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重返遼東第一步

(0837)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遼東,金州衛城。

站在金州衛城的城頭上,放眼看着四周,張準的眼神有些暗淡。衛城的四周,本來都是農田,在這個八月份,應該是糧食生長的好時節。就算沒有種植糧食,也應該有大量的農民,在田地裡忙碌。遼南,向來都是關外的大糧倉啊!

可惜,所有的田地現在都已經荒廢了。金州衛的四周,看不到任何的農民。田野裡全部都是雜草,部分的雜草,甚至比人頭還高。光是清理這些雜草,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以前,還有放火燒草的說法,可惜現在是八月份,大部分的雜草,還是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的,就算點上幾把大火,只怕也是燒不掉的。

“大人,他們都到了。”

劉航前來報告。

“好!”

張準點點頭,轉身走下城頭。

金州衛的衛城,經過清理,看起來已經乾淨了好多。街道上的雜物,都已經被清理乾淨,下水道也全部疏通完畢。四周的城牆,大部分的缺口,都已經被彌補完畢。只有一些特別大的缺口,還在加緊時間搶修。

當然,要重建金州衛城的話,還需要不斷的努力。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足夠的人手。虎賁軍進入遼東,是來打仗的,不是來做雜務的,他們只能承擔最基本的重建事務。做雜務的人,還都在後面呢,大量的民夫,還集結在登州城,還沒有渡海過來呢。

張準進入金州衛衛指揮使官邸大廳。這個衛指揮使官邸大廳,在韃子佔領以後,就一直處於缺乏修繕的狀態,看起來到處都是破破爛爛的。然而,整個金州衛城,就這麼一棟建築是最完好的。因此,就算破破爛爛的,會議還是要在這裡召開。

大廳裡面已經有很多人了。楊凱德、陳國喜、毛順江、黃清平、孟慶浩、石真山……清一色的老人家。他們基本上都是生夏宗的骨幹,對張準的政策條件,是最積極擁護的。張準最信任的,也是這些老人家。在進入遼東以後,開荒工作也得這些骨幹來完成,他們帶領的民夫,工作積極性向來都是很高的。

在座的除了基本上都是老人家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前曾經到過遼東的。他們要麼是在萬曆年的時候,就在遼東服役,要麼是在天啓年間,從內地抽調到遼東的。可以說,遼東就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的很多親人、朋友、同袍,都永遠的留在了遼東,只有他們僥倖的活下來了。

在闊別遼東數年或者是十數年以後,他們終於是重新踏上了遼東的土地,要說他們的心情不激動,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在以前,他們可從來沒想過,他們居然還有機會安然的返回遼東。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有可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還能親眼看到韃子的覆滅。

“都督大人!”

“都督大人!”

“都督大人!”

看到張準進來,所有的老人家,急忙站起來迎接。

“各位叔叔伯伯好!”

“坐,坐,坐,請坐!”

張準含笑抱拳,打手勢阻止大家站起來。

隨後,他走入人羣,一一和各位老人家握手,一一問好。

因爲軍務繁忙,張準對於生夏宗,基本上只有一些大的方針決策,具體的事情,還得要這些老人家來執行。事實上,在過去的時間裡,這些老人家,的確將生夏宗打理得不錯。

他們按照張準的指示,積極的將各方面的出色人才,都發展爲生夏宗成員。到目前爲止,生夏宗的成員,已經發展到超過三千人了,涵蓋了各行各業的骨幹。

“把大家從後面叫到遼東來,穿洋過海的,辛苦了。”

張準坐下來以後,誠懇的說道。

“玉麟,你又客氣了。”

毛順江等人都樂呵呵的說道。

張準揮揮手,讓大家都坐下來說話。

陳國喜看看四周,滿懷感觸的說道:“真是想不到,我們還有重返遼東的一天,還是以這樣的方式重返遼東。當年我離開遼東的時候,就是在這個旅順口上船的。我當時幾乎是絕望透頂了。我們三百多人的軍隊,全部被打散了,根本找不到熟悉的人了。唉,真是的,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我還是忘不掉啊!都是那些該死的韃子!”

