。上次就是他一直堅持不該廢棄竹簡,如今果然證明了他是對的,紙張雖好,卻尚不足以完全取代簡牘。

據孔丘對趙無恤的觀察,此子有好的一面。那便是對民衆極其仁德,他取消殉葬,領地的輕徭薄賦程度讓孔丘也自嘆不如。

但他卻也有惡的一面。或許是受其父趙鞅影響,行事不擇手段,好用謀,有偏到窮兵黷武、嚴刑峻法錯誤道路上去的傾向,而且過於依賴工匠巧技。紙張這等能推廣教化的自然可以,但瓷器、侈靡之術等,多是耗費民力的無用之物。

最重要的。雖然趙無恤表現得彬彬有禮,但孔子在他那雙刻意低垂的眼睛裡。看不到對君威的無條件崇敬,還有對禮法的無條件尊從!

“有子貢、子有、子華在身邊輔佐,或許能規正他一二吧?”

但這三位弟子,都不是孔子最滿意的。他對他們的評價雖然很高,但卻都加了一句“不知其仁也”。

孔丘一邊想着,一邊展開書信,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念道:“下臣趙無恤泣血再拜言……”

“果然是求援!”

如此悽烈的開頭,讓魯侯、柳下季一臉凝重。季孫斯和叔孫州仇則對視一眼,心中暗暗發笑,卻一點相助的心思都沒有。

孔丘嘆了口氣,趙小司這次要遭大難了,他恐怕已經急紅了眼吧。希望冉求,公西赤能幫上他的忙。

他繼續念道:“齊人滑寇,治兵於濟南。欲侵掠魯國。自齊桓、莊公戰於長勺,齊人但凡發難,必先爭西鄙,曾攻汶陽,佔濟西,三奪鄆城。幸有周公之靈庇護,終不能守。此處與衛、曹連壤。控濮、濟、汶三水之津要,舟車四通,乃扼守魯國西門之噤喉,其於魯國而言,如宮室之砥柱。”

“齊師在東阿、平陰處多有調動,旦夕可至。吾等盼三卿帥左師、右師來援,如孤兒之盼望父母,久旱之盼甘霖,然終無迴音。士大夫與民衆惶恐雲,‘君上棄我焉?’有齊人細作亦云:‘不如早日降齊’……”

“西鄙若失,魯國之半去矣,則齊人便可深入長驅,曲阜必危!”

西魯各邑的絕望,一旦有失的危險,趙無恤一一道來,可謂是苦口婆心了。

但沒用,這些事情他又不是沒提及過,但沒了強勢的陽虎,魯國彷彿連脊樑骨都被抽走了。三桓對齊師避恐不及,哪裡還願去“地平土沃,無大川名山之阻,而轉輸所經,常爲南北孔道”的西鄙低地和齊人決戰?

孔丘心裡憤憤然,他對三桓的不滿也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了,只想將這書信甩給他們自己看,但當眼睛撇到下面的內容時,卻不由自主的讀了下去。

“下臣無恤,願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於既倒。臨危受命之時……西魯有大邑鄆城、須句,中邑甄、廩丘、範、秦、中都,小邑郿、高魚。十萬民衆,勝兵萬餘,若能合而爲一,則齊人可御,西魯可保……”

當孔丘抑揚頓挫的聲音讀完着一段後,朝堂中一片寂靜。

“聯防?”

“西魯互保?”

季孫斯和叔孫州仇設想過趙無恤的提議,但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內容。

接下來,趙無恤再度請求魯侯和三桓派兵支援西鄙,同時再次聲明西鄙諸大夫被逼無奈,請將這次聯防合法化,允許諸大夫在廩丘相會,蒞盟!

季孫斯驚得手指顫抖:“他,他竟想以大夫之位主盟?”他彷彿想起上次在五父之衢,被陽虎逼着結盟的事情來。

比起翻閱時竹片碰撞嘩啦作響的竹簡來說,信紙不重,一點不重。但不知爲何,孔丘能感受到其中的重量,壓得魯國這艘漏洞百出的破船微微一沉的分量!

……

叔孫州仇的職守是大司馬,掌管軍務,他愣了半響後才說道:“君上,絕不能答應!”

魯侯最初時也比較震驚,但隨即露出了苦澀的笑。

“這是現如今唯一一份提出如何在西鄙防禦齊軍的進言,雖然有些不妥,但大司馬可否有更好的建議?亦或是願意帥叔孫氏的半軍族兵去履行職責?”

叔孫州仇頓時啞火了。

趙無恤此舉,其實心繫西鄙安危的魯侯和孔丘、柳下季都是可以理解的,連續的求援無果後,若是不做出點反應來。那就不是趙無恤的性格了……

只是孔丘覺得,將西鄙的兵事全然推到一個晉國卿子身上是極不負責行爲,是主政者之恥。可若是坐視大夫主盟。那便是在踐踏君權,將上升到全魯之恥了!