石真山也是不斷的感慨,苦澀的說道:“是啊!當年,我也是在旅順口上岸離開遼東的。我還是在旅順口上岸,到達遼東的。當時,和我一起上岸的,還有其他三十七人,來自全國各地的都有。現在,就剩下我一個孤魂野鬼了。其他的三十六人,我只記得他們的名字,連他們在哪裡*,又埋葬在哪裡,都不知道。”

黃清平點點頭,苦澀的說道:“是啊,我也是隻記得他們的名字,他們是在哪裡戰死的,然後又怎麼處理了,都是一概不知。上頭不允許我們打聽。唉,死人真是太多了。遼陽一戰,我們全隊幾乎死光,逃出來的只有五六個人。”

楊凱德被他們勾得想起往事,悶悶的說道:“我比你還多,都死光了。除了我,足足四十九人,都死光了。張老實……”

無意中忽然提到張準的父親,他急忙閉嘴,一臉的憂傷。其實,有關張準父親的事情,在座的人都很清楚了。張老四(張老實)也是在旅順口上岸,到達遼東的。結果,他站着到來遼東,回去的時候,卻已經是在骨灰罈裡面了。

不過,相對而言,張準父親還是幸運的,不知道多少人死了以後,連裝入骨灰罈的機會都沒有。對於戰死的明軍,韃子從來都不會處理的,基本上都是拋屍野外,任憑野狼吃掉。因此,每次大戰以後,遼東的野狼,都眼珠子發紅,那都是吃人肉吃的太多的緣故。

張準勉強笑了笑,緩緩的說道:“犧牲在遼東的漢人很多,不僅僅是和我父親一個。我父親至少還有骨灰帶回去,不知道多少人連骨灰都沒有,有些人可能連名字都找不到。大家商量一下,有可能的話,就給他們立個衣冠冢吧。”

毛順江點頭說道:“要得!能夠給他們一個衣冠冢,也算是對他們的交代了。可惜了,要是他們還活着,還能看到今天,不知道該有多好啊!”

張準沉吟片刻,又緩緩的說道:“除了衣冠冢,我還準備立一個紀念碑,將所有犧牲的漢人名字,都銘刻在上面,讓所有的遼東人都可以看到,永遠都不會忘記。”

陳國喜下意識的說道:“那得是多大的碑啊?一般的紀念碑,只怕寫不下這麼多人的名字吧?這十幾年來,死在遼東的人,沒有五十萬,也有三十萬,這麼多人的名字,怎麼可能寫得下來?”

張準果斷的說道:“沒關係,紀念碑寫不下,我們在下面多搞幾個紀念牆,專門負責銘刻死者的名字。總之,一定要將所有人的名字,都全部刻印上去。我們要讓以後的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記在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

楊凱德點頭說道:“我贊成。”

孟慶浩語調激昂的說道:“都督大人,我是石匠,紀念碑和紀念牆的事情,就由我來負責吧!”

張準點點頭,爽快的說道:“那就有勞孟老了。”

孟慶浩感慨的說道:“我的兩個弟弟,都是在遼陽戰死的,我連他們的屍首都沒有看到,一直覺得心裡不安。要是能夠在碑上留名,他們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

說起各自的傷心事,衆人免不了又是一番感慨。過去十幾年的時間裡,大明軍隊的確有太多人,將自己的性命,都留在了這片熱土之上。這次重返遼東,他們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緬懷過去的戰友同袍,只是他們要做的第一步而已。

張準慢慢的說道:“過去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現在回想,也沒有太多的意義。我們還是要着力向前看。打敗韃子以後,遼東要怎麼建設,纔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說完,他朝劉航打個眼色。

劉航便站起來,朗聲說道:“各位叔叔伯伯,按照都督大人的提議,生夏宗的下一步工作重心,就是全力以赴,進行遼東的開發和建設。重點是兩個方面。第一個,要積極開墾田地,種植糧食。第二個,就是儘可能的囤積木材,保證海軍造船的需要。”

“因爲遼東的木材,都在長白山區,我們的軍隊,暫時還沒有控制長白山,因此,木材的事情,暫時可以緩一緩。眼下的重點,就是開墾土地,恢復糧食生產。各位對此,有什麼好建議?”

黃清平想了想,有點擔心的說道:“人從哪裡來?”

劉航點點頭,緩緩的說道:“黃叔叔問得好,要開發遼東,人是關鍵。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什麼都辦不成。要開發遼東,首先就要有人。大家都說說,人從哪裡來?”

各位老人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目光都集中在張準的身上。說真的,他們都是幹活的人,動腦子的本事,不是很強,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找張準解決。

他們當然明白,遼東要開發,首要條件就是有足夠的勞動力。問題是,這些勞動力,要從哪裡來?從內地招收來?當初明國建立的時候,就是從內地遷徙大量的人口過來的。當時使用的,乃是強制的命令,機會是整個村整個村的搬遷來的。好像楊家屯,據說就是從遙遠的雲南搬過來的。莫非,虎賁軍也要走這一步?

陳國喜說道:“玉麟,我們從山東調一些人過來?”

張準看看大家的臉色,緩緩的說道:“我不準備遷徙。”

衆人疑惑的目光,再次落在張準的身上。如果不是強行遷徙的話,只怕沒有人願意來啊。和內地比起來,遼東畢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萬一韃子又死灰復燃,豈不是連自己的小命都沒有保障?

張準緩緩的說道:“我準備對均田令做出一定的修改。在遼東,每個人的田地上限,可以達到一百畝。”

陳國喜有點擔心的說道:“玉麟,這不是太好吧?均田令要是開了口子,大家有樣學樣,以後……”

楊凱德他們都下意識的點點頭。顯然,他們都有點擔心。他們最怕的就是均田令開口子,然後給別人可乘之機。事實上,明國的很多規定,都是很嚴格的。有史以來,再也沒有什麼法律,有比《大明律》更加軸線細緻的。

但是,該死不死的是,大明律在非常細緻周詳之餘,偏偏又有很多口子。這些口子,大部分都是針對士紳權貴的。結果,一來二去的,這些特殊的口子,就成了的根本。

比如說,是重罪,是法律的紅線,只要犯了,就應該是重重處罰,可是法律偏偏又整出一個嫖宿罪來。這個嫖宿罪,要比罪輕得多了,這就等於是開口子,給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逃脫罪責的機會。

他們這些老人家,最恨的就是這個了,他們真的不願意看到均田令有任何的口子。他們都覺得,一旦均田令開了口子,不久以後,只怕全國的田地上限,都要被提高到每人一百畝了。

張準自信的說道:“我們可以附加一些規定,比如說,只有五年的時間。只有在五年的時間裡遷徙過來的,才能享受這樣的政策。要是過了這個時間段,那就不能享受優惠了。”

陳國喜等人面面相覷,久久不語。儘管有張準的保證,他們還是覺得,這個口子開不得。一旦開了這個口子,人均田地上限一百畝的規定,規定會蔓延到全國的,不可能侷限在遼東。事實證明,規定的執行是很困難的,但是要破壞它,卻非常的容易。

大明國最開始的時候,不納稅的田地,其實是很少的。後來,爲了提升讀書人的地位,於是規定讀書人的田地,可以不納稅。慢慢的,大家爲了避稅,就開始將名下的田地,都掛靠到讀書人或者是士紳的名下,久而久之,不納稅的田地,越來越多,朝廷的賦稅收入,越來越少。最終,就導致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當然,他們也能明白張準的爲難之處,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要想將更多的人口都吸引到遼東來,沒有一點刺激性的好處,是根本不可能的。遼東目前還不是特別安全的,一般的人,都不會輕易的遷徙到這邊來。

ωwш⊙тт kan⊙C〇

而張準現在最能拿出手的,最沒有成本的,就是土地了。遼東這麼多的土地,反正都是要人耕種的,不要說一個人一百畝,就是一個人兩百畝,都是完全有可能的。遼東的人口,纔有多少?後世遼寧省的耕地,足足有四億畝啊!

在這塊特殊的地區,對均田令做出一些更改,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勞動力過來,的確是權宜之計。不要說一百年以後,田地夠不夠用,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的政策,可以在延續一百年以後,還不作出修改的。張準能看到二十年以後,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二十年以後,已經是下一代的事情了。

其實,張準也知道,均田令這裡,要是開了口子,後果的確會像老人家擔心的那樣,肯定會蔓延到全國的。不可能遼東的田地上限就是一百畝,其他地方的就是五十畝,這種不平衡,肯定會被聰明人打破的。天底下,聰明人實在是太多了。

但是,對於張準來說,這一點並不是很重要。五十畝或者是一百畝的上限,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田地,都必須納稅。因此,張準沒有采取免稅什麼的優惠措施。因爲這個口子,更容易被人鑽。一旦控制不好,又要出現大量的不需要納稅的田地了。

相反的,田地上限這邊,即使你能夠擁有幾百畝的田地,遠遠的超出法律規定的上限,又不被人抓到把柄,但是,只要你的所有田地,都必須按照規定納稅,那麼,國家的收入,就是可以保證的。不管田地在誰的名下,都必須依法納稅,這纔是均田令最基本的核心要義,其他的都是細枝末節。

舉個例子,要是明國現在所有的田地,都必須納稅的話,朝廷每年的賦稅收入,絕對超過五千萬兩白銀,崇禎皇帝根本不需要爲錢糧發愁的。擁有的田地越多,納稅的數量就越多,這本身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決心將遼東的田地上限,調整到每個人一百畝,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爲了留住更多的遼東軍。畢竟,在原來的遼東軍裡面,有部分人的田地數量,是超過五十畝的。要是按照均田令攤分掉,對這些人有一定的影響。

這些田地,都是他們用戰功拼來的,是用血和汗拼來的,和其他人的巧取豪奪,是完全不同的。要是按照均田令的規定,死死的在五十畝的上限,很有可能讓他們的熱血,受到極大的打擊。

韃子還沒有完全打敗,張準還需要這部分的遼東軍,爲打敗韃子而繼續努力。保護這部分遼東人的熱血和戰鬥動力,非常關鍵。他們是遼東的地頭蛇,是打敗韃子的急先鋒。因此,在均田令的細緻規定上,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就全國範圍來說,張準認爲,將均田令的上限,調整到一百畝,也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在進入江南以後,張準發現,均田令並不是很適合江南的農業生產。江南的大農場,產業規模相當大,效益也相當高。如果強硬將其拆分,必然會導致生產力下降。

這些大農場,面積一般都在萬畝以上,要是按照均田令原來的規定,必須拆分爲兩百人所有。顯然,即使是大家族,也很難有兩百人的,很難滿足均田令的拆分要求。但是,如果調整到一百畝,擁有人的數量,就降低到了只有一百人。

江南那些大家族,一般都有接近百人的人口規模。這樣一來,農場的主人,就可以稍作變通,繼續保持這些農場的存在,農場的生產力,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這對於保證江南的生產力,還是很有好處的。張準當然不希望,自己得到的,乃是一個破破爛爛的江南。江南向來是明國的財源糧源,打爛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有關均田令的細緻調整,很快就獲得一致通過。隨後,衆人又開始商議其他的事情。第二件需要商議的事情,就是有關遼東難民的接收和處理問題。

除了使用均田令吸引到更多的勞動力前來遼東之外,大量的吸收遼東本地的難民,也是重要的手段。隨着戰爭的不斷髮展,虎賁軍會一步一步的靠近遼陽、瀋陽,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大量的遼東奴隸,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逃跑到虎賁軍這邊來。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難民,在跑過來以後,都可以不加分辨的接收的。韃子不是笨蛋,他們肯定會在這些難民裡面,夾雜很多的細作。如何將這些細作分辨出來,乃是很考究智慧的事情。幸好,在座的老人家,在這方面,還是有一定經驗的。

在基本政策確定下來以後,其他的就都是細枝末節了。在會議結束的時候,張準正式宣佈,對金州衛進行行政區劃上的調整,決定將金州衛改爲金州縣,同時任命胥鑫宇爲金州縣的縣令。

李績成悄悄的進來,向張準說道:“大人,船隻都準備好了。”

張準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李績成是來接張準去朝鮮的。

在五天前,張嫣已經動身前往朝鮮,以明國皇室的身份,對朝鮮進行正式的訪問。在此之前,盧象升已經到達漢城,爲張嫣的到來,鋪平了道路。

但是,真正能夠下決定的人,依然是張準。朝鮮方面,真正信任的人,同樣只有張準。因此,張準必須要去朝鮮一趟,以確定最基本的方針政策。

【求!】

第1000章 急速射!預備!放!第830章 皇太極抹黑悄悄的回到瀋陽第616章 皇太極要親自南下第393章 借刀殺人,話說遼東第659章 皇太極太小氣第288章 軍事大比武!第868章 誰不知道老子是天下第一摳?第313章 海戰第一波!對射!第113章 最缺的是工匠第295章 有本事就互相對轟!第193章 送你鷹眼銃,殺回夏河寨第773章 虐待韃子,那也是一種樂趣啊!第271章 看來,今晚要很熱鬧第1020章 拿下廣島(2)第829章 荷蘭人滾出東番島!第468章 都督大人坐天下第329章 突然聽到寶船的消息第966章 鄭芝龍的糾結第54章 來了一羣帶火槍的海盜第358章 第一輪齊射就打殘你!第445章 柳如是,斗膽直陳第797章 整個遼東,就要燃燒起來了!第562章 第五朵梅花第591章 張準能在朝鮮呆多久?第559章 豹騎兵!突擊!第139章 紅娘子要見張準第688章 名和利都有了,工匠們要變成老師!第612章 略施手段,當頭一棒第627章 破城!第231章 漢奸,見一個殺一個!第878章 霸佔了洛陽,有點不想走了第857章 你這個壞傢伙,掐你一下!第904章 山東,不是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第673章 皇太極準備退路第912章 大軍逼近廣寧城!第948章 交出印信!交出黃金腰刀!交出傳國玉璽!第657章 送上門的漢奸,必須殺!第574章 韃子想安生?做夢吧?第155章 彈壓流言蜚語第554章 虎賁軍要做帶刺的玫瑰第263章 槍炮聲響了足足兩天第959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9章 請你吃魚生第64章 福利待遇的核心,乃是軍田第159章 有敵自海上來第692章 目標!濟州島!靜悄悄的!第897章 鄭成功終於出現了第479章 海上搶戰馬第926章 虎賁軍要進攻南京了?第661章 步炮協同作戰演練第907章 大金國的高層會議(下)第946章 我要去遼陽!我要去看皇太極投降!第208章 資源整合第728章 我們要在大沽口駐軍第621章 大年初一,“訪問”天津水師!第858章 目標!佐渡島!第977章 新的一年,戰爭陰雲密佈第890章 開封的雨,黃河的水第167章 烈士只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戰鬥!第886章 冬天打雷,不是好兆頭啊!第561章 做男人,不能厚此薄彼!第960章 逃!逃!逃!看你往哪裡逃!第109章 回到家,發現有三個女人……第1054章 進退兩難的李自成(1)第618章 有讓步,有堅持,和河間府的親密接觸第764章 打的就是精銳!吃掉白雕騎!第492章 揚州商會第114章 得用來賣錢!第58章 隊長,咱們俘獲了一艘船!第819章 就是要暴力攤派!第472章 五天後,我們踏平黃縣!第693章 你還沒告訴我玻璃的秘密……第696章 四個女人一臺戲,罵街誰不會?第1043章 雷茲格的末日(下)第65章 我一定要通過考覈第851章 捷報來了,可惜不是想要的第181章 水泥,沈凌菲第601章 朕要親征!第1062章 拿下吉阿丁!第475章 敢殺韃子的,我們都歡迎!第426章 梨渦淺笑,魂消魄蕩身飄渺第268章 陷阱第404章 破城!破王府!第125章 炸開夏河城第350章 大有來頭的姬玉情!第1015章 暫時將石見銀山封閉起來第215章 殺向鰲山衛第79章 鋼鐵生產要兼顧數量和質量第124章 水路開進第796章 你給我做個夜不收頭子?第372章 繡着薛知蝶名字的白絲巾第724章 腹誹就是重罪第534章 山東軍務必須聽我的!第160章 以最快的速度射擊!第96章 姬老闆留下,她們走?第739章 海軍第一、第二、第三艦隊成立!第539章 抗擊韃子,帶點私活第505章 最危險的解救方式第660章 牽一髮動全身,北直隸亂的一塌糊塗第23章 半夜,圓月,廝殺,美女鹽梟