君辱臣憂,但他既然拿不出更好的防禦之法,那就無法阻止趙無恤和其他諸邑的大夫“相濡以沫”。若是魯城既不派援兵,還從中阻擾,那真就是在逼西鄙降齊了。

季孫斯接過書信掃了一遍,目光停留在了信的末尾:“趙小司寇竟讓各自爲政的大夫們聯合了起來。共同上書,瞧着些整齊的署名。簡直就是在逼吾等就範!”

除卻沒有署名的須句大夫外,其餘八邑四大夫,邑宰二人,包括孔丘的弟子宰予在內。已經在齊人壓力下糾合成了一個以趙無恤爲首的政治軍事聯盟,十萬民衆,勝兵近萬,足以讓三桓心生恐懼。

而且孔丘從信中看出,這份建言,只是一個事後的補充:“趙小司寇說事急從權,他主持的西魯聯防之會,不日便將在廩丘舉行,大夫們都會到。若是今日君上便發出冊書,或許還能趕在歃血前送達……”

這話裡的暗示與威脅之意十分明確,現在的情況是。無論三桓願意與否,都無法阻止西魯的聯合禦敵。這份奏書,其實只是給魯侯、三桓的一個臺階,讓他們追加委任趙無恤,爲這次行爲套上一件合乎禮法的外衣罷了。

魯國的三桓天生具有妥協性,說白了就是欺軟怕硬。敢欺負傀儡魯侯,欺負莒、邾、杞等若於自己的小邦。對強大的晉、楚則極盡跪舔只能,對齊國也是怕得要命。

所以在趙無恤假意求援時,三桓擺足了架子,等到他攜西鄙諸大夫的聯合之威,在信中鋒芒畢露時,季氏和叔孫氏竟然慫了。

“要是吾等不答應,那他們也會按照這想法走下去,只怕到時候,局面將會徹底失控,魯城號令再也無法進入西鄙……”

負責魯國對外交往的柳下季也補充道:“若是起了戰事,晉國不會坐視不理,六卿巴不得魯國能擋住齊人的進攻。其國內有趙卿干涉,一定是會支持這場西魯聯防。”

如此,結合國內國外的情勢,西魯的聯合已經是大勢所趨,由不得他們不樂意了。

何況前年在五父之衢,魯侯和三桓還被陽虎逼着盟會,那可是陪臣主盟諸侯、卿大夫,與之相比,趙無恤這大夫主大夫之盟又算得了什麼?

在不情不願的情況下,魯侯和季氏、叔孫氏勉強承認了趙無恤這次行爲的合乎禮法,好挽回西鄙自搞一套帶來的影響,讓他們聯合迎敵,總比讓齊人攻進來要好。

在塵埃落定後,孔丘走出朝堂,看着魯城上方陰暗的天空,他在心裡暗暗說了一句話:“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大夫出,希五世不失矣!”

……

與此同時,“先斬後奏”的諸大夫盟會也已經開始了,以趙無恤爲主盟者,秦邑大夫,高魚大夫,範邑大夫,中都宰宰予,郿邑宰全部到齊。

這幾個邑基本是兩千室、千室的中邑小邑,各自人口一萬左右,總計五萬,能各自出一個旅的兵卒就不錯了,合起來也就勝兵兩三千。加上趙無恤這邊的四千,勉強能湊出近六七千人,有半軍之衆。

若是合理安置在邊境關隘險要之處,由趙無恤的人協調佈防,是可以抵禦齊軍一軍偏師進攻的。

但,大夫們也有些忐忑,投靠軍力強盛的趙無恤不失爲自保之法,但,他真的能拿出禦敵之策來麼?

趙無恤今日戴着高冠,着玄端朝服,看上去威嚴無比,他被衆人簇擁在中間,指着地圖部署道:

“大野澤在北面的須句、郿邑處有大片遺存,如今雨季剛過不久,濟水、濮水流經,所以極其泥濘,而且叢林灌木密集,只有幾條狹窄的堤道可以行軍,離開乾燥的塗道數裡便無法下腳紮營。這便是此次吾等抵禦齊軍的東部防線,由雨水和湖沼造就的天險!”

第1070章 太宰嚭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60章 與子同浴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935章 人道彌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919章 日出東南隅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966章 熵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253章 商丘對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434章 傷寒(下)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61章 中山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859章 龍城飛將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68章 魏武卒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40章 碩鼠碩鼠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724章 張孟談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1056章 西施(下)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434章 傷寒(下)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439章 靈鵲(上)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932章 鹽粒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050章 軍功爵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602章 知瑤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220章 !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377章 夷夏之辯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35章 豎子敢爾!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40章 輓歌一曲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546章 墮郈(上)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413章 獵國(下)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645章 大風(2)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78章 朋比爲黨